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谈心谈话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班主任谈心谈话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班主任谈心谈话心得体会 篇1

通过观看“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视频后,我了解到魏书生老师管理班级两大特点:民主与科学。的确如此,他总是以商量的口气与学生探讨班级事务,总是把权力下放给学生,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而且层层负责、层层分工,做到“学生能管的事班干部绝不管,班干部能管的事班主任绝不管”,甚至参加全校班主任工作会议都让班主任代为参加。可见,其班级管理上的民主已达到了一个高度,而这民主绝不是孤立的,是与“科学”密不可分的。同时也给了我育人的启迪,帮我打开这因循守旧的大脑,帮我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魏书生不仅以"德"治班,更是以"法"治班。在他教的班级中,制定的法规就有30多项,语文教学中的34件事都精心地按时空顺序做了周到的安排,在班级里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其精心,周到,严密的程度令人惊叹。从常务班长的职责,到课代表的职责,从备品的承包责任制到所有物品的具体负责人,无一不显出他管理方法的与众不同。他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看了让人瞠目结舌。正因为工作如此细致,又能在监督检查系统的保证下,说了算,订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也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也让我想到,班主任工作,一定要细,一定要实,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

方法很多,也许魏书生的方法不是最适合我们孩子的,但是他对教育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来学习的。

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价,而这种评价则必须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他们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我在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如在卫生工作中,有些学习差的学生劳动表现积极,不怕脏、不怕累,争做重活,而有些所谓的好学生却怕脏、怕累,在一旁转圈。劳动结束后,我及时作了全面的实事求是的总结,同学们听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对于班干部同学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他们每月写出工作总结,召开一次干部会议,推广各自的工作经验,对于取得成绩的同学适时地表扬,使他们心理上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以便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

总之,看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之后,感觉他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处处都是发现,处处都是人生感悟的奇妙境界,在他的世界里,教育也是享受。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深邃的哲学气质,让人仰慕,望尘莫及。自感眼界有所拓宽的同时,从中也学到了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借鉴的一些可行的做法。当然,在品味魏老师的感慨和收获时,有些地方让我与实际的情况相联系,也引发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给我更多的是心灵的净化和启迪。

班主任谈心谈话心得体会 篇2

幸福是什么?哲学家以哲学的思想去解读,音乐家用优美的旋律去诠释……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每每面对着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脸,都会为他们所展示出的生命灿烂、纯真与生机勃勃而感动。我想:幸福来自于一种简单,一种感动。幸福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一念之间可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于是,幸福的感觉时常宛若鲜活的泉水从心田汩汩而出。

幸福是一种态度。

教育工作比较劳心,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然而我把课堂当成播种的田野时,执着的探索、渴望丰收的企盼、小有斩获的喜悦便又使教育成了一种享受,幸福来的悄悄而又突然。就在这一个个晨昏交替里,一声一声的上课铃声间,孩子们在成长,我在成熟;他们在探索,我在追梦……时间,把幸福铭刻在一个个的瞬间。

幸福是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是他们焕发光彩的眼神。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了学习上的“白天鹅”和“丑小鸭”,每当我为“丑小鸭”的笨而失去耐心时,就会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你的皮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提醒我,任何一只“丑小鸭”在不久的将来都有可能成为“白天鹅”,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学生成才的道路千千万万,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不同的孩子有着各自的才华,学习上的“丑小鸭”并不是永远的、没有前途的。很庆幸作为班主任我有了这些认知,我爱“白天鹅”,更爱“丑小鸭”。

在我的安排下,“丑小鸭”成了我们班的纪律委员、劳动委员、文娱委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班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剩余几个能力稍差的“丑小鸭”也曾被我在适当的时候多次表扬、鼓励过,看到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眼里流露的神采,我禁不住幸福着。

幸福是回归的童心。

在孩群中,我就是一个孩子王。是孩子们,让我更年轻,更热爱生活!

