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篇1
一、需求分析
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总体设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冗余性。本着为学校着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系统经济可行。
具体包括下以几个方面:
1、内网络能够高速访问FTP服务器现在或上传文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服务资源。可以下载和上传资料文件,访问速度可以对指定的用户进行级别的划分。
2、建设Web服务器对外实现信息发布,对内实现教学教务管理。网站发布学校新闻、通知、学校的活动等相关内容。实现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成绩查询、网上报名、网上评教等功能;以及教师的信息查询、教学数据上传等。
3、建设邮件服务器以满足校园内部之间和内、外网这间的大量邮件传输的需求。
4、实现内网划分多个VLAN,实现校园内不同校区,不同楼宇,不同楼层的多客户接入。
5、内部实现PC间实现高速互访,同时可以访问互联网。网络内同一IP段内的PC机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实现高速互访,传送资料文件等,解决不同楼宇,不同楼层之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送数据费时、费力的问题。
6、内部用户的QoS管理,实现用户的分级管理功能,对用户下载和上传做相应的带宽限制。对校园网络中的流量实现有效控制,对校园内的重要数据量可靠、稳定的传输如:语音、视频会议等的延迟和阻塞的敏感。
应用服务:
电子邮件服务(E-mail):内部E-mail系统
文件传输服务(FTP)、远程登录服务(TELNET):提供资源共享 电子公告板牌服务(BBS):信息发布
Internet WWW信息服务:学校网站 域名服务DNS:提供域名解析 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存储
二、网络规划
核心层考虑到核心层应该具有数据快速转发、路由等主要功能,采用Cisco 6500系列三层交换机,配置第三层路由功能模块。核心层节点间可通过若干千兆端口以Channel方式互联,每个核心层节点通过千兆端口与所有汇聚层Cisco Catalyst 3750三层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互联,组成星形结构,有助于获得安全保障,同时可提高带宽,以便为用户提供安全高速的数据传输通道。
区域汇聚层采用Cisco Catalyst 3750三层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区域汇
聚交换机以双千兆光纤与核心交换机相连,实现接入层与核心层之间的高速、高效中继,提高校园网系统的结构化层次和可管理性;
接入层 接入层直接面对用户,可在汇接层交换机下采用若干支持802.1q或ISL VLAN功能的二层交换机,在二层交换机上延伸汇接层交换机的VLAN,从而将用户划分在不同的子网里,防止IP地址欺骗,一方面为了安全,一方面便于计费。
固定安装的线速快速以太网桌面交换机Cisco Catalyst 2950系列,可以为局域网(LAN)提供极佳的性能和功能。这些独立的、10/100自适应交换机能够提供增强的服务质量(QoS)和组播管理特性,所有的这些都由易用、基于Web的Cisco集群管理套件(CMS)和集成Cisco IOS软件来进行管理。带有10/100/1000 BaseT上行链路的Cisco Catalyst 2950 铜线千兆位,能够利用现有的5类铜线从快速以太网升级到更高性能的千兆位以太网主干。
以线速性能将终端工作站连接到LAN。
校园网VLAN的划分和IP地址规划
核心层设备端口分配表:
设备型号:核心层cisco6509交换
连接设备:
路由器cisco3745 (一个) 分配端口:1-4端口; 教学区cisco3750 (两个) 分配端口:5-12端口;
行政区cisco3750 (两个) 分配端口:13-20端口; 学生宿舍cisco3750(两个) 分配端口:21-30端口; 实验区cisco3750 (两个) 分配端口:31-38端口; 服务器群cisco3750(两个) 分配端口:39-46端口; 核心层cisco6509之间 (两个) 分配端口:47-54端口。 汇聚层设备端口分配表:
设备型号:教学区汇聚层cisco3750交换机 连接设备:
第一教学楼cisco2950(四层) 分配端口:1-8 VLAN:40 第二教学楼cisco2950(四层) 分配端口:9-16VLAN:41 第三教学楼cisco2950(四层) 分配端口:17-24 VLAN:42 第四教学楼cisco2950(四层) 分配端口:25-32 VLAN:43 第五教学楼cisco2950(四层) 分配端口:33-40 VLAN:44 核心层交换机6509(两个)分配端口:41-46汇聚层交换机cisco 3750之间 分配端口:47-48 设备型号:行政区汇聚层cisco3750交换机 连接设备:
行政楼cisco2950(五层) 分配端口:1-10VLAN:30 图书馆cisco2950(五层) 分配端口:11-20 VLAN:31 电子阅览室cisco2950 (五层) 分配端口:21-30 VLAN:32 信息大楼cisco2950 (五层) 分配端口:31-40 VLAN:33 核心层交换机6509(两个) 分配端口:41-44 汇聚层交换机cisco 3750之间 分配端口:45-48 设备型号:学生宿舍汇聚层cisco3750交换机
宿舍楼1 cisco2950 (48端口两层一个)分配端口:1-3 VLAN:10 宿舍楼2 cisco2950 (48端口两层一个)分配端口:4-6 VLAN:11. . .. . .. . .
