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实习报告

欢迎阅读工艺实习报告(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艺实习报告 篇1

一、无线电四厂实习体会

透过参观无线电四厂我了解了该厂的历史和该厂从衰落重新振作走向辉煌的曲折发展历程,了解了该厂的主要产品:直接数字合成(DDS)信号源;频标比对自动测试系统;铷原子频率标准和晶体频率标准;数字式频率特性测试仪;数字式毫伏表;交直流稳定电源;通用智能计数器、频率计数器、逻辑分析仪等。透过参观一条龙的流水线作业方式生产线,知道了产品的生产流程,有了整体、全局的观念,初步了解了如何使企业各部门协调发展更加顺畅。

二、PCB制作工艺流程总结

PCB制作工艺流程:

1用软件画电路图

2打印菲林纸

3曝光电路板

4显影

5腐蚀

6打孔

7连接跳线

在贴合产品电气以及机械结构要求的基础上思考整体美观,在一个PCB板上,元件的布局要求要均衡,疏密有序。同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走线要有合理的走向,不得相互交融,防止相互干扰。的走向是按直线,避免环形走线。

2。线条要尽量宽,尽量减少过线孔,减少并行的线条密度。

三、手工焊接实习总结

操作步骤:

1、准备焊接:准备焊锡丝和烙铁。

2、加热焊件:烙铁接触焊接点,使焊件均匀受热。

3、熔化焊料:当焊件加热到能熔化焊料的温度后将焊丝至于焊点,焊料开始熔化并湿润焊点。

4、移开焊锡:当熔化必须量的焊锡后将焊锡丝移开。

5、移开烙铁:当焊锡完全湿润焊点后移开烙铁

操作要点:

1、焊件表面处理:手工烙铁焊接中遇到的焊件往往都需要进行表面清理工作,去除焊接面上的锈迹、油污、灰尘等影响焊接质量的杂质。手工操作中常用机械刮磨和酒精、丙酮来擦洗等简单易行的方法。

2、预焊:将要锡焊的元件引线的焊接部位预先用焊锡湿润,是不可缺少的操作。

3、不好用过量的焊剂:适宜的焊接剂就应是松香水仅能浸湿的将要构成的焊点,不好让松香水透过印刷版流到元件面或插孔里。使用松香焊锡时不需要再涂焊剂。

4、持续烙铁头清洁:烙铁头表面氧化的一层黑色杂质构成隔热层,使烙铁头失去加热作用。要随时再烙铁架上蹭去杂质,或者用一块湿布或使海绵随时擦烙铁头。

5、焊锡量要适宜。

6、焊件要固定。

7、烙铁撤离有讲究:撤烙铁头时轻轻旋转一下,可持续焊点适量的焊料。

操作体会:

1、掌握好加热时刻,在保证焊料湿润焊件的前提下时刻越短越好。

2、持续适宜的温度,持续熔铁头在合理的温度范围。一般经验是烙铁头温度比焊料温度高50摄氏度为宜。

3、用烙铁头对焊点施力是有害的。

完成资料:

用手工焊的方法完成了元器件的焊接,导线的焊接,立方体结构的焊接等,掌握了手工焊的基本操作方法。

四、表贴焊接技术实习总结

1、解冻、搅拌焊锡膏:从冷藏库中取出锡膏解冻至少4小时恢复至室温,然后进行搅拌。

2、焊膏印刷机印制:定位精确,采用适宜模版,刮刀角度35-65度涂焊膏,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3、贴片:镊子拾取安放,手不能抖,元件轻放致电路板适宜处。完成后检查贴片数量及位置。

4、再流焊机焊接:根据锡膏产品要求设置适宜温度曲线。

5、检查焊接质量及修补。

注意事项:

1、SMC和SMD不能用手拿。

2、用镊子夹持不可加到引线上。

3、IC1088标记方向。

4、贴片电容表面没有标签,要保证准确及时贴到指定位置。

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锡珠:看跟进焊盘、元件引脚和锡膏是否氧化,调整模板开口与焊盘精确对位,精确调整Z轴压力,调整预热区活化区温度上升速度,检查模板开口及轮廓是否清晰,必要时需更换模板。

