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主题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国庆节主题心得体会(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庆节主题心得体会 篇1

本次国庆庆祝活动的内容有:奏国歌仪式,幼儿及老师诗歌朗诵,幼儿园韵律操表演,老师参加的游戏;和孩子一起开展国庆节的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国庆节是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时期。欢快的音乐,热烈的气氛,精彩的节目使小朋友们感受到宁强县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的和谐与美好,感受到我们祖国的繁荣与强大!

在本次国庆庆祝活动中,老师们都提前做了精心的准备,教孩子们唱儿歌,教孩子们做韵律操,并把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把孩子的安全放在了首位,但是由于天气特别晴朗,比较热,有一个小朋友身体不适,出现了抽风的情况,不过老师们迅速地把孩子送到了医院进行治疗,之后孩子体征平稳,已无大碍。在今后的活动中,老师更要对班上的每一个孩子留心观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总体上来说,这次国庆活动进行的非常顺利。

国庆节主题心得体会 篇2

“喂,妈啊,是我,今年国庆节不回家了,你和爸都还好吧?”我强忍着眼泪拨通千里之外的电话。“哦,中,离家远回不来就算了,在那边和小张(我女友)出去走走,我和你爸都好好的,甭操心,你们在那边好好干,给自个儿争口气啊”电话那头老妈压低着声音说,似乎害怕让我爸听见。

毕业一年多了,至今只回家过一次,所以每次假期前给家里打电话,内心总有一种莫名酸楚,它像是沉积了很多天,就等着与家人电话联系那天迸裂出来一样。有时静下心来,站在时光的十字路口思索过往、思考人生的时候,总会有一种颤动和伤感。白驹过隙,一眨眼,愣个神遐想下,青春就如同流沙般从指缝溜走,自己却已成大龄未婚青年。不觉间梳理下,那青春的朝气早已烟消云散、湮灭殆尽,留下的只剩这责任重担下死拼硬闯的胆气。想着,被岁月刻录条条皱纹的父母孤苦伶仃地在家农忙,孩子们一个个远离家乡,家变得越来越凄凉,心里那莫名的酸楚的滋味和无畏的胆气越发的强烈起来。

记得上学那会,每到月底或逢年过节学校放假,我都会提前整理收拾东西,等待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兴冲冲的第一个奔出学校。那时候回家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理由可以阻挡,没有人能够拦得住。而现在,回家似乎变成了一种奢望,成为了我用任何东西都无法换取的礼物,离家远、路费贵、工作忙等等这些牵强的理由也都成了我回家的拦路虎。

男人三十而立,虽然自己还有几年的光景,可对着镜中的自己,除了那爬满脸颊的胡须外,眼神中映射出来的满是瑕疵与遗憾。面对这个多变的世界,身处这个一日千里,不进则退的时代,为了心中那模糊的梦想充满激情持续打拼的人们匆匆行走的岁月长河中,生活节奏快的已经失去了掌控,思想也泛滥的让人难以揣摩,回家成为了我们唯一放松自己,倒掉内心苦闷的方法。也的确,家无论何时都是那么的温暖,父母似乎每天都站在村口那棵杨柳下期盼儿女的归来。但是物欲横流,成家立业终是囚禁自己回家的枷锁,我们也一直期待能够用这流水的时光和与家人聚少离多的感伤换来自我的成熟和成长,为逝去的年华点缀一些色彩,为迷茫青春的绽放耀眼光芒。

“低头愧人子,不敢叹风尘。”爸妈习惯性的理解终成为自我原谅的最大借口和托词,虽然心里明镜似的知道那是善意的谎言,甚至是麻木的等待。可怜天下父母心,看着别人家儿女陆续回家,孩子般的围坐在父母身旁谈心生活、倾诉委屈时,父母只能选择别过头去,眼里溢满了泪水,心里塞满了委屈。然而,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儿女能够事业有成、出人头地,为此他们选择“固执”的默默忍受着孤独。

