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教学计划(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计划 篇1
教学计划模板集合十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教学工作者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目标,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了!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教学计划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计划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计划 篇2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中职教育高中高一语文教材下册包括六大板块内容:
1、实用阅读能力训练
梳理文章思路,把握内容要点,体察作者情感,筛选整合信息
2、实用写作能力训练
实用性写作,应用文写作
3、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培养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读、唐诗宋词选读、小说、剧本选读 4、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
5、口语交际
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加强实用语文能力能力的培养
通过教材中的口头作文、段落仿写、自主写作三项内容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加强学生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中通过“口语交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训练,引导学生在“恰当的场合说恰当的话”的语言交际能力。
3、加强文学文化底蕴的培养
选取一些低难度、高品位的文学著作,培养学生欣赏和积累文学语言,引导学生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蕴。
三、学生基本情况
职高学生经过一个学期语文学习,我感到该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并不扎实,知识面狭窄,而且很少涉足课外文学内容。上课时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气氛比较活跃,但是表达 与交流能力不是非常强,再加上阅读面不广,阅读理解能力一般,学生的写写作能力比较差,主动学习能力缺失,在以后的教学中仍需对症下药,取长补短。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阅读兴趣
2、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文本材料,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体验与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
3、坚持写日记或“随笔”,形成写作的习惯,训练各种应用文写作。
4、加强文言文的背诵练习,培养文言文语感,积累文言文知识。
5、利用闲暇时间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小说,优秀的小说是培养语感的最生动的老师。
6、做好课后辅导、优秀生、差生的帮抚工作。
7、认真做好单元测验、总结指导工作,做到查漏补缺。
8、加强组内老师之间的交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9、优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做好学生知识过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计划 篇3
健康领域
1、 学习依次向前快跑的动作,发展动作的灵敏性。
2、 尝试进行各种合作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3、 探索的多种玩法,发展目测能力和动作的准确性。
4、 探索口袋的多种玩法,练习在口袋内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发展动作协调性。
5、 引导幼儿了解蔬菜与健康的关系,鼓励幼儿多吃蔬菜,养成爱吃蔬菜的好习惯。
6、 帮助幼儿练习系鞋带,锻炼幼儿的小肌肉动作。
7、 了解外出时可能遇到的危险,知道不做危险的事情。
8、 能辨别危险的行为,学习安全的行为,初步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语言领域
1、 启发幼儿想象和体验春天的小雨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
2、 欣赏文学作品,展开合理想象,尝试故事结尾,制作图书画面。(傻大熊拉车)
3、 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春天的几种主要特征(春天在哪里)
4、 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兔兔与同伴之间相互关心的美好情感。
社会领域
1、 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习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
2、 知道礼貌待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3、 认识排队的标识,了解排队的规则,知道按顺序做事的好处。
科学领域
1、 知道从蝌蚪变成青蛙是一种特殊的变态现象,了解蝌蚪不同阶段的明显变化。
2、 了解纸和纸制品,感知纸制品的广泛用途。知道节约用纸。
3、 观察了解蒲公英的主要特点,知道它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
4、 了解蘑菇的基本外形特征,比较蘑菇和香菇的相同和不同处,知道蘑菇有营养。
5、 知道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观察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6、 认识各种塑料制品,知道塑料制品用途广泛,不乱丢塑料制品,防止环境污染。
数学领域
1、 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物体大小的影响正确感知9以内物体的数量。
2、 观察理解物体的排列顺序,学习正确的按规律排序。
3、 正确感知10以内数量并为等量物体匹配相应的数字。
4、 正确感知10以内数序,体验10以内相邻数的等差关系。
教学计划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背诵《游园不值》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游园不值》,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二、学习新课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4、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5、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师:有些同学知道了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现在小组交流,每句诗各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师:作者每见过西施,西施当时也没有站在湖边给作者作比较,那作者怎么对他们进行比较呢?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7、背诵全诗
自由背诵然后检查
课后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学习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通过对诗中“美”的理解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美”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理解古诗的字、词时,我几乎把诗中所有的字、词都拿来和学生分析了,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很快就领会诗句的意思了。学生懂得诗句的意思后,就让他们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然后一起分析,最后通过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体验这首诗中的“美”。在理解题目时,我用提出质疑的办法,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我觉得我再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和体验诗中的“美”之一环节做得不好,我只是通过让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方式]还解决这一问题;而学生体验的机会就少,主要是听我讲和听其他学生讲,很多同学都没有自己感受到,只懂得有这么一回事。所以他们读诗句时,没有融入感情。如果能让学生多读几遍写景物的诗句,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验诗句的“美”和领悟作者的感情,然后再有感情朗读全诗,效果会更好。
这篇课文事故时,学生读的机会较多,有较多的表现机会,课堂气氛较活跃,整个效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