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欧也妮.葛朗台》有感

多美网

2025-09-09读后感

欢迎阅读读《欧也妮.葛朗台》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欧也妮.葛朗台》有感 篇1

许许多多文学人物形象,给人以同情,给人以感动,给人以教诲,给人以思考,给人以启迪。

在我看过的名著中,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塑造的守财奴形象——葛朗台,真正让我深思。在《欧也妮·葛朗台》中作者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当时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其中的葛朗台老爷卑鄙狡诈、贪婪凶狠、吝啬刻毒。在看完这本书,我对其中葛朗台老爷深表遗憾与同情。在他眼中,人活着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金钱,人与人之间也只不过是金钱的关系。他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他半夜里瞧着累累的黄金快乐得不可形容,连他的眼睛都是黄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临终前也不忘吩咐女儿看住金子。

他做起生意来是个行家里手,常装口吃耳聋,诱使对方上当受骗而自己稳操胜券。葛朗台会利用一切机会,不择手段地扩充财富———控制市场、哄抬物价、坑害同行、做黄金买卖、搞公债投机、做股票生意,无所不用。正像文中所说“他像老虎、巨蟒一样地躺在那里,他把俘虏打量个半天再扑上去,张开血盆大口的钱袋,倒进大堆的金银。、然后安安宁宁地睡觉,在索漠城,个个都被他钢铁般的利爪干净利落地抓过一下。”总而言之,他是个十恶不赦的经济贩子。他没有朋友。他所谓的朋友只不过是他在生意上的利用对象。在家里,他对仆人严厉苛刻。仆人拿侬,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劳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只旧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礼物。葛朗台老爷为了钱六亲不认:他给妻子的零用钱每次不超过6法郎;多年来给女儿陪嫁的压箱钱总共只有五六百法郎,平时只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弟弟破产他无动于衷;侄儿求他,他置之不理。

他家财万贯,但开销节省,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定量分发。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里才生火,一个月后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凉;他从来不买肉、蔬菜和水果,这些都由佃户替他送进家里。他什么都节约,甚至连动作在内。对于葛朗台吝啬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楼梯极不结实,家人差点摔跤,他居然说:“你们啊,你们就不会把脚落在还结实的角上!”这实在是无稽之谈。葛朗台老爷的致富史无疑是资产阶级血腥掠夺的罪恶发家史的一个缩影。记得“人生就是一场交易”是这个守财奴的一句名言。让人感到可悲的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他们说什么多拿多干,少拿少干,不拿不干,甚至还提出,一切向“前”看。于是出现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怪事:有人落水了,救人的人先要在岸上讲价;有人出巨资,著名演员也毫无顾忌地做非法广告……这种交易甚至渗透进校园,出一块钱请人替自己做一次作业的闹剧已不是新闻。

人生真的是一场交易吗?答案无非是不。即使是在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许多高尚的人不愿做金钱的奴隶,而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像居里夫人毅然拒绝当富翁的机会,向全世界公开了镭提炼的方法,为实现以科学造福人类的理想做出了实际的努力。我想这样的精神境界,是那些钻在钱眼儿里的人所无法理解的,也永远无法企及的。

读《欧也妮.葛朗台》有感 篇2

这本书中的许多细节都描写得非常细腻,生动地将葛朗台小气、吝啬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我在阅读过程中也因那细腻的描写而感到惊喜,为那书中所凝成的主诣与启示而陷入深深地沉思。

从那欧也妮最后对父亲的态度就不难发现葛朗台的小气、抠门。印象最深的有这样几段:第一个是葛朗台在临死、回光返照之际,竟试图将一个金制的灯盏抢在手中,眼中竟还闪着贪婪的光,飞速地扑向那金制物品,可还没碰到就断气了。这一段的内容一直在脑中萦绕不去。从葛朗台就连临死前还不忘黄金的表现,体现出葛朗台那深入骨髓的拜金与嗜钱如命。人们都说“钱乃生外之物”,而葛朗台却将金钱看作了自己的灵魂。

