欢迎阅读氯气说课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氯气说课稿 篇1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化学》第四章是高中化学教材中唯一系统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一章。从教材体系看,它是前一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学习的延伸,共同完成无机物及其应用这一主题的学习,又是以后学习无素周期律的基础,所以本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氯气是典型的非金属,本节学习化学特有的科学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影响其存在制备和应用”,对以后研究其它非金属及其分合物具有指导意义。从教育目的看,氯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意义。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氯气与水以及碱的反应;
(2)氯离子的检验;
难点:探究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作用。
3、学生起点能力分析
(1)知识准备:知道氢气、钠、铁能在氧里燃烧;
(2)技能准备:能独立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3)态度:好奇心强,但探究意识淡薄,易将科学神化;
4、教学目标的制定
新课程倡导“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因此,只有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所体现的课程目标和教育,深入分析和究掘教材内容的认知价值和情意方式,深刻感悟和领会教材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等,才能在化学教学设计时确定适合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
②掌握氯气与水以及碱的反应
③知道氯气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
④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并完成实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录像观察、分析、归纳燃烧的定义
②通过观看相像,学会筛选信息进行交流
③经历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的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舍勤的成就和遗憾,体会质疑是科学研究的重点品质。
②经历人类认识燃烧的三个阶段,体会科学的历史和本质。
③关注氯气泄漏事件,能够对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一、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素养为目的来选择。本节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教学,就不能孤立地死记硬背有关物质的性质,而要突出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加强对典型反应和现象的感知,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最终使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影响其存在、制备和应用”的思维方式,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本人充分挖掘教材的化学史料,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辅以启发讨论和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使所学知识具有良好的迁移性能。
二、 教学设计的思想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基础教育承担的重要任务,也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按照新课程标准,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却是一个难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利用科学史料进行教学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化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因此新课程注意“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为了使化学史的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中充分发挥作用,让学生在学到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科学的发展和本质,本人从化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出发,结合科学探究的特点,依据化学史料进行“氯气”的课堂教学设计,利图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程序分析
引言:通过舍勒发现并命名的化学元素约占总量的1/4的成就和发现氯气却没能给氯气命名的遗憾形成对比,引起思维上的冲突,“为什么会这样呢?”此时学生被迅速吸引到该节课的教学情景中,从而体会质疑是一种可贵的科学品质。
设计意图: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创设情景,使学生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入新课:“像这样由于受流行观点的束缚而不能发现事物真像的事情,在科学史上时有发生。我们知道氢气,金属钠和铁都能在氧气里燃烧,那么氢气,金属钠、铁以及不活泼的铜能不能在氯气里燃烧?”由实验录像观察、分析、归纳燃烧的定义,展开新课的学习。讲述人类对燃烧本质认识的三个阶段,得出“科学史就是人类不断消除谬论,发现真实世界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如果能够多一些质疑,少一些盲从,那么人类对燃烧的认识从燃素说到氧化说就不会是漫长的七十年,舍勒也可能由于正确认识氯气而有更多重要的发现。”再次重申质疑的可贵。
设计意图: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探究氯气的性质:
过渡:“那么曾经让舍勒百思不得其解的氯气到底具有怎样的性质?让我们走近氯气,关注液氯泄漏事件。
情景:播放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漏事故的有关报道(从发生到人畜中毒情况)
录像大约有3分钟,放完后大家将有半分钟的时间进行交流,然后请你说出有关氯气的信息。
学生筛选信息进行交流。
难点的突破:为了引导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化学知识的体验。探究程度的把握对探究信心、兴趣的影响至关重要。探究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启发讨论产物中的氯元素的形式是氯离子、氯化氢,而产物次氯酸则直接给出,明确探究任务:检验氯离子,测定氯水的酸碱性。氯气与水反应产物是两种酸,然而氯水使PH试纸先变红后裉色,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维冲突。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求知欲最旺盛,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在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的探究中,完全放手,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兴趣和成功的喜悦。
应用练习:预防中毒
引入:假如你在液氯泄漏事故现场,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同时完成知识的梳理。
课后学生活动:
(1)上网进一步了解人类对燃烧本质认识的历程,谈一谈你个人的感受
(2)上网进一步了解江苏淮安液氯泄漏事件,谈一谈你个人的想法及建议
(3)了解国际上使用化学物质进行自来水消毒的情况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
氯气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晚上好:
我是xx班的xx。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氯气的生产原理》。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1专题二第一单元。教材以海水中各种氯化物的基本含量为切入点,介绍了利用海水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对实验产物的验证,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最后由氯元素的发现史引入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及气体制备装置。
