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欢迎阅读小学数学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知道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开始的,并能知道数位的顺序,知道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

3、通过读数和写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计数器、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

2、6个十和3个一组成( )。

3、7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4、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二、讲授新课

㈠教学例4

1、师出示24根小棒,问: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生答有24根),那么2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指名回答)

2、在计数器上表示24。

师出示计数器,问:那么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24,应该怎样拨珠子呢?(指名说,并指名拨珠子,师适时引导)

师:24里面有2个十,所以就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有4个一,所以就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

3、24的'写法。

师:那么24这个数又该怎么写呢?(指名回答)

师引导说出:十位上有2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个位上写4。

4、24的读法。

师:好了,这个数同学们会读吗?

老师板书:读作:二十四

学生齐读。

5、师:2在什么数位上?那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4又在什么数位上?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㈡教学例5

1、学习例5第1行3道题。

⑴师:好了,现在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34页,你们看到中间的例5,例5有6幅图,每幅图画的都是计数器。

⑵师:现在你们先看到第1横排的3幅图,你们先自己试着写出这3幅图所表示的数,你们试着写一下,写好了后再把你写的数读给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

指名板演,订正。

⑶指名读前2个数,齐读第3个数,同时板书。

2、学习例5第2行3道题。

⑴好了,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书上,你们看到例5的第2横排的3幅图。

⑵你们先看第2横排的第1幅图,第1幅图的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那么这个数又该怎么写呢?(指名回答)

师强调:这幅图十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4,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写0,要用0去占位。所以就写作: 40。

师:那么这个数怎么读呢?(指名读,老师板书)

⑶师:好了,剩下的两幅图同学们自己在书上写一写,然后再把你写的数读一读。

指名板演,订正。

⑷指名读第2个数,齐读第3个数,同时板书

⑸师强调:写数的时候,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没有珠子就要写0,要用0去占位,不能不写0。

㈢教学例6

1、老师出示10捆小棒。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捆小棒,来我们数一数有多少捆。那么老师这里有多少个十呢?(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呢?(10个十就是100)那么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100,该怎么表示呢?(指名拨)

2、师:好了,同学们你们会写100吗?(指名板演)

老师强调:十位和个位上的0不能丢了。

3、学生齐读100,师板书:读作:一百。

4、师:好了,现在同学们观察老师的计数器,你们看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是什么位?(老师板书)

5、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读这些数和写这些数的时候,我们是从哪边开始的呢?(学生自由讨论,指名汇报)对了,我们读数和写数都是从左边开始的,我们读数是先读的十位,再读的个位,是从高位读起的;我们写数也是先写的十位,再写的个位,也是从高位写起的。总之我们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2、读出下面各数。

28 40 63 80 98 72

四、小结

好了,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些什么呢?(学生自由汇报)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多种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活中的大数的第一课。首先,教材呈现了四幅图片,图片中的数据都是几百、几千的数目,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比过去学过的大,在生活中存在很多像这样的大数,从而感受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然后,教材借助几何模型,使学生对千万的计数单位有直观的感受,并学习这两个计数单位。教材还安排了说一说的活动,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对一千、一万的实际意义有具体感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设备、坐标纸卡片若干、练习题卡片、晚报一张。

〖教学设计

(一)收集信息,进行交流

1. 课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大数,将百以上、万以内的数整理出来,万以上的数留待以后学习。

2.新课开始之前组织学生分组交流,然后问:听了这么多生活中的大数,你有什么感想?除了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一、十、百以外,你在大数中发现新的计数单位了吗?一千、一万有多大?它们与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研究。

(二)自主探究,认识大数

1. 引导学生观察小正方形卡片(1010格),问共有多少小格,是怎么知道的。小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百。

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卡片(10100格),它与一百格的卡片有什么关系?你知道这张卡片共有多少格吗?小结:10个一百是一千。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千。

师:请大家想一想我校上早操时的情境,操场上师生的总人数约为一千人。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数量约是一千或几千的吗?

