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读书汇报

欢迎阅读《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读书汇报(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读书汇报 篇1

教学一年多,发现现在的我早已用成人的思维去管理学生,教育学生,往往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利用暑假期间,读了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杨敏毅老师的《读懂小学生》后,感受颇多,杨敏毅老师的书用一个个具体的事例让我豁然开朗,如获至宝。身为教师的我,早已经忘记曾经的我们在小学时也是那么的害羞、任性或者调皮捣蛋,学业上跟不上等等,也许我们需要找回曾经的我们。

《读懂小学生》这本书用48个教学中经典的案例向我们呈现了孩子们各种各样的行为状态,并且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遇到的困惑,从而分析出这些行为下的原因,最后提出解读方案。比如如何让胆小的学生变得不再胆小,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等问题。这是一本非纯理论的书,采用故事叙述或者心里对话的方式来解决真正的问题,所以在读这本书时,不仅不会觉得无味,而且还能看得津津有味。我能从这些案例中明显地看到自己班上学生的影子,让我能从中获得解决班上实际问题的方法。

本书共分为四章,分别是“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抛开成长的烦恼”“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比如在“帮助学生抛开成长烦恼”这一章中提到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一遇到挫折,就容易被委屈、抱怨、不快等消极情绪击倒。但是许多孩子又不愿与家长、老师正面交流。长期以往,这些委屈往往压抑着,随着负面事件的累积,消极情绪也逐渐积淀起来,甚至引发心理障碍。因此,作为老师,我觉得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实时地把内心的委屈、焦虑、悲伤等各种不适的情绪宣泄出来,帮助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从烦恼中尽快脱离出来。

书中介绍了很多专业的心理咨询方法,虽说我们不能去做心理咨询师,但是其中的很多游戏值得借鉴,通过游戏,我们会更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同时在游戏中让孩子释放心理的压力。我们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使学生的'情绪发生变化,促使学生的身心更加健康。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后可以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这有利于克服抑郁所带来的孤独感。体育锻炼是帮助学生拜托情绪困惑的一剂良药。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问题是孩子的父母离异,双方都不管孩子,孩子就会有一个消极的讨厌自己的行为,这时我们应该帮助孩子接受现实,适应新的状态。我们应该让孩子确定这种父母之间的问题由他们去解决,与孩子没有关系的观念,引导学生更多地去关注父母的优秀品质,即使最后父母一方选择离开,但爱依然存在。

现在的小学生集家长们的万千宠爱于一身,因此很多同学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多次和家长进行交流,家长们也是一脸无奈,说自己也弄不清自己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无法理解他们的行为,所以作为他们的老师和家长,我们有必要去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孩子们的困惑,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陪伴者,给他们一个更快乐的童年。

《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读书汇报 篇2

在周六的教师培训中,通过宋君老师的讲解关于读懂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让我不断的反省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是否有重视到学生的情感的反馈。反思后,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首先要读懂学生的学情。

学生的学情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以及安排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都是教师施教之前应该掌握的基本情况。唯有读懂学生的学情,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才有可能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其次要读懂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依据学生的兴趣点施教。1.围绕学生的兴趣点设置任务;2.依据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提问;3.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选择教学内容。

三、然后要读懂学生的需要。

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步得到发展,但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暂,兴趣容易转移。他们爱表现,喜欢有趣的、生活化的学习内容,青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与同学分享交流的`机会,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积极评价等。注重小学生的各种基本需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洞察学生的言行,及时捕捉学生的细微心理变化,解读学生的各种需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实况及时调整教学预设,改变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最后要读懂学生的困难。

包括词语理解上的困难和语言建构上的困难。用英语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较高。教师若不提供任何语言支架就让学生提问,对学生而言具有相当的难度。学生尝试提问的行为若能得到教师经常性的鼓励,提问方法若能得到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就能从借助教师提供的语言支架提出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步发展到独立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就像具有纹路不同叶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点、爱好,所以切忌教师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新课标也指出我们要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要尊重孩子不同的个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性格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在课上都有所收获和提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英语作为一门交际语言,所以应该着重于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在英语课堂活动中不断获取对英语交际能力的自我提高。

《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读书汇报 篇3

劳夫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因此,老师若能读懂学生的眼神,就会从学生的眼神变化中(这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反馈),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状况,然后对症下药,或调节教学的进度,或唤醒学生的注意,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的眼神也就是目光,眼神可以传递基本的情绪变化。相比较成人而言,学生的眼神更为直接,教师在课堂上要是能够读懂学生的眼神,掌握学生的内心所想,随时调整教学,就一定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通常,学生的课堂眼神有如下几种。

1、自信的眼神

这类眼神往往出现在一些学习较好,掌握知识较快的学生身上。学生眼神很坚定,很自信,从眼神中老师可以看出满意和放心,并且很渴望老师给予表现的机会,好像在说‘老师叫我你就放心吧’。这类学生往往是让老师非常放心的,老师对于这类学生应多鼓励,合理利用,比如,课堂上一些较难的问题,教师在引导过后学生们的理解依然较差,可让这些好学生先回答,带一带较差的同学。再比如让自信的同学领读课文生字等,让他们读出他们的自信,把这种自信感染给每一位同学。

