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案设计

欢迎阅读《秦兵马俑》教案设计(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兵马俑》教案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3.是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及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兵马俑的发掘过程,认识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难点:画一幅兵马俑的线描图。

三、教具、学具

教具:PPT,范画

学具:素描纸,记号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是谁吗?

生:秦始皇。

以秦始皇图片引入课题,《秦陵兵马俑》。

师:提问什么是“俑”?兵马俑是怎样被发现的?

出示图片,就是1974年春,西安临潼县西杨村村民打井的时候发现了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出示陶俑图片1.2】

2.观察分析

这是当时兵马俑发掘现场的照片,考古人员正在清理套陶俑身上的泥土,这是已经发掘出来的一号坑的.局部照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告诉老师在看了刚刚的照片后,请你来找找有没有哪个兵马俑是一摸一样的?

生:没有

师:没错,每一个陶俑都是不一样的,无论是五官还是身高又或者是服饰都找不到一个完全一样的,这就需要制作的工匠花费很多时间和心血来雕刻、描绘、制作。

那么秦俑都在哪些部位进行了精雕细刻?先完整兵马俑图片展示再出示局部展示,请同学们回答。

今天兵马俑的考古人员发来一封邮件,希望咋们班的同学能够帮会组考古人员绘制几张兵马俑的线描图。

五、学生作品创作

1.教师展示范画。

2.学生利用所准备的工具进行绘画。

3.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说一说自己绘制的兵马俑有哪些细节是在画之前没发现的。

2.同时说一说你认为兵马俑有什么价值?

3.教师总结。

《秦兵马俑》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描写细致。特别是介绍兵马俑的两个特点都用了总分的写法,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学时引导学生多读,理清课文脉络,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兵马俑的艺术价值感受祖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古代劳动人员的无穷智慧。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边放课件教师边导入:

举世闻名的秦兵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班就组成秦兵马俑考古学习小组,将一起出发。到这个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

学生欣赏完课件后教师提问:

师:看了以后,它给同学们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呢?

(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生讨论交流,它如何规模宏大。)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拿起笔,把描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相关语句用“---”标记出来。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站在高处鸟瞰,又是什么样子呢?(让生自由交流)通过看图片,来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学习第三段中的过渡段

出示过渡句: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观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齐读。

四、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轻声读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让我们进一步去接近它们,与它们一一交谈。首先我们来到将军俑身边。

1、读一读描写将军俑的语句,你能想象出这位将军威猛的瓷态吗?

2、谁能模仿将军的样子摆一个造型,上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河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3、同学评议,他像课文中描述的那位将军吗?

想模仿的像,要想评议得准,就要把书读进我们的心里去,就要通过文字走进人物的心里去。

4、再读课文,说说你从这位将军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5、从你的朗读中,我们听出了你的理解,你的印象,你的感受。

读了作者的描述,看了逼真的造型,听到同学们的朗读,仿佛这位秦厚爱的将军正威风凛凛地站在我们跟前,这就是课文里说的“惟妙惟肖”。

我们再去参观其他兵马俑。

1、默读课文与5—10自然段,想象这些兵马俑各自的.姿态和神情。同桌可以相互做一做,仿一仿,并按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描述。

2、指名摆出某一兵马俑的姿态,并读背课文中的相关句段。

3、这几位同学惟妙惟肖的模仿,展示出了这些兵马俑各自的特点,而且让我们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了。这就叫“个性鲜明”。

4、是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它们,那我们不光能发现它们“神态各异”,还能感觉它们内心所思所想。

(引读十自然段,学生读兵马俑的所思所想的相关句子。)

5、闭上眼回味一下,你能看懂它们的神态吗?能听懂它们的心声吗?请用“有的……好像……”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再写几句话。

面对已经在地下埋了二千多年的陶俑,我们仿佛还能感受到它们当年的英武,还能感觉到它们轻细的呼吸声,还能倾听到它们娓娓的交谈。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从而,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教学小结:

课文生动地叙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民族艺术的热爱,为中国有如此规模宏大的历史文物而感到自豪。

2、布置作业

秦兵马俑博物馆为了迎接暑假洗旅游高峰,正招聘小导游呢!下去两人一组,每人都当一回解说员,先课文你最感兴趣的一小节做解说词,来给对方介绍一下。

《秦兵马俑》教案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秦兵马俑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读题。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从哪两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一主要内容,文章的哪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

3、齐读第3节

渡:文章哪一段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二、学习第二段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二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一特点的?

