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教师磨课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1

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的收获,这其中有过困苦与彷徨,有过希望与欣赏。在“磨课”的`这些日子里,经常有身边的人问我是不是很累?而我,总是用微笑来回答,因为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我想我是幸福的。杨亚伶主任、刘建良主任、雷同社校长以及学区数学组的全体老师为了我执教的每一节课更是煞费苦心,大家齐心协力。每一次的试教,她们总会认真听,听完后总会为我献计献策,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我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理清教学思路。每一次评课后我将大家给我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经过透彻的分析与理解,再进行第二次教学设计并进行第二次试讲,各位教师再次听课、评课,将两次课堂进行比较,总结出我的进步与不足。当时大家坐在一起给我耐心讲解的场面还历历在目。大家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团队精神的良好体现。我也一一记录下了大家的宝贵意见,消化吸收。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感谢给予我帮助的所有领导及老师们,让我真诚地说声“谢谢!”。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2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的诞生,同样也离不开反复推敲,不断调整与修改,这就是常说的“磨课”。

昨日,象蚁科技创始人牛君诚老师从邯郸自驾8个多小时到达北京慧销邦,与韩晓宾老师共同研讨为期3天的筑基运营系统课程,为慧销邦学员日后打造坚实的基础。

牛君诚(阿牛哥):一个行走在江湖上的天涯客

十七年的互联网老兵,曾任阿里巴巴讲师团导师,荣获阿里巴巴“孺子牛”奖;

多次被地方政府邀请担任企业论坛的参谋和嘉宾;

多家零售产业集群数字化平台的联合创始人和架构师;

为多家互联网巨头提供运营架构设计及人才布局,擅长互联网商业顶层设计,流量运营架构。

好课是磨出来的。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

两位互联网营销的导师,尽管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很有自信,但为了创业云学城的学民能够更好的通过“学习练习实习”的三习一体模式,真正掌握互联网营销的实操技能,特开展3天的筑基运营磨课过程。

磨课的过程是煎熬的,阿牛老师和韩老师一次次推翻自己的教学设计,一次次修改自己的上课环节,那种食之无味、夜不能寐的滋味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直至深夜2点才结束第一天的磨课历程。

但是通过磨课,两位导师更深知接下来为创业云学城学民所提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忙碌带来的是丰厚的积淀,顿悟过后是深层的体会和思考。

筑基系统课程,是慧销邦五大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门系统,也是实操必修课程,社群是互联网营销的`基础,社群玩不转,一切都白干!让学民通过3天微信直播学习,7天练习辅导,21天实习陪跑,完整的31天学习过程,帮创业云学城学民打牢互联网创业的基础,树立互联网。赚钱的决心,实现互联网创业的从0-1的成长蜕变。让学民掌握互联网的商业未来!

筑基运营系统课程体系的五个关键词就是完善、专业、落地、实战、见效。让创业云学城学民通过学习而改变,经过改变而强大,实现销售人才价值最大化,这就是创业云学城存在的价值。

什么是创业云学城?

慧销邦·创业云学城,是慧销邦依托北大纵横商学院的优势资源,着力打造的互联网创业虚拟城邦,是为互联网创业者提供生态服务的平台,是互联网创业者的理想之城。

创业云学城的建立,专门针对学历不高、条件不优、经验不足和能力不够,又想高质量就业,低成本创业,高回报副业变现的群体。给所加入的学民提供更大的收益,让学民可以自主学习、掌握互联网创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价值,从而实现高精就业镀金,深度创业赋能,快速副业变现,从而打造高素质、有价值的人才。更能够借助创业云学城平台寻找合作伙伴、合作商机,坐享100万人的内循环市场。

“投资一份信任,储蓄一个观念,收获一生财富”是我们的信条,打造高质量、有价值、有梦想的人才是我们的希望,人有所才,才有所用是我们的宗旨。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3

昨天我们全体实验小学高语组教师听了三位年级主任的示范课,三位教师认真研究了教材,灵便地运用了导教学设计,为青年教师作了很好的示范,特别是赵老师的《莫高窟》让我感想颇深。

一、依课型灵便运用导教学设计。

赵老师在讲《莫高窟》时,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指导学生领悟壁画的特点,而且浸透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文章结构、语言特点等,教给了学生学法。在学习彩塑这一部分时,灵便地指导学生运用教学设计牢固练习,让学生依照教学设计自学,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创立情境,启示想象。

赵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立必然的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启示想象,激起学生欢喜的情绪,开发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忧如被带到了敦煌莫高窟,亲眼看到了壁画,学生的想象完好获取了开发。

三、朗读与解析结构相结合。

在讲到第二段时,老师要修业生小组合作朗读。

报朗读时自觉地依照句子结构做了角色划分,朗读收效很。

总之,这一节语文课陪伴孩子们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岁月!学生在轻松友善的气氛中最大程度地学到应知应会的知识!

