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芦叶船》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芦叶船》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掌握“远航、喇叭、浩浩荡荡”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江南水乡的有关资料。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江南水乡的.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进《芦叶船》。(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在小组内分段读课文,互相听读,正音。
2、出示生字卡片,多种形式认读、识记,重点指导“喇、窄、荡”等易错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2、小组探究。
3、班内交流。
4、小结:小小的芦叶船给儿时的“我”带来许多快乐。芦叶船在水上漂,它会漂向哪里?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芦叶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同桌互评。
2.默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1)水乡环境美。
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江南水乡的景色,通过读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如果你就是江边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作者所描述的水乡这个地方为什么能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谁知道其中的奥秘?
出示句子: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怎样才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形象。
作者在这一段用了三个比喻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河道、芦芽、芦叶的样子,而且也让人领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使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对
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指导朗读,读出水乡的美。
(2)芦叶船美。
小小的芦叶在孩子们手里有了灵性,变成了大篷船、小舢板、三桅帆……引导学生想象芦叶船的样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
(3)玩芦叶船有趣。
孩子放了芦叶船却还依然牵挂着它,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寻。他们还把找不到的芦叶船想象为“远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多么富有童真童趣。
小小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竟然真的乘风破浪开走了,真令人惊叹。指导学生抓住描写我和表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自信。
三、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小小的芦叶船把我们带入了作者的童年,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芦叶船载着孩子们的希望和梦想去远航了,它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五、布置作业。
1、把文中优美的语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2、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
《芦叶船》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宣布课题,设疑激趣。
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呢?我们来读课文《芦叶船》。(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2、学生互动学习,互相检验自学效果。提示会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如:喇港竖等)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到准确、流利。
4、想一想: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悟。
1、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2、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3、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
三、理解句子。
a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b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a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b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加了“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了。
第二组中第二句不仅把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走的交代清楚了,还说明了“我”那“又惊又喜”的心情。
3、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读后进行议论。
a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b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补充资料:
手艺:手工业工人的技术。在本课指“我们”做芦叶船的技术。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浩浩荡荡:本课指水势大。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引导学生自学《芦苇》、《风筝》。《芦苇》描写了作者与芦苇紧密联系的童年生活,记叙了做芦叶船和芦哨的童年趣事,赞美了芦苇默默奉献的品格。
自学时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抓住主要内容,从文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受到童年乐趣。
《芦叶船》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本课要求要求掌握的词语有:蜘蛛、窄叶。喇叭、远航、浩浩荡荡。
二、教学重点
1、字词教学;
2、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录音、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或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①组员轮读课文。
②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①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②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③“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4、自读自悟,创设情景,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4、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5、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二)第二课时
1、教学要求:
(1)理解课内容,体会作者的童心童趣。
(2)写一篇有关童趣的作文。
2、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①听写本课词语。
②同桌互评互改。
3、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①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②“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③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4、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5、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指导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6、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七、作业
1、理解句子。
2、同学间简单口述,并写一篇作文。
《芦叶船》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1、2自然段,作者先回忆了自己的家乡,这是快乐玩耍的基础。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详细回忆了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使我们感受到了芦叶船给作者童年带来的不仅是快乐,还有智慧。第5—8自然段讲了“我”和表兄到长江边玩芦叶船的情景,芦叶船给我们带来遐想与希望。文章写得形象鲜明,生动感人。读着文字,一幅幅画面便历历在目一般,一只只小小的芦叶船出现了,又一只只漂远了,作者那种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芦叶船的喜爱,自然流露笔端。文章的结尾,则给人无尽的遐想,含蓄而深刻。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芦、苇、沫、崇、喇、叭、港、叠、桅、唾、篷”十一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所带来的欢乐,体味愉快的童年生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第一、想象、欣赏江南水乡的优美画面,感受江南水乡的生活风貌;第二、体会水乡孩子的依靠水乡特有的物质资源,发挥自己的聪慧创造快乐;第三、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自主感悟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你最喜欢玩的是什么?
生:……
师: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谁知道水乡孩子们玩得的是什么吗?谁了解水乡孩子的生活?(出示水乡优美风光图片)
师:你玩过水乡孩子玩过的芦叶船吗?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近《芦叶船》。
(板书课题)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悟。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句子可以查查字典或词典,也可以问同学或老师。
2、师:请几位同学读课文,同学们想一想指名朗读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生:……
3、师:想一想:作者描述的芦叶船的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1)水乡地方美
①生:我认为水乡这个地方很美,……
师:江南介绍水乡的有关情景,也可以播放有关水乡的图像资料,
②品味语言
师:作者所描述的水乡这个地方为什么能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谁知道其中的奥秘?
生:…
师: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生: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加了“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了。这种迷宫似的水乡环境,往往是追寻自由快乐的孩子所喜欢的。
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法比较特别?
生:河边的芦苇,一个“冒”字说明芦苇生长的速度极快,而两个打比方的句子苇芽“像船上的桅杆”,长了一片叶子的苇芽“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不仅形象地描绘芦苇的样子,而且让人领悟到了哪勃勃的春意,从中也能使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对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③有感情朗读
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水乡地方的美?
(2)芦叶船制作美
生:我认为作者制作的芦叶船很美……
①理解一、二句话
师: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的一二句话,尝试画一幅家和学校的环境地图。
通往学
“我”家
小桥
②用图片、实物展示芦叶船或者学生自己制作的小玩具。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制作精美的芦叶船。
③朗读指导
师:芦叶船制作非常多姿多彩充满个性与创造,更充满欢乐,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欢乐带给大家。
①重点抓住我和表兄的动作语言,体会万芦叶船的心情。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我和表兄的动作语言
生:交流
②理解句子。
师: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生:第二组中第二句不仅把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走的交代清楚了,还说明了“我”那“又惊又喜”的心情。
师:——充满想象与智慧。
③补充说明
师:实际,无论玩什么,在玩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芦叶船搞不好会漏水、重心不稳会翻、芦叶折压不当小船还会散……要想在玩耍中玩得精彩、漂亮,是需要智慧与耐力,甚至运气的。
④引导想象
师:随着芦叶船越漂越远,小作者的思绪也是越来越远,小小的芦叶船把作者带入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生:
⑤有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师:用精炼的语言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
二、深入感悟,表达交流。
师:小小的芦叶船把我们带入了作者的童年,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
生:……
三、读写结合,学习写法。
师:课文把怎样做芦叶船、怎样玩芦叶船写得非常生动。你最喜欢玩什么?能用你的笔告诉大家吗?
生:交流展示
四、拓展阅读。
引导学生自学《芦苇》、《风筝》。《芦苇》描写了作者与芦苇紧密联系的童年生活,记叙了做芦叶船和芦哨的童年趣事,赞美了芦苇默默奉献的品格。自学时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抓住主要内容,从文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受到童年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