2、元件一端焊接在焊盘另一端则翘立(曼哈顿现象):元件均匀和合理设计焊盘两端尺寸对称,调整印刷参数和安放位置,采用焊剂量适中的焊剂,无材料采用无铅的锡膏或含银和铋的锡膏,增加印刷厚度。

3、不相连的焊点接连在一齐:更换或增加新锡膏,降低刮刀压力,调整模板精确对位,调整Z轴压力,调整回流温度曲线,根据实际状况对链速和炉温度进行调整。

4、焊点锡少,焊锡量不足:增加模板厚度,增加印刷压力,停机后再开机应检查模板是否堵塞,选用可焊性较好之焊盘和元器件,增加回流时刻。

5、假焊:加强对PCB和元器件的筛选,保证焊接性能良好,调整回流焊温度曲线,改变刮刀压力和速度,保证良好的印刷效果,锡膏印刷后尽快贴片过回流焊。

6、冷焊(焊点表面偏暗、粗糙,与北汉无没有进行熔融):调整回流温度曲线,依照供应商带给的曲线参考,再根据所生产之产品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整,换新锡膏,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改正预热条件。

五、收音机焊接装配调试总结

安装器件:

1、安装并焊接电位器RP,注意电位器与印刷版平齐。

2、耳机插座XS。

3、轻触开关S1、S2,跨接线J1、J2。

4、变容二极管V1(注意极性方向标记)。

5、电感线圈L1-L4,L1用磁环电感,L2用色环电感,L3用8匝空心线圈,L4用5匝空心线圈。

6、电解电容C18贴板装。

7、发光二极管V2,注意高度。

8、焊接电源连接线J3、J4,注意正负连接颜色。

调试:

1、所有元器件焊接完成后目视检查。

2、测总电流:检查无误后将电源线焊接到电池片上,电位器开关断开的状态下装入电池,插入耳机,万用表跨接在开关两端侧电流。

3、搜索广播电台。

4、调节收频段。

5、调灵敏度(由电路及元器件决定,一般不用调整)。

总装:

1、腊封线圈:测试完后将适量泡沫塑料填入线圈L4,滴入适量腊使线圈固定。

2、固定SMB,装外壳。

3、将SMB准确位置放入壳内。

4、装上中间螺钉。

5、装电位器旋扭。

6、装后盖。

7、装卡子。

检查:

总装完毕,装入电池,插入耳机进行检查,使:点源开关手感良好,音量正常可调,收听正常,表面无损伤。

六、音频放大电路焊接与调试实习总结

音频放大电路电路图:

该音频功率放大器制作简单,元件常见、易购买,容易组装,智能化高。个性是使用方便。在此过程中,焊接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每个焊点都很仔细。还有在调试时,务必分步骤完成,否则很容易烧毁元件。

七、工艺实习总结与体会

透过这次电子工艺实习,我掌握了常用元器件及材料的类别、型号、规格、符号、性能及一般选用知识,熟悉了常用仪器仪表的作用及其测量方法;掌握了电子产品安装焊接的基本工艺知识,掌握了手工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焊接电子产品,掌握了电子产品的一般调试原理,能够独立的完成制作产品的调试工作;了解了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工艺及生产流程,掌握了印制电路板的计算机绘制方法,能设计出简单的印制线路板布线图;了解了电子产品工业制造的工艺流程和新技术、新工艺。透过实习讲述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工作中,自己的动手潜质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培养了应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勇气,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潜质,而且团队意识和群众主义精神也得到了提高。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工艺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目的

印刷工艺实践是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其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基本技能,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向工作岗位顺利过渡的重要台阶。

通过在印刷企业参与印刷工艺实践,使学生能够全面熟悉整个印刷生产过程,初步掌握印前、印刷、印后加工工艺,了解印刷企业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工程能力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二、实习单位

