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欢迎阅读小学美术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小小纸拖鞋》是综合制作、游戏的学习活动课。以游戏来营造美术学习的情境,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通过欣赏、表现、交流等活动来展开纸拖鞋的制作和装饰的探讨学习。

让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拖鞋,使学生从视觉、触觉上感受实用美术的作用,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制作之中,同时起到美术学习的情感教育作用。

二、设计理念:

在成人的眼光里,拖鞋与小学生好象相距甚远,其实不然,拖鞋设计不仅涉及成人的领域,而且还涉及到儿童领域。新课程改革要求学习内容生活化,《小小纸拖鞋》一课让学生把熟悉的拖鞋作为创作的重点,是将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强调学生把美术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通过情境的设置,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生活中拖鞋的结构以及设计原则,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2、技能目标: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

能运用撕、剪、画、印等方法制作漂亮、合脚的纸拖鞋。

五、教学难点:

对纸拖鞋形式美的装饰。(拖鞋款式、图案、色彩的完美统一)

六、作业要求:

发现和选择恰当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意愿,运用合适的方法制作一双纸拖鞋,

七、教学准备:

1、学具:彩色笔、白纸、各种材料纸、有色卡纸,剪刀、胶水,各种小装饰品等

2、教具:拖鞋实物,四双纸拖鞋,课件,小奖品。

八、课前交流:

九、课别:综合(制作、游戏)

十、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1)鞋的欣赏,丰富视觉形象,注重素材积累

教学设计:教师课件展示鞋的发展演变,在轻快活泼的音乐中让学生欣赏、观察不同年代、不同款式、不同功能的鞋,

(2)引出拖鞋,介绍自己的拖鞋。

(3)拖鞋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探讨。

二、 演示与分析

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说一说拖鞋是由几部分组成吗?(多媒体课件演示)

2、设置情境,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了解创作方法,引导探索制作步骤。

教学意图:欣赏同龄学生不同风格的作品,点播了创新的火花,消除了创作的畏惧心理,产生了你行我也能行的学习动力。

3、师生转化角色,淡化课堂环境,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1)教学设计:教师出示“美与健拖鞋店即将开业”

拖鞋店里有四个模拟的展柜,分别代表每一组,我们各位同学就是一名小小的“拖鞋设计师”,做好拖鞋的同学请把它放在你那组的展柜里,看哪一组做的最多最快。各组在制作上要力求表现自己的独特之处。

(2)“设计师”运用各种综合材料,设计不种款式,造型新颖有创意的拖鞋。

(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辅导。(播放音乐)

辅导要点:

A、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材料,利用现成的鞋模,撕或剪出鞋底的形状。

B、鼓励学生大胆、细致制作,运用我们学习过的图案、平面、立体等知识设计一只或一双拖鞋,在设计制作时要大胆想象,可以手绘图案,可以剪贴,注意颜色搭配。

C、注意卫生清洁和用剪刀的安全。

三、观摩欣赏,表演购买拖鞋的情景。(播放音乐)

1、推销拖鞋:

教学意图:将自己的'作品向他人介绍,得到他们的青睐和赞赏,是孩子们的愿望,作业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2、拖鞋展示:

教学意图:创设生活情境已是美术课改实验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新课程纲要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就是要创造一个理想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情境,创设有新奇感,能吸引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学生的创作奠定基础,本环节还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注重了协作精神的培养。

3、购买拖鞋,并说明购买的理由

教学意图:均等级的评价,注重教育过程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个体的倾向性比较主,不评等级,用简单的描述性语言的形式给经适当的评定,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四、课后拓展,加强学科辐射,注重学习延伸。

师出示擦地拖鞋,指出正是有了人们这种创新的精神,我们人类的社会才会不断的向前发展,展示几件用染纸、碎布、橡皮泥等材料制作的拖鞋?课余时间还可以设计出更多更有创意的拖品作品,为今后其他的设计课做好铺垫。

教学意图:一两句话的课后拓展,让那些喜爱学习的孩子有了更宽的学习天地和更大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推荐】小学美术教案模板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材:

二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课题:

指偶剧场

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

年级:

二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组织引导学生了解指偶的表演方式、方法,学会编剧本、制作指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会合理分配任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合理地设计剧本,分配角色。掌握指偶的基本制作方法及技巧。

教学切入点:

以学生刚学过的语文课本内容《从现在开始》为剧本进行的指偶表演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 “指偶”与 “剧本”。

教学创新和特色:

本课教学中,我以学生刚学过的语文课本内容《从现在开始》的指偶表演为切入点,在学习过程中采用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活动完成教学目标,自主解决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课件、指偶、纸张、剪刀、双面胶

学具准备:

纸张、剪刀、彩色笔、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工具,组织教学。

二、视频导入。

1、播放视频——《从现在开始》指偶表演。

(以学生都很熟悉的二年级语文课本21课《从现在开始》的指偶表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故事呀?故事里都有谁呢?

狮子、袋鼠、猫头鹰、猴子

(引导学生发现指偶表演中的角色)

3、(出示视频中的指偶狮子、袋鼠、猫头鹰、猴子)老师今天把它们请来了。你们仔细观察下,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套在手指上的。

(引导学生观察指偶特点,导出课题。)

三、发展阶段。

1、师播放指偶图片,学生欣赏。

提问:你们都见到了指偶剧院中的哪些指偶?

