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欢迎阅读大班科学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科学活动:

身体部位的转动活动的生成:这些天,孩子们一直在讨论生活中的转动,电风扇、车轮、时钟、地球仪……答案声此起彼伏,突然有个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我的眼睛也会转!”

活动目标:

1、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感兴趣,了解身体哪些部位会转动,并能大胆地用语言、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利用水笔在图片的相应的位置作标记。

3、体验转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人体图片、水笔、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由风车的转动引出身体部位的`转动

二、探索身体部位的转动

1、请幼儿在人体图上将会转动的地方画上标记。

2、鼓励幼儿与周围同伴进行交流。

3、集体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说说并进行演示。

三、讨论:为什么这些可以转动,为什么要转动?

四、游戏“闯关”请幼儿根据标记一下子说出4个能转动的部位,若闯关成功将得到一件小礼物。

五、随音乐放松地做身体转动动作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拱形能够承受很大的力,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很大力的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让幼儿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实验记录表、蛋壳若干、铅笔、粗吸管、小量杯、长条卡纸、小块积木若干、各种拱形建筑物PPT。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引出课题。

教师结合图片,有表情的讲述故事〈鸡哥哥和鸡妹妹〉,引出课题。

1.教师:小朋友们看,谁来了?(小鸡)原来呀,是鸡哥哥和鸡妹妹,今天鸡哥哥和鸡妹妹为了一件事情争论不休,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发生了什么事情?

附故事:一天,一个蛋壳破了,鸡妹妹从蛋壳里钻了出来,鸡哥哥看见了连忙说:妹妹,妹妹,是我从外面用尖尖的嘴帮你把蛋壳啄破的,是我把你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妹妹一听摇摇头说:不对,不对,是我自己从里面用尖尖的嘴把蛋壳啄破的,我是靠自己的力量来到这个世界的,两只小鸡争吵不休。

2.提问:小朋友你们赞成鸡哥哥的说法,还是鸡妹妹的说法?幼儿自由回答。(选两名幼儿回答,赞成鸡哥哥的说法,强调它从外面啄破了蛋壳;赞成鸡妹妹的说法,它从里面啄破了蛋壳。)大家有的觉得鸡哥哥说的对,有的觉得鸡妹妹说的对,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鸡啄壳PK赛,投票表决。同意鸡哥哥说法的,请举手?(教师把相应的数字记录到大的记录表上)同意鸡妹妹说法的,请举手?(同上记录)3.师:小朋友们的意见统一不了,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做个试验,看看这个蛋壳到底是谁啄开的。

二、幼儿动手操作〈小鸡出壳小实验〉。

1.师:完成试验,我们要用到:蛋壳、小量杯(小量杯是来固定蛋壳,让蛋壳不摇晃)、吸管、铅笔(铅笔尖就是小鸡的尖嘴巴)。

出示步骤图,先把蛋壳放在小量杯上,再把吸管箭头向下的一边靠放在蛋壳上,吸管上有一条横线标记,把代表小鸡嘴巴的铅笔尖伸进吸管,到吸管的`横线标记处对齐,松手,然后观察看蛋壳有没有被啄破)老师现在出示的是鸡哥哥啄蛋壳的画面,那鸡妹妹啄蛋壳,蛋壳该怎么放呢?(蛋壳倒过来)小朋友实验出结果之后,请你将椅子后面的小红花,投给你觉得对的一方。

到底谁啄的容易破呢?现在就请小朋友去实验一下吧。

2.幼儿实验,并将投票投到相应的表格里。(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提醒,小朋友注意哦,铅笔尖一定要跟吸管的横线标记对齐,不然小鸡的嘴巴用不出力气。)3.我们一起来看看投票结果,到底是鸡哥哥赢呢?还是鸡妹妹胜利?(鸡妹妹)4.还有小朋友投票给鸡哥哥,我们一起再来实验一下。(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进行操作,集体验证)现在票都投给了鸡妹妹,所以是鸡妹妹是从蛋壳的里面靠自己的力量啄破蛋壳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的。