每一次讲课都是一种历练,在评课议课中学习,在不断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这是前段时间执教《黄鹤楼送别》时的深切感觉。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4

今天(7月25日),小学教师远程研修进入了第三天。上午,我和项目办的同志们一起到各个学科专家团队走访看望,了解研修的进展情况。接着,召开各个学科课程团队专家组组长会议,听取大家对搞好远程研修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小学教师的远程研修主题是:贯彻课程标准——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课例研究,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是“磨课”,而“磨课”运用的基本范式是“三次备课”。为了让老师们深刻理解和把握“磨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我想谈谈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认识。

一、课是观察老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细胞

组织实施远程研修,其目的无疑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而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多种多样。在这里,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讲,为什么大家往往对“课”的研究情有独钟?

首先,课是教师最熟悉的教育教学现象。教师生活的主要形式就是备课、上课、反思课。其次,教师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上好课。这是教师的看家本领。

第三,课是观察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最直接、最客观的“全息源”。

第四,课如其人。课最全面最集中地反映了教师的个性、能力、品德与知识素养。我们看到的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教师素质的集中反映。研究与反思课,就是研究与反思教师这个“个体的'人”。正因为如此,课的改进、完善与提高,必然意味着教师整体素质与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二、课例是优秀教师教育创造性的集中体现

在确立了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之后,我们必须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课才具有研究价值?这里有两种价值取向:一是常态课,就是发生在一般教师的课堂的课。二是优质课。这就是优秀教师创造的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课,我们称之为“课例”。“课例”往往体现了优秀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教育风格,是优秀教师教育创造性的集中体现。

一个优秀教师留下的教育财富,除了他培养的优秀学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创造的优秀课例。这些“课例”对于广大教师来讲具有示范、引领与借鉴价值。正因为如此,广大教师对“课例”特别感兴趣。但是,必须强调指出的是:优秀教师创造的课例,并不能直接照搬于任何教师的课堂。这是因为“课如其人”,而人与人都是不同的。这就像任何一位卓越人物的优秀品质都可以供别人学习借鉴,但他所创造的优秀业绩并不能供别人复制一样。那么,在这里,优秀教师的“课例”对于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其价值到底意味着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研究、学习、体悟和借鉴优秀教师创造的优秀课例背后蕴藏的教育教学规律。

三、远程研修就是为教师提供一种研究课例的范式

说到底,我们的远程研修就是为教师们提供一种学习、借鉴、实践优秀课例的范式。其过程大概包括三个部分:

(1)一堂好课是如何形成的?(2)按照一堂好课产生的范式,教师在同伴引领和专家指导下,进行课的设计,即“磨课”;

(3)运用“磨课”的办法,研究、设计、实施、反思自己的课。前两个步骤在集中研修期间完成,后一个步骤在开学后的校本研修中进行。

在这里,我想强调指出的是,“磨课”如何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不能不谈到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思想。第一次备课,就是教师个人的独立备课,成果是形成第一个教案;第二次备课,就是在教师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课例,成果是形成第二个教案;按照第二个教案上课后进行第三次备课,即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然后形成第三个教案……。于漪老师就是借助这样的教育智慧,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成为一位卓越的语文特级教师的。这就是我们进行“磨课”流程设计的经验模型。

按照这个“磨课”流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什么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里有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1)独立“研课”。现在,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分工备课,搞所谓成果分享;二是不动脑筋,直接照搬别人的教案上课。这两种做法,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必须坚持教师的独立备课,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与潜能,俗话说:要先知道自己有多大斤两。其价值在于,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潜能充分释放出来 ,激活自己的专业发展活力。只有如此,才能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2)与同行对话。包括与优秀教师的“课例”对话、与同伴对话。这个环节的要害在于寻找自己与优秀教师或同伴在课的设计上存在差距是什么?或者理念上,或者方法上,或者知识储备上……找到了这些差距,才能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着力点。

(3)实践反思。包括上课之后的自我反思和同伴研讨。这个环节的意义在于寻找自己的教学预设有哪些没有实现?为什么?寻找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意外的成功?为什么?寻找下一步教育教学改进的方向,……。

综上所述,“磨课”流程是形式,蕴含其中的价值对话是关键。可以说,第一个环节是对自我的“观照”,第二个环节是对同行的“观照”;第三个环节是对实践的“观照”。在这里,所谓“观照”,就是对自我和他人行为背后的价值的观察与省思。只有出现了这种自觉的观察与省思行为,才能有教师主体专业发展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在远程研修中,我们判断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最重要的并不是教师们的“磨课”成果——教学设计方案,而是对上述三次观察与省思的记录。透过这些记录,我们能看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理念改进、方法借鉴、知识提高、能力发展……。

在座谈中,有专家提出远程研修能不能更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言外之意,就是我们提供的“磨课”流程离老师们的常态教学比较远。的确,每位教师的日常教学准备,特别是每堂课不可能都按照专家们提供的范式来进行,我们只是希望教师们在日常的校本研修中要按照这种专业范式开展校本研究。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校本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