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多美网

2025-09-17读后感

欢迎阅读中学生《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生《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1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窗边的小豆豆》,它是由日本的黑柳彻子写的。

我第一眼看《窗边的小豆豆》,就好像被捉了进去,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几天下来,书中的小主人公豆豆和我已经成了好朋友。

今天,我又一次翻开它,去体味,去挖掘,去寻找它的精华。

静静的课堂上,孩子们都在写作业,豆豆突然站起来,跑到窗前和燕子说话,全班哄堂大笑。这种情况已经发生过好多次了,把抽屉盖子打开又“啪”地一声关上,用蜡笔图得满桌都是画,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使老师万分头疼,最后,学校决定让她转学。一开始,我看到这些总是“咯咯”发笑,再想想,我刚上学时,不是也和她差不多吗?一个聪明活泼,天真无邪的女孩跃然纸上。“多么生动的形象啊!”每次我都要发出几声赞叹。

豆豆来到了“巴学园”。这所特殊的学校,令人不可思议。用电车做教室,全校仅50名学生,但教学方法又别出心裁。上课,让学生自选科目,喜欢哪科,就钻研哪科;散步,让学生到野外去,无形中增长了知识;比赛,锻炼学生胆大细心;活动,培养学生互助互爱。小豆豆在这里成长起来,我也被吸引进去。那精彩的故事,那流畅的语言,使我如痴如醉。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巴学园”被炸毁了。我第一次那么痛恨侵略战争,第一次体会到和平的宝贵,而这体会,是《窗边的小豆豆》带给我的。

中学生《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2

读完《窗边的小豆豆》这 本书,我很有感想。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很活泼可爱的女孩子小豆豆,因为她很调皮,所以在一年级就被老师开除了,妈妈 把她送到学生只有50多余的学校 ——巴学园。读一年级的小豆豆对万物都很好奇,也很陌生,但她来到巴学园后,她就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这里的教室是电车教室,可以转动,这里的同学很友好,这里的老师很友爱,尤其是巴学园的校长,更是非常的亲切、耐心 。 使得小豆豆一下了喜欢上了这里。 巴学园的教育方法与其他学校迥然不同,他们让学生边玩边学,通过几年的时间,教育出来的学生个个都很优秀,小豆豆也不例外。

读完这篇文章觉得这样的学校才是真正令人向往的。现在的学校让学生早出晚归的读书,回家还要做一大堆的作业,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我觉得应该用巴学园那种教育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从玩中学到知识,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一读课外书。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想小豆豆那样无忧无虑,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中学生《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3

在这个寒假里,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窗边的小豆豆》。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的是童话般的世界。

在这里,小豆豆学会了关心别人;在这里,没有歧视,没有嘲笑,有的是平等与爱心,宽容与真诚;在这里,同样会体验到恐惧、无奈与忧伤,所有这一切,让小豆豆成长为一个情感丰富、心地善良而又单纯快乐的孩子,就像校长先生经常说的:“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良好性格的培养,远比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

书中的学校——“巴学园”,对于已被退学的小豆豆,敞开了大门,不仅愉快地接纳了她,而且还给她和同伴足够的快乐。在巴学园里,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每一节课都是按自己的喜好而决定上什么;下午可以去散步;孩子们可以在大厅的地上画画;可以光着身子在泳池里游泳;可以带着毛毯来大厅露营;可以爬上自己的小树……这些快乐的事情是兴趣的营养剂,使小豆豆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怎样待人,怎样做人。巴学园作为一所学校成功在于,当别的孩子说,这个学校是破学校时,孩子们一起喊:“这是一所好学校。”

而这些,都是因为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他很有创意、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他尊重儿童,拥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他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所以对于那些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他总是想尽办法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保护他们小小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他不会阻止孩子们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他也不会要求孩子们刻意的去做什么事情,他总是努力的寻找一些可以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们。

他的教育观念是同学们渴望的,所以大家都希望能有小豆豆那么幸运,我也是的。

中学生《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4

在这个漫长的暑假里,我看了很多有趣的书籍,在这些书籍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日本着名作家、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着作。

《窗边的小豆豆》是作者——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关于自己童年校园生活的一段纪实,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东京。小豆豆是她儿时的昵称,而之所以用“窗边的”作为定语,黑柳彻子在书的后记中这样解释道:“窗边”这个词给人一种被排除在外围,而不是处于主体地位的感觉。当时我总是站在窗边等待着宣传艺人路过。而在第一所学校中,实际上,我隐隐约约地总是有一种被排斥感。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指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这本书使我理解到小林先生的用心良苦,就拿作者来说吧,小林先生不停地对作者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句话一直鼓舞着作者,一直支持着作者。如果作者不进巴学园,不碰见小林校长的话,无论作者做任何事,都会被说成坏孩子,自己觉得自己是个不好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办才能让老师说自己好。我觉得小林老师非常了解、明白一个小孩的心理,他会帮孩子改掉自卑心,例如:游泳的时候,小林老师让孩子们光着身子一起在游泳池里游。在开运动会时小林老师为了高桥君精心设计的比赛项目,让他可以取得好成绩……

读了这本书后我想,要是现在也有像巴学园那样的学校该多好呀!一到学校,就能和自己想要的同学坐,上课的课程也能随着我们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学校里有一个像小林宗师那样的一位校长。

看完了这本书感慨挺多,正如书中小林老师常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处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虽然我们不可能使小林老师那样如些彻底地去开发学生的天性,但是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地范围内去呵护学生的天性,尽可能让他们的童年变得多姿多彩一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