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

《鲸》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鲸》这篇课文。可是上完课之后,还是漏洞百出。下面是上完课之后的一些反思。

在评价方面,我还缺少对学生的评价。如:我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时我班的李祖宇同学在汇报鲸的吃食方面的特点时说到他是抓住鲸吃食时的动作来学习的,并且把一个个动词都找出来了。而我却未加评价,只是单纯的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教学。

通过这次教学评优活动,我既有收获也有启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不仅能带动课堂气氛,而且教学方法灵活,教态亲和感人,在这次锻炼中,我找到了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1、锻造自己的语言。在课堂用语上还不够简单、明了,尤其是缺乏抑扬顿挫。特别是语言上的错误,要学会避免犯错。

2、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磨炼自己的意志。我想,教师应该像谷穗那样,要想让自己的果实达到真正的成熟,你就必须将根伸向土壤的更深处,好不断的吸收更多的水分和营养以补充自己的能量为结出粒粒饱满的果实而聚集精华。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

《白鹭》是部编版新课标第九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尤其是字里行间饱含的那份浓浓的诗意,使人回味无穷。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流畅。全文看似状物,读来却优美如诗。白鹭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美!它的颜色美,形体美,觅食、栖息、低飞的画面更美!它给大自然增添了活力,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无穷的乐趣。白鹭本身蕴含的这种无尽的美,正是作家郭沫若全文所要传达的!

一、教学效果

1、调动积累,走近“白鹭”。

首先板书课题,齐读两遍,说一说你对白鹭的了解?古代诗人笔下的白鹭是怎样的呢?此环节做的比较充分,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交流得非常火热,特别是出现白鹭的古诗句,一下子交流了八句,引导孩子们诵读,进一步感受诗人眼中白鹭!为下文理解白鹭是一首诗作好铺垫。

2、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自古以来,白鹭就是人们吟诵的对象,那么作者给予它怎样的评价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标画出相关语句。孩子们很快便找到了两句话: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开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结尾)引导发现这种首尾照应的写法,感受以“诗”作喻写白鹭的美,结尾强调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诗”,内涵比开头深了一层。

3、品词析句,领悟白鹭如诗如画的美。

出示课件:潜心默读——作者勾勒了白鹭的哪几个画面?边读边把感受写在旁边的空白处。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接着在班内展示交流,主要聚焦:颜色美外形美、生活画面美(觅食栖息低飞),最后让学生在朗读声中感受语言美和白鹭的美!

4、合作探究,启发想象。

探究一: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

探究二:白鹭在清水里“钓鱼”,怎么理解?

探究三:本文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由物及人,真正感受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成功之处

教学本文有三点值得称道,一是借助课前预习环节查阅资料,既让学生动了手,也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简洁方法,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二是培养了快速阅读能力以及概括能力,这主要体现在第二个环节;三是创设了自读自悟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引导学生由不会到会,落实了由教到不用教的新课标精神。再有,创设探究氛围,激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三、不足之处

在品词析句环节注重了自读自悟,但是琅琅读书的预设太少,用时也太少,比较句子去感悟内涵也有点蜻蜓点水。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在品词析句上下功夫,会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如诗句般的语言,以便积累更丰富的语言,为学生的语言交流夯实基础,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3

《推敲》是关于唐朝著名诗人贾岛的一个比较经典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地闯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像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想象意境,来感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例如:在导读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然后再找出相关的词语,联系插图展开想象,通过朗读来体会贾岛与李凝的关系。在导读第三自然段时,我通过指导看图、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情境表演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贾岛斟酌“推敲”的投入,从而体会出贾岛那苦苦吟咏、悉心推敲的诗人形象。

本文的课题为《推敲》,教学时,我还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对本文的有关字词、语句进行推敲。例如:让学生比较“即兴”与“即时”、“宁静”与“安静”、“拜访”与“访问”等词语,看看它们是否可以相互替换,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推敲词语的重要性。再如:让学生思考“摸”在文中的意思,对这个“摸”字的理解,就可以让学生品悟出贾岛与李凝的关系非同一般;还有,比较:“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与“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这两个句子,让学生体会贾岛推敲得如痴如醉。这一系列的推敲与比较,为学生今后在写作文时自主推敲词语打下了基础。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4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有关鲸的大小,种类,进化过程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这篇课文很简单,学生在读一遍后,往往觉得他什么都懂了,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了.如果此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会被刻板的教学程序消解的干干净净.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获得切实的言语训练,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生动的环节,比如看图片,吸引住了学生.我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如,同学们通过读每一段,总结鲸的特点,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鲸生活习性这一部分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可以把自己当成鲸来介绍.可以画出来,可以表演,可以谈感受,在鲸吃食时,学生把鲸描绘的活灵活现,在鲸睡觉这一部分,学生的画更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更透彻,体验也更深.他们自主选择正是他们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体现.

《鲸》这篇课文,最重要一点是要让学生感知说明的方法.我利用小黑板上板书第一自然段填空的内容,故意将数字擦去,改成"很重""很大""很长"等模糊的概念,让学生下课后与原文对比,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举例子,作比较,比喻等作用同理了.关于写作技巧这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文中说明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就可以了,我们不能贴标签,硬灌输.

在理解须鲸与齿鲸特点不同时,我采用表格形式,让学生从"牙齿""吃食""呼吸时的水柱"三方面填表对比,一目了然.并在理解"呼吸""睡觉"时采用简笔画,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课文.做到了语文与美术,语文与数学的整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