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每到这时”是指什么,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可以任意强调“每到这时”“童年时代”“摇花乐”“阵阵的桂花雨”等不同的词,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现朗读的个性化。)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
1.初识“桂花雨”。
(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用文中的话,是怎么说的?出示(读):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关注“!”,指导学生读出对“桂花雨”的赞叹。)
(3)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桂花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词句并写上批注。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集体汇报:这是一场的桂花雨,请用上一个词概括说一说。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香)。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板:乐)。这是一场香香甜甜的桂花雨,这是一场难忘的桂花雨,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桂花雨(板:念)。
2.品读“桂花雨”之“香”。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桂花香),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变成肯定句。
②“浸”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投入的、陶醉的、忘我的、沉醉的感觉就是“浸”的感觉。)想象一下,“几十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借助老师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老师再小结:不论走到哪里,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房前、屋后,左邻、右舍,村里、村外;不论白天干活,还是晚上休息,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总之,香气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③让“芬芳的桂花香”飘满整个教室,飘满整个校园,飘满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都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中吧。请用你自己的方式读出你独特的理解。
(2)出示: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①联系上下文区分为什么用“拣”而不用“捡”。(“拣”是有选择、有目的挑选。而“捡”
只是拾取。)分别用“拣、捡”说句话。
(放在文中感受词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这都是理解同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的好方法。)
②这里的“沉浸”和前面的“浸”有什么不同?“沉浸”是什么意思?在这句话里又是指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全年”“整个”“沉浸”等词体会桂花香气的散发地久、散发地远、散发地广、散发地深入。)
③此时的人们,全村的任何一种事物都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提示引导:一个月,两个月,半年,全年??一户人家,两户人家,全村的各个角落??)
④读出桂花的浓香。
(3)出示: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花雨缤纷入梦甜。
①读读父亲的诗,说说有哪些不懂的词,再说说诗的大体意思。
②这段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③指导朗读,轻轻的、甜甜的。
(4)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想象一下,摇落桂花时那纷纷扬扬的情景。大声喊---;
②看桂花纷纷落下的课件,再大声喊---;
③看着身边的小伙伴,边摇边大声喊---。
你喊出了什么?又喊出了什么?还喊出了什么?请一齐再把小作者的感受喊出来!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
1.品读“桂花雨”之“乐”。
过渡: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桂花雨”的香,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场奇特的桂花雨。这还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板:摇花乐),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请圈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①指名读。说说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我”的乐?
②引导学生抓住“可乐了”“帮着”“铺”“帮着抱”“使劲地摇”感受小作者的难以言表的快乐。
③为什么说“我可乐了”?联系上下文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读相关的第一自然段,知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它的香气味真是迷人。”使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也是读懂课文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④辅以表情、动作再次朗读。
(2)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①引导学生抓住“大事”“老是”“缠着”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盼望摇桂花时的急切心情。什么样的事是大事?“我”会怎么样缠妈妈?
②想象填空,出示:(时间),“我”就(动作),地说:“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③师生即兴表演。
(3)现在终于可以摇桂花了,所以我可乐了。我们也快来和作者一起摇桂花吧。(出示“摇桂花”的动画。)师生互动采访式对话:
①咦,你怎么这么开心,你在干什么呀?
②哟,瞧你乐得,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③快看,一阵阵的桂花从树上落下来了。这桂花像什么呀?
④呀,看,一些桂花落在你的头上了,有什么样的感觉?瞧,又落到了你的脖颈上,你有什么感受?哈哈,落到了他的身上了,你又有什么感受?
