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圆环的面积微课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环的面积微课教案 篇1
圆环的面积微课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微课教学设计 圆环的面积微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圆环的面积微课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环面积
教学目标:
掌握圆环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后,利用含环宽的条件来求圆环的面积的练习。
教学重点:
理解环形中外圆半径、内圆半径与环宽的关系,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简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以P68例2复习圆环面积计算的基本方法。
S=πR2-πr2或:S=π(R2-r2)
二、质疑问难,了解与环宽的关系
一个圆环如果直接知道内圆半径和外圆半径的条件,使用公式就可以代入计算圆环的面积了。那如果没有直接知道内、外圆半径,怎么办?
教师在课件展示环形并标注名称:内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外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外圆半径与内圆半径的差就是环宽(用字母w表示),两个圆间的环宽处处相等。
大圆半径=环宽+小圆半径小圆半径=大圆半径—环宽
思考:
1、怎么通过内圆直径d和环宽w求外圆半径R?
2、怎么通过外圆直径D和环宽w求内圆半径r?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圆环图得出半径、直径与环宽的关系,为探索圆形面积的求法提供依据。】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条小路的面积大些?
①一条环形小路,外圆直径10m,路宽4m。
②圆形水池直径10 m,围绕水池有一条宽2 m的小路。
2、广场中央有一个环形花圃,外圆的周长是25.12m,环宽3m。这个花圃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条件多样地呈现变式,让学生掌握正确计算圆环面积的最佳方法。】
圆环的面积微课教案 篇3
【设计说明】
《圆环面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9页例2的教学内容。环形面积是在圆的面积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的面积计算学生接受并不太困难,但圆环却要把握住外圆和内圆这个形成环形的本质问题。圆环的面积教学,是通过一个例题来完成的,教材借助插图中的光盘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圆环,为学生学习圆环的面积作了感性铺垫。
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安排了两道相关圆面积的计算题,让学生回顾圆的面积计算过程,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接着安排了认识生活中的圆环内容,让学生更多感受生活中的圆环,产生学习圆环的必要性。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建立环形的表象,体会环形的特点。然后设计提问:求圆面积必须知道什么?你能找到内圆和外圆的半径吗?
充分让学生的思维活跃,把环形真实地显露在学生眼前,再通过小组合作的讨论,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接着让学生自学例2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圆环面积计算方法进行比较、优化。最后在练习环节设计中,结合直观图像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环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9页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环形,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2.学生联系生活认识圆环,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圆环的面积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和与他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环形的形成过程,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纸片、剪刀、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计算圆的面积
(1)半径是5厘米
(2)直径8厘米
2.说一说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认识环形
(1)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
(课件演示:环形花坛、奥运五环标志、光盘等环形图案)
(2)图片的形状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很相似?(圆)
(3)教师拿出环形光盘说明:像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环形或圆环。(环形)
(4)学生找生活中的环形。
2.建立环形表象
(1)利用手边的工具自己做出一个圆环。
(2)学生可利用工具剪出环形或画出环形。
3.发现环形特点
老师拿着学生制作的环形提问:
“这个环形,你是怎样得到的?”(从大圆中剪掉一个小圆)
(1)解释什么叫外圆半径和内圆半径。
(2)求环形面积是求哪部分面积?
(3)你怎样求这个环形的面积?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4)师:谁能总结一下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教师点拨、总结,板书:环形的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S=πR2-πr2)
师:这道题你们会了,老师的黑板上还有一道例题,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吗?
4.教学例2内容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厘米,外圆半径是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1)学生读题。
观察:哪里是内圆和内圆半径?你能指一指吗?外圆是哪几部分组成的?哪里是环形面积?你打算怎样求出环形的面积?
(2)学生讨论。
(3)学生试做,指生演板。
(4)交流算法,学生将列式板书:
3.14x(6x6)-3.14x(2x2)
=113.04- 12.56
=100.48(平方厘米)
3.14x(6x6 -2x2)
=3.14x32
=100.48(平方厘米)
(5)比较两种算法的不同。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半个环形:R=10厘米,r= 6厘米)
2.判断正误
(1)在圆内剪去一个小圆就得到一个圆环。()
(2)环宽=外圆半径-内圆半径。()
3.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米,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形花坛,其它的部分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四、反思体验,总结提高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当总结归纳。
【教学反思】
《圆环的面积》教学时,我非常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自主参与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知识的获取过程。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重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在直观演示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求圆的面积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我事先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圆环,并用硬纸板做了环形进行演示,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大部分同学都能求环形的面积,但同学们对环形特征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我从认识环形的特征入手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把做环形的过程说出来,在表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说出了圆环的特征。这样,学生就学得积极主动,学习效果好。
2.深入钻研教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学生认识环形之后,我有意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练习求圆环面积,总结圆环面积的字母公式,认识到环形面积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大、小圆的半径。这样的教学,较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二、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师:请同学们拿出做好的环形,说说你是怎样去做的?