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独自饮酒,举首对月,思与愁,人不同,思则同。带上一颗晶莹剔透的心,拂去满身的苍凉,仔细聆听内心熟悉的声音,备齐行囊,怀揣一抹柳色,踏着梦想的节拍登上中国铁建这座航母,载满希望和梦想,杨帆再航,只希望有天能小有成就依偎在父母身旁。

为迎接建国XX周年。我村组织了国庆系列活动,国庆文艺演出作为本次系列活动的重头戏,自始至终受到了镇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广大干部员工踊跃报名、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很高的团队参与意识和表演艺术才能,现将本次文艺演出做一总结,不足之处请领导指正。

一、组织得力,准备充足。

文艺演出从九月六日下发通知开始,各单位积极组织节目,特别是各生产组,既要保证农业生产,又要组织准备节目,他们做到了生产和节目两不误,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很多切合各单位实际的节目。

二、报名踊跃,参与积极。

本次文艺演出参与人数多、演出类型全,充分表现了热点村民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二组选报的节目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和四组的《咱们工人有力量》,用雄壮的气势、洪亮的歌声表达了宰拱村人的团结奋战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排练认真、顾全大局。

各组在不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情况下,积极排练节目,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聘请小学等音乐教师,认真排练,虚心学习,使各种节目都具有了较高的水准。由于时间的限制,彩排时的很多节目被裁减掉了,如六组的三句半、八组的滑稽小品等,但没有任何怨言,以大局为重,以集体利益为重,仍旧全力支持整台演出的进行。

四、表演精彩,水平较专业。

在各位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各单位的充分准备下,文艺演出正式开始,精彩的节目博得了镇、村领导和村民的阵阵掌声,表现了我宰拱村人的文艺才能。

通过以上节目的演出,增加了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展现了各组的组织能力,使村民们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艺术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虽然本次演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文艺演出的活动设施不够,仅靠到外部租界;因时间关系很多好节目没有上场,村民留有遗憾;音响效果有时没有调整好;节目和节目之间的衔接时间太长,连贯不流畅;主持人的风格有待于更活泼更自然等。

总结经验,吸取不足,希望我们在今后的类似活动中能搞得更加精彩,更受村民欢迎。

国庆节主题心得体会 篇3

各年级教研组在胡顺伟园长的带领下,早早开始了国庆节歌唱表演的筹备活动。队形的整改、表演形式的变换,依然改变不了孩子们对红歌演唱的热情。

终于,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国庆节歌唱表演活动拉开了帷幕,全体教师和幼儿起立,齐唱国歌。大班的幼儿穿着教师们特意订制的服装,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向舞台。中班的幼儿有的拿着红星有的拿着小小的国旗丝毫没有畏惧。小班的宝宝们虽然入园时间不长,但是他们在舞台上的表现,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国旗国旗红红的哩》、《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学习雷锋好榜样》、《打靶归来》……一首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爱国红歌在耳边回荡。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帮助幼儿加深了对国庆节的了解,增强了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更是帮助幼儿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提升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国庆节主题心得体会 篇4

每年的十月一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即中国的国庆节,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无比激动,以下就是一篇精选国庆节心得体会范文,一起看看吧~

正如春节意味一元复始、清明隐喻万物苏生一样,国庆是我们朝夕于是、念兹在兹的这个国家最重要的纪念日。即便相比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国庆节只有64年历史,但论对当下的意义之深远、于未来的承载之丰富,可谓后来居上。因为,这一甲子有余,岁月的每一圈年轮,都铭刻着一个古老民族面向现代化的艰辛探索,镌写着亿万人民对幸福的希冀和追求。

也正因此,每一个国庆日,都应该是国民重审国与人、国与家关系的日子。缅怀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追忆一代代人写下的前行足印,于纪念中记取、于庆祝中思考,夯实国家、民族凝聚力,这或许才是国庆节本身应有的人文意义和精神实质,也是这一节日在国家构建、社会重整中能发挥更重要作用的关键。

诚然,出国旅游也好,在家休闲也好,购物、远足、狂欢如何欢度假期,都是个人权利,不能更不应干涉。不过,作为国家共同体“屋顶”的建构者和社会管理者,有必要以更多方式凸显国庆假期的内涵。

