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 篇1
当我在书店里看见了了《做最好的家长》一书时,眼睛一亮,如同发现了一块宝藏,这个书名太吸引人了,试问哪个爸爸妈妈不希望自己是最好的家长?
做最好的家长!相信是每个家长的理想,也是我的理想。可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家长呢?我带着虔诚的向学之心跟随李镇西老师走进他“最好的家长”世界。我看好这本书的原因不在于作者李镇西是一位全国十杰教师,不在于他的教育成果。我想知道的是作为一位优秀的父亲他是如何把一位普通的孩子培养成材的。
《做最好的家长》通读下来,可以看出李镇西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一直遵循这样三个简单的原则:一是培养女儿良好的品质,这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务;二是使女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三是因材施教。说它简单,是因为我们每个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肯定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和意识。但是说起来简单,往往做起来难!起码,我在孩子学习没有达到自己要求的时候,盛怒之下,这些念头就全飞了。这就是与“最好的家长”的差距吧!
书中的每一件事例都在向我们阐释着:对待孩子的错误,宽容的心态比斥责更重要;孩子考试失败,呵护孩子的学习信心比批评更重要;关注孩子的分数,不若关注孩子的幸福指数更重要;面对学习压力,让孩子感知求知的快乐更重要;面对物欲浮躁,培养孩子的书香气更重要。对孩子的缺点,有时需要轻描淡写。面对孩子的优点,需要用放大镜来观照。要鼓励孩子勇敢地抛头露面,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合作。让孩子知道:帮助别人的人最快乐,善良的人最美丽。
也许我们的孩子也很平凡,但是只要家长有着李镇西式的良好的家教良方,让家长和孩子一同牵手,共同成长,孩子就会幸福一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与孩子一起成长是幸福的,责任是重大的,同时这也是一门艺术。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 篇2
读罢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家长》一书,沉思良久,感慨万千。其中许多育女心得,让我深受启迪。结合我们家庭的实际情况,我调整了以往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也想争做一个最好的家长。
以身作则平等互励
从前,我总以为仅凭遗传,我的孩子该错不了。所以,总是撒手不去管她,只忙自己的事情。我与她的父亲在单位也算得上业务骨干,认真工作一天是比较累的,所以回到家中,我收拾完家务便看电视多于看书地放松,她的父亲则除了晚归便是上网休闲。我们勤奋工作,认真学习的一面孩子从未见过,更无法感受到我们的好习惯好品质。在她眼中妈妈就知道洗衣,做饭,看电视,爸爸就知道吃饭上网睡大觉。当孩子的成绩赫然低至警戒线时,我们的第一反映不是自责,不是分析原因,而是劈头盖脸训斥孩子不努力。其实出现这种态度的根本原因完全是家长的虚荣心作祟,总觉得孩子给自己丢了面子。
我曾一度很狂躁,手忙脚乱,虎视眈眈地盯着孩子,将其摁在椅子上一科接着一科地做作业,并报各种补习班提高班,轮番去上。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的成绩非但没提高,我们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却越来越大,到最后简直是水火不容,我感觉我都要疯了。我想没有一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没几个孩子认同家长的爱。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们走了一大段弯路。
其实,自有孩子以来,我们很注意孩子的教育问题,看过很多相关书籍,听过很多专家讲座,那时的我有些迷信书本,迷信专家,生搬硬套,不善结合实际分析总结,听的时候很激动,用的时候没耐性,所以收效甚微。看了《做最好的家长》这本书后,烦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其实我认同这本书的原因是我看书的角度调整了,不把它看成是专家的讲座而是一个普通家长的育女经验,去感同身受,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调整思想,制定方法。我深深感到“玉不琢不成器”,资质再好的孩子也要精心打磨,更何况我这普普通通的孩子,更是得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我首先想到的便是以身作则,先改变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将好的一面展现给孩子,关掉电视与电脑,多看书,勤思考,并给孩子介绍与孩子分享多读书读好书的快乐。把更多的闲暇时间留给孩子,多与她交流,平等待她,倾听她的喜怒哀乐,不嘲笑,不讥讽,接受她的幼稚,宽容她的缺点,教会她分析错误改正错误,不再急功近利,不再暴跳如雷。“我尚不完美,何以苛求我的孩子”。就这样平等的对待孩子,并且相约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正确的思想是进步的阶梯。家长的带动是孩子奋进的力量。在我调整好自己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喜讯不断传来:孩子拿了全校奥数竞赛一等奖;作文获奖并发表;书法等级评定,全班九君子过级,孩子是九中之一,优势科目成绩骄人,弱势科目检测一次提高一次……最重要的,也是我最感欣慰的是:孩子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热爱学习的习惯正在养成,这是我最想最愿看到的。
将家长优秀的一面尽最大可能的展现给孩子,以身作则带动孩子;不以成绩的优劣升降爱孩子的温度;与孩子平等互励,相信会有好的收获。
每个人一辈子都要不断的学习,我愿与孩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 篇3
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家长》是因为儿子学校的推荐,在看的过程很快使我认识到,这是一本在子女教育方面非常有启示意义的好书,是一本家长应该细读、值得回味的好书。当看到那些令我茅塞顿开的地方,甚至我会在心底暗暗后悔,为什么不早些读读这本好书呢?