生1:在硬纸板上,我先用圆规画了一个大圆,然后缩短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圆心不变,再画一个小圆,最后把小圆剪掉就得到了环形。
生2:在硬纸板上,我先用圆规画了一个圆,然后圆心不变,再画一个更大的圆,最后把小圆剪掉也得到了环形。
师:前两位同学都说到了哪几点?
生:都说到了要画两个圆,而且圆心不变,半径大小不同,然后从大圆里剪去小圆,就得到环形。
师: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环形的?
生:光盘、环形垫片等。
在数学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讨论、质疑等探究活动,从而亲自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领略数学美的真谛。让每一位学生动手进行操作——剪圆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中轻而易举就明白了“从大圆里剪去小圆,就得到环形”的道道,从而更容易了解环形的本质特征。这样的教学,不但看到了知识的“静态”存在,更用“动态”的观点引导学生考察了知识,即知识不但是认识的“结果”,更包括认识的“过程”。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知识,也掌握了探索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三、在探究发现中,碰撞学生的智慧的火花
师:判别下列图形中,哪些是环形?
师:观察得真仔细!环形的宽度相等。
师:环形中的阴影部分的大小就是环形的面积。你能比较出这几个环形面积的大小吗?
(生纷纷作答)
师:环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生1:环形的面积与环形的宽度有关。
生2:环形的面积与外圆、内圆的面积有关。
生3: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有关,所以环形的面积与外圆、内圆的半径有关。
(这位学生博得了全班学生热烈的掌声)
师:判断题中其余三个组合图形不是环形,你能求出它们的面积吗?
生1:这些阴影部分的面积都是用大圆面积剪去小圆面积。
生2:不管是不是环形,只要是从大圆里剪去小圆,要求剩下部分的面积,都是用大圆面积剪去小圆面积。
上面的教学中,探求新知,其实就是在圆的面积基础上求圆环的面积。对一些学生来讲,解决它不成问题,所以我采用让学生尝试计算、分析校对、归纳公式的方法,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断闪出智慧的火花。数学教学,如果找准了起点,注重了学生的发展,就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产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让学生始终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圆环的面积微课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圆环的面积计算。第68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环,掌握圆环的特征,掌握计算圆环的面积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环形的形成过程,形成圆环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有关环形制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用课件出示几个生活中的圆环。
2、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环。
师:在生活中圆环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圆环的知识。
板书课题:圆环的面积
二、课前检测
1、出示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2.学生汇报。
3、师在屏幕上演示,加深圆环的空间观念。
在大圆里画一个同心的小圆,用剪刀沿着小圆的周长把小圆剪掉,剩下的图形就是一个圆环。
4、圆环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出示。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2、小组探究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要求:
(1)讨论如何计算圆环的面积:
圆环的面积=()-()
(2)列式计算。
(3)探究圆环面积的字母公式。
S圆环=()-()
3、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个别指导。
4、学生汇报结果,师公布正确答案。
5、追问:还有没有其它的计算方法。
S圆环=∏(R2-r2)
四、分层练习
1、通过刚才的探究同学们想一想,要算圆环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大小圆的半径)
2、学生齐读:S=∏R2-∏r2或S=∏(R2-r2)
3、同学们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现在我要检验大家是不是真的掌握了,基础训练题。(课件出示练习题)
(1)生看题独立解决,师巡视辅导。
(2)生汇报。
4、变式训练1(课件出示练习题)
(1)先让学生思考:半圆环面积和圆环面积有什么关系?(是圆环面积的一半)所以只要先把什么面积求出来?在怎样就可以求出半圆环面积?
(2)生独立解答,师个别指导。
(3)生汇报交流。
5、变式训练2
(1)出示练习题。
(2)生独立解答,师个别指导。
(3)生汇报交流。
师追问:如果不知道大园、小圆的半径怎么求圆环的面积?(先求出大圆、小圆的半径再用公式。)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练习十五第5----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