课前,我会偷偷地在个别同学课桌里放进张字条,上面写着我们之间的小秘密。课中,分角色朗读表演时,我会到一个小组里争取来一个角色,与他们一起分享一起欢笑。下课了,我会约上几个学生,请求他们教我儿时没玩过的游戏。我和他们亲密无间。

幸福是一杯茶。

职业的关系我不小心落下了职业病,每上完两节课嗓子就会又干又哑,甚至说不出话来。一段时间过去了,课后用手摁摁脖子便成了一种习惯性动作。不知什么时候,班里老爱在课堂上讲话的同学安静了许多,与老师抢话的现象消失了。讲桌上,多了一杯热茶,杯子下一张小字条,上写着:亲爱的老师,以后你小声点,我们能听见。你老是忘带茶杯,就让我们每天为你准备吧。一股暖流淌遍全身,那是幸福的温度吧!

突然觉得,在送走一班又一班的轮回中,我终将交出生命中最好的时光而老去。但,能当蜡烛照亮别人,做春蚕织出五彩衣,能化作春泥使一朵朵花儿绚烂绽放,这就是我用一生所追求的幸福。

班主任谈心谈话心得体会 篇3

当班主任,总有一种累的感觉,班级纪律,班级清洁,学生做操,要到场;学生纠纷,要调解;学生成绩下降,又心急如焚……

总之,事必躬亲,忙得不可开交。,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给了我们强有力的回答。它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吸引着我一口气把它读完。,魏书生在书的自序中写道:"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读完这段话。我一下子觉得"班主任"这三个字是那样的神圣而高贵,班主任的形象在我心中也越来越高大,痴痴地觉得自己不能愧对"班主任"这三个神圣的字眼。,回望自己管理的班级,总认为学生太小,不懂事。我对他们倾注了所有的爱,为他们牺牲了多少休息的时间,可他们毫无感觉,不能体谅。

有时自己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可学生照样若无其事,不知发生了什么。特别是几个捣蛋鬼,处处与你作对。细想之下,这也应该是自己管理的败笔,没有引导学生去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体谅人,没有让他们形成这些良好的品质,不能体谅老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几次作业调查反馈中,许多家长也提出了要求学校加强思想教育。我当时就思考:也许孩子太娇生惯养了,太不懂得孝敬人,尊重人,理解人,许多做法父母也许不能忍受,而又无能为力,就把一切的希望寄托于学校,希望学校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让他们学会最基本的爱父母,爱家,学会孝敬父母。(也常常有家长到我前面来说,我的孩子一点都不听我们的话,只听你们老师的,请你们帮我们说一说。听到这些话时,我常常五味俱全。)怎么尊重人,怎么宽容人,怎么热爱人,热爱祖国……这是作为一个班主任应深思的。高大的楼房建在松软的地基上,不是很令人担忧吗?

治班。在他教的班级中,制定的法规就有30多项,语文教学中的34件事都精心地按时空顺序做了周到的安排,在班级里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其精心,周到,严密的程度令人惊叹。从常务班长的职责,到课代表的职责,从备品的承包责任制到所有物品的具体负责人,无一不显出他管理方法的与众不同。他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看了让人瞠目结舌。正因为工作如此细致,又能在监督检查系统的保证下,说了算,订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也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也让我想到,班主任工作,一定要细,一定要实,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

魏书生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

班主任谈心谈话心得体会 篇4

一、不要罗嗦。

有些道理学生已经懂得,可有些班主任唯恐学生不知,重三倒四,没完没了,总想达到强化教育的目的。殊不知重复罗嗦会使学生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性的抑制,你越说,他越不听,一副漠然置之的神态,甚至讨厌。

二、不要揭短。

班主任对学生犯的错误“就事论事”,不要“新帐老帐一起算”。学生最反感的是“揭疮疤”式的教育。更不要把学生所犯的错误告诉张三、李四,这样最容易使学生产生“破罐破摔”的不健康心态,当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挫折时,教育就无能为力了。

三、不要迁移。

班主任切不可主观武断地把别人身上不良倾向不加分析地迁移到某个学生身上,想当然千叮咛,万咐嘱,从而把学生的感情推向对立,使他对谈话充耳不听。

四、不要“提审”。

有的班主任喜欢用审问式的口气去“训”学生,甚至搞体罚或变相体罚,其结果学生只是口头上认错,而内心里非常反感。

五、不要轻信。

学生难免犯错误,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应认真调查,那种道听途说、主观臆断的谈话极易引起学生反感,导致谈话失败。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学会寻找与学生谈话的契合点。不同的谈话对象,有不同的心理表现。正确把握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遵循其心理活动规律,能使谈话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喜悦心理——醒悟点