3.引导观察大正方形卡片(100100格),它与一千格的卡片有什么关系?你知道这张卡片上共有多少小格吗?小结:10个一千是一万,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万。

师:请看这张报纸,这样的一版报纸大约有一万字。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数量约是一万的吗?

(三)引导填写数位顺序表

(四)练习

1. 每本数学书约有多少页纸?想想几本书合起来约有一千页纸,一万页纸垒起来约有多厚。

2.有多少小格?

出示915格(9个百、1个十、5个一)、9300格(9个千、3个百),引导学生数小格,并说明我校现有915名学生、我校占地面积约为9300米2。

(五)总结

1. 你喜欢大数吗?为什么?

2.大家收集了这么多有意义的大数,课后请你选一个最喜欢的大数,在一万格的卡片中涂出相同数量的小格,最后请家人或同伴数一数小格数,再给他们讲一讲这个数量的意义。

〖教学反思

二年级学生对于万以内数了解较少,体验不够,教学时难度较大。我注重让学生实际感受,使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1. 收集信息,进行交流

课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大数的例子,除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大数、理解学习大数的.意义外,还大大丰富了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1)学生初步感受大数,把大数同很高的山很长的河很多的星等事物相联系,感受其大。

(2)学生在找、看、说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大数的读、写,发现大数中有新的计数单位千万。

2.学具操作,自主探究

我用坐标纸为学生制作了百千万的学具卡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3张卡片,自主探究出3张卡片的联系: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并通过直观感受建立一十百千万的数学模型。

3.联系实际,感受大数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我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具体情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千万的具体感受。

如,教学千时,引导学生观察学校上操时的情境,说明操场上师生的总人数约为一千人。教学万时,引导学生观察报纸,说明一版报纸约有一万字。

4.以少见多

要使学生理解不易直观感受的大数,就要帮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本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以少见多的想像。

以少见多是指从较少数量的积累去想像较多数量。如,每本数学书约有多少页纸?想想多少本书合起来约有一千页纸,一万页纸垒起来约有多厚。

培养学生掌握这些学习方法,对学生现在理解万以内数和以后理解更大的数都有很大帮助。

〖编者点评

本节课设计了多个活动促进学生对大数意义的理解,收集并交流生活中有关大数的数据,使学生不仅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而且借助生活经验初步积累对大数的感性知识。观察、操作几何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了千万计数单位,并对这些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有了直观感受。以小见大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大数实际意义的理解,而且渗透了一种比较事物的具体方法。本节课设计的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晰、内涵丰富。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九册63-6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 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对信息进行分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回忆策略

1、谈话:老师先来和大家玩个游戏,怎么样?看,这是什么?(扑克牌)

老师抽出大王和小王,你们知道一副扑克牌有几种不同的花色吗?(四种)

老师从中任意抽出一张,猜一猜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四种)是哪四种呢?(草花,黑桃,红心,方块)

2、揭题:刚才同学们将这些花色一个一个列举了出来(板书:一一列举),一一列举也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要用到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探究列举的方法

(一)情景创设 呈现问题

1、师:我校操场东面有一块空地,学校想将把这块空地利用起来,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花圃,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从条件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周长是18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真了不起,你连这隐藏的数学信息也找出来了,周长是18米,那么说明长和宽的和是多少?(课件出示,长+宽=9米)

(3)长方形的长+宽=9米,那么这个长方形花圃可以怎样围?你能帮老师来设计一下这个长方形花圃吗?

请拿出准备的小棒,同桌合作摆一摆,并想想有没有不同的围法吗?

2、学生尝试操作。

(1)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2)交流反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围法?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其它小组有不同的摆法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教科书2—4页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分类,练习一第1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学习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观察并数出图中的人和物的个数,或按方位数出周围物体。

2.学习物体分类,并把同一类物体圈起来。

3.学习指物数数,认相应的数字。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画或周围物体,学习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做到指物数数,培养数数能力。

