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愚公移山》有感

多美网

2025-09-13读后感

欢迎阅读读《愚公移山》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愚公移山》有感 篇1

我国古时候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家。他家南面有一座太行山和一座王屋山,这两座山挡住了出路。愚公一家人下定决心要搬走这两座大山。说干就干,就连邻居家的妇女小孩都来帮忙。有个叫智叟的老头儿对愚公讥讽的说:“唉!你这个人真是太愚蠢了!这两座山这样高,就凭你们父子数人怎么能挖掉?简直是白费力气!”愚公答道:“我死了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这两座山虽然很高,但他们不会再增高了,我们挖一点就少一点,每天不停的挖下去,又怎么会挖不完呢?”愚公及其子孙毫不动摇,继续挖山不停。愚公移山的事感动了天帝,他派来两位神仙下凡,把那两座山背走了。

愚公移山的事迹为什么能感动上苍呢?我觉得原因有三个:一则是他真正的认识到了困难并想出了办法来战胜困难和挫折。不像智叟一样事不关己,所以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去参加搬太行山和王屋山的事情。二则是人类最大的敌人、最大的困难就是自己,只有战胜自己、克服自己,那么还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呢?三是愚公及其家人有一定要把这两座大山搬走的决心,而把这两座大山搬走是他们的目标,他们一直在朝这个目标去发展,去实现,去创造。

我相信只要人们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就一定会克服重重困难的,即使有些困难是现在克服不了的,但只要坚持,它总有一天会向你低头的。

读《愚公移山》有感 篇2

前几天刚刚学完《愚公移山》这篇文言文,自我真的被老愚公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打动了,所以情不自禁地想写一写。这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位老人叫愚公,他看见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阻挡了人们的去路,便带领全家人去移动那两座大山。他们又是凿石头,又是挖石块。有一位人称“智叟”的老头,他以嘲笑的语气劝阻愚公:“你怎样会傻到这个地步呀!就凭你的这些力气,能搬动这两座大山吗”愚公却说:“你才傻呢!我虽然搬不动这两座大山,但我还有无穷无尽的子子孙孙!他们能够继承我搬山的精神呀!而这两座大山却不会增高。”最终有一天,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玉皇大帝,玉帝派人把这两座大山给移走了。

开头写二山既高且大,而愚公仅以全家力量来“平险”,已初见其“愚”;之后写运土石,工具“箕畚”是十分小的,而倒土地点“渤海之尾”又是十分遥远的,如此移山,看来更是“愚不可及”。但这些仅仅是事物的表象。及至智叟前来阻止移山,愚公说出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的道理,他在我心中的形象霎时便的高大起来——原先他的见解远远超出一般人之上,真是“大智若愚”啊!

愚公移山贵在精神。愚公觉得两座山挡住道了,为方便大众,他信念坚定,迎难而上,移开山道。之后感动神灵,搬走大山。如果愚公当时空有坚定的信念,没有恒心和毅力,那么移山都是空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事不仅仅要有坚定的信念,更重要的是付诸行动,去实践,坚持不懈,百天如一日地去做。迎难而上,困难便会迎刃而解。有人习惯在温室里成长,满足于优越条件,只想坐享其成,害怕吃苦,害怕生活的重担压肩。在通往梦想与成功的道路上跋涉,的确是痛苦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爸爸告诫我:“不怕苦,苦一时;害怕苦,苦一世。”愚公就是以他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扫清了道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怕困难,那么,困难将越积越多,难以解决。

愚公以实例告诉我们:信念+信心+恒心=成功。当然学习也是这样,仅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读《愚公移山》有感 篇3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小故事。故事讲了一个老人移山的事情,这个老人就是愚公。传说愚公因为觉得门前的两座大山挡住了路,碍于出行,所以决定要把这两座山搬走。于是他就开始一筐筐地从山上挑土,不但是他们自己家,许多其他的人也过来帮忙。这时,黄河边住着的一个叫智叟的人听到这件事,就嘲笑他们:“你看,你们这不是白费力吗?这山那么大,人移得走吗?”但是愚公没有听智叟的话。最后,他们终于清除了那两座大山。

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虽然在故事中移山的老人被称作“愚公”,但我觉得他这是一种大智若愚,而文中的智叟呢,才是真正的愚公。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觉得愚公身上有一种精神,是它使他如此奋勇地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地前进。这种力量,就是—他的信念!是啊,如果没有信念,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怎么可能会搬走一座大山呢?正是这种信念,使得这个老人朝着自己伟大的目标前进!而智叟呢,却把老人这种可贵的精神看成是愚蠢,他们没有这种执着与信念,是最可悲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不愿努力,当然感受不到那种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与宽慰。

读《愚公移山》有感 篇4

我们中国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被华夏儿女乐此不疲地世代传诵,这就是《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不止一次地被愚公契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这则寓言故事虽流传了几千年,但愚公精神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奋发向上的炎黄子孙。

面对烈日的炙热,智叟的冷言冷语,愚公丝毫不动摇移山的决心。他坚定“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这个信念,相信只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顽强地干下去,移山就不再是个梦。同时,寓言通过将愚公和智叟两个人物进行鲜明的对比,体现出了人定胜天的乐观信念。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主动挖山”的精神。两座大山阻碍了交通,造成来往不便。为了排除障碍,愚公主动提出了挖山。学习愚公,要学习他“自力挖山”的精神。在统一了家人的思想后,马上付诸行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不断挖山”的精神。一个人搬掉一块石头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搬石头,子子孙孙永远搬石头。在挖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可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愚公都没有动摇,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我们在学习这则寓言时,既要认识到愚公的可贵之处,更要领悟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我们在褒扬愚公精神的同时,不要忽视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应两者携手同进,共创美好未来。我想,这才是“愚公精神”的精髓所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