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篇1
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潜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
(1)从一个实例(或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进行探究。
(2)每组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
(3)方案的实施。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或实验,然后小组得出结论。
(4)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结论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出结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对于整个探究过程选题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实,必须是先发散,后集中。如《生长素发现》一节的教学,能够窗台上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交流结果。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完全摈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总之,多样性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高效完成生物学科的学习任务,达成课堂课程目标。活动方式如探究活动、创新活动、实践活动等。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篇2
高一的生物课开课四节了,经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明白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二、初中几乎没有学过生物,甚至连专职的生物教师都没有,生物基础知识匮乏。
三、不明白生物学习方法。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第一节课上首先明确高中生物虽然是小科,但也是主课,必须学习并且闭卷考试,最重要的有两次考试,一次是高二的'小高考,必须考60分以上,如果得90分以上高考还能够加一分,即使小高考改革,会考也肯定会存在。另一次是高三的高考选修科目。不能再像初中那样认为生物只是副科,能够不考试。
二、无论初中有没有认真学习过生物,大家此刻的生物学起点都是一样的,既然起点都从零开始,那谁也没有理由学不好。
三、生物虽然是理科,可是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所以生物的学习方法第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复习。第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书,记住课堂上强调的重点资料。在课堂中经常提醒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养成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成绩会不断提高。
高一的生活过去了半个月,学生也渐渐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已经有很多学生找到了自我的学习方法,也在不断地努力。还有一些学生思想上在徘徊,不愿意把力气用在学习上。最终的成绩就是这样拉开差距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课堂中督促学生,在课堂资料的讲解中融入一些有意思的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把我们生物这门课学好。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我采用“问题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来落实“三段教学模式”。在整合学生的问题生成单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本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来整合,最后整合出四道大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建构黑板画的形式把群落演。
本节课我采用“问题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来落实“三段教学模式”。在整合学生的问题生成单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本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来整合,最后整合出四道大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建构黑板画的形式把群落演替的动态发展过程展现出来。针对每一道题,我分派任务给各小组并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进行植物标本采集,一组上网下载资料,最后引导学生汇总并通过展示植物标本,网页博客,视频,学生授课等形式解决整合的四个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自学,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小组内讨论后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小组的学生帮助解决。只要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去学,只要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动手。只要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只要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真正做得“三自”(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当然,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并不是意味着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指导者、组织者、点拨者、和激发者的作用。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今后要努力的方向是:
1、发下导学案后要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产生问题。
2、每一个题目由学生讲授完,老师都要有一个标准的点评解析。
3、在归纳总结环节中,除了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教师还要用幻灯片展示并简单总结。
4、在教学中加强与高考的结合。特别是归纳总结后要有相应的高考题给学生训练。
5、小组讨论时间要长一点以便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6、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时要允许学生出错,要真正披露出学生的灵性,确保公开课是“原生态的课堂”。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篇4
教师的角色也应改变,即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 改变师生关系,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放下尊严的架子,应从讲台上走下来,应与学生成为朋友,要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中学习,要使学生在学生与学生间的研讨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感到学习过程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过程,这种变化的实现其实是很难的。
(2)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教师是生物课堂育人资源、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挖掘课堂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生物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有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这些转换,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有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才会真正成为生物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