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后感

多美网

2025-09-14读后感

欢迎阅读名著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著读后感 篇1

在暑假里我读了《小王子》的书,我被它深深地打动了,长时间地沉浸在小王子的世界里。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写了“我”因飞机出了故障,停在了大沙漠里,这让“我”遇到了小王子,故事一开始就很有趣地开场,讲述了小王子从B612号小行星来,他去了很多小行星,最后因为追求人生的真谛而在地球上消失了。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重要的事,而且每个人最重要的事各不相同,小王子认为照顾他的花是最重要的事,国王觉得掌控宇宙是最重要的事,爱慕虚荣的人想要有许多崇拜者,追忆过去的酒鬼需要成天喝酒解闷,专心数星星的商人、埋头于书本的地理学家、点灯人都在干着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但是他们好像没有弄懂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让我们看来觉得他们做的事情很可笑,其实细想起来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出现像他们一样的问题,也会犯一样的毛病。最后小王子驯养的狐狸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告诉了小王子本质的东西是用眼睛看不见的,要用心去体会。

我很喜欢小王子,因为他那么纯真、善良、敏感。他为了追求生活的真善美,不顾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细心地关爱他的玫瑰花,让我们记起生活中的责任,他的故事讲述了人生的哲理,告诉我们:要忠诚地对待自己最爱的东西,获得幸福是要付出代价的。

朋友们当你想到了天上的五亿零一百多万颗小铃铛,是不是感到非常的幸福和快乐呢?

名著读后感 篇2

听说过钱钟书与杨绛幸福的学者家庭是不少人梦寐的理想生活。前些天,偶然在家中书柜里看到杨绛写的《我们仨》,便随意的翻阅起来。

书是杨先生在女儿、先生相继去世后写的,并不厚实的一本书,平平淡淡的字句,却承载着为人妻、为人母的深切情思。

其实我并不喜欢这种味道的书,看了总觉得一股驱之不散的阴哩,淡淡的幽怨,凄凄的离情。人生最大的悲哀和无奈莫过于死别生离,一句“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愁断人肠!

书从一个万里长梦讲起,看似无边无际,其实都是现实生活在梦境离的真切反应。尤其是钱老一句:那是属于老人的梦。不禁令我心寒,一个同样的情景的梦莫非亦将横亘在我的暮年?

两老相濡以沫、相首相助、相聚相失的生活令人心生向往。飘洋过海求学的艰辛,战争中辗转相聚的艰难,以及文革运动中的困难也在两人间的生活琐细中化作了轻描淡写。也许人生亦不过如此,无论彼时如何辉煌或困窘,到时候也不过尘归尘、土归土。管你是王侯将相身后仍是一抷黄土罢了!于是佩服杨先生的生活观:不与世求,不与人争,安安静静过日子。

女儿圆圆是父母的乖宝贝。既聪慧又孝顺且贴心,我想养女莫过如此。有了女儿做三,家就完整了,不仅仅是恩爱夫妻,更增加了父慈女孝,其乐融融。过往从小到大的家庭欢欣细事跃于纸端,成为杨先生反复回味的幸福时光。

感人至深处是附录里圆圆和父母的通信,那时候正是三人最艰难的时光,三人三地,聚少离多,圆圆和父亲都大概知道时日无多,彼此的牵挂不舍可谓字字催泪,就不再细说乐。

匆匆阅毕,无异看了一场人生离合。几许无奈,若干希冀,唯祝愿杨先生身体安好。

杨绛先生百岁高龄写《我们仨》,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读来,更惊觉老先生清晰的文思、雅致的文字和非凡的心态。

随梦入境,而先生的梦并非虚幻。三人走散了,温馨的家永远没了。年头和年尾,老先生相继失去两位亲人,这份伤疼是以如何的强劲摧残风烛残年的老人?我从先生文字里懂得:“我的手撑在树上,我的头枕在手上,胸中的热泪直往上涌,直涌到喉头。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只听得噼嗒一声,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迎面的寒风,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东西揉成一团往胸口里塞;幸亏血很多,把滓杂污物都洗干净了。我一手抓紧裂口,另一手压在上面护着,觉得恶心头晕,生怕倒在驿道上,踉踉跄跄……”由热热闹闹、相扶相持的三个人变成孑然一身,孤单落寞的日子更显往日的欢乐。先生无穷无尽地追忆丈夫和女儿,相思之苦,肝肠寸断。“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山头,守望着那个小点。我自己问自己:山上的石头,是不是一个个女人变成的“望夫石”?我实在不想动了,但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但是我只变成了一片黄叶,风一吹,就从乱石间飘落下去。我好劳累地爬上山头,却给风一下子扫落到古驿道上,一路上拍打着驿道往回扫去。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一片黄叶,守望生命终极。生命有限,情海无边。先生的坚贞和守护是百年的厚重和境界。痛刻骨铭心,与日剧增,但先生在顽强继续。她夜以继日地与时间赛跑,用她的话说是抓住“回家”之前的分秒。先生的坚强与豁达让我想到胡杨林,千年风范,坚韧不拔。

