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读后感800字

多美网

2025-09-07读后感

欢迎阅读《哈姆雷特》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哈姆雷特》读后感800字 篇1

这本书莎士比亚著名悲剧作品,讲述了哈姆莱特王子,是个有梦想聪明勇敢人。在心目中,自己父亲个贤明国王。父亲死让感到难以理解,当明白叔父克劳狄斯杀害了父亲后便决心替父报仇。哈姆莱特先后除掉了克劳狄斯一些亲信,临死前又把克劳狄斯杀死。不仅仅报了父仇,并且推翻了克劳狄斯统治,可惜自己也付出了生命代价。

看完这本书我心里感慨万千……

首先克劳狄斯行为让我感到气愤,哥哥当上了国王理应竭力辅佐哥哥,帮忙巩固王位。但克劳狄斯却为了王位不顾兄弟情分,趁国王熟睡之际把毒药灌进国王耳朵里杀死了自己亲哥哥。做出了这种事,一些大臣竟会去辅佐,难道他们连一点正义感也没有吗?像克劳狄斯这种卑鄙小人,只明白吃喝玩乐,不理国政根本就不配做国王。像他们这种人真让人感到厌恶!

其次哈姆莱特所作所为又让我感到钦佩。当哈姆莱特明白自己父亲被亲叔父害死感到十分悲愤。但当时还很年轻,权力有限,只得把仇恨种深深地埋在心底。为了替父报仇不顾尊严装疯卖傻,甚至去吃树叶和虫。这使克劳狄斯一伙儿对放松了警惕。可有一次在克劳狄斯面前杀死了克劳狄斯亲信――波洛涅斯,被迫流放英国。但在半路上受到一群海盗帮忙,回到了自己国家。克劳狄斯不甘心,让波洛涅斯儿――雷盖兹和哈姆莱特比剑,想借此机会杀死哈姆莱特。在比剑中哈姆莱特和雷盖兹同时中了毒雷盖兹最终醒悟说出了指示人――克劳狄斯。新仇旧恨点燃了哈姆莱特心中久藏复仇烈火,哈姆莱特强行给克劳狄斯灌下了毒药。最终为父王报了仇但也牺牲了自己,哈姆莱特忍辱负重不畏艰险英勇无畏精神真令人钦佩。

文中主人公哈姆莱特敢恨、正直勇敢,至今仍让人深深折服。《王子复仇记》不愧为莎士比亚最伟大杯具之一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耀眼明珠!

《哈姆雷特》读后感800字 篇2

有句话这么说:“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今日看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读者,当然也就有话要说了。

哈姆雷特原本是一个纯真、善良而有理想的少年,他崇拜自己的父王,并且以为自己以后继承王位也会成为丹麦又一位出色有作为的国君。同时看到自己父母恩恩爱爱,也幻想自己以后会与自己喜欢的奥菲利亚结为连理同样如此幸福快乐。但是,世事难料,在父王死后,叔父继位并且与母后结婚,这一系列的变化来得太快以至于使哈姆雷特开始思考身边的一切——怀疑父亲的死、看不起母亲、不再相信爱情。尤其是父亲的鬼魂将自己的真正死因告诉他之后,他便开始酝酿报仇雪恨,同时也开始思考人生——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但是他也开始放弃自己,觉得人生毫无意义,活着只是为了替父报仇,他的情感没了依托,开始变得疯疯癫癫,这也是折射了一个时代里迷茫的一群人。在复仇的这一个过程中,哈姆雷特伤害了许多人,或许有些是罪有应得,但有那么一两个却是无辜的,例如真正疯了并自杀身亡的奥菲利亚。

哈姆雷特自身还是存在着弱点的,但只要是人,他的性格就难免有弱点,这些都不会阻碍他成为一个英雄,虽然这是悲剧式的英雄,所以他的死未免让人惋惜,不过这也是悲剧所需。“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这是鲁迅先生对悲剧的定义,也正是因为毁灭所以使其变得深刻起来。不可否认的是,哈姆雷特是一个时代的英雄。

在戏剧中,我还读到了贪婪欲望与阿谀奉承,也正是前者是许多人丧失宝贵的生命,而后者是一个人丧失本性,这些人性的弱点无论是放在哪个国家哪个年代都是存在的。所以,在《哈姆雷特》中,我们应该学习哈姆雷特的要学会去克服自己的弱点,从而变得坚定与强大,我想这才是我从中最大的收获吧。