叮当猫、猪八戒、鹿、玉米……

(引导学生关注指偶角色)

师小结:指偶真是各式各样,有动物、植物、人物、见过的,听过的或想象中的都可以做成指偶。

2、你们知道一场精彩的指偶表演都有哪些步骤?我们如何才能进行生动的表演呢?

首先我们要做好如下准备:

A、编剧本

(1)、什么是剧本?

小故事

(加强学生对剧本的理解)

(2)、你们知道哪些故事?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故事。)

《井底之蛙》、《酸的和甜的》、《从现在开始》......

小结:故事可以是课本上学过的,课外书上看到的,自己编的……

(3)小组协商,商定故事剧本,分配角色。

(4)小组汇报协商内容。

B、做指偶。

1、探究:师将准备好的用两种方法制作的指偶发给各小组,小组里进行讨论,探究其制作方法。

(通过观察自主探究制作方法)

2、动一动:

师提供一张长方形的纸、一张白纸、彩色笔、双面胶、剪刀,请学生上台演示方法一。

总结制作方法:画、涂、剪、卷、贴

提示:画的角色要比手指大。

要根据手指的粗细做指环。

安全使用剪刀。

3、说一说:

提供一张椭圆形的纸、一张白纸、彩色笔、双面胶、剪刀,生说师示范方法二

总结制作方法:画、涂、剪、剪、贴

提示:画的角色要比手指大。

剪的洞要符合手指大小。

安全使用剪刀。

4、其他做法(出示图片):

方法三:橡皮泥(课本37页)

C、画背景。

D、表演

四、学生制作指偶,教师辅导。

五、展示评价。

评一评,自己指偶的优点,你最喜欢哪个指偶?为什么?

(自评、他评。鼓励自信。)

六、课后拓展

课后可尝试用其他方法制作指偶。

七、收拾整理。

八、板书设计。

指偶剧场

编剧本:

做指偶:画、涂、剪、卷、贴

画、涂、剪、剪、贴

画背景:

表演: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一、教 材 分 析

堆沙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之一,沙子具有造型表现的功能,且适合集体合作参与。

本课花儿遍地开通过大家一起玩沙,自由或小组堆雕有趣的事物,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参与体验。教学内容花儿遍地开侧重于对泥沙立体造型的浅显认知,花儿遍地开在玩中获取泥沙造型的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课花儿遍地开学习的材料沙子易堆易雕,又好玩,工具有成套的沙滩玩具(小水桶、小铲子、小水壶等),可选择可替代的工具易准备,参与形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很符合学生的情感需要。在教师有效地组织、合作、参与下,学生既能够尽情体验到堆沙造型活动的愉快,也能在活动中提升美术学习能力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 学 目 标

*体验一起堆沙和合作进行造型活动的愉悦,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

*了解和发现堆沙造型的不同方法,学会巧妙地利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堆沙造型游戏。

*培养初步的立体空间想像能力,体现相互配合的群体意识。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教学以参与体验为学习原则,注重在玩中学,将沙雕知识教学建构在快乐堆沙游戏的情境之中,从而把对沙雕造型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转化为学生自觉学习的需要。

学习需要以参与、体验、发现为切入点,所以教学过程可考虑玩玩堆沙游戏——发现堆沙造型——选择方法尝试——沙雕造型表现——即兴述说表演等环节。

玩玩堆沙游戏可从“说说在沙地上能做些什么”入手,使学生充分、尽情地玩,寻找到能做的一件事,一般包括图画、写字、浇水、堆沙造型等等。

然后,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看一看,由此设计出堆沙造型。在这个环节中可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堆沙造型的方式和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像空间,从而引发对利用工具堆沙的思考。

选择方法尝试时,一方面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来选择方法,另一方面可给予适当的现场演示,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利用塑料桶、一次性水杯、沙滩玩具的模具等进行较为复杂的堆沙造型。同时对堆沙造型的再塑造,即雕的方法,包括铲、挖、切等应作一定的指导。

沙雕造型表现时,一般可考虑分小组合作表现,有利于观赏效果和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即兴述说表演,可让学生根据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的内容,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先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后即兴述说一个故事或进行一个小表演,可丰富作业评价的形式,传递艺术评价过程中可能萌生的再创造意图。

学生相互评价应渗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于帮助找到美术学习的闪光点并加以概括。

作业要求:大家一起玩堆沙游戏,看一看,想一想,雕一雕,在沙地上塑造出有趣的事物情景。

四、教 学 建 议

*在校内或校外找到一块有一定湿度的沙地是本课教学的前提,湿度不够可适度浇水,湿的沙便于堆雕造型。

*启发学生充分利用能进行堆沙造型的一切工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传递玩得好与玩得巧的经验,注意在玩与学中启迪学生智慧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思路也可考虑进行有主题性设计意义的沙雕造型,全班同学集体制作一个大的沙雕造型。在这个思路中,精心策划和细心安排及有序组织较为关键。

*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思路,但应防止低效的教学活动,为玩而玩,导致美术教学失去应有的作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