本课时的学习将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既是对前一专题学习内容的巩固又将为后续的溴、碘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还将对以后相关电解原理和电极反应式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由此可见,它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掌握氯气的工业生产原理及实验室制取原理。
本课时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敏捷,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是对于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可能还停留在观察阶段,缺乏深层次的分析。此外,在初中科学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为氯气制备装置的学习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掌握氯气的工业生产原理。
针对以上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海水晒盐的原理,方法与过程。
2、掌握氯气的工业制法,了解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通过氯元素发现史的学习,感受科学探索的艰辛。
3、通过对尾气进行处理,树立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分析等方法,并结合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几张风景优美、令人心旷神怡的大海图片。在轻松的氛围中,向学生提出疑问:“大海中究竟蕴藏着哪些元素?”学生结合已有知识通过交流讨论,能够说出海水的相关成分。并告诉大家海水中蕴藏了无穷无尽的宝贵资源,引起学生们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本节课的知识。
2、实际感受,回顾历史。
我会向学生展示一杯海水,并请他们品尝海水的味道,在学生切身感受到咸味后,提出疑问:“海水中有大量的氯化钠,那而偶们该如何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呢?”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展示古代“海水晒盐”的图片,在此基础上引入现代“海水晒盐”的过程。我将播放一段现代“海水晒盐”过程以及氯化钠综合利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化学之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以“小小的氯化钠有如此大的用途,那么氯元素作为最重要的成盐元素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引入大家对氯气发现的探究。
3、视频播放,了解原理。
我将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向学生展示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实验装置,并解释实验原理和步骤。在展示之前,我会向学生提供一则氯气泄露的报道,并由报道中的逃生知识: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往高处疏散等,引导学生猜测氯气的收集方法以及尾气的吸收。再通过播放Flash对假设进行验证,使学生了解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并由实验室制法的缺陷引入工业制法的介绍。
4、实验探究,掌握原理。
我将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出发,通过观察分析—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达到课时难点的突破。我会演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学生依据正极、负极附近均产生气泡,可得出通电后有新的气体产生。我将引导学生对新生成的气体进行大胆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通过正极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证明产生氯气。负极收集的气体靠近酒精灯,有轻微的爆鸣声,证明产生可燃性气体—氢气。我还将引导学生对电解液进行探究,通过打开U形管两端的橡皮塞,向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有碱性物质生成。至此,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反应方程式。
5、课堂小结,复习巩固。
最后,我将引导学生了解我们可以从海水中获得氯气以及海水中蕴藏着巨大宝藏,引发学生对保护海洋资源的思索。同时,我将对课堂进行小结,并布置形成性练习。
板书设计:
氯气的生产原理
一、海水晒盐
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2、装置
3、气体收集
4、尾气处理
三、氯气的工业制法
1、生产原理
2、正极、负极
氯气说课稿 篇3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氯气,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离子的检验。
下面从五个方面谈一谈关于氯气的整节课的一些想法: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分析:
(1).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3).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材分析:
氯是比较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及氯的化和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氯气性质、用途和制法的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由于高中阶段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介绍、应用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有重要作用。
在内容安排上,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尽可能结合起来讲,使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更为紧密。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可以把以前所学的知识在此更好地应用,并得到巩固。最好采用边讲边实验,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发展。
第三部分:学法分析
本节内容多、实验多采用边讲边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基础差别大,不易过多拓宽氯气化学性质的知识。应从实验多这一特点出发,强化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面的发展。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处理:
1.本章应预见学生判断溶液颜色有困难:可以准备几瓶Cl2、Br2、I2的水溶液、酒精溶液、四氯化碳溶液,贴上标签、注明颜色让学生观察。
引入: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一族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卤素包括F、Cl、Br、I、At五种元素。
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展示:氯气、空气、氯水、水四瓶溶液,让学生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氯气的物理性质
通过实物氯气归纳出氯气的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导热性等物理性质。演示氯气在空气中点燃观察其产物;再演示氯气和水的`反应,让学生总结,最后我归纳其反应现象:小结:氯气的毒性与氯气活泼的化学性质有关。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能溶2体积氯气),易液化。
强调:氯气是有毒的。闻氯气的正确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引入:新闻材料,配置多媒体讲述:伊普雷战役
问:什么是伊普雷战役?
为什么防毒面具的外形酷似猪嘴防毒面具为啥像“猪嘴”?
