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设计(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三、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二、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教师先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后,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一、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二、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
三、制作的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
过渡语: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桂林一带,奇峰突起,怪石峥嵘,江流弯转,岩洞幽深,其岩溶奇观为世所罕见,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同学们,今天我们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一起走进那迷人的画卷。
设计意图: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随景入文初读课文
1、看画面,自由朗读,边读边通过查字典或词典弄懂生字、词语的读音、意思,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2、教师范读。
3、指名分段配音朗读,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三、依图学文理解第一段
默读,思考: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师:(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
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四、看图学文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质疑问难。
3、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
大海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西湖水平如镜是宁静柔和的美,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
(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出示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画简笔画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4、(投影出示画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
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5、指导朗读
(1)教师引读句子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2)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6、品味词句,反复诵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7、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8、了解文章特点学习写法
小组合作学习: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
9、仿照课文,写句子。
如:桂林的水真()啊,()得()。
真()啊,()得()。
10、总结第二段学法
设计意图:教师先创设优美的情境,然后通过看图、学文,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感悟漓江的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通过观察、比较领略漓江的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作业
⒈抄写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设计 篇2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
【教学过程】
一、写生字和词语
二、指名读课文
下面,我们接着上节课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三、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⑴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⑵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六、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
1、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
2、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3、想想分号的用法
(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七、全班背诵课文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训练第一课。
【板书设计】
山奇、秀、险,桂林甲天下、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设计 篇4
1.认知目标: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下列词语:
漓江 无瑕 翡翠 峰峦雄伟 屏障 竹筏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连绵不断
2.情感目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3.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排比的写作手法。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分别具体讲述了桂林水的特点和山的特点,理解用对比突出水美山美的写作手法。
对课文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感情的体会。
DVD光盘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巧用视频,开课激趣:
1、播放万里长城、颐和园图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美景的向往,从而引入课题。
教师边展示桂林地区图边解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就让我们乘上竹筏小舟,一起驶入那美丽的山水画卷当中吧。
2、(播放桂林山水视频)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视频,让学生用一句话说出画面的内容?(生自由发言3-4个)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种学习课文内容的方法中选择你喜欢的,也可以自己创造新方法。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2、小组学习(播放3分钟轻柔舒缓的音乐)
三、选用视频,品读课文,感悟山水之美
导语: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桂林之行吧!现在我们把刚才的学习做一个汇报,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一)巧用视频,诵读水之清碧
1.先让学生感情朗读汇报的课文,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2.其他同学谈感受。(此时适时播放桂林的水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漓江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播放漓江水特点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朗读时,让学生参与评价)
(1)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教师进行示范。
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指导学生齐读。
(3)指导学生诵读。教师提示:表现三种情感,第一种水静是欣慰;第二种水清是惊喜;第三种水绿是赞叹。
4.指导对比写法的运用,突出漓江水别具一格的美
(播放图片:1、波澜壮阔的大海,2、水平如镜的西湖,碧绿的漓江水)
漓江的水有漓江自己的美。漓江的水静、清和绿。
总结板书:说西湖说大海,不是说漓江比它们都好,是各种景物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漓江三个特点,第一个静。(教师板书“静”)第二个什么?(教师板书“清”)第三个什么?在课文表达绿的时候,还用了个什么词?(引导板书“碧”)
(二)精选图片,品读山之秀奇
1.学生汇报读书方法,读读汇报的课文。(师出示桂林山的画面,学生逐个朗读。)
2.学生谈感受。
3.指导朗读课文。(出示课文内容,生读课文)
课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重点指导:
(1)读桂林的山的奇要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惊叹。
(2)指导“啊”的音变规律。
小结:同学们,由此可见,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活学活用,同样的,就能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4.对比写法,突出桂林山独具特色的美。
泰山、香山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得出:桂林的山是奇、秀、险。
本环节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汇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第一,能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举一反三的能力强。第二,发言积极,朗读有感情。老师为你们的进步由衷感到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三)感悟山水组合美
1.学生汇报课文的最后一段
学生读课文。(播放山水相依视频)
让学生谈感受。(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感悟山水相依,谁也离不开谁。)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
(齐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谈山水相依的桂林给我们的感受。
(播放视频)坐在船上,行驶在漓江里,桂林山水那独具特色的美,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2.指导朗读,边朗读边谈感受。
四、宣传策划,创意展示。
1.赞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这样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来赞美了桂林,老师用了一首诗来赞美她,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桂林呢?那请大家开动脑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广告语、对联、诗、歌曲等等,来赞一赞这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吧!
2.先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
(师作诗)慕名观赏荡轻舟,静水清流碧悠悠。奇峰竞秀拔地险,山水相依画中游。
3.让学生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播放视频)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收获: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用到的学习方法是:(生齐答:有感情地朗读、找特点谈感受)好了,这一课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作业设计
1.请把自己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写下来。
2.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景点图片,办一期桂林山水图片展。
总结语:同学们,桂林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也有梦幻般神奇的境界。它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它不愧是我国自然风光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亲自到桂林山水中细细游览。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漓江 静 清 绿 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桂林山 奇 秀 险 人在画中游
原因 特点 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