宿舍楼14 cisco2950 (48端口两层一个)分配端口:40-42 VLAN:24 核心层交换机6509(两个)分配端口:43-46 汇聚层交换机cisco 3750之间 分配端口:47-48 设备型号:实验汇聚层cisco3750交换机 连接设备:
实验楼1 cisco2950(五层) 分配端口:1-15VLAN:51 实验楼2 cisco2950(五层) 分配端口:16-30 VLAN:52 实验楼3 cisco2950(五层) 分配端口:31-42 VLAN:53 核心层交换机6509(两个)分配端口:43-46 汇聚层交换机cisco 3750之间 分配端口:47-48
IP地址规划
1、各楼层IP地址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教学楼1-4层 IP地址: 10.20.1.0/24 第二教学楼1-4层 IP地址: 10.20.2.0/24 第三教学楼1-4层 IP地址: 10.20.3.0/24 第四教学楼1-4层 IP地址: 10.20.4.0/24 第五教学楼1-4层 IP地址: 10.20.5.0/24 行政楼 1-5层 IP地址: 10.30.1.0/24 信息大楼 1-5层 IP地址: 10.30.2.0/24 图书馆 1-5层 IP地址: 10.30.3.0/24 电子阅览室1-5层 IP地址: 10.30.4.0/24 宿舍楼1 1-6层 IP地址: 10.1.0.0/16 宿舍楼2 1-6层 IP地址: 10.2.0.0/16 宿舍楼3 1-6层 IP地址: 10.3.0.0/16 宿舍楼4 1-6层 IP地址: 10.4.0.0/16 宿舍楼5 1-6层 IP地址: 10.5.0.0/16 宿舍楼6 1-6层 IP地址: 10.6.0.0/16 宿舍楼7 1-6层 IP地址: 10.7.0.0/16 宿舍楼8 1-6层 IP地址: 10.8.0.0/16 宿舍楼9 1-6层 IP地址: 10.9.0.0/16 宿舍楼10 1-6层 IP地址: 10.10.0.0/16 宿舍楼11 1-6层 IP地址: 10.11.0.0/16 宿舍楼12 1-6层 IP地址: 10.12.0.0/16 宿舍楼13 1-6层 IP地址: 10.13.0.0/16 宿舍楼14 1-6层 IP地址: 10.14.0.0/16实验楼1 1-5层 IP地址: 10.40.1.0/24 实验楼2 1-5层 IP地址: 10.40.2.0/24 实验楼3 1-5层 IP地址: 10.40.3.0/24 内部服务器 IP地址: 10.50.1.0/24
2、核心层与汇聚层IP地址规划:
核心层两台Cisco 6509之间路由IP为:10.1.1.1/30和10.1.1.2/30;
网段10.1.3.0/29:
核心层cisco 6509(1):10.1.3.1/29 核心层cisco 6509(2):10.1.3.2/29
防火墙CISCO PIX-525-UR-BUN: 10.1.3.3/29 10.1.3.4/29 网段10.1.4.0/30
Cisco 3745路由器:10.1.4.1/30
防火墙CISCO PIX-525-UR-BUN:10.1.4.1/30 4、各楼层管理设备地址:
表3.5
路由协议:
校园网设计中将采用OSPF协议,其中核心层两台路由交换机cisco6509为骨干区域;教学区、行政区、学生宿舍和实训实验区汇聚层路由交换机cisco3750为普通区域。每个建筑物内的域边界路由交换机向位于校园骨干网上的其它建筑物的域边界路由交换机广播本域的概要信息。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篇2
一、实验目的
熟悉应用PHOTOSHOP在图形处理中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按照样张的样子把两张素材文件合并为一个图像文件。
保存文件为、psd (不得合并图层)
样张:
素材:
三、实验环境
实验应用系统及软件:WINDOWNS XP和PHOTOSHOP
硬件环境:
四、实验步骤
1、从桌面上启动PHOTOSHOP
2、应用菜单栏中的“文件”菜单“打开”命令分别打开两个图形文件“城市风、JPG”和“云天、jpg”
3、应用“图象”—>“旋转画布”—>“水平反转画布”对文件“云天、jpg”进行转换。
4、使用方框工具选中中间图片,使用CTRL+j新建图层、
5、选择新建图层,并选择“魔术棒工具”大致选出“城市风光、jpg”文件中的建筑轮廓,并配合使用SHIFT、ALT键完成精细的选择。
6、使用“选择”菜单中的“反选”命令选中建筑图片拖动到云天图片中。
7、使用CTRL+T对图片进行自由变换使其符合云天图片大小。
8、保存文件名为xin、psd
五、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着重应用了PHOTOSHOP中的图片反转、图层的建立、图片中的扣图、图片的自由变换,基本达到了实验目标。
六、总结
实验过程中,开始我不知道如何去除图片中的背景、经过请教摸索终于掌握了其应用方法。个人方面我觉得初次接触PHOTOSHOP很有收获。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篇3
一、实验题目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创建文件夹
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执行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恢复、创建快捷方式及设置共享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
(一)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1、展开与折叠文件夹。右击开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点击“+”展开,点击“—”折叠