多媒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战役中使用了用氯气制造的毒气弹(180吨液态氯气)。一阵黄绿色的云雾飘过后,英法联军人人感到胸闷气短,40分钟后约有1.5万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造成英法联军5000多名士兵中毒死亡,战场周围的大量野生动物也因为中毒相继死去。但是,群兽中唯独野猪安然无恙。于是,专家迅速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当野猪嗅到强烈刺激的气味后,就习惯地用嘴巴用力拱地,被拱后颗粒疏松的泥土,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野猪巧妙地利用大自然赐予的防毒工具,在这场化学战中幸免于难。于是,科学家们不久后就仿照猪嘴的外形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并一直沿用至今。。
过渡:氯气是有毒的,那么毒性机理是什么呢?只有明白了这个问题,才能找到防毒的方法与途径,化害为利,造福人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氯气的毒性机理。
引言:按照结构决定性质的原则氯气的毒性一定与它的结构有关,我们首先考察氯原子的结构
【演示实验】氯气的漂白性
【复习提问】氯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新制氯水中含有哪些微粒?Cl2水中的HCIO是强氧化性的弱酸。
小结:板书:氯气的化学性质:Cl2 +Cu—— Cl2 +H2 —— Cl2水——Cl2 与碱的反应。
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离子的检验
实验室中制取氯气应加强基本操作的训练,要求要严要细,安排学生组装实验室中氯气装置(无药品),严到又快又整洁,细到先拿什么后拿什么,先拧什么螺丝钉后拧什么螺丝钉都清楚。结合实验室制取氯气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引导学生提问,问为什么?如为什么收集氢气可用排空气法和排水取气法?为什么制取氢气不需尾气处理?为什么制取氢气需加少许硫酸铜最后所得溶液为黑色?完成实验室制取氯气后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问题:实验室制飘白色的粉温度稍高有副反应发生,甲、乙、丙三人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1)请指出三个装置的各自的缺点或错误(如没有可不填)甲————————乙——————————丙————————————.
(2)下图中甲由A、B两部分组成,乙由C、D、E三部分组成,丙由F、G组成,从上述甲、乙、丙三套装置中选出合理的部分(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组装一套较完善的实验装置(填所选部分的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若用12mol L-1的浓盐酸100mL与足量的MnO2反应,最终生成Ca(ClO)2的物质的量总是小于0.15mol,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定各步反应无反应物损耗且无副反应发生).
多媒体回答:(1)甲:①发生装置错误,②U型管右端没有接尾气处理装置。乙:①没有降温装置,②D应换成U型管,改装消石灰。丙:①没有降温装置,②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2)C(F)、B、E (3)MnO2只能氧化浓HCl,随着反应的进行,[Cl-]减小,还原性减弱,反应不能继续进行.
结合氯离子的检验的教学,区别检验与鉴别的概念,比较氯气、氯离子、新氯水、久置氯水主要含有水分子、氢离子、氯离子等概念,用实验室中制取CO2 、H2复习离子方程等概念。
第五部分:信息返馈:
与学生多交流是取得信息返馈成功的关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制造师生间的民主氛围,通过讨论、提问、批改作业、考试既能掌握学习状况。
氯气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氯气》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课本知识结合实验的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以下就是我构造这节课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全章教材的重点之一。氯不仅是卤素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而且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对氯气的性质、用途、制法等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以后学习和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氯气的化学性质也是第一章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巩固;在教材中对氯气性质的认识,是以实验验证的方法完成的,这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等提高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氯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难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目标分析:
卤素是一族元素,通过对氯气的学习使学生通过联系和思考,更好的掌握整一族的元素。
知识目标:知道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氯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形成科学的观察、思维、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巩固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以及严谨求实、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
三.过程分析
1.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
首先让学生观察一瓶氯气的颜色及其状态,再向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后,在瓶后衬一张白纸,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2.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
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推理验证法。引导学生由氯的原子结构分析,推测它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来验证,最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概括出氯气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设问激疑:根据氯的原子结构,请学生分析氯气的化学性质应该如何?如何验证?培养学生由原子结构推断性质的化学思想。
2.实验验证:
(1)与金属的反应:
做好两个演示实验:
①铜在氯气中燃烧。
②铁在氯气中燃烧。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注意反应条件,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应用第一章所学知识)。在做铜在氯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教师一面演示一面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灼热铜,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不活泼金属铜能与氯气反应?把产物溶于水又有什么现象?进一步加水又有什么现象呢?铁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氯气能与金属反应,那它能不能与非金属反应呢?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与非金属的反应
做好书上的氢气与氯气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
⑴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
⑵氢气和氯气的混和气体见光爆炸。
特别是第二个实验,当学生听尖锐的爆鸣声时,会全班鼓掌表示祝贺!这种成功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自来水能不能直接用来养金鱼?为什么?通过这一与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生活问题引出氯气与水的反应,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以及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学法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氯气有一定的认识,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通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和归纳氯气的化学性质、很多活泼金属和不活泼金属极其非金属能在氯气中燃烧,并且会写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
4、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氯气的性质为什么这么活泼?其电子结构排布?
(2)氯气能与水反应吗?会反应又生成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