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

欢迎阅读大班美术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荷花的基本绘画步骤和技法。

2、能控制毛笔的水份,并用不同层次的墨色来作画。

3、感受荷花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盘、水桶、书画毡

2、教学相关资料及教师示范用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荷花的图片,感受荷花的美。

二、出示水墨画荷花的范例图,欣赏并且对比荷花图片有什么不同。

三、教师示范水墨画荷花的绘画步骤和技法。

1、毛笔先蘸淡墨笔尖再蘸浓墨,侧锋揉笔画出荷花的`叶子。

(荷花的叶子一定要用“一笔分浓淡”,就是先蘸淡墨再蘸浓墨,画出来就能一笔画出浓淡两种的效果,揉笔的时候要从外向里画,叶子由实到虚。)

2、毛笔蘸浓墨笔尖勾画荷叶的叶脉。

(叶脉画的时候要注意毛笔的水分,毛笔水分太多画的叶脉就很容易在荷叶上晕开,毛笔水分太干画的叶脉就会出现斑驳干枯的感觉。)

3、毛笔蘸淡墨勾画荷花的花茎并再花茎上点上小刺。

(画花茎的时候也要要注意毛笔的水分,毛笔水分太多画的花茎就很容易晕开,毛笔水分太干画的花茎就会出现斑驳干枯的感觉。花刺也是同样的原理。)

4、毛笔蘸曙红色笔尖蘸柠檬黄,点画荷花的花瓣。

(点画荷花花瓣是毛笔尖向外点画,“一笔分两色”画出来的荷花会更生动美丽。)

四、理解荷花构图的整体布局,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五、教师小结技法

1、一笔分浓淡和一笔分两色,画的时候注意第二笔蘸颜料时候,只用笔尖蘸少许,不用蘸很多。

2、在勾画的时候要注意毛笔的水分的控制。

六、幼儿自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七、自主点评作品。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淮剧又名江淮戏,由江苏盐城地区的地方小戏发展起来的,流行于上海、江苏、安徽部分地区,淮剧以他委婉、缠绵、细腻的唱腔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网络的普及、电视节目内容的丰富,似乎使人们忘记了传统的戏曲,尤其是青少年知之更少,所以,从幼儿抓起,幼儿园适当增加以戏曲欣赏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能有效的发挥戏曲的艺术教育优势,陶冶幼儿情操,增强幼儿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其次,幼儿对戏曲也并不陌生,电视媒体、社区活动、爷爷奶奶不时唱上几句。从欣赏家乡戏曲入手,开展主题活动,能进一步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有助于幼儿关心周围的人和事,拓展知识面。以了解和欣赏戏曲为主要目的,完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纲要》的要求。

活动目标:

1、了解淮剧中老生、小生、花旦、丑角的外形及演唱特征。

2、能有情趣地模仿和表演,体验淮剧欣赏和表演带来的乐趣。

3、萌发热爱家乡地方戏曲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淮剧服装一件(花旦)

2、幼儿表演的道具人手一套(老生胡须、水袖、化妆粉)

3、花旦、老生、小生及丑角的演唱片段ppt和演唱录音

4、到社区欣赏爷爷奶奶的淮剧表演

活动过程:

幼儿跟随老师模仿戏曲圆场步,随着咚呛、咚呛、呛、呛、呛的锣鼓音乐声进入活动现场。

一、欣赏淮剧服装,认识水袖。

教师展示淮剧服装,引导幼儿观察、并和现在的服装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老师提问:老师这里有一件漂亮的服装,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

幼儿回答:

1、在电视里

2、演戏的时候穿的

3、在公园看到的

4、古时候人穿的。

老师提问:这衣服和我们现在穿的服装有什么不同?

幼儿回答:

1、面前绣着好看花

2、没有领子

3、没有钮扣

4、袖子长长的、身子长长的

5、色彩鲜艳等等

老师:这是古时候女人穿的服装,非常的漂亮,绣着好看的花,没有钮扣,胸前扎个结。袖子特别的长,袖口白白的颜色,我们叫它“水袖”,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一甩一甩的,教师边说边表演。

二、组织幼儿观看PPT,逐一了解淮剧中老生、小生、花旦、丑角等不同角色的服饰、演唱风格、表演特征。

(一)播放老生、小生的演唱片断,师幼互动,共同讨论

1、欣赏后老师提问:录像里播放了一段戏,你看到谁在表演?他们穿着什么样的衣服?

