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读月牙儿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月牙儿有感 篇1
最近央视8频道《月牙儿与阳光》正在热播中。我并不是一个涉猎文学很多的人,看过剧前介绍才知道这是根据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月牙儿》、《阳光》、《微神》这三部短篇小说所创作剧本拍摄而成的。看过电视剧便萌发了想读一读老舍先生的原创小说的想法,读过《月牙儿》后有一些感触,因此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小说讲述了一个自强、自尊、上进的女孩苦苦与命运抗争最终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沦落于烟花柳巷的故事。我敬佩她与命运斗争的坚韧,感叹她命运的多舛。老舍先生的这部短篇小说与我读过的其它小说有所不同,其它小说注重对人物的描写、场景的渲染,而老舍先生的这部短篇小说读起来却更像一篇散文。极少的人物外形描写与场景描写,仅仅通过主人公月儿在不同时期对夜空中悬挂着的月牙儿的感触烘托出了主人公悲惨而又无奈的命运。全篇给人以悲伤、压抑的感觉,充满着抗争与无奈。
这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那样一个大时代背景下最底层小人物的一个生活缩影。当一个人连基本生存都成问题时,理想、抱负、信仰都成为奢侈品,更顾不上道德。就像在小说中主人公所说的,“所谓仁义道德只不过是有钱人讲给别人听的“。此种想法虽然有些极端但在那种时代背景下也不无道理。就连我们的孔圣人也曾说过“衣食足而知荣辱,廪仓足而知礼节“可见,想要建立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就必须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一个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只有这样,人们的各方面素质才可以提高,人和人之间才能更好的和平相处。
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虽然在文学作品中不免有夸大但却是由生活而来。由此联想到今日社会,虽然现在消除了阶级、等级观念提倡建立平等的和谐社会,但由于在中国几千年的等级制度下所衍生而成的'文化,人们真的从心里消除的等级观念吗?想要建立一个真正平等的社会,就要从根本上解放思想,可这又是一个何其艰巨的过程。职业岐视、性别岐视等等这些,到什么时候才能消除呢?特别是女性,这一特殊群体。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女性是弱势的,在平等的自身条件下,用人单位另可用男性也不愿用女性;女人生孩子有顾虑,怕丢了工作或岗位;女人填写婚姻状况有顾虑,怕影响工作成绩,以至出现了“隐婚”现象。有时候,女性的弱势不是自身的弱势,而是社会造就的。面对这些,我想,社会对于女性应该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女性更加的独立。
读月牙儿有感 篇2
几年前,我曾拜读过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月牙儿》,为老舍先生笔下的痛苦地挣扎在旧社会中母女二人的悲惨命运而痛惜不已,更为老舍先生出色细腻的心理描写所折服,我深深地为多次出现的月牙儿笼罩着的的清冷暗淡的氛围所吸引,每次抬头看见天空中悬挂着的月牙儿,就会想起那为生活所迫而沉沦堕落的母女俩。
古代的女人向来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而女人的命运就是如此,女人是祸水,当女人沦为寡妇时,便成为克丈夫命,家里失去唯一的劳动力后,女人何所依?小说中的母亲为了养活自己和自己的.女儿,丈夫死后,再嫁又受到社会耻笑,虽然渡过了短暂的幸福时光,唯一的劳动支柱又丧失了,家庭又陷入困境。当饭桌上摆着难得一见的馒头时,女儿却似乎知道母亲在隐瞒着什么,难以下咽。后来女儿在学堂找到事做,和自己的母亲绝裂,她不能理解母亲为什么要打扮得花枝招展?她有着一颗向往美好生活的积极向上的善心,她品学兼优,为了不走母亲的老路,她一直都在挣脱旧社会这张无散的大网,可是她去无处可逃,为了填饱这两张嘴,她必然舍弃这富人用于欺骗手段的伪道德、伪道学,那是一个吃人的社会。惨无人道!
人无论到何种境遇下,都应该好好活着!虽然沦为旧社会最最下层的劳苦百姓,但她们都有着积极向上的生命力,而且向旧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旧社会哪有女人的地位啊?可现在却不可同日而语。真庆幸能生活在新社会里,能有一个稳定而安全的家,能有一个懂得体贴的丈夫,能有一个可爱聪明的孩子,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女人,现在的女人已经够幸福的了。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种对于生活的追求,是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知足者常乐,人恐怕就是在追求人生价值的过程中,由幸福到痛苦,再由痛苦上升到幸福的吧!