印象较深的第二段也是最令我气愤的一段。葛朗台竟为了那区区一点金币而关了女儿,对其不管不问,更甚者是就连欧也妮的母亲也因此病重不起,也并非真正在意,欧也妮母亲的最后时刻,葛朗台眼中尽是悔恨,可眼中、心中的悔,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钱,这令我很是心痛。最后,葛朗台竟放了女儿,并努力做好慈父形象也只是为了讨好欧也妮,使其放弃遗产。殊不知的是,这种行为在女儿眼中是多么的可笑。因为女儿是爱父亲的,可父亲的眼中只有钱,没有亲情,这一段令我心酸难耐。试想难道今天的社会也如此吗?重利而忘义,人心一天比一天淡薄,每天的工作、奔波只为了一个“钱”字,甚至连微笑这些示爱的方式也成为了赚钱的手段、途径。心中无爱,钱又到底有何用?人没了感情还是人么?恐怕动物都不如。

这部小说,让我深深的反思“钱”与亲情的关系,从葛朗台对亲情的漠视,对金钱的狂热,不禁使我联想到当今社会很多人为了钱而出卖自己的感情,出卖自己的肉体、灵魂,为了钱任别人踩踏自己的自尊;令我联系到了当今,人们的眼中都已蒙上了淡漠而又冰冷的色彩,物欲、金钱都将他们原本充满光泽热情如火的双眸给遮盖,只留下灰蒙蒙的色彩。

这部小说中的很多人物一生都被金钱所奴役。故事中还有一个情节令人心凉:曾经的查理是真正爱着欧也妮,可后来呢?当他初次接触到金钱带来的那至上无边的快干时,当沉醉在紫醉金迷的世界中,可曾想到那座寂静的庄园中苦苦为他守候的欧也妮,可曾想到那位纯洁而又天真的小姑娘的倾力相助和浓浓的爱恋?

很多年轻的学生兴许看到这篇文章时会拍拍胸口豪情万丈地说:“我绝不会为金钱所迷惑,我视金钱如沙粒。”诸如此类等等的话语。可当他们真正步入复杂而瞬息万变的社会时,受到无数次伤害被磨砺得如鹅卵石一样圆滑后,还会想起那一刻年轻和稚嫩的话语么?谁还敢说在八面玲珑地穿梭于酒席和各种晚宴的时候,心中想的不是金钱和权势?又有多少人还能履行当年那看似坚固不可摧毁却比泡沫还梦幻而脆弱的誓言?又有几个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读《欧也妮.葛朗台》有感 篇3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了解到了这本《欧也妮.葛朗台》。

以前,总是听别人说,这本书所塑造的吝啬鬼形象很是生动,现如今仔细品读,感同身受了许多。

曾经有人断言:“自莫里哀的《铿吝人》以后,不会有人在写吝啬鬼了!”的确,莫里哀笔下的阿巴公已将吝啬鬼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谁还有勇气再碰这个题材呢?

然而巴尔扎克不仅大胆地拾起了这个题材,还赋予了更深刻的历史内容,写出了独到的风采,赢得了极大的成功。我很欣赏巴尔扎克的文笔,其中大部分原因是看了这本书之后。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塑造典型的巨匠,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大师。我也不想摘用太多华丽的修词语来形容他,我希望我是可以通过我的一份炽热的心去了解,熟知,深思他的作品,并通过他的作品能够有所感悟。感悟不需太多,其价值,深度兼有及再好不过了。

以前读过他的一部小说《高老头》,感觉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情节连续性太差,自我安慰的说道:“是我的水平不够”便舍弃它于一旁。殊不知,这正是巴尔扎克文笔的一个重要闪光点。

他赋予独创性的将就是九十余部篇幅不等的小说连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包罗万象的社会风俗画;他让两三千个人物在纸上活跃起来,有声有色的演出了法国社会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一整段历史。新旧交替时期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其对社会生活和人类心灵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因此,有人这样说过:“巴尔扎克决定以小说形式来谱写当代历史的时候,便已经立足于对整个社会的研究”他不满足于表象上的描绘,而是试图站在历史的高度,考察,研究和评判这个社会。也许,我们青少年,尤其是想议论文写的好的同学,缺乏的就是这种“只往深处挖”的思维模式吧。 有了对于作者及其写作风格的基本了解后,我才能继续在巴尔扎克的文学道路中继续欣赏下去。

