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赵州桥》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赵州桥》教学反思 篇1

由于昨天了解了同学对本课的反应,所以本节课就主要放在了感情朗读和体会和运用上,课堂前十分钟时间发放给同学互相交流了自已了解的桥的资料,发现同学找的资料挺全,南京长江大桥、卢沟桥、武汉长江大桥等一些名桥都进入了他们的“皮口袋”,还有不少同学找了本课的一些补充资料,看来同学的查找资料能力已有所进步,并且发现同学似乎越来越热衷于抄资料而不单单是找资料,以前找资料的同学不多,还有很多只是复印或是打印,但今天很多同学都是抄的,打印和复印的资料只有几份,每人都拿着几张自已抄来的资料,读着自已动手抄的资料,同学们别有一番自豪感。但打印的少了,图片的就不是很多,不过到底也锻练了同学,我也无话可说。褒扬了同学的积极后,找几个同学读了他们找了赵州桥的资料。

在三班时是让同学读文,了解课文是怎么介绍的。然后请同学说说自已读后了解到的内容,然后通过同学讲的内容联系到二三段,然后进行指导。到了一班我对同学说的进行了总结,将同学说的长、宽、无桥墩、有个拱形的桥洞等板在黑板上,根据此又让一个同学画了图,让同学体会到课文通过这几方面表达了桥的雄伟,并让同学自已练习想方法读出这种感觉,这时同学很自然地都会通过感情朗读这几个方面来表达感情。中间的那个启始句很难理解,我引导同学这句话为什么没用以前的写法直接说“桥还很美观”,加上了不但而且的内容有什么好处,同学在反复读后能体会出这样表示出桥的特点很多,经过引导才发现有总结上文总结下文,也是下文的'开始。

课结束后,我引导同学交流了自已设计的未来的桥,并引导同学联系学校和近的东门桥,仿照课文介绍东门桥。在本课拓展得比较多,我发现拓展虽用了课堂上不少的时间,但调起了同学的兴趣,并不影响课堂的内容,反而会服务于课堂。

《赵州桥》教学反思 篇2

《赵州桥》这是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本课前,我发动学生查找赵州桥的资料图片,让学生在课前对赵州桥有了充分的了解。在讲解课文时,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凭借着什么而闻名于世呢?引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在教学中做到直观易懂,如课文介绍赵州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我便一课室为例,告诉学生50米大约相当于七间课室长。其次是抓重点段想象、讲解。这篇课文从结构上讲有很强的严谨性。第一段介绍赵州桥的历史;第二段介绍赵州桥的雄伟、设计特点及坚固;第三段介绍赵州桥的美观;第四段介绍赵州桥的历史意义。

我指导学生重点学习第四段,让学生读着课文体会赵州桥的美观。通过多读让学生想象赵州桥的画面,有了深刻的体会后,再让学生看看真实的'赵州桥栏板上的图片,欣赏完图片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再次描述赵州桥的美观,学生兴趣浓厚,各抒己见,精彩纷呈。有的说 “双龙戏珠”是两条龙围着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一边玩耍,一边抢夺。一条龙大吼一声抓住了明珠,另一条龙不服气,一个转身,巧妙地用龙尾一甩,明珠就弹向空中。他们就这样你争我夺、玩得真高兴。”学生的文字充满着自己对“双龙戏珠”的想象,表达出对古代桥梁建筑的欣赏。第二自然段,我放手让学生默读自学课文,设计问题“为什么说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让学生理解了赵州桥设计的巧妙,意识到李春是一个聪明的设计者,达到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我想要是有时间,找一座古桥(石拱桥)让孩子们亲眼见识一下就更加好了。

《赵州桥》教学反思 篇3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我进行公开教学的是课文的第二课时。教学时,我首先将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分成几个小标题出示出来,让学生回顾赵州桥的历史、建造人等,使学生对赵州桥为什么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桥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描写赵州桥雄伟的部分主要使用了说明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有一种直观的感受,我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当学生为赵州桥的设计而感到称赞时,同时也体会到:“为什么说赵州桥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了。”这段文字中采用了围绕中心句子进行描写、列数字等一些写作方法,我让学生对学法进行了总结。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是一个过渡句,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巧妙地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课文表现赵州桥的美观,刻画得非常细腻,描写栏板上雕刻的图案,生动活泼,我采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图案的精美,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栏板上精美的图案,让学生将想象的内容用语言来描述,读出体会。

在这篇课文的结尾,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不仅是在介绍桥、赞美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我们更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时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最后,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去体会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在教学中,我的过渡语不够流畅,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今后学习和改进。另外还要不断钻研教材教法,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赵州桥》教学反思 篇4

《赵州桥》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我确定了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我确立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通过朗读和想象感受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阅读是现在读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获取新的知识和感受。我先让学生回忆18课中最后一句话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本课中哪句话也有这样的作用,这样学生就找到了最后一个自然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你从哪里看出来呢?这样学生读书的欲望被激发了,他们都想知道作者这样说的理由,读书就顺理成章了。

例如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这一段,并说一说有几句话,都介绍些什么?(初读)这样学生很快便知道这段话有2句话,他们知道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那为什么要介绍这些呢?除此之外你还读到了什么?”(再读)“作者是想给我们一个大体的介绍,我还知道了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很好,那有谁能告诉我世界闻名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座桥十分的有名!”“哦?有这么多的桥,为什么这座石拱桥举世闻名呢?”(读一读,划一划)“因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 1300多年了。”“这是一句句子,其中包括了建造时间和设计者,那么是否因为这是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而使它出名还是因为其它什么原因呢?请找出一些词语概括。”(再读此句)学生划出了“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二个词说明了赵州桥建造的什么特点?” (教师出示句子填空)( )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这样边读边理解,层层深入,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借此段的学习,我让学生把我们本地的夷陵长江大桥,按作者这样的写作方法介绍一下,学生很快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句说出来,这样读和写很自然的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在学习第二段时,我注意抓住重点句子:赵州桥非常雄伟。让学生和小伙伴讨论找出作者怎样写它的雄伟的。这样学生很快就知道是从桥宽、桥长,桥下没有石墩以及这座桥设计上的特点和作用来写的。在指导学生理解句子;既……又…..时,让学生说出这种设计的好处后,再让他们仿照这个句子的写法说一句话话,学生能够运用。

在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时,我把句子分解,让学生先弄清这座桥不但坚固是指什么?然后再让学生说美观是讲什么?这样学生就知道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前半句在总结上个自然段,下半句在引出下文。

二、美的熏陶。

第三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栏板上刻的图案(栩栩如生),我先让学生用各种形式来朗读栏板上刻着栩栩如生的.龙的图案,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让学生表演“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时,学生不知道“抵着”和“回首遥望”如何做,这说明他们不知道这两个词什么意思,后来通过启发表演,他们很容易的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然后告诉学生,作者只写了一样物,但是却写得非常生动具体,从而告诉学生,写文章时要抓住事物的不同形态进行描写。

同过本课的教学,我看到了学生潜在的能力,教师只要引导和点拨到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氛围自然浓厚,他们获取知识的感受也是轻松愉快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