(一)实习单位简介

上海雅昌艺术中心经营模式:传统印刷+ 现代IT技术+文化艺术,以印刷为基础,以数据库为中心。雅昌是集艺术品展览、艺术品复制、中国艺术品图像数据资源管理系统、艺术品精品印制、艺术出版策划、艺术衍生产品的开发与经营以及艺术家代理经纪服务为一体的文化公司。在今年“中国最美的书”评选中,上海雅昌有三本印制的书获奖。

(二)实习部门(DPC)简介

这段时间我是在数据处理中心(DPC)实习的。DPC主要由工务课、制作课、输出课、图像课、质检课、数据课组成。这9周我先在质检课实习,之后在工务课实习。

三、实习时间

我于20xx年8月19日正式进入雅昌实习,至20xx年10月22日已实习大概9周。

四、实习安排

(一)实习前的准备工作(8.19-8.20):

1.公司领导见面会

2.公司简介、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培训(由公司HR负责)

3.介绍本次实习计划及要求(由公司HR负责)

4.品质策划部人员甄选

(二)新员工岗前培训(8.21-8.22)

(三)具体部门实习(8.23-10.22)

我们一行人(8个)被分成四组分别在不同的部门轮岗实习,一个部门一个月。

实习的部门有:工务课-制作课-图像课-输出课-质检课

五、实习过程

(一)实习前准备工作

初来雅昌,第一次真正的接触社会,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也对陌生环境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在与领导的见面会上,看到亲切平易近人的戴总,满脸笑容的刘经理,HR经理等等各位亲民的领导,内心的恐惧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很多。为了让我们更快的了解上海雅昌公司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岗前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及品质标准意识,接下来是由HR给我们进行公司简介、规章制度、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以及公司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的基础知识培训。

(二)品质策划部人员甄选

品策人员的甄选是由品策经理林国梁亲自进行挑选的。他一对一进行面试,问了所有人同样的一个问题:我前面这个笔记本需要怎么做出来的。大家的回答都不尽如人意。刚从学校出来的我们,按理说对这些理论知识掌握的很好才对,可结果是过了一个暑假又还给老师了,不禁对自己交出的这份答卷感到惭愧。同时也在警示我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必须温故而知新。甄选的结果是5个人留在品策实习,我们8个人被安排在DPC实习。

(三)DPC实习

8.23在HR的带领下我们来到DPC,在DPC二楼会议室各位主管简单的介绍了他们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在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我们与各位主管进行双向选择,开始了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实习之旅。

8.24进入质检课。我想大学,只是教会我们学习的能力。刚进质检,姚主管很客气的向其他同事介绍了我和我的搭档。之后大家就各忙各的,同事们也没有理会我们。主管向我们介绍了DPC的大概工作流程,之后给我们了一个大的文件夹,里面有制版品质课检验细则,详细的记录了校对与质检的检验标准;还有工作中需要用的繁体字表,校对常识,常见拍卖活件材质、品名英文翻译一览表等等。基本上一周的时间,我都抱着它,把我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抄到笔记本上。一接触工作,才知道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大多数都不太用的上,觉得自己像是一张白纸,上面什么也没有。本着可能以后会用得上的原则,如饥似渴,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我们每周星期五HR会组织一次交流座谈会,目的是了解我们实习生的心声与困惑,并协助解决,以及我们对公司各方面的建议及意见。可能因为是刚到的新人,有问题时会有些不好意思问老员工,怕打扰别人。有时候,会去厚脸皮的跑去问主管,主管也会耐心给我们讲解。就是这样,会觉得很开心,因为慢慢的犹如一张白纸的我,上面逐渐有了色彩。第二周,慢慢的,跟同事们熟悉之后,相处起来容易很多。因为正好我们来的这个时间,公司也从其他学校招来实习生,在质检除了我和我的搭档还有五个实习生。同在一个起跑线上的我们,无形之中,相互之间,似有似无的竞争力隐隐存在着,并不能够成我们的压力,相反给我们带来学习的动力。