三、教师实验,集中探讨。

1.鸡哥哥不服气了:我也用了同样的力气,为什么我啄不破蛋壳呢?(幼儿自由发言)那我们一起来看看鸡哥哥和鸡妹妹的力气到底用到哪里去了。(看操作视频)(因为力气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用有颜色的水来代表力气。注射器代表小鸡的尖尖嘴,注射器里红颜色的水代表所要用的力,先试试看鸡妹妹的说法,看看红色的水流在了哪里?(蛋壳里面,力集中在一起)对蛋壳中间,鸡妹妹的力气都用到蛋壳中间了。

再试试鸡哥哥的说法,看看红色的水流到哪里去了?(周围流下去的,力都分散了)鸡哥哥用了这么多力,可是都被蛋壳分散到旁边去了,那你们说鸡哥哥还能啄破蛋壳吗?(不能))看视频后,教师小结:原来,鸡哥哥用的力,被蛋壳分散了,所以鸡哥哥还能啄破蛋壳吗?(不能)蛋壳的这种形状真有趣,它能把力分散,能承受较大的力。在生活中,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拱形。

四、分享交流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1.出示拱形图片,人们根据拱形分散力的原理建造了许多的建筑物,你们知道哪些建筑物是拱形的么?(幼儿自由回答)2.幼儿观看多媒体,教师提问。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拱形的图片,大家来欣赏一下。

(1)这是什么?(海洋馆)哪里是拱形的?(玻璃通道)这个拱形承受了哪些力?(水,好多鱼,鲨鱼)⑴这是什么?(隧道)隧道的上面有什么?(大山)为什么隧道能够承受的起一座这么大的山?(隧道是拱形的,拱形能够分散力)⑶这是一座什么桥?(拱形桥)教师介绍这是我们中国最早的一座拱形桥,它至今约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这座一千五百年的桥有没有坏?为什么?(它是拱形的,拱形有分散力的本领)五、激励探索,变通思维1.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建筑师,两两合作,用老师准备的材料搭建一座拱形桥,桥造好之后,会有很多行人和车辆从桥上通过,所以,桥要造的牢固。

2.桥造完了,看看谁的桥承受的力量最大,请你们将篓子里的小积木一个一个的放在桥面上,待桥面变形则停止放积木,看看哪种桥最结实,承受的力最大?

3.为什么同样是拱形桥,可是承受的力却不一样呢?(幼儿回答)为什么都是拱形桥,所承受的积木数量却不一样多呢?让我们想想这个问题,等到下次活动一起探讨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通过动手做小鸡啄壳的实验,初步理解了拱形面能够承受大力的现象,通过学习,也认识了拱形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还是很浓的,在操作中,有的幼儿对怎么啄蛋壳理解的还不是很到位,下次活动需要在交待操作要求时候,重点强调指出。

活动反思:

《找拱形》一课从教学预设到教学过程,突出了活动的趣味性、科学的创新性以及学生亲身经历猜想、验证及主动创造的过程,本课教学过程中有三点达成了预设目标:一是较好地组织每个学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对科学探究活动、对拱形结构的进一步认识有了提高;二是科学概念的形成突出了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点,紧密联系了学生学情,并在此基础上对拱形的具象化认识有了更多的感触,通过过程中的小组分工、汇报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拱形结构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奇妙运用;三是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对拱形物体的研究有了切身的印象,在探究、对话中发现了拱形结构在自然界中以及在人类的创造发明中的生动体现,而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学习中也学会了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良好品德。

本节课不仅是让学生知道圆顶形是拱形的组合,还要了解圆顶形、球形的受力特点,它为什么能承受很大的力,和拱形比,它又有什么特点。确实,如果本节课和“力”脱离了就毫无深度可言了。因为有了这些活动的设计,所以学生能很好的感受圆顶形受力的特点。

在本课中存在不足之处:

1、学生回答问题、讨论交流不是很积极,平时要多注重培养。

2、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要适当延长,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

3、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少,这样在课的后半段,以至于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4、上课的语速有点快,以后要多注意。

在科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活动的设计中我还需要考虑的更全面。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意图: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正是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去探索求知。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针对幼儿这一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激发幼儿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受杠杆、平衡的原理和现象,探索小丑倒立的'原因。

2、学习填写记录表。

3、喜欢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小丑2个;事先画好的小丑图片(贴好衬底)、底座(小杯子、油泥、吸管);吸铁石、回形针、雪花插片、文件夹每人各2个;幼儿记录表、笔、黑板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小丑。

(1)出示双面范例小丑

“你们看过小丑表演吗?我这儿有个小丑,他会表演倒立,想不想看?”

