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案

欢迎阅读绝句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句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观察1、2句和3、4

句,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理解1、2句,重点理解“翠、青、青天”

(3)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先默读诗句,再闭眼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先小组讨论;

再全班交流。

(4)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及在颜色上的捕捉、铺设的精妙。

(5)学习3、4句,重点理解“千秋、含、泊、万里船”(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

(6)说说诗句的意思

(7)理解作者蕴涵于诗歌中的'感情(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

(8)欣赏体会这首诗歌的美(以讨论形式进行)

A、色彩美:黄、翠、白、青

B、声音美:鸣

C、动静相衬美:前2句与后2句的动静相衬

D、远近搭配布局美:第一联与第二联,第三联与第四联的结合

E、寓情于景美:

二、朗读古诗,背诵。

三、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解题《早发白帝城》

〈二〉、了解李白的

有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2、记字形,理解词义

朝辞、白帝、彩云间、还、啼、猿、轻舟、万重山

〈五〉、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内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讨论,可以向“邻居”请教。

2、每小组汇报一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重点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3、指名学生将诗歌大意串讲一遍,力求做到流畅通顺

〈六〉、欣赏诗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看法

(1)景色之美

(2)作者心情的畅美

(3)节奏韵律美

(4)用词之美:彩云间、轻舟、一日还、万重山

〈七〉、指导朗读

(1)关于本诗的韵脚与押韵

(2)本诗的节奏与停顿划分

(3)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比较点评

(4)比赛朗读

〈八〉、布置作业

绝句教案 篇2

一、出示课题

二、介绍作者初步感知

三、教师出示挂图,范读古诗《绝句》

四、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绝句》

(一)学习第一诗句

1、师出示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讨论诗句意思

3、教师规范诗句意思的语言

4、教师指导朗读

5、学生朗读背诵

(二)学习第二诗句

1、师出示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教师引导理解词语:窗含?千秋?门泊?东吴?

3、讨论诗句的意思

4、教师引导学生叙述诗句的'意思

5、教师指导朗读

6、学生朗读背诵

五、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全诗

2、分析古诗的色彩美(黄、翠、白、青)让学生绘画

3、分析古诗的韵律美(指导感受)

让学生朗读

4、分析古诗的语言美(体会诗句的对偶美)

让学生画词

六、体会背诵

绝句教案 篇3

关于绝句教案范文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绝句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绝句教案 篇4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