真的觉得我们挺幸运,赶上了公司组织的杭州旅游。去了莫干山和下渚湖,第一次这样这么多人一起旅游,甚是兴奋。

感觉DPC很像一个学校,因为实习生很多,讲师慧姐专门将制作课的实习生组成了一个班,便于管理,和让他们能更快地熟悉和掌握公司有关制作用到的软件。公司在这段时间有很多关于各部门的公开课,实习生都可以去听。每一次,我们只要看到他们去上公开课,就跟着去,做到最前排。有些时候,会放一些励志和有关思维方式的视频,收获很大。正能量满满。

在第二周快要结束的时候,姚主管跟我们说,下周有时间你们几个进行考核。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当时觉得很多自己都没有掌握。因为在质检,校对时要求认识好多繁体字,作为一个主管,必须认识5000字以上。所以这次考核的一个内容就是常用的繁体字。还有就是星期一到星期天的英文,十二个月的英文,常见拍卖材质和品名英文翻译,数字的英文翻译等包括找出一段短文中的病句。实操部分就要求你掌握常见校对符号的用法;一些繁体字在具体语境下繁简转换的用法;图片与文字的合理、美观排版;对联校对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等。这些考核内容你该不是主管给我们说的,是之前的同事有些就是这样的考核模式。很紧张,因为好多繁体字都没有掌握,实操部分还都不会。就连常用的校对符号都不知道有哪些,心里很是着急。接下来的时间,就把常用的繁体字都整理出来,反复写,直到一看到它的简体就会写、能写出来它的繁体。还有有关拍卖的一些英文翻译,也是需要像记英语单词那样把它记住。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学校,那种求知的欲望很是充实。因为其他五个实习生比我们来得早,我们会借他们的笔记看,他们都很热情,不会有私心,如果你问他们问题,他们会把自己知道的都考诉你,如果你听不太懂,会不厌其烦的再解释一遍。

在质检的第三周我们几个一起进行了考试,第二天考核成绩就出来了,我和我的队友成绩一般,有一个其他学校的同事成绩是130+,满分是150。觉得自己不够努力,今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地主动地学习。也是要感谢姚主管,因为这一次的考核,我认识了自己的不足,知道自身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

9.22告别质检课,来到工务课。工务课是DPC第一个环节也是最后一个环节。向秦主管介绍了自己后,主管很热情的向我们简单介绍了本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公务课也有其他学校的实习生,比我们小很多,但做起事来并不含糊。她们很热情,教我们怎样裁纸,粘页,怎样裁封面,怎样裁拉页,以及平时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发自内心的感谢她们。在公务课,跟公司的营业员接触很多,学会了很多做人做事的方法及道理。

工艺实习报告 篇3

大二暑假小学期的课程终于要结束了,在电子技术实验室窝了两周写FPGA程序、调面包板,在机房写汇编程序后,最后进行的课程是金属工艺实习。这两周的实习和另外两个小学期的课程都大不相同,因此收获也颇为不同。

大一暑假的小学期我们曾经参加过电子工艺实习,因此对校内实习的课程形式并不陌生,因此对实习形式的适应很快。但是这次的金工实习与电工实习很大的不同就是电工实习的课程设置相对来说较为松散,两周时间只用学习焊接、表面贴装、了解制板技术,制作一台收音机,一个充电器和一个机器猫即可;而金工实习的课程内容非常多,光是工种就有铸、锻、钳、车、铣、磨、焊、热处理以及许多数控、线切割之类的。每个工种都需要我们对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机床的工作原理到适于加工的工件种类。而一些较大的工种比如车工、钳工、铸工还需要我们进行较为系统的操作训练并自主设计并制作一些小工艺品。把这么多的工作集中在10天时间内确实很紧张。不过最后发现两周时间内学到的东西确实很多,收获非常大。我就分工种说一下吧。

铸工(锻工)