2、求知的眼神

这类眼神往往是一些学习成绩较优秀,十分上进的学生。著名的教育家萨特曾经说过:“没有一种普遍的学科能指示你该如何做,要努力去自己做。”对这些学生教师要常常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让他们自己去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只是对学生所取得的成功及时给予肯定,并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斗。才能最终让学生的求知眼神更加强烈,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

3、胆怯的眼神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果运用的方法不恰当,就会造成学生对自己不自信、瞻前顾后,唯恐自己做错事。教育这些学生时,教育学家马卡连柯给教师们的忠告是尽可能多的用表扬,少用甚至不用批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对学生要时刻保持微笑的表情,时刻留意他们的眼神,只要他们有一丝闪光点教师就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逐渐养成大胆说话做事的好习惯。重塑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学习的兴趣。

4、困惑的眼神

这类眼神往往是那些成绩较差,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这类学生经常愁眉不展,表现不积极。其实,学生学习就好像吃一顿大餐,求知欲强的学生首先品尝丰盛的'菜肴,而这些困惑的学生只能吃剩菜残羹了。因此,在对待这些学生时,教师不能把他们看做是无药可救,置之不理,而是要树立只有先后之分,没有优差之分的思想,事实上他们只是接受能力较差罢了。教师最好专门给这类学生制定一个计划,心平气和的面对他们,给他们任务时难度一点一点的增加,只要取得一点点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耐心讲解直至完成教学任务。

5、渴望的眼神

课堂上,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时,他就会睁大眼睛看着老师,眼睛流露出期望,这是一种渴望得到帮助的眼神,这时,教师可以走近他,给他点提示。当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时犹豫不决,将信将疑时,他的眼神必定装满困惑,这是一种渴望得到肯定的眼神,这时,教师只要付出一个赞许的微笑,学生就会在这个微笑里获得肯定,获得鼓舞。在课堂教师有时会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或是与自己的期望相差太远时会产生愤怒的情绪。此时不妨先让自己冷静一下,仔细审视一下学生的眼神,那里面必定闪烁着愧疚,同时也渴望着大人的理解与宽容,这是一种渴望理解的眼神,这时,教师应该给于肯定和安慰。

6、疑惑迷茫的眼神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根本听不懂的时候,他就会显得焦燥不安,六神无主,两眼茫然而不知所措,甚至连简单的问题也不能回答。所以,教师若发现多数学生紧缩眉头眼光愣怔时,则可能是教师讲得不清楚,学生没有听懂,或讲得太快了学生跟不上,要么是板书没有记下来又被教师擦掉了,这时教师应及时变换知识传授的角度和教学手段,促其柳暗花明,耳目一新。

7、漫不经心的眼神

当学生闪现出浮躁嬉戏的目光,左顾右盼或跟同桌低语讲话,说明课程内容不紧凑进度太慢,或嫌教师过多的重复罗索,此时教师要提醒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用设问方式提出问题或紧凑地解决一个问题,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从纵深开掘,从而改变被动局面。

8、满不在乎的眼神

一些性格倔强的学生,在听不懂或者注意力分散时,会通过讲话,做一些小动作,甚至通过搞一些恶作剧来引起关注。老师如果看到这种眼神,切不可意气用事,施展老师的威严,也不可开门见山追根究底。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叫他起来回答最简单的问题,表扬他的优点,让其明白老师不仅没有遗忘他,还非常关注他,喜欢他。然后在课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现出老师的宽容大度,让其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帮助他改正错误。

眼神的交流是师生间建立起有效沟通的理想前奏,如何通过关注学生的眼神的活动了解学生的心态,对师生之间的交往、沟通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眼神是一本无字的书,它好比一面心灵的镜子,因各具的物色而互不雷同,记载和映照着千差万别的思维文字和心灵投影。所以教师若要真正读懂学生的眼神,须做到真读而不是假读,细读而不是粗读,全读而不是选读。

当教师能够真正读懂学生眼神的时候,也便是课堂教学真正发生的时候,因为我们找到了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泰戈尔有句名言:“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且歌且舞。”教师要努力做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水,经过眼神这扇窗户,流向学生的心田,去滋润他,唤醒他,让他们迎风展姿,百花争艳。

《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读书汇报 篇4

目前,许多教师一方面感叹不懂学生,另一方面却只研究教材而不研读学生,只研究教法而不研究学法。这种以教师的教为本位,忽视学生的学的片面做法,导致教师对学生了解甚少,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互动,教学低效。读懂学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一、读懂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学情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以及安排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都是教师教学之前应掌握的基本情况。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班级的整体特点,还要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的个人学习风格,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读懂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兴趣,依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施教,包括围绕学生兴趣点设置任务;依据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提问;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选择教学内容。

三、读懂学生的需要。尊重小学生的各种基本需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洞察学生的言行,及时捕捉学生的细微的心理变化,解读学生的各种需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实况调整教学预设。

四、读懂学生的困难。包括词语理解上的困难;语言建构上的困难。要读懂学生,教师一方面要通过日常的课堂观察,学生的作业、交谈以及调查获得详实的资料,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要,尊重理解平等对待学生,让学生有更多交流表达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努力读懂学生的知识起点,兴趣点,心理特点和学习困难,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