2、指名交流读书所得。

3、这么气势恢弘的兵马俑想不想一睹为快?放课件。

4、指导朗读。

5、小结:这一段作者主要通过列举数字、举例的写作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气势恢弘,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

渡:文章哪一段又介绍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特点呢?

三、学习第三段

1、快速浏览第2-9节,课文描写了哪几类兵马俑?

渡:这么多的兵马俑却个性鲜明,让我们分小组再次读一读2-9节。

2、分四人一小组学习,幻灯出示学习要求:

(1)选择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兵马俑读一读。

(2)想一想,这类兵马俑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3、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相机点拨,并播放相关兵马俑的幻灯片,加深理解。

5、引导朗读:你能把这些感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6、小结:听了你们的介绍和朗读,我真感到了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

7、默读第10节。用“——”画出表示神态的词句,用“==”画出作者想象的词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8、这么优美的句子你记住了吗?

出示填空:有的,好象;有的,好象;有的,好象;有的,好象……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出示:“还有的,好象”

四、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1、如此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有什么价值呢

2、朗读第四段

3、提问:“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4、总结课文,小结本课的写作方法。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把秦兵马俑介绍给自己的亲友听。

2、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兵马俑。

3、学习课文运用过度段的写法,介绍某一物的特点。

《秦兵马俑》教案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给课文分段,了解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生字、新词的含义。

2、了解过渡段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兵马俑图

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秦兵马俑)

师:兵马俑指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2、简介资料

秦始皇不仅在生前建立统一的秦帝国,死后也想为自己营造庞大的地下王国,于是便有了“秦兵马俑”,它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说;“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到中国。秦兵马俑到底有怎样的魅力,让人们发出这样的赞叹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秦兵马俑,一起来赞叹。

带着你的赞叹一起读课题两遍。“秦兵马俑”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秦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名读、正音

(3)指导书写“靴、擎”

(4)齐读

(5)生描红

3、出示词语

(1)自由读

(2)读出节奏

(3)读出画面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哪两方面的特点来介绍兵马俑的?找出最能概括秦兵马俑特点的一句话。

2、认识过渡段

(1)出示: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3)课文哪几部分写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哪几部分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给课文分段

四、抓住“过渡”,感悟“规模宏大”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描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

2、全班汇报、交流

(1)出示句1: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平方米,足有()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个。

问:你们有什么发现?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你能读出它的规模宏大吗?

(2)出示句2:在三个俑坑中,()最大,东西()米,南北宽()米,总面积有()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个左右。

问:你们又有什么发现?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从你的读中体现它的规模宏大。

3、师引读: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1)问:人们看到如此规模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2)你还从哪些词语中去体会到它的规模宏大?

(3)你能读出兵马俑的气势吗?

(4)再次欣赏图片,感受规模宏大的气势。

五、小结

同学们,这支威武雄壮的胜利之师已跨过历史的硝烟,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让我们期待下节课与他们零距离接触,再去欣赏他们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说明文,而且里面的.很多词语、句子非常难读,通常学生不怎么爱读。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学生通过探读,体悟奇迹。在教学中,我以自读为重点,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彩。

1、读出理解(重在读懂):鼓励学生选用自己最得意的方式读书,并提示学生用好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图片与信息读懂课文,注意发现并积极向自己提出问题。在充分自读中主动找同学交流互助。

2、读出见解(重在品味):点拨学生在读中注意图文结合,并在自己认为印象深刻和最能吸引自己的句段处多读多品多想,对精妙的词句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与发现。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是承上启下句、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其中三个词点出了秦兵马俑的突出特点);又如第9自然段中的排比句;再如“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的“绝无仅有”等。

3、读出心声(重在体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用声音读出自己的惊奇,用情感读出自己的赞叹。找伙伴读,互评互促,入情入境。

4、调整板书(整体构建):从总体感受入手,老师和学生一起将板书进行调整。可先将“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等重点词重调于课题下面,再将“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再让学生归类调整词语。重在强化学生对秦兵马俑特点的把握和对美的语言的感受。

通过读,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非常到位,加上图文结合,发现对秦兵马俑的兴趣也是有增无减。从这堂课中,我发现对于这样的阅读课,用“读”其实也是蛮有效果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