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给妈妈写信》及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幼儿园大班教案《给妈妈写信》及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给妈妈写信》及教学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对文字和书信的基本认知,理解书信是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方式之一。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用简单的图画和文字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情与想法。

通过活动增进亲子情感交流,体验爱与被爱的幸福感。

活动准备:

空白信纸、彩色笔、贴纸等绘画书写工具。

几份样例信件,展示基本的书信格式。

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温馨歌曲。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教师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引导幼儿回忆和妈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引发他们对妈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2、主体部分:

教师展示样例信件,讲解书信的基本结构(称呼、正文、结束语、署名)并说明其用途。

让孩子们尝试在空白信纸上以图画和简单的字词,如“妈妈我爱你”、“我想你了”等形式,创作一封送给妈妈的信。

在孩子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提醒注意书信的基本格式。

3、结束部分:

孩子们完成信件后,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想对妈妈说的话。

教师总结活动,强调书信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并提议孩子们回家后把信交给妈妈,观察妈妈收到信后的反应。

教学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应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化表达,尊重他们的独特思维和创意,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写信的乐趣。

可能会遇到部分孩子因年龄较小,书写能力有限,此时可以引导他们多用图画来表达,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教授一些基础的汉字和拼音,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

后续可通过家长反馈了解此活动的实际效果,如妈妈收到信的反应如何,是否加深了母子/母女间的感情沟通,以便对以后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完善。

幼儿园大班教案《给妈妈写信》及教学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爱妈妈的情感及想给妈妈写信的愿望。

2、学用图画、符号、文字等形式表达想法和情感。

3、复习、巩固写信的基本格式。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采访妈妈光盘、家长来信、自备字卡、白纸、画笔。

2、回顾以前为妈妈过节的情景、对“三八”妇女节的认识。

3、采访妈妈,了解妈妈喜欢的颜色、妈妈爱吃的食物、妈妈的生日和妈妈的心愿。

4、“三八”妇女节,帮妈妈制订节日计划。

5、了解妈妈的心愿、掌握写信格式。

重点、难点:

通过观看录像和倾听家长的来信,激发孩子们感激妈妈、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过程:

1、回忆采访妈妈的内容。

说一说你的妈妈爱吃什么、喜欢的颜色、生日、心愿……

2、观看录像。

(1)观看妈妈辛苦做事的录像。听听她们都说了些什么?

(2)观看后讨论。

(3)读家长来信。

3、幼儿写信。

(1)复习写信的基本格式(开头、结尾签名、日期、每段前空两格)。

(2)讨论怎样写信。我们还不会写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写信呢?还可以用图画、符号来表示。

(3)幼儿写信。

(4)交流自己写好的信。

4、小结。

活动延伸:

制作信封。

活动反思:

本活动始终以情感为主线,首先观看妈妈的.录像和倾听妈妈来信,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与给妈妈写信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幼儿通过信的方式将自己对妈妈的情感转化为书面语言,幼儿在活动中不仅学会一种新的情感表达方式,同时进一步增强了亲子关系。新颖、适宜的活动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计划性较强,语言简练、到位,使整个活动非常流畅和有序。在爱的教育中,抓住情感调动,便抓住了教育的关键。直观的看、听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妈妈的爱,并激发了孩子们想表达爱妈妈的情感。

不足之处:

讨论过程中,应该注意充分调动幼儿自身的原有经验和想法,丰富他们的讨论内容。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教案《给妈妈写信》及教学反思 篇3

一、活动名称:

《给妈妈写信》

二、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写信活动,培养幼儿对妈妈的感恩之情和亲情表达能力。

认知目标:了解书信的基本格式,学习用简单的图画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技能目标: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手部精细动作,初步掌握书写前的构思与规划。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空白信纸、彩色画笔、贴纸等绘画工具,妈妈照片或相关主题图片。

知识准备:提前向幼儿介绍书信的构成要素(如收件人、正文、结尾问候)。

四、活动过程:

1、引导导入: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妈妈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唤起幼儿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并引出写信的主题。

2、讲解示范:

展示一封示例信,详细解释信的`各个部分,如开头称呼“亲爱的妈妈”,正文可以画出或写出想对妈妈说的话或为妈妈做的事情,最后加上结束语“爱你的,XX”。

3、实践操作:

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开始创作他们给妈妈的信。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可以用图画描绘与妈妈的美好时光,也可以尝试用简单的汉字或拼音写下心里话。