无论在何时,生命都应该得到珍惜和尊重!我始终尊重《月牙儿》中的母女俩,她们的身影是卑微的,她们的灵魂却是高尚的!
读月牙儿有感 篇3
早就听过老舍先生写的《月牙儿》了,以前总是听别人评论的。今天正好读了读原著。
小说以月亮为线索,大概有十多次提到月牙儿吧,至少十多次。每次见到的月牙儿都不同,带着种种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景物。
记忆中的第一次是父亲死时的,那月牙儿,有一丝寒气。第二次是在给父亲上坟时,四周漆黑,没有声音,只有月牙儿放出一道冷光,什么都不知道了,只记得天上迷迷糊糊有个月牙儿。再后来就是她到当铺当东西的时候了,还有妈妈改嫁、做暗娼、再到自己也继承了妈妈的事业各个时段看到的月牙儿,同一个月牙儿,不同的感情。最后在牢房中,她又看到了她那老朋友月牙儿,该是种什么感情?大概也应该是跟第一次一样的,带有寒意吧。
月牙儿一次次在她记忆中的碧云上斜挂着,唤醒了她的记忆,像一阵晚风吹破一朵欲睡的花。
好多人看《月牙儿》,看到的大多是同情,为她们母女两代感到惋惜,当然,这个,我也不否认的,但我似乎又有点不赞同她的做法,是的,她的母亲带着她,只靠给人洗衣服是养活不了她,母亲选择这条路还情有可原,可是她呢?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没有什么拖带的吧?是可以自力更生的吧?在那个时代,品群的姑娘也不少,但是,大部分还是没有做娼妓吧?人家可以靠自己的双手挣饭吃,日子是苦点,可是人家的钱挣的光明正大,而她呢?自己上过几年学怎么了?既是上过学就更应该懂得廉耻,别人可以卖力气挣钱,她为何就不可以?想有钱,过阔的日子,又不想出力气,就出卖色相了,自以为会过的很好,结果呢?幸福吗?恰恰相反吧?
我是不喜欢这种人的。不能说当时的社会没有错,可是最重要的是自己啊,我欣赏好多人可以贫苦的.活着,但我却很鄙视像这样的人那样过着阔日子却不知羞耻的活着。
看了这篇小说,我又不禁想到了当今许多女大学生,好多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甘愿被别人XX。我是很痛恨这种现象的!自己好好的,干嘛不凭自己的本事去赚钱,就仅仅为了虚荣而去出卖色相?想想自己的处境,你只不过是别人取乐的玩偶,腻了就该被抛弃了。最后什么都是一场空。
读月牙儿有感 篇4
老舍先生的《月牙儿》是很少的、我看了又看的作品。
小说主要是讲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俩为了生活不得不相继成为暗娼的故事。用主人公的话说,她的母亲为了养活她不得不用这种方法,最后,她长大了又用同样的方法来赡养妈妈。第一次接触作品是在高中时期,那时候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女孩子上了学,读了书,受了新思想的感化,还要这样做呢?在她接受胖校长的侄子时,她其实就已经开始走向堕落了。最后,她一步步,从风尘场所的招待到沦为暗娼,大概都是她不想受苦而得来的结果。那时候这篇小说只是给我讲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
没有哪个女人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去交换生活,除非她真的走投无路了。所以,月容希望自己能够找到养活自己的工作,可是现实又一次的让她失望了。她开始知道了,如果妈妈能够找到任何解决生存问题的办法,她都不会也不远这样吧。生活真是残忍啊,吞噬了妈妈也没有放过女儿。再次看到以为再也看不到的妈妈,原来母亲已经如此苍老。趁年轻利用这唯一的成本换来的生活值不值得,这样的问题已经没有机会被考虑了。
所谓的月牙儿,不过是月容在想像的世界里,自己给自己找的一个虚无的.朋友,在自己难过的时候、孤独的时候,安慰和陪伴自己的朋友,一个灵魂的守护者。为什么在父亲在世的时候,月牙儿没有出现,生活里没有黑暗;为什么在继父供自己上学的那三四年里,月牙儿没有出现,因为在学校生活是美好的、快乐的;在自己做了暗门子之后,她为什么说她看不见任何月光了,因为她认识到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救了,灵魂要死去了。内心的孤寂、无助和生活的艰难,再加上自己受过的新式教育,梦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差距,月容要怎么活下去。幸好有月牙儿,最后,在监狱中久违的月牙儿出现,月容内心安慰自己说,这就是自己最好的结局,是好朋友也认同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