幼儿:一个是老爷爷,一个是叔叔。

幼儿:穿着长长的衣服,脚底穿着厚厚的鞋子,带着帽子等等

老师:衣服颜色深一点,有长长的胡须的老爷爷在戏曲里我们称他“老生”;衣服颜色鲜艳一点,年轻的角色我们称他“小生”。他们都头戴官帽,腰间有什么?他们是怎样演唱的?

2、幼儿初次观看老生、小生演唱片段,幼儿观看不够仔细,回答问题不够全面,带着老师的问题再次观看小生、老生演唱片断一遍,师幼再次讨论,让幼儿将自己的.感受、想法充分表达出来。

老生、小生表演时手扶玉带,走路一摇一摆。讨论中老师示范表演,并运用道具(胡须、玉带)让幼儿跟随音乐模仿表演。

老师:他们是怎样演唱的?

幼儿:有时唱的快,有时唱的很慢、很慢,老生声音粗粗的,和我们小朋友唱歌不一样,不用普通话,用的是我们盐城的方言。

3、老师总结幼儿回答的问题,告诉幼儿:像这种用我们盐城方言和我们刚才听的曲调演唱,通过不同的角色来表演一段故事,曲调委婉、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就是我们盐城地方戏——淮剧。

(二)播放花旦的演唱片段

老师:淮剧中有许多角色,刚才我们欣赏了老生、和小生的角色的服饰、和表演,现在我们欣赏的又是什么角色?

幼儿齐声回答:小姐。老师更正:表演年轻的女子角色,称为“花旦”。

老师:花旦穿的衣服、表演又是怎样的?

幼儿:花旦的衣服漂亮,袖子长长的;表演的时候一甩一甩的;

幼儿:唱歌也是用盐城方言,不用普通话;唱歌声音尖尖的,很好听……

老师组织幼儿用道具(幼儿每人两只白长袖)跟随音乐模仿花旦甩袖表演。

(三)、播放丑角演唱片断

1、讨论

老师提问:看了这段表演,你有什么感觉?

幼儿:好玩、好笑,好开心。

老师:在淮剧中我们称他为什么角色?

幼儿:小丑

老师:丑角是怎么化妆的,又是怎样表演的?

(画着白鼻梁,演唱时很滑稽,动作很可笑)

2、表演

请个别幼儿表演滑稽动作。

老师用粉拍个白鼻梁,表演丑角。(孩子们哈哈大笑)

三、综合表演老生、小生、花旦、丑角等角色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盐城地方戏——淮剧,知道淮剧中有老生、小生、花旦、丑角等角色,不同角色的表演所配音乐也不一样,请小朋友们听清楚,根据不同的音乐,拿上道具,表演不同的角色。(提醒幼儿化装白鼻梁时,眼睛闭起来)

播放音乐,幼儿选择不同的道具表演。

四、、欣赏淮剧剧照,结束活动。

淮剧以它委婉、动人的唱腔,深受人们的喜爱,有的小朋友从小就学习唱淮剧,连外国人也学唱淮剧呢。(观看剧照)

老师:我国戏曲表演的种类很多,中央11频道每天都有戏曲节目,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成功的教育活动,在盐城地区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本节教育活动一开始教师带领幼儿用戏曲里的圆场步,随着咚呛咚咚呛的锣鼓音乐声走进活动室,一下子就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接着引导幼儿观察戏。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借助童谣,运用线描画表现斑马的斑纹和形体,展现斑马生活的各种形态。

2、初步了解斑马的生活习性,感受斑马群居生活的美好。

活动准备:

欣赏斑马图、示范画纸、幼儿画纸。

活动过程:

一、示范导入

1、引导语: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吃草的动物朋友。身上有美丽的斑纹,它可能会是谁呢?(斑马)

2、提问:你们知道斑马生活在哪里?斑马喜欢吃什么?(喜欢草原,爱喝水)欣赏斑马在草原上的生活。

3、边看示范画边讲解:它有椭圆形的头,它有长长的脖子,它有圆圆的身体。这是它的身体的轮廓。教师示范画。

4、斑马身上有美丽的花纹,还有一首童谣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黑一道,白一道,斑马穿得好俊俏,问它为啥这样穿,它说流行海魂衫。)

教师范画。

5、漂亮的斑马想找更多的朋友,一起去草地,一起去公园,一起去森林,一起去河边,他们自由自在,多开心呀,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斑马有哪些姿态。有小朋友很喜欢它,把它画下来了,我们来欣赏一下吧,你愿意画吗?那好我来看看小朋友能不能画出斑马的不同的生活姿态。还有注意给斑马图添上各种背景哦。

二、幼儿尝试

1、引导语:你的`斑马呢?请你把它请过来吧。

2、幼儿操作。

指导重点:

1、斑马的身体特征是否表现完整。

2、斑马的不同姿态表现是否生动。

3、主题与背景的互动是否合理。

4、注意多匹斑马之间的大小和遮挡。

三、分享讲评

1、观察讨论:看看斑马在哪里?几只斑马在一起?它们之间的故事?