4、作品展示与分享:

完成后,请几位幼儿上台分享他们的信件,讲述自己画了什么,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表达。

五、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观察幼儿是否能理解并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以及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能否表达出对妈妈的真情实感。

要关注每个幼儿的独特表达方式,尊重其个体差异,对于语言表达较弱的孩子,可以通过图画形式进行补充。

反思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幼儿参与度不高或者理解困难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后续的教学中调整策略,比如增加互动环节,简化讲解内容等,确保所有幼儿都能从活动中受益。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让他们学会了感恩和爱的表达,进一步强化了家园情感纽带,实现了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大班教案《给妈妈写信》及教学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写信的基本结构及基本格式。

2、会用绘画的方式给自己的父母写封信。

3、知道信件是属于私人物件,不能随意开启。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以文字和图画的形式写给本班幼儿的信各一封。

2、以绘画的形式写给其它班级小朋友的信一封。

3、信纸、勾线笔、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老师出示三封信,引起幼儿兴趣。

[此环节教师出示信件,以神秘的口吻提问,可以调动幼儿想研究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初步了解班级幼儿对信件的相关经验有多少。我们班大部分小朋友不知道这是信件。现在通讯方式十分先进发达,信件往来已经极少出现,对21世纪的小朋友来说很陌生。]

二、判断信件写给谁,知道不能随便开启别人的信件。

1、请幼儿来判断这三封信是写给谁的?

[在此环节教师给幼儿创造猜想的空间,让幼儿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观察判断。幼儿通过看图一目了然的先发现并说出两封绘画形式的信件是写给本班小朋友和大三班小朋友的。个别认识汉字的小朋友能够说出另一封文字形式的信件也是写给本班小朋友的,但是大多数幼儿看不出是写给谁的。]

2、小结:有的小朋友说对了,这两封是写给我们班小朋友的,而这一封是写给大三班小朋友的。

[总结幼儿的猜测,明确幼儿的答案,同时为下一个环节铺设伏笔。]

3、这封写给大三班小朋友的信我们可不可以看一看呀?

[以提问的.方式询问幼儿,引发幼儿思考别人的信件可不可以看呢?当我班大部分小朋友还在犹豫的时候,个别幼儿已经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不能看,并且信誓旦旦的说:因为那不是你的东西不能动]

4、小结:信件和其它物品一样,不是你的就不能拆开来看。那么这封信怎么办呢?(送给大三班)

[通过肯定幼儿的回答,明确别人的信件不能拆开来看,进行礼貌教育,同时引导幼儿正确对待别人的信件]

三、读信,了解写信的基本结构及格式。

[通过再次读信首先明确绘画的方式写信的优点,其次知道写信的基本结构、信里内容的基本要素,书写的固定格式。]

1、这两封信里写了些什么?请小朋友来读一读?

2、小结:老师分别读出两封信的内容。

[通过小朋友和老师分别尝试读两种形式的信件,引导幼儿发现还是绘画形式的信件适合小朋友,能够看的懂。]

3、请小朋友来再次读一读画出来的信,看看这封信是怎么画出来的?

提问:这是写给谁的信?是谁写的信?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知道写信首先要写什么,最后要写什么?要写在哪里?]

信里的小手是什么意思?[知道要先打招呼,握手表示你好的问候]

是谁?在什么时间?地点?要做什么?[知道写信的基本要素]

四、写信,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对父母的想说的话。

[用绘画的方式给妈妈写信,不仅巩固幼儿对信件基本要素的理解,也向幼儿传递信件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心。首先请幼儿先思考要说些什么,才可以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

1、请幼儿思考:我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启发幼儿说出自己在幼儿园或在家中快乐的事情。告诉妈妈自己很爱她。

2、引导幼儿看清格式,用绘画的方式给妈妈写封信。

3、分享自己写给妈妈的信。

延伸活动:

怎样才能把这封信寄给妈妈呢?

[请小朋友查找相关新资料,引导思考关于信封、邮票、邮筒邮局等相关事件,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再设计中,我注重了活动目标及活动过程的层次性和重点突出两方面,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不同环节的教育。以绘画形式写信为中心,将目标的制定为三个方面,重难点一目了然。通过猜猜、读读、写写等形式完成目标的达成,运用了比较、观察等方法引导幼儿猜想、判断、分析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