这是我们组接触的第一个工种,由于我们大一时上过工程制图课,课堂上老师曾经简略给我们讲过有关如何用沙模制造工件毛坯并播放过有关视频,因此我们对这个工种还是有大概的印象的。但好像印象就仅限于浇铸那一部分,就是浇铸的铁水都烧红了好恐怖的。但实习开始时才知道原来铸工的主要工作在制造沙模,所以“烧红的铁水”仅仅是最后完成毛坯的一步而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在制造沙模时按照师傅教的步骤,对于简单的模型我们都能做出比较好的沙模,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模型,特别是含有内芯的模型,由于在起模、修模方面实在经验缺乏,所以复杂模型做的不是很成功,要么缺一块,要么就是凹下去一块。最后要自己设计制作纪念币。后来听别的师傅讲,那些我们用的成型沙由于已经用了不知道多少次了,所以成品上会有很多气孔、缺陷之类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纪念币都是麻子脸。如果用正规工厂用的比较好的沙子,可能纪念币会比较像样吧。

锻工虽然只有半天,但我一直很期待锻造。以前不管玩游戏还是看电视都会看到村庄里打铁的师傅,然后就感觉拿着铁锤去打那些烧红的剑啊刀啊很帅。这次终于可以见识到真正的锻造了,不过我们打的时候都是用机器打的,只有师傅演示了下怎么铁锤打铁。不过见到了烧红的铁块还是很兴奋的。

车工

听车工师傅说车工是最要求技术的一个工种,而且以前听说的最多的机械装置就是车床了。真正见到师傅车零件时才想起来工图课老师也给我们放过有关的视频,只是当时不知道那是车床而已。真正开始操作车床后发现其实车工挺轻松的,师傅说怎么车,车多少毫米,我们去干就行了。但是休息的时候师傅给我们讲,真正的车工是没有人给他讲怎么车的,必须得根据图纸自己决定用什么刀,怎么车。而且有时车的顺序也十分重要,顺序错了就会导

致零件的某些地方的Ra值达不到要求,某些地方刀具进不去等等的问题。所以车工还是一个很需要动脑子的工种的。

钳工

本来就听学长说钳工是最累的工种。开始干活了就发现确实如此。就一个长方体的铁块,根本没有什么机器,需要用手锯以及各种锉需要做出一个铁锤头,而且全天都需要站着费劲地去锉那个仿佛永远不符合标准的铁块。第一天上午由于不熟悉各种工具,所以大家都是各种不得要领加上各种怨声载道。锯子锯歪了,锉拿不平,导致做出来的平面不平缺口不直,非常失望。知道第二天才慢慢掌握了工具的使用方法,才能按自己想法锉或锯出相应的东西。最后需要设计制造一个起子。由于铁板比铁块薄多了,所以做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一些。 焊工

由于今天我们的焊工才实习了一天,因此感想也比较少,主要是关于热处理的淬火部分。由于老师让我第一个做水淬的示范,我搅拌地有些慢导致冷却速度太慢,所以貌似水淬的不是很好。其他就没什么了。

其他工种

这中间包括了数车、数铣、铣磨、线切割四部分。感想就是每个部分太快了,还没有具体点的了解就结束了,不过数控的机床确实很好,真是自动化啊。但是就是编程语言太机器化。如果能写高级语言实现机床控制就更好了。

总而言之,金工实习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对于机械方面的很多东西我以前都只是有个大概的'印象,比如车床、浇铸等等。通过这次的实习,一方面我真正接触了一个工件的生产过程,了解了各个机床的具体工作原理,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我们自动化专业虽然是信息学院的院系,平时也主要和电路计算机打交道,但自动化的真正应用还是在机械上。对这些机械的了解必然对我们未来的研究、工作有极大的帮助;另一方面金工实习很大程度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虽然有些工种我做的还不是很好,但至少在这些方面我都有了些最基本的经验了。所以为期2周的金工实习给我带来的远远不止2周的课程,而是一个宝贵的接触生产、自己动手的机会。

工艺实习报告 篇4

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顺利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为期一周的光学工艺实习画上了一个较为圆满的句号。为了较好的完成这门课程,开始前我通过网络书本等资料初步了解了光学零件的冷加工工艺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在实习的实践中,来自指导老师的经验之谈,让我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一周的实习,对我来说是很难得的一次机会,让我受益匪浅。

