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校本研修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1

本次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论性的培训,主要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包括元业辉老师的的讲座,鲍明旭老师的的讲座,下午王月秋老师的讲座,杨亚飞老师的讲座等.为了能够更好地吸收这次培训的精髓,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特此作如下小结。

通过这次培训更加深入了解到一些新的教育模式和相应的教学策略。其二,通过暑期的集中学习,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老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而应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 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所涉及的课程是全新的,涉及到的知识是很广泛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断地学习,学习新的知识,古今中外、文史地理、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有要学,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涉及其他知识,也就是知识面要广,要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求。

我感觉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 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完善和知识丰富;教师的行为,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如果学生需要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在信息社会,教师就要不断补充知识能量,才能更被学生受到尊敬。

通过几天的培训,我认为作为教师还应该做到不放弃一个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看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不应该只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略了那些后进生。如果老师能够关注到他们的话,说不定我们就能挖到宝了。否则又怎会有后积勃发、大器晚成之类的词语呢。要“点燃学习的动力”,要小心地呵护儿童天生具有的学习动力。面对学习中感到无助、无力的学生,我们需要认真分析产生动力不足的原因,帮助他们重新燃起学习热情,而不是放弃他们,这是我们教师肩负的重任。

上面这些都是关于这次暑期培训的一些收获和我的感受。那么接下来我想谈谈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

其一,和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相比,我的教学经验太肤浅了,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向每一位老师学习和讨教,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其二,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要博学求精。就是说在自己的学科知识上要不断的提高水平,还要在其他方面有所涉及。因为现在都在讲学科的整合,那么教师应该要求自己能有渊博的知识,不一定要读的很深,能有些基本的了解就可以了。而且这对我们自己在教学方面也有帮助的。现在的教科书更趋于实用性和时代性。因此,我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

其三,在教学中应该不断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师的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要努力的完善自我,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做好前辈们的学生。从他(她)们的经验之谈中,知道了自己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向前辈们请教学习,他(她)们满含激情的讲授感染了我,无形中我的压力告诉我要:手勤心勤、虚心请教,快挑战自己,做一个勇敢的前行者。

在教育工作中,我积极寻求师傅的指导和帮助,努力学习教育的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勤勤恳恳,努力使自己在工作中多一点科学的方法、艺术的手段,让每一个孩子都展开笑颜。

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2

我认为,做一名现代化不落伍的老师,应当主动顺应素养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进展的目光看同学,同时,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力量,完成自身的持续进展,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这是新时期对老师的要求,也是为人老师的重要内容。

从前我的认识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老师的工作确实需要奉献。通过这学年的校本培训后,我又认为新课程中有爱心,有创意,能够扩展教学资源,对同学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产生影响的具有注意人文关怀的老师。如关于真才实学的老师。或许给同学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有些过时,但若将自己拥有的那桶水变成不断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行?同时,伴着信息时期的到来,同学取得学问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以同学为友,甚至以同学为师都是必定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同学勤学善思。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和谐地与同学相处,才能成为同学心目中的好老师。

首先,对同学胸怀要博大,情感的体验要微小,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同学喜爱我,但我必需喜爱每个同学。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同学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导,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制造性。

其次,老师对同学的影响是长远性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同学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同学都喜爱模拟,将会给同学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老师肯定要时时到处为同学做出典范,但凡老师要求同学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但凡要求同学不能做的,自己坚定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同学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如今,我有了更理智的看法,老师们不能再像一部部快速老化的'汽车超负荷地在大路上疾驶,社会应当重视老师资源的可持续运用,在老师中大力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从前看电影《烛光里的妈妈》的场景时,我感受颇深:在许多人的印象里,优秀老师的形象无外乎就是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他们的身体大多不好,有的带病上课,甚至当场晕倒。

他们没有天伦之乐,老人卧病在床,却不能侍奉左右;活泼可爱的孩子没人带,只能反锁在家;亲人过世,却不能赶回家见最终一面。老师是凡人,不是覆盖在崇高光环中的圣人,老师不应是站在讲台上拖垮早已患病的疲惫身躯,而充当同学含泪学习的崇高典范;老师也不应无情地把正发高烧的子女留给年老的父母,自己却被颂扬为舍小家、顾大家的优秀典型。依靠透支健康来获得事业上的胜利,无疑是杀鸡取卵。

总之,通过这学年的老师校本培训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让领导放心、同学满意、家长信任的好老师就是要以热爱事业为核心,把热爱同学视为灵魂,在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不断进取。

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校本研修已成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平台,本学期,我从实际出发,把坚持校本研修作为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进行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从实践困惑出发。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了更好的作好下学期的工作把这学期的个人研修工作心得:

1、以自我学习为依托,自悟《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以自学、做文摘的形式,了解其内容。一学期听了许多课,不仅提高了自身素质,更开拓了教学思路。

2、以教研活动为依托,展示课堂教学。感受实际教改情况,撰写心教学随笔,教育叙事,每周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3、在学校领导听课指导时,实现新课程改革下真正的拓宽教师的视野,拓宽教师的.知识面,见识面,不做井底之蛙。领导们精辟的阐述,从挖掘教材入手,激发学生兴趣起点,不仅从理论上进行了讲解,同时结合更多的实践经验进行精心的剖析,使我如获至宝,茅塞顿开。有一种“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领导们的引领,领导们的点拨,使我能拨开云雾,找到自己的方向,给自己做好定位。

最后引用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极的自我研究,不是情绪化的虔敬神明,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人生价值”。我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尝试,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不断探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

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4

在这次“国培计划”(20xx)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C102研修中,我有幸听了来自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任教师陈跃辉老师名为《《指南》背景下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设计与组织》的主题讲座,还观看了上的视频课程。对此,我收获满满。

一、了解《指南》艺术领域目标。

在进行艺术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之前,我们必须要先了解《指南》中艺术领域的目标。只有了解了目标我们才能去设计与组织活动。艺术领域的子目标感受与欣赏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我对于这点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平时的艺术教学中,我们可能容易忽略培养幼儿自己的审美能力,因为我们总是急于把自己认为好的艺术作品灌输给幼儿,但是却忽略了培养幼儿对于各种形式艺术作品的欣赏与思考。在平时我们可以运用我们的信息技术让幼儿欣赏各种形式艺术作品,比如让幼儿观看各种有趣图片,听多种形式的'音乐等等。

艺术领域的子目标表现与创造的核心价值是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我认为如何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是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去思考的。在平时的艺术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引导幼儿学会去感受和发现美往往比较容易做到,但是真正的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往往对于他们来说有难度。还记得我在小班音乐活动《小乌龟爬山坡》中我让幼儿根据歌词去配动作时,有部分幼儿不知道如何去把动作表示出来,最后我采取了请个别幼儿进行动作示范的方式来解决。

二、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之中。

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的基本流程是导入——欣赏——学唱——其他。

导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充分的运用我们的信息技术去创设一个情境,激发幼儿对于活动的兴趣。我们可以运用动画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也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在音乐声中进入情境。在小班音乐活动《小乌龟爬山坡》的导入中,我就将小乌龟爬山坡做成了PPT,幼儿看到有趣的图片一下子注意力就集中起来了。

在平时的音乐活动教学中,信息技术必不可少。可以这么说,信息技术让音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信息技术,把它与教学相融合,为我的教学添砖加瓦!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