3.引导学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为学生介绍数学知识的用途,渗透学习目的教育。

2.结合观察图画,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进行入学教育。

2.引导观察图画,数图画中人和物的个数。

3.学习分类,初步知道什么是同类物体,把同一类物体圈在一起。

教学难点

1.按一定顺序指物数数。

2.理解物体分类。

3.学习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表述。

教具、学具准备

1.放大的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教科书2—3页的开学图。

2.教学“分类”用的实物图,幻灯片或电脑软件和认识1—10数字及相应的整体图画。

教学步骤

一、教师谈话,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从你们迈进学校大门那时起,你就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其中数学是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知识用途很广,从数物体个数的1、2、3……;买东西要花钱,汽车行驶的快慢,工厂生产的机器零件及产值,农业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学家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原子弹、导弹及航天飞机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这说明,世界虽大,但到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数学书的封面,下方中间最大的两个字就是“数学”,上面的图画中三只小鸭子与小朋友抱着的一只小鸭子之间就含有不少数学知识,图画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摆方法,里面藏着很多数学秘密。这说明学习数学很重要,也很有趣,我们现在就从这本书学习开始。

二、引导观察,指物数数

出示图画,引导数数。(指图)这幅图画是一所小学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校环境很美,你们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看图无序观察。

学生看什么说什么。(有学生、老师、有的.浇花,有的踢球,有树、有小鸟……)

2.引导有序观察学说完整话。

(1)边指边数出数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师,一面五星五旗,一个足球)

(2)边指边数出数量是2的人或物。(两个同学向老师敬礼,两个同学在浇花,两把喷壶)

(3)边指边数出数量是3、4、5……10的人或物。(3个同学在踢足球,4棵葵花,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6朵花,天上飞着7只小鸟,楼旁边有8棵树,一共有9个学生,一位老师,一共有10名师生。)

(4)按顺序数一数画面上1—10的人或物。

教师谈话:通过看这幅图我们知道,学校到处都有数学,而且这里的老师、同学互敬互爱,整个校园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3.观察周围物体指物数数。

(1)数一数教室有几个门?几个窗?每个窗上有几块玻璃?有几盏灯?教室墙上挂着几张画?……

(2)横着数,一排有几张桌子?竖着数,一行有几张桌子?

(3)数一数,你左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前边一排有几个同学?后边一排有几个同学?

三、认识同类物体,学习分类

1.出示或显示4页左方上铅笔和皮球图。(没有集合圈)

(1)图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2)引导同学自己说一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出示或显示集合圈)引导学生用右手食指也在两个球外面画一个圈。

(3)讲述:不管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物品边说边把两个球圈起来,这样表示它们是同一类物品。而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

2.观察4页右上方的图。

(1)引导同学认真观察,看看图画上的都是什么?哪些属于同一类,用铅笔圈起来。

(2)启发学生指着示范图说一说,哪些属于同类,应该怎么圈?为什么?(因为大鸡、小鸡、公鸡、母鸡都是鸡,属于同类,应圈在一起,而书包和气球它们不是同类物品)

(3)学会看书,指导练习。

打开书第6页,看练习一,第1题,而后教师读题。

(1)完成左图。提问:图中的四种物品各是什么?那些物品是同类的?

学生回答,帮助整理。西瓜、香蕉、桃子都是水果,是同类的,而布娃娃和水果不是同类。

请同学动手把同类物品圈起来。

(2)完成右图。图中的哪些物品属于同类?把同类物品圈起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圈。

(3)即兴练习

①请同学看看自己的书包里都有些什么?可以分成哪几类?(各种书属于同类,各种本子属于同类,还有文具盒……)

②打开文具盒,仔细看看,有哪些物品属于同类?(铅笔、钢笔、圆珠笔等属于同类)

四、指图数数,认识数字

1.出示4页下图。

2.请同学们指着图,数一数每个圈里各有几个物体?认识圈旁边的数字。

3.指名到前面,指着数出任意一个圈内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如这个圈里有1、2、3、4、5,5条鱼,这个数字是5)

4.同学们自由互相数圈里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五、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巩固分类

1.课上教学内容结束之后,可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始,参观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有老师、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2.然后问,看到的这些人和物,哪些属于同类?

六、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都学习了什么?(看图数数,分类,数数,认数字。)

七、布置作业

1.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学了什么?

2.观察周围物体数一数个数,说说哪些属于同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