实验内容

这次实习,我分到的任务是平面镜的抛光和棱镜的精磨。

平面镜的抛光

这道工序在光学冷加工是比较重要的一步,也是比较难控制的一道工序。这道工序检验原理较为简单,是利用牛顿环来判断高光圈与低光圈。我们利用一个已经加工完成的标准样板来检验,当使用样板鉴别光圈时,轻轻按压样板,牛顿环向内吞为低光圈,向外吐为高光圈。确定高低光圈后,我们还要注意高光圈和低光圈中间高低情况,并根据不同情况修盘或调摆,来使光圈数达到标准。

原理很容易理解,但是实际的操作过程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将待加工的平面镜放置在抛光机的托盘上,并涂上氧化剂,放上沥青盘,调整机床的摆幅,启动机床对零件的镜盘进行抛光。在抛光过程中,每间隔一定的时间我们必须对零件进行相应的自检,如零件的中心厚度、表面光洁度、光圈及光圈不规则度等并根据结果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光圈为低光圈时,调大摆幅,增加沥青盘与平面镜的边缘接触时间来达到升圈的目的;光圈为高光圈的时候,使用小摆幅抛光,增加沥青盘与平面镜的中间接触时间来达到降圈的目的;当光圈差距较小的时候,可以减慢抛光机的转速。然而,想法很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就很复杂,因为调摆和调整转速是没有确定的规则和模式可以借鉴的。我们只好向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的光圈差距越来越小。虽然最终我们没有磨出能够使用的平面镜,但是我相信我们已经掌握了抛光,唯一缺少的只是长时间的实践罢了。

棱镜的精磨

这个任务需要我们将一块毛坯精磨成一块等腰直角棱镜。

首先,需将毛坯倒角,一方面防止操作人员受伤,另一方面避免在打磨过程中出现零件边缘缺口现象。倒角过程中需要注意用力均匀,并使零件在磨盘上做适当的平移运动,保证使玻璃倒角均匀。此过程较简单,关键是掌握手法。

其次是打磨工艺,使用散粒磨料研磨法。研磨时,磨料与零件之间处于松散自由状态,借助于铣磨中所加压力,通过磨盘、磨料与零件间的相对运动,实现加工的目的。在研磨过程中需使用双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按住玻璃,在磨盘上旋转并均匀用力向前推动玻璃,往复过程中需要不断向磨盘上添加磨料。对于我们这种初学者来说,这种技巧是比较难以掌握的,须调整好双手用力,使毛坯受力均匀。对于距离要求差距较大的工件在快轴上研磨,所用的磨料颗粒也相对较大,当研磨到离要求差距较小时,应换至慢轴上进行,同时也换上颗粒较小的磨料。每次研磨完一个面,都需要再次倒角,以保证安全。

我们首先选择一个三角面作为基准面,达到要求后再选择一个直角侧面,使其与基准面垂直。这两面磨完之后,再选择另外一个直角侧面进行打磨,这个要求比较高,需要它同时与前两个面都保持垂直。三面完成后,需要打磨的是斜面,需要该面与两个直角侧面成45度角,同时还要与基准面垂直。最后是与基准面平行的另一个三角面。这样就完成任务了。

前3个面我很快就完成了,但是在研磨第四个面的时候,由于我拿到的玻璃比较不规则,,我花费了很多精力。经过一个多小时,我终于将一个接近60度的角磨到了45度。最后还是比较完美的完成了任务。

实习感悟

短短的一周实习,让我获得的不仅仅是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更多的是对今后学习以及人生的感悟。

在棱镜中,对第四个面的一个多小时的研磨让我真正对“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了更切身的体会,更深刻的理解。就像磨玻璃一样,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我们能够坚持,能够努力,我们不能完成的事情又会有多少呢?很多我们觉得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其实不是我们自己做不了,而是我们在害怕,害怕过程中的困难,害怕自己坚持不下去,害怕所要做出的牺牲。只要自己决心够坚定,nothing is impossible!

正处在大学的我们就像是毛坯下料,需要学习,需要利用磨难来打磨自己,只有经历了打磨,才能成为一块合格的原件,才能在今后的人生中成才!

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了我这样一次机会,不仅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将来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