4年前的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前的盛大阅兵,激荡着多少人的心房;每年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庄严的敬献花篮仪式,又让多少人家国天下的情怀沛然于胸;很多学校的主题活动,也让多少孩子触摸到这个国家的历史不过,从更大范围看,不少地方契合节日特质的“国庆活动”,仍显单调。许多政府部门或是忙于应付庞大人流的管理难题,或是热衷计算七天假期的“黄金成色”,即便有组织观看升旗一类的常规活动,也流于形式,只是生产出几张照片、几组镜头,徒为点缀。

当国外的商场9月底再次换上中文海报,当各个景点再次上演人山人海的“胜景”,我们看到,“黄金周”成功地从经济上包装了国庆。当此之时,我们更应思考,需要赋予这个节日更坚实的人文内核。在美国,每年7月4日都会敲响费城的自由钟,各种主旨演讲宣示国家精神;在法国,插在墙头、印在衣上的三色旗在7月14日汇成海洋;在“城市之国”新加坡,8月9日会有70个国庆晚宴,近10万人参加。在“国庆假”的背景中突出“国庆节”,让社会多想些“国”少想些“庆”,才能让国庆更能凝聚起全民共识、培养出国家意识。

国庆节主题心得体会 篇5

国无民,不成邦。民无国,不立足。自古以来无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军民舟水”还是孔子“以民为本,以邦为先”的理念,都体现了中国对个体与国家之间重要关系的观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想在国际中树立中国的名声,在国内建立安定和谐的社会,首要的便是处理好个体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我认为国家是个体的支撑,而个体能决定国家的方向,两者在发展中相辅相成,彼此联结。

国家是个体的依托与支撑,只有国家强大才会有个体的立足。百年前一系列的侵略和固步自封的政策,让中国的国民麻木而不知生死。无论是鲁迅所反映出的国民的麻木与呆滞还是外国记者曾拍下的影像,无一不在如今提醒着我们那样社会的可怕。而造成种种的原因是我国在经历了炮火的洗礼与屈辱的近代史后表现出的胆怯与懦弱。无国何谈家?倘若没有了国家这个强大的支撑,也就不会拥有个体的自信与坦荡。所幸,迈入新时代的中国意识到了国家强大的重要作用,于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到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成,中国这个沉睡了百年的巨人,终于在当今觉醒。在如今近几年的进程中,我们正在达成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在强大制度的国家保护下,社会中幸福开心的笑脸到处可见,而面临他国入侵与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我们个体能够自信的立于台前,义正言辞。可见国家的强大能深化个体的自信感,支撑起个体的信心与责任感。

个体决定国家发展方向,让祖国得以在发展中节节向上而不会迷失方向。在国家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强大到一定实力后,个体的创新与突破能让国家更上一层,无论是日夜奋战在高铁维修前线的科研人员,还是在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场的工人们,再到伏案台前不断研究的科学家们,这些点点滴滴奋战在前线的微小个体汇聚在一起,影响了国家。在首位华人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瞬间,在蛟龙号潜水器下水的瞬间,在嫦娥4号在月球背面着陆的瞬间,这些个体们的力量感动了中国,影响了中国,让国家的发展锦上添花,未来可期。

然而,国家与个体的强大,绝不意味着便可盲目膨胀侵略。自秦王朝挥金如土肆意扩张以来,不爱其民,最终只落得族灭的悲惨下场,如今的中国虽逐渐位于世界前列,但也绝不意味着可以盲目入侵力量薄弱的地方,中国不希望看到联合国休息室内任何外交官在抗议侵略无效后沮丧沉默的脸。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侵略炮火中一路走来的中国,绝不会以强大为借口而侵略。

邦民之道,本是立国的根本。正如海与浪花,国家支撑起了个体,个体使国家锦上添花,只有把握好了国家与个体间的邦民之道,同时时刻提醒自我,不应盲目膨胀侵略,才可递三世可至万世,得以海清河晏,长久太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