《哈姆雷特》读后感800字 篇3

这是莎士比亚的一部代表作品之一,讲述了一个悲剧的故事。

哈姆雷特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遇见了父王的鬼魂,向他说了他叔叔是为篡得皇位让王后改嫁,所以把他害死。哈姆雷特知道了真相,开始了装疯复仇,一天,他叔叔国王克劳斯迪派王后劝说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与母亲发生争执,误杀了躲在帏幕后偷听的首相。叔叔想借英国国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被姆雷特识破,中途返回,正好赶上了奥菲利娅的葬礼,叔叔挑起奥菲利娅哥哥和哈姆雷特的决斗,准备了毒酒和毒剑哈姆雷特先获胜,国王假意祝贺给哈姆雷特送毒酒,但他没喝。后来哈姆雷特又赢了,王后把毒酒喝了。第三回合,哈姆雷特中了毒剑,又夺对手的剑刺了对手一剑。最后,王后毒死,奥菲利娅哥哥也揭露了叔叔的阴谋,哈姆雷特把叔叔刺死,自己也毒发身亡。哈姆雷特在我眼中是一个特别的人物,他从一个善良的王子,久经磨难,一步步走向了勇敢成熟的战士。他面对复仇,道德,与爱情种种不一样的态度,在复仇中表现的种种徘徊于后退,让这个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非常真实。哈姆雷特在与叔叔慢慢斗争的同时,黑暗的社会不断显露出来,使他认为世界的美好渐渐瓦解。黑暗的社会使他加快了复仇的脚步,我从影片中看出来它的装疯卖傻是进过深思熟虑的,他的报仇的意志在困难中越来越坚定,他告诉我们要勇敢去面对世界,绝境中锻炼自己,深思熟虑做好每一件事。哈姆雷特在墓地中通过掘墓人的话看透额生生死死:不管多么富有或多么贫穷的人,最后都是白骨一堆。这告诉了我们多思考,看透每一个小事。

最后一刻,皇后毒死,哈姆雷特和他的对手也都中毒,将要死亡,他了解真相后,愤怒的刺死叔叔,与他同归于尽。这是他复仇的终结。他完成了复仇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坚持不懈,不怕输的精神。

《哈姆雷特》读后感800字 篇4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杯具”之首。这是一部复仇的杯具。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爸爸被叔父害死,叔父不但篡夺王位,还娶王后为妻。哈姆雷特见到了父王的鬼魂,得知事实真相后立誓复仇,最后与对手同归于尽。

哈姆雷特无疑是书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在所有事情发生之前,他是个单纯、对将来充满完美期望的年轻人。但伴随他爸爸死去,叔父继位后,他的性格特点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犹豫、失望,常常自言自语,感叹运势的不公。特别是在哈姆雷特从鬼魂口中得知真相将来,他常常像癫狂一样,发泄出心中的愤怒。他决心承担起复仇的重任,但在行动时又迟疑不决。书中的一段独白体现了他矛盾的心理:“存活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默然忍受运势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在奋斗中扫清所有,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最后,凭着他对梦想的至死不渝,他完成了宿命。

莎士比亚对哈姆雷特的形象、性格的塑造可谓淋漓尽致。经过哈姆雷特的几段内心独白,表现出他反复变化的心理和他对生活的种种考虑,使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又增添了几分杯具色彩。书中的鬼魂是个导火索,正是他的出现,让哈姆雷特走向毁灭。鬼魂的几次呼喊和感叹也是深入人心,呈现出一幅悲壮的画面,又给这个杯具添上一笔悲情的色彩。

在最后哈姆雷特决斗中,国王被哈姆雷特手中的毒箭杀死,他的那句“毒药,发挥你的力量吧!”仿佛是他最后的发泄,又仿佛是他的昭告,表达出了他心中所有的仇恨。哈姆雷特对这个世界已经绝望,在他临死之前,他对他最好的朋友霍拉旭的一番话表达了他的情感:“你假如爱我,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一个冷漠的人间,替我传述这故事吧。”可见他对这个冰冷的世界已毫无眷恋之情,对这个世界充满憎恨。

哈姆雷特最后对邪恶勇敢地发出了最后一击,虽然最后被恶毁灭了,可是他用自己的行动昭告了诗人,他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梦想散发出灿烂的光辉被大家永远铭记。

《哈姆雷特》读后感800字 篇5

《哈姆雷特》是一部非常出色、优美的作品,震撼人心,使人流连忘怀、回味无穷。里面不单有着优美的词句、哲深的对白和曲折动荡的故事情景,更是它对人世、人性、死亡的思考。虽然是一部悲剧,但在其中让我们感受到文学的优美,或许这是一种凄凉之美,有人说“美丽总是忧愁的”,但在悲惨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美妙的感受,乃是它给我们人类精神的撞击和心灵的悲怜。

贯穿全剧的主角哈姆莱特,是个勇敢,理想崇高,品格高尚,思想深刻的好青年。但是突如其来的父王猝死,叔父继承王位并与其母后成亲,加上父王冤魂告诉他所有残酷的真相,并促他为父报仇,哈姆莱特顿时感到理想的幻灭和现实的丑恶。这些丑恶的事实引起了他对美好世界的怀疑和对人类善良观念的动摇。于是,悲剧开始扩散,蔓延……

复仇的道路是艰辛的,在这个环境中,他不得不当机立断,但是,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由于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费在做决定上,反而失却了行动的力量。他原本是那么优秀,但他又耽于沉思,自责,自己怀疑,加之忧郁与孤独,于是一再拖延复仇计划。然而正是因为他的犹豫不决,导致了一个有一个悲剧的上演:因为失误杀死自己心爱的人的父亲,心爱的人因为伤心过度而坠河淹死,母亲被毒酒意外毒死……一切的一切,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一部惊世的悲剧巨作。

然而,莎士比亚要表现得远不止这些,这部戏剧中富有永远需要令人捉摸的哲学。主角哈姆莱特所具有的正是当时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优点,缺点,以及他们的迷惘,矛盾和痛苦,同时也深刻反映着16——17世纪初人文主义思想的危机。当然,随之时间的推移,之一部悲剧不朽的屹立在世界文坛的原因,是它所描绘的主人公哈姆莱特,可以成为每一个人的原型他的悲剧意义显然超出了文艺复兴一个世纪,他是西方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牺牲品,他已成为世界文学中一位典型形象。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