2、改变文件显示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选择缩略、列表,排列图标等1103班/王帅、王鹏
3、建立树状目录。在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输入经济贸易学院,依次在新建文件夹中建立经济类1103
4、、创建Word并保存。打开开始/程序/word,输入内容。选择文件/另存为,查找D盘/经济贸易学院/1103班/王帅,单击保存
5、复制、移动文件夹
6、重命名、删除、恢复。右击文件夹,选择重命名,输入新名字;选择删除,删除文件
7、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右击王帅文件夹,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8、设置共享文件。右击王帅,选择属性/共享/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确定
9、显示扩展名。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撤销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
(二)控制面板的设置。
1、设置显示属性。右击打开显示属性/桌面、屏幕保护程序
2、设置鼠标。打开控制面板/鼠标/按钮(调整滑块,感受速度)、指针
3、设置键盘。打开控制面板/键盘/速度(调整滑块,感受速度)、硬件
4、设置日期和时间打开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
5、设置输入法。打开控制面板/区域与语言选项/详细信息/文字服务与输入语言
(三)Windows附件的使用
1、计算器。打开开始/所有程序/附件/计算器/查看/科学型,
2、画图。打开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椭圆/填充/选定
3、清理磁盘。打开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磁盘清理,选择磁盘,确定
4、整理磁盘碎片。打开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磁盘碎片整理
五、实验结果。
通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和上机,我掌握了包括文件的管理、控制面板的设置、Windows附件的使用等在内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让我对计算机有了初步认识。
六、实验心得
对文件的管理、控制面板的设置、Windows附件的使用等在内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学习,让我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简单操作有了熟练地掌握,使我对计算机的运用充满好奇与热情,也为我以后在工作岗位上运用计算机技术,更好的让计算机服务于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在老师辛勤教导下,在我的努力学习下,我一定能够让计算机及其运用技术创造我们更好的明天。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篇4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
2、掌握文件的重命名、属性的设置;
3、掌握文件的查找;
4、掌握文件夹选项操作。
5、通过控制面板查看和修改主要输入/输出设备的设置;
6、查看和修改系统基本配置信息。
7、通过用户管理设置,使计算机为多人合用,同时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其它用户的操作权限;
8、通过对计算机的环境设置,优化计算机的性能,加强用户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提高计算机病毒应对能力。
二、实验任务
1、查找文件“notepad、exe”,在D盘上以自己的学号为名建立一个新的
文件夹,在此文件夹内建一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将文件“notepad、exe”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下面,属性修改为“只读”,然后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2、显示“我的文档”文件夹下所有文件的扩展名。
3、修改鼠标、显示器、输入法的设置。
4、显示系统硬件配置信息。
5、添加/删除程序。
6、添加、删除用户,修改用户信息。
7、修改虚拟内存设置,优化计算机性能
三、实验检查内容
1、是否在E区建立以自己学号为名的文件夹
2、是否在学号文件夹中创建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
3、是否将“notepad、exe”文件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中
4、“notepad、exe”文件的属性是否修改为“只读”
5、是否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6、是否显示文件的扩展名
7、修改鼠标处于“正常选择”状态的显示图形
8、修改显示器的分辨率
9、设置CTRL+SHIFT+1为某种中文输入法的热键
10、设置Windows系统在“关闭程序”事件时的声音
11、查找本机CPU的频率
12、写出本机网络适配器的名称
13、添加一个以自己学号为名的用户
14、将虚拟内存设置到D区,最大值为1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