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我在周末,读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读后,我不禁被各性鲜明的人物所深深吸引。有宽厚仁爱的刘备,奸诈残忍的曹操,深谋远虑的孙权,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说的是:袁绍疑心太重,不听别人的劝说不擅用人才,才招此失败。按理说,袁军人数众多,粮草也多,曹军人数少粮草也少,在这场战斗中可以说曹军必死无疑,但在后来许攸为袁绍出策遭到袁绍的猜疑,一气之下投奔了曹操,为曹操出计,反败为胜。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兵力占据优势,可都掉以轻心被周瑜用火攻破,最终落荒而逃,但在逃跑的过程中曹操大笑三次却引来了追兵,最后一次追兵是由关羽率领的,因为曹操对关羽有恩,关羽放了曹操,可见关羽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我最敬佩的人是诸葛亮,他料事如神,胸怀坦荡,爱惜人才,诸葛亮拥有超人的智慧,几乎达到了为卜先知的地步,为刘备打下江山做出了很大贡献。
这本书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有多大能力都不能放松警惕,否则会迎来失败,让关羽失荆州的历史重演,因为天有不测风云。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本历史长篇小说,描绘了东汉末年群雄纷争到三国归一西晋期间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他用那如椽的大笔,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让故事的情节妙趣横生。
看了这本书,有人崇拜骁勇善战的关羽和张飞,有人崇拜一身是胆的赵云,有人崇拜胸怀大志的刘备……而我,和众多人一样,崇拜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他做的最神奇的事就要数草船借箭了。赤壁之战前,周瑜“请”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之箭。可诸葛亮却说曹操这几天就要进攻了,要求三天之内完成,还立下了军令状。看到这儿,我不由地想说诸葛亮自讨苦吃,加上周瑜又吩咐后均不准给诸葛亮造箭的材料,我真觉得诸葛亮死定了,谁知诸葛亮居然算到三天后有大雾,在鲁肃的帮助下,用二十条船、六百名军士、青布稻草等,借了曹操十几万支箭。三国鼎立后,他七擒孟获,五出祁山,却为能重扶汉室,反而病逝五丈原,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终,三国归一西晋。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在这几天里,我读了一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这部经典著作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战争的故事。
我喜欢里面的故事,特别是蜀国君主刘备与军师诸葛亮,大战魏、吴两国的故事。其中最精彩的情节就是诸葛亮用八卦阵击退魏国的军队,还导致曹操受了重伤。原来魏国想吞并蜀国,便派大军去攻打蜀国,蜀军得知,上下恐慌,只有军师诸葛亮一点都不慌张。君主刘备问:“军师为何不慌?”诸葛亮回答说:“看我用八卦阵来会会他。”说罢,便开始布兵,战场位于峡谷之间,前摆一阵兵,两峡埋伏弓箭手,后摆派五虎将突击。魏军将至,军阵摆好了,诸葛亮将敌军引入八卦阵,箭如雨下,魏军顿时乱了手脚,前兵和后兵相继两面夹击打,魏军大败,曹操重伤而返。
在这时,三国已成鼎立之势,可魏国还想拓展疆土,魏国的军师司马懿趁机夺权,并加快进攻蜀、吴两国,过了几年,蜀国已被吞并,就只剩下吴国。吴国终究还是打不过魏国,吴国灭亡。与此同时,内乱又开始了。
最后司马炎开始了晋国的时代。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多学习知识,才能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并且要像关羽、张飞一样讲义气,这样才是君子。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读了《三国演义》后,我最佩服的三国英雄是黄盖。
黄盖是周瑜的军师,他总是帮周瑜出主意,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赤壁之战,黄盖在一天晚上潜入周瑜的军营,偷偷的告诉了周瑜。第二天,他们按计划行事,在开会议的时候,黄盖故意顶撞周瑜,周瑜把他军法处置,打了50军杖,把他打的皮开肉绽,血肉模糊,这其实是苦肉计,这一切都被曹操派来的奸细看见了,这就是一句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然后黄盖再假装去投靠曹操,曹操信以为真,黄盖说到时要用船载粮草来投靠曹操,曹操满口答应。因为曹操的军队不善于水上作战,于是曹操把战船都一艘艘的用铁锁链起来,停靠在江边。约定的'日子到了,黄盖乘着东风前进,船上装的是芦苇,黄盖把芦苇点着,船乘着东风向曹操的船队冲去,曹操的船连在一起,一时半会儿无法逃脱,火势从一艘船蔓延到另一艘。曹军大败,曹操败走华容道。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情节已经淡忘,但其中的三国英雄依然让我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