2、小结:斑马就是喜欢在一起生活,相亲相爱,很快乐。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背景

本活动以孩子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将一些零散的经验进行归纳,并让孩子自己布置春天的环境。既激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又完成了教室的美化工作;既培养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又激发了孩子的责任心(孩子对自己的劳动总是比较爱惜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的是,以孩子为本,以每个孩子为本,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感,让每个孩子的作品都能展出。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采集资料的过程,应该让其成为一种主动的自主的行为,这需要持之以恒的培养。

活动目标

1、收集有关春天的资料,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和明显现象,对自然现象感兴趣。

2、用绘画、折纸的美工手段,来布置一个纯景图。把春天搬进自己的教室。

活动准备

1、各种纸张、各种画笔、各种粘贴剂(浆糊、透明胶、双面胶)。

2、孩子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春天”主题资料的收集。

活动过程

一、展示资料。

老师和孩子一起把收集来的有关春天的资料布置在板上,供孩子观看。

孩子们边看边议论:

呀,这是小金啊,他后面的花好好看啊。

红红,你在哪儿拍的照啊?我在一个公园里,那时候,正好是春天,这些小草都绿了。

这是一个小熊,这是什么意思啊?

这里还有一条蛇呢。

蝴蝶,这只蝴蝶好美啊。

这是一个鸟窝。

(还有许多对青蛙、大雁、草莓、风筝等等的议论)

二、介绍自己的`资料信息。

幼: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这就是春天里开的花(手指自己的照片)。

师:春天里,许多花儿都开了。你们知道春天里哪些花儿来了呢?(大班的孩子应该对春天有一些感性的经验和理性的认识)

幼:春天里桃花开了……春天里的月季花开了……春天的杜鹃花开了……春天的迎春花开了……春天里的梅花开了……好像梅花是很冷的天才开的……是的,应老师好像说过,梅花就是因为不怕冷,才被大家喜欢的……对!梅花是冬天开的……

师:是的,春天是许多花儿都开放的季节。所以,我们说的“百花盛开的春天”就是这个意思。

幼:春天里小草都绿了。

师:还有什么也变绿了?

幼:很多。树变绿了。花的叶子也变绿了。庄稼也变绿了。

植物都变绿了。

师:你知道哪些树变绿了?幼儿:我知道马兰草变绿了。杨柳树变绿了……梧桐树变绿了……松树变绿了……

幼:反对,松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它是不掉叶子的,是常绿树。

幼:许多鸟飞回来了,它们从寒冷的北方飞回来,春天小燕子飞来了,大雁也飞来了。

师:这样飞来飞去的鸟,我们叫它候鸟。

幼:许多动物出来了……是啊,蛇醒了,小熊醒了,小乌龟也醒了……

师:这些小动物原来在干吗?

幼:它们原来在冬眠,春天来了它们就醒了。

师:哦,有些动物是要冬眠。

幼:我们小朋友要出去游玩了。

师:你们干吗不在冬天外出游玩呢?

幼:冬天太冷了,春天的天气很暖和的,我们大家穿上春天的衣服,对,春天的衣服很好看,我们可以到外面去放风筝,捉小鱼……很有劲的。

幼:你们看,我的这张照片,是我出去玩时,天下起雨来了,妈妈说,春天里,会下小雨的。

幼: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是的,你们说得真好。

师:我知道,春天里的事物,你们知道的还很多,你们和小朋友说说。

三、绘画制作、布置教室。

1、师:请你把知道的春天的事物画下来,用手工纸做出来,把春天搬进教室。

2、孩子制作。教师提示孩子,作计划时,可以用废旧报纸。

3、教师巡回指导。孩子是天,我是云。

4、把绘制好的作品,用双面胶贴在春天的情景图中。

5、在布置好的春天图前留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