为什么小丑能倒立?你们的小丑会吗?幼儿尝试。

(2)2种小丑进行比较

为什么我的小丑能倒立,你们的小丑不能倒立?

(3)幼儿用硬币进行尝试

硬币贴哪小丑倒立。

(4)讲述自己的发现

把硬币贴在什么部位小丑能倒立?

为什么小丑手部贴上硬币能倒立?为什么贴在别的地方就不能?为什么要贴2个硬币呢?

总结:2个一样重的硬币贴在小丑手部,才能平衡,就能倒立了。

(5)尝试未倒立起来的小丑。

2、记录还有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

(1)启发幼儿讨论

除了硬币,还有什么材料能使小丑倒立?

(2)猜想并记录

小筐里有吸铁石、回形针、雪花插片和文件夹,我们来猜一猜,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并把你的猜想记录在表格的‘?’后面,可以的就打‘√’,不可以的就打‘x’。

3、幼儿实验

(1)用各种材料试一试,做记录

猜好的小朋友就用小筐里的4种材料分别去试一试,看看哪些材料也能使小丑倒立起来,试好后记录在表格的‘小手’后面,可以的打‘√’,不可以的就打 ‘x’。注意:每次只用一种材料进行实验。

(2)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为什么吸铁石和文件夹也能使小丑倒立,而雪花插片、回形针不可以呢?

总结:这4种材料是不一样的,吸铁石和文件夹重一点,所以能使小丑倒立,回形针、雪花插片轻一点,小丑就倒立不起来了。

(3)试一试不同的材料贴在小丑手部是不是也能倒立?

(4)尝试用同一种材料但大小不一,比如纽扣,但提供大小不一的纽扣去尝试小丑是否也能倒立呢?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什么是祖国之最,哪些是祖国之最,为什么说是祖国之最。

2、围绕话题谈论,能用连贯的语句谈论自己所知道的“祖国之最”。

3、有做人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了解什么是祖国之最,为什么说是祖国之最

活动准备 地图,祖国之最的小图片,如:天安门、长城、喜马拉雅山、长江、黄河、东方塔、珠穆朗玛峰。

活动过程:

一、讲述“我喜欢祖国什么”。

教师:“我们祖国有河流、高山、建筑物、名胜古迹等,你最喜欢祖国的什么?为什么?”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祖国之最。

1、教师:

“我国有两条著名的河流你知道是什么吗?”(黄河和长江)

“看看黄河的水是什么颜色的?长江的水是什么颜色的?”

2、教师:“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有名的两条河流,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它的水是黄色的,长江是我们最长的江,它跨越我国好几个省。”

3、教师:“最长的城墙是什么?”(最长的城墙是万里长城)

4、教师:“最大的城市中央花园是什么地方?”(北京天安门广场)

5、教师:“最高的山是什么?最高的山峰又是什么呢?”(我国最高的山是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上最美的景色是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也是我国最高的山峰)

6、教师:“我国最古老的建筑群宫殿是什么地方?”(我国最古老的建筑群宫殿是故宫,也就是古时候皇帝居住的地方)

7、教师:“我国最高的`宫殿在什么地方?”(我国最高的宫殿是西藏的布达拉宫,它坐落在山上)

8、:这些都是我们的祖国之最,为什么是祖国之最呢?因为它们在是数第一的,没人能比的,所以是祖国之最。

三、比比谁知道的祖国之最多

活动要求:将幼儿分成三组,开展竞赛活动,老师出题幼儿抢答,答对的得一多朵小花,活动完后来比哪组得的花多为赢。

延伸:你还知道哪些祖国之最?讲给同伴听。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