先生博学强识,知识渊博,声望极高,然让人感叹的是她为了爱情甘愿屈居并付出,用智慧和大爱精心营造着家编织着生活。“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仨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在先生回忆中,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种乐天和自信是弥足珍贵。“不要紧”是先生给丈夫的定心丸,弱女子以四两拨千斤的力量承担家庭重担,免除后顾之忧,乃钱老先生的福气。更让人敬佩的是,忙碌家务事并没有捆住先生的手脚,影响她的事业,书中写到,读书和工作是她和丈夫最大的爱好。也正如此,先生的魅力如深海珊瑚,底蕴深厚、通灵炫目,神秘瑰丽,女人能将人生演绎如此精彩的莫过于先生。

不管世风如何,也不管身份改变,先生一以贯之地保持低调平实之风,淡薄名利,宁静超然。书中写到,“嘤其鸣兮,求其友声。”“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已,不求有名有声”。老夫妇德高望重,著作等身,却不要办公室,不用秘书,有车也不坐,除非到医院看病。诚实的品格同样跃于纸上:“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如此直白坦率的语言,需要气质和定力来支撑。说实话、干实事,做人起码的要求,却总是难以实现,而先生风雨百年,仍能如此,这便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自觉了。

感谢杨绛先生,让我读到这样清新脱俗的文字!感谢先生,告诉我做人做事的真谛即本原、珍惜。反复品味,我亦进入太虚幻境:夕阳正好,浩瀚无边的水面如镜,远远望去,一朵旷世莲花圣洁夺目,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地绽放、烂漫,任凭风吹雨打,她自岿然不动,唯有清香飘来,沁人肺腑。

名著读后感 篇3

读《简爱》有感当脚下的第一步迈入深不可测的低谷,当冷酷绝情的命中注定的浅吟徘徊在耳际,当恶俗势力汇聚,沉重地压制在你的肩头,你将如何承载这一切?你的棱角是否会被坚硬的石块打磨得圆润光滑,失去它原有的锐利,还是你依旧会保持你不可一世的桀骜不驯的微笑,在风尘中独守飘逸,怀着一颗感恩与宽容的心……简爱,让我走进你化繁为简的心灵,聆听你的坦诚倾诉……可以感受到,夏洛蒂·勃朗特写这本书时内心夹杂着苦楚和恐惧,愤然抗争的勇气,和对变化莫测的世界的敬畏之情。简爱也是在黑暗中艰难地摸索,

无数次碰撞和美好幻灭促使她愈加不易妥协。而一丝丝微弱光明的洗礼又赋予了她不灭的渴望和点点滴滴的感恩。当简爱在医生的劝说下被送到了洛伍德学校,学校的校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想尽办法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残孤儿,幸运的她在这遇到了善良的坦普尔老师和充满爱心的海伦同学。海伦曾说“命中注定要承受的东西却受不了,那就是软弱,就是愚蠢”。是的,简爱做到了。她狂放地追求个性的自由,没有在迷惘中失去本性;她拥有虚怀若谷的气度和海纳百川的胸襟;她平实而倔强,没有丝毫的伪善和矫揉造作;她深沉而宁静,抛弃原有的浮躁,对海伦对但普尔心怀感恩……她在感恩中成长,她是凤凰涅槃,等待浴火重生!

当简爱离开桑菲而德,来到圣约翰的家,他得到了圣约翰一家的热情的照料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当得知圣约翰是她姑妈家的儿子,她亦决定将遗产分给他。简爱不忘感恩,以纯净如冰的心灵,以澄澈的方式,报答别人的点点恩情。她平凡外表下隐藏的不朽灵魂,在这个平庸的世界上,显得格外珍贵,卓然夺目!当听到无助的罗切斯遥远的呼唤,她毅然决定回到他的身边。因为她坚持平等纯粹的爱;心灵吻合的爱;他重视爱、更重视尊严……《简爱》,给了我返璞归真的心灵净化,让我体味到她充满感恩的心。夏洛蒂笔下的简爱已经成为独立女性的经典,希望有更多的充满感恩的简爱从阳光中、雨露中走出,释放人生的激情与豪迈!

名著读后感 篇4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看了这本书我很感动,海伦·凯勒在出生不久患了一场重病使她丧失了听力和视力,然后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可她并没有气馁,在她的老师安妮·沙利文帮助下,她走出了这个黑暗无声的世界。海伦·凯勒学会了读书和说话,渐渐的能和其他人沟通。知识,像一道道彩虹,点亮了海伦心中的灯,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这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感受到海伦·凯勒对光明的无限向往。

海伦·凯勒虽然是一位残疾人,但她有一颗坚强的心在逆境中崛起。对海伦·凯勒来说,没有其他奢求,只求三天光明,看到最想看到的。书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一定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更要使每一天过得有意义。人生就像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有激流,有险滩,不可能一帆风顺,那些一帆风顺、总依赖别人的人,是不可能品尝出苦难的艰辛,更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残奥会上,有许许多多杰出的残疾人运动员,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比赛中那种拼搏精神、顽强的毅力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从他们身上,我感觉到了海伦·凯勒的影子,我体会到了怎样才是一个“健康”的、“大写”的人!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凯勒一样,每天都抱着这种追求,怀着友善、朝气、渴望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