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过年演讲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年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哈哈哈哈……随着人们的笑声,我们踏着轻盈的步伐走向除夕。一大早,家人就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代表着把过去一年的东西扫掉,迎接新的一年。紧接着就是我们小孩子去集市买零食和鞭炮了。来到张灯结彩的集市,各种五花八门的东西,锄看得我们眼花缭乱。集市上笑的笑,闹的闹。好一片繁华的样子,让人心中产生一种激动的小情绪。我们买好东西,便乐着回家。
一到家,就听到屋里搓牌的声音,这是女人们在打麻将,又听见隔屋里的男人们叫地主,那是他们在打扑克。老人们则在准备过年的饭菜。小孩子们这时放下了手机,到外面和同伴嘻笑玩乐。除夕,让人们能够把一年的疲倦好好消除。
转眼来到除夕夜。大家一起来到院里放鞭炮,啾啾,冲天炮冲上了天空,在漆黑的夜晚绽放迷人的光彩,让人着迷,让人向往,更让人喜爱。美丽的烟花转瞬即逝,似乎要告诉我们珍惜明年的时光。来到了吃钉板肉的时候了,这是全家都围聚在一起,吃着咸咸的钉板肉。全家人都不可以说话,只能慢慢的吃。吃完之后由最长者开始说话祝福大家。空气中总是弥漫着浓郁的年味。吃完之后,大家就去睡觉,带了大年初一凌晨五点开始吃年夜饭。
总算是到了吃年夜饭的时了,全家欢聚一堂,吃着年夜饭:炖土鸡、炒牛肉、白萝卜……这都是家乡的年味。和家人们说着话,多么幸福的时刻,真想把时间停留在这一时刻。尤其是一年没见的亲人们,这是何等的欢乐啊!过了年,在广州、新疆的亲人们过几天就走了,每一个亲人都送走了,尤其是三弟,我最舍不得。
我想这年味是美味的、幸福的,但似乎还有淡淡的酸。不过,我就是喜欢这种久违的年味。
过年演讲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阳光透过窗,暖暖的洒入,一切都被镀上了金色,生机勃勃。“春运”的列车已在前往回家的路,团圆的脚步近了,新年来了。
除夕的早晨早已热闹非凡:路灯上挂满了红灯笼;门檐上贴好的红对联;来往的熟人相互问候……我听着电话那头是奶奶的提醒:“今晚早点回来吃饭!”脑海中已闪现出奶奶期待和欣喜神情——这是通知好了姑姑们呀!
阳光跟随着时间的脚步移动着——眨眼已是下午。屋外是孩子们三五成群的玩爆竹。“啪啪——啪——”,爆竹声在空中一次次的回响,带着孩子们甜美的笑容,带着新春的祝福,传遍了每家每户。厨房里是奶奶来回穿梭的身影。大小的碗叠放着,大部分碗里头已摆满了洗切好的材料。客厅的茶几上是爷爷提前几天买好的水果和特产零食。厚重的大衣被他们褪下,见阳光将他们劳作的身影拉的很长很长,透出岁月的痕迹。
夜晚的街道上没有了往日的热闹,黑色将它们笼罩其中,可每家每户开着的浅浅橘灯宛如前行时永远的停靠站,温暖而安定。我们一大家子都围坐在餐桌前,磕磕家常,享受丰盛的晚餐。奶奶做八宝饭的手艺可谓是技艺娴熟。松软的米饭中藏有丝丝甜意,红枣的装点令人赏心悦目。据说八宝饭寓意吉祥平安,这令我对它的喜爱无法自拔。
春晚的精彩层出不穷,夜也临近尾声。钟声敲响的那一刹,伴随着空中一朵又一朵绚烂烟花的盛开,17年的完美结束,18年的崭新开始。
年有团圆的味。传遍千家万户,仍能朴实如初。
过年演讲稿 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写的《元日》。而其中正是描绘的过年时喜气的景象,让人感觉年味儿十足。
在腊月的下旬是要扫尘的。其实就是大扫除。按民间的说法:因为“尘”和“陈”谐音,所以扫尘又有“陈陈布新”的含义在里头。
扫尘是我认为最有年味的时候。每年到扫尘日,除了小孩,一家子人都卯足了劲儿忙活,家中一下就变得热热闹闹的了。家人的脸都是红彤彤的,一下就有了过年的味道。
扫尘之后,就可以去街市抢年货。小时候巷子里也有卖麦芽糖的,现在是不常见到了。除了在日常可以看见的东西外,许多新玩意儿也在形形色色的年货中冒出来头儿。像是千奇百怪的药材,五颜六色的蜜饯,还有乱七八糟的小烟花。充满了过年的味道。
除了这些,大人们总是会买几件新衣裳。
过年自然少不了装饰。每逢过年,每户人家都会把门前的春联换新,再在檐上挂两只红灯笼,在窗玻璃上几张红窗花。有闲钱的还会去买两挂红辣椒来装饰自家的屋里屋外。整个家都是红红火火的,过年的味道就在里面了。
大年三十,街上店铺都关门,各个都回家和亲人团聚。街上冷冷清清,不一会儿就成了孩子们的地盘了。都拿出自己的烟花,叫上自己的伙伴。几个孩子结成团一起玩,欢声笑语一下让孤寂的街道变得生动起来。
最期待的不过是那天的晚饭了,一家子围成一个圆,桌子上摆着丰盛是菜肴,虽然不是山珍海味,但味道是最亲切而温暖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年味也随着温情散布道每一个角落
年味是大人忙碌的身影和孩子欢快的脚步;年味是脸上洋溢的幸福和屋里充溢的温暖。
有亲人才有家,有家才有年味。
过年演讲稿 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年意味着什么?没错,年是一个举国同庆的节日,它来得热烈,也来的隆重;然而,年更代表着一种喜庆的气氛,一份古老的传统,一条绵延不断的精神血脉!随着春节的临近,我们跟随着年的脚步,一起来体验这份厚重,祥和的年味吧!
说起年呀,估摸在腊月二十四——南方的小年就开始了。在此时,人们的脸上笼着一层纱一般的喜色。正如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小年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吧!也正在这时,年味开始散布在大街小巷中,就像冬末春初时的新芽儿一般,预示着春的降临。
往后的五天里,街上、集市里,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影子——小商小贩们正忙于兜售自己的商品;城里人又忙于准备年货;乡下人上城里来处处都新鲜,又到处游玩……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嗯!这是勤劳,欣欣向荣的年味!
眨眼间,除夕到了。远在天边的游子们也回到了故乡,与家人、亲戚、朋友们团聚。人们在家门前挂灯笼,贴对联。大家都穿上了崭新的红衣裳。家里,街上全都灯火通明,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吃年夜饭,看春晚。在这时,我嗅到了年味——这年味夹杂着鞭炮的烟火味,饭菜的香味以及人们对于除旧迎新的期盼,更有一种祥和、团圆的味道!
元宵节是“年”的余韵,但他也丝毫不亚于除夕。在那一天,人们吃汤圆以祝团圆,放孔明灯来许愿,用绚丽的烟花庆祝新年的美好。在烟花的璀璨中,“年”结束了。他来得热烈,走的欢畅。此刻,我又嗅到了年味——这是热烈,奔放的味道!
年过去了,但他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种喜庆的气氛,一份古老的传统,还有那喜庆、美好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