《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是在家庭内部日常生活中展开的,没有耸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而其惨烈的程度却不亚于古典悲剧。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则是金钱,葛朗台老头的形象便充分说明了金钱的主宰力量。特别喜欢这一段描写: “说到理财,葛朗台先生兼有老虎和巨蟒的本领。他会蹲在那里长时间窥伺着猎物,然后扑上去,张开钱袋的大口,吞进大堆的金币,然后安安静静的躺下,像吃饱的蛇一样,冷酷而不动声色,徐徐消化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如此生动形象的描写,巴尔扎克先生希望我们注意到的而不是文采上的绚丽,而是这段绚丽文采后所表达的现实意义

。欧也妮,一个希望挣扎着一切的女子,在面对表弟的爱情,父亲的亲情面前做出了艰难的决定,最后还是沦为了一帮利欲熏心之徒围猎的对象,贵族阶级灭亡下的牺牲品,不免让人叹息啊。

读到最后,欧也妮的母亲去世时的场景,我哭了,不知到是为了那一份永挚的亲情,还是那一份牺牲在资产阶级的贪婪,掠夺下的无奈与辛酸。我第一次觉得我的心与作者笔下人物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共同体验心酸与幸福。

在欧也妮与表弟热恋的情节中,我的内心不免真的为她感到高兴,这也是作者的安排之妙,让世人相信即使身处那个年代,也会有美好的情感去等着我们,只要我们肯去创造。

读到尾声,我毅然合上了书本,我已经完全猜出了这本书的结局。但我的心还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书的魅力真的让人无法自拔。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读上一本好书,真好!

读《欧也妮.葛朗台》有感 篇4

这两天正在读《欧也妮葛朗台》,看完之后稍微有一点感想。都说葛朗台是吝啬鬼,可是我想从另外一方面来谈一谈他。

葛朗台是一个从做箍桶生意发家的生意人,他经历了法国的拿破仑时期,形成了节省的习惯。不过,他的节省过了头。一方面,他不断压榨他所在城市其他人的利润,一方面,又对自己及其家人的生活习惯严格控制。吃的、穿的、用的、住的无不计算到了极点,一丝一毫也不放松。所以,即使他这么富有,他的妻女仍然像女佣人一样,整天呆在那个黑暗的住所。她们的生活毫无乐趣。

但其实,我觉得这样挺好。尽管索漠是一个小城市,但这里人的勾心斗角依然很厉害。欧也妮就是他们所虎视眈眈的一个对象,因为他的父亲很厉害,或者直接说他很有钱吧。涉世不深的欧也妮很可能就会被欺骗,这也许是葛朗台对女儿的保护。

但是我想的重点不在这里,说句实话,我也喜欢钱,试问,谁会与钱有仇?但是葛朗台这种彻头彻尾的一切以前为中心的态度,我想,现在应该不会有人这样了。但是我认为,葛朗台的这种态度很好。这种“态度”不是我们平时说的态度,我的意思是他一心一意的扑在钱上,为了钱,他可以不管外界的一切事物。我只是说他“一心一意”很好,并不是想提倡他的一些行为。

比如说,在他的亲弟弟自杀后,他没有好好的照顾他的侄子,不,他根本就没有要照顾他的意思。他甚至认为父亲死了都没有关系,钱没了才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幸。真的令人感到毛骨悚然!有这样做哥哥的吗?还有,他在妻子生病后,为了省钱,执意不请医生,眼睁睁的看着妻子离开自己。若不是害怕女儿要求分遗产,他会一直把女儿关在自己的房间软禁。真令人难以想象。

《欧也妮葛朗台》几乎把法国一时期的历史都囊括进去了,是一部法国资产阶级的真实写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