看后觉得,这本书所写、所记、所阐述的不仅仅是李镇西老师如何陪伴自己的女儿成长、成才的过程,而是给所有的老师、家长介绍了一些教育理念,一些教育方法,一些教育实践。教育是门学问,也是门艺术,更是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教育是堪比泰山还重的一份责任,也经常是让所有家长、老师时时刻刻牵肠挂肚无法回避的日常琐细之事。
教育更多的是要给孩子以鼓励。要经常肯定孩子取得的进步或成绩,哪怕再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夸奖,要善于从细微之处经常发掘他的闪光之点,强化他的信心和自豪。任何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考试成绩好,但优秀不只学习成绩一方面来体现。假如孩子一时表现不很出色,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批评、怪怨,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必然会受到打击、挫伤,久而久之很可能会形成习惯和接受自卑,破罐子破摔,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对孩子的鼓励和信心的培养,李镇西老师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教育是要让孩子快乐的学习。李镇西老师说:“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和女儿一起快乐的成长!”这也是他坚定不移的教育理念。快乐是人生的一大追求,“快乐”二字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践行起来却不那么简单。以大人的看法,稚气单纯,无忧无虑的孩子应该是“快乐的”。但成人的想法和孩子的感受往往并不一致,甚至会有冲突,他们眼觉心受是和成人不一样的。作为家长应该学会从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心灵,并适当引导。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氛围,尊重他们的心灵世界,以一种平等态度和他沟通对话。要知道只有他们自己感受到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也只有他们自己体验到的欢乐才会给予他们真正的动力。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 篇4
出于对孩子教育培养的需要,也是出于对教育孩子成功经验的借鉴,我从女儿学校推荐家长阅读的一系列教育丛书中选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家长》。
本书中,李教授告诉我们“家长也是教育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教育子女的同时子女也在教育着我们,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和谐的统一,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者,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无论是学校老师或家长,其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可造之才。我从未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也从不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自己就完全放心,万事大吉。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在这样做,读完本书后自觉惭愧。
李教授在书中强调:“和许多年轻的父母一样,我非常爱我的女儿,但我不把我曾有过的‘科学家梦’、‘艺术家梦’强加给她。我抱定一个信念,我要让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而什么是快乐?快乐绝不是单纯的笑闹,绝不是一味的顺从,其含义应该是科学的、有着许多健康的东西存在其中。因此李教授告诉女儿:“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暇,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读后我即把这段话赠与我的女儿。我的女儿也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中学生中的一个,但我也希望她能做个如此“快乐”的人,“做最好的自己”。
总之,读完李教授的书,我觉得书中每一篇小文章,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微小的人生片段,一两句话的教育感悟……都给人一种温暖的、健康的、向上的感觉,一种爱的感觉。
最后,用李教授的话共勉吧:“与女儿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这是一直以来刘墉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描述。近日一直在读他的书,越来越发现,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着一位智慧的家长。撇开作家和画家的身份不说,单从他写给儿子的116封信,到他写给女儿的教育日记,才发现优秀孩子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却在一朝一夕之间的点点滴滴。作为父母,对孩子,你究竟了解多少?在汗颜的同时,也再次萌生一个强烈的愿望——我想做个好妈妈。
对于所有的父母来说,我们对孩子的愿望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成功,希望孩子幸福。但关键问题是,我们能保证孩子同时拥有健康、快乐和成功吗?如果不能同时拥有的话,如果非要在这几个词中有所选择的话,我们该如何选择、如何排位?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从来就没有想过。我们总是把所有最美好的汇聚在一起,组成一个炫目的未来,放在那里,然后让孩子装上这些词语化成的梦想,背着沉甸甸的行囊上路。我们会不会想到,孩子在不断往前冲刺的过程中,可能还没有成功,就失去了快乐和健康。我们也没有想到,这些东西它们是要在不同的时段出现在人生当中。
就像刘墉自己所强调的,“在这些浅白的文字背后,都有着理论的背景。”当我们不断提醒孩子要努力读书,要勤奋学习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真正的成长动力来自于内在的愿望和要求?当我们不能一辈子给孩子提醒下去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让孩子保持持续的动力?我们都知道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我们是否这道这个良好的习惯应该如何分解成一个又一个细小的目标,不断实现、不断巩固,最后成为孩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我们是否知道帮助孩子树立各个阶段的目标并形成强大的自律能力是孩子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路径?
对每一个人来说,做父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做优秀的父母却是一件需要经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才能做好的事情。我又想起那句话,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家长综合素质的竞争。反观我们自己,再看看周围的朋友,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今天家长们的心态的话,我想,那就是——“焦虑”。看着别人的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对现实,也对未来。但焦虑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为了不再焦虑,我想,放松心态,面对现实,我们来关注过程中的每一天,拥有了高质量的每一天,也许就拥有了一个高质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