喜悦心理,一般出现在被评为“三好”、“优秀”和新生选为班干部或学生会干部以及由原来的一般的班干部调整到较重要的职务的学生中。因为他们平时对学习、工作表现出色,群众威信较高,尽管在谈话中还没有道破意图,但他们能够根据某些迹象进行推测,估猜此次谈话一定会体现全班同学和班主任或学校对自己的信任。因而表现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谈话投机,能愉快地服从班主任或学校的决定,比较容易接受指出的缺点。在同这类学生谈话时,可以开门见山,迅速入题,直接挑明班主任意图,从而指出其醒悟点。一是自身应克服的弱点,二是提出更高的要求。

恐惧心理——闪光点

恐惧心理,多因较严重地违反了学校规章制度或班上公约,担心受到学校或班上处分。其表现是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谈话时,脸红心跳,手足无措,沉默寡言,怕提旧事。与这类学生谈话,首先要实事求是地挖掘他过去学习、工作中的闪光点,加以赞扬,激励他振作精神,同时指出其努力方向。其一,肯定成绩和优点;其二,寻找进取的途径和方法。

对立心理——贴近点

对立心理,一般出现在已受处分的学生身上。他们对学校或班主任的决定不满,认为是某人有意整自己,处分过重,常常找上门来申诉,甚至抗争。由于这类学生的个性特点、社会经历、家庭教育、思想修养的差异,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也不尽相同,有的滔滔不绝地倾诉心中的不快,似有万分委屈;有的话中带刺,含沙射影,大发牢骚。在与这类学生谈话时,要笑脸相迎,热茶一杯,促膝相谈,耐心倾听,积极找准贴近点,尽快缩短心理距离。

1.经历贴近法。班主任应尽可能多地熟悉被谈话的基本情况,以自己或朋友的类似经历为谈话内容,寻找共同语言,使对方产生贴近感,引起情感共鸣。

2.心理贴近法。针对学生的心理个别差异,选择不同的话题,以适合谈话对象的兴趣、性格、能力等,使学生乐于接受班主任所言之理。

在谈话投机,气氛和谐时,将学校或班上的决定解释清楚,若是有误差,可以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调整。若遇胡搅蛮缠者,则应严肃批评教育。如果出现僵持不下的局面,可以暂时中断谈话,冷却一下,缓和气氛。中断谈话后,要进一步了解情况和沟通意见,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自弃心理——内燃点

自弃心理,多出现在学习不够认真,成绩较差,组织纪律观念较为淡薄、屡遭批评,老师和同学们另眼相看,或班主任关心太少的学生身上。持这种心态的学生,自尊心减退,情感淡漠,缺乏朝气和信心。应多找这类学生谈话沟通。谈话中,先是找准内燃点,激其自燃,而后再提出要求,加以引导,促其振奋。当然,与这类学生谈话,一次未必能完全奏效,有必要跟踪谈话。要想触及这类学生心灵,引起反思和彻悟,可以从以下“三心”处谈起。

第一,从痛心处谈起。要对具体问题作入情入理的分析,循序渐进地启发诱导,使其忆往事作反思,诱发其悔恨感。

第二,从寒心处谈起。这就要联系其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对其提出的问题,尽可能予以答复和解决。

第三,从灰心处谈起。这类学生因对班主任和其他老师、全班同学的期望值逐渐降低,产生心灰意冷感。谈话中,班主任应设身处地帮助分析原因,消除误会,增进理解,燃起其心中发奋之火。

无所谓心理——扬帆点

无所谓心理,常出现在认为自己在班上不前不后。甘居中游的学生或认为自己功劳不大、苦劳不少,久任班干部的学生身上。这类学生自己奋斗精神不强,学习、工作标准不高,只求过得去,班主任不找他,他也不找班主任,对班主任的谈话,不积极也不消极,但只要班主任能把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送给他,对他信任和支持,他就会扬起风帆、加足马力、拓展前进。对这类学生,班主任应经常利用课外时间、班上举行的文娱、体育及校外游览等集体活动的机会,主动接触,沟通感情,启迪思想,打气鼓劲,开启动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