⑤再次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引导读出心中的快乐。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全诗大意,领悟全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本课,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古人的思想情怀,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过故人庄》的阅读。指导古诗的一般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个板块:选点突破
一、快乐起跑
导言: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学习古诗词就是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提高文化素质,陶冶情操。由于年代久远,继承古代灿烂文化,重点应是诵读、背默、积累。难点是阅读及鉴赏古诗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寻找打开这扇古代文化宝库大门的钥匙,欣赏颗颗璀璨明珠的风采。
二、预习考查
顺畅朗读五首诗,考查字音。 强调:荒秽 huì 草木长zháng 鸡黍shǔ 郭外斜xiá 开轩xuān 场圃pǔ 重chóng阳 迷mí人眼 啄zhuó春泥 没mò马蹄 白沙堤dī 花木成畦qí 排闼tà 鸡豚tún 山重chóng水复 乘chéng月 拄zhǔ仗 叩kòu门 点拨2:选点《过》诗,整体感知。
①《过故人庄》作者是谁,哪朝人,选自哪本书? 明确:孟浩然,唐代人,《孟襄阳集》
②《过故人庄》一诗从诗题看的大意是什么? 明确:诗人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请到家里做客时对田园情趣的感受。过:访问;故人:朋友;庄:村庄。
③投影村庄、青山、绿树的简笔画,结合全诗内容联想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还来”——喜爱
三、指导节奏
节奏常识
点拨
1、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一般是:2/2/1。例如:绿树/村边/合。
2、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例如:故人/具/鸡黍。 训练:按音节兼顾意义的方法对《过》诗进行节奏划分,并说明理由。 明确: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强调: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所以,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
书读百遍
点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要熟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考查:选2—3名背诵。
四、熟读体会
点拨1: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用四个字概括每一句大意。 附板书:明确:邀“我”作客——山村风光——把酒闲谈——重阳还过(访问)
点拨2:语言美表现在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判断哪些是叙述句,哪些是描写句,从情味的角度谈好在哪里? 明确: 叙述: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①老朋友准备好美味饭菜,请我到村居的农家做客。情味:“具鸡黍”、“邀我”——真挚的感情、愉悦的情趣叙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近处,绿树环抱着村庄;远处,城外青山连绵不断。 情味:“绿树”、“青山”——清幽恬静的气氛 描写: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③轩窗一开,扑面而来的是谷场和菜地,远处是绿树,青山,知心朋友们喝着酒,谈谈农事,风儿送来阵阵泥土和庄稼的气息。 情味:“面”、“话”——令人陶醉的风味。
④重阳节我还要到你家,喝菊花酒。 情味:“待到”、“还来”——融洽的.感情、喜爱的情趣。 描写: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点拨3:诗人对田园情趣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闲适恬淡(景美情美,乐在其中,令人陶醉) 强调:析文句、品字词,是领悟作者情感的关键。
五、品诗意境,创设情境,感悟情怀
播放喜悦基调的古曲,老师同时饱含深情地诵读,学生闭目联想和想象美好田园画面。
点拨1: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 明确: 我看见了:青青的山,绿绿的地,清清的溪水和金灿灿的菊花;谷垛堆堆的稻场,郁郁葱葱的菜地;村民们在田间辛勤地劳动着;孩子们在捉迷藏、放牛
点拨2: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听见了什么? 明确: 我听见了:鸡在叫:“喔!” “喔!”; 鸭在叫:“嘎!” “嘎!” 诗人与朋友举杯谈农事,互相祝福
点拨3: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闻到了什么? 明确:稻香、菊花香、泥土的气息、大自然的清新空气。 点拨4: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感受到什么样的情? 明确:朋友的热情,诗人与朋友之间纯朴的友情,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激情。 板书:热情 友情 激情
讨论意境是指诗人写景叙事要表现的情怀,品读诗的意境的角度是什么? 强调:透过诗,你仿佛看、听、闻、感到了什么,用自己的经验去想象诗人的经验,就会品味出诗的意境。
第二个板块:指导学法
点拨:通过《过故人庄》的学习,请你谈一谈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 明确:(附板书,用投影打出) 读一遍,正字音; 读二遍,懂字词; 读三遍,说译文; 读四遍,明节奏; 读五遍,析文句;(每句的表达作用,作者想写什么。) 读六遍,品字词;(关键词语用得好在哪里。) 读七遍,作想象;(看、听、闻、触等官感悟出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读八遍,会背诵。
家庭作业
以诗的内容为素材,融入合理、丰富的想象,以《过故人庄》为题,绘风景画一幅。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语海畅游----诵读成语,读准字音;把字写好。
(2)积少成多----读读背背“珍惜时间的格言”。
(3)阅读平台----大器之材。
(4)能说会道----有趣的发现。
(5)笔下生辉----写自己的发现。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成语,读准实际效果;把安写好,熟练地掌握汉语知识,进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内涵与底蕴。
(2)通过背诵时间的格言,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这些格言,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通过本次的阅读,让学生理解比尔.盖茨成为信息时代天才的原因,并学习他从小树立坚定交心的好品质。
(4)通过“有趣的发现”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次语文百花园的各项训练,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观察、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树立坚定决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能说会道----有趣的发现。2.笔下生辉----写自己的发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语海畅游”。
2.完成读读背背----掌握“珍惜时间的格言”。
3.阅读平台----大器之材。
教学准备:投影仪、格言集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投影:课本中的成语。
2、认真读读这些成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行的成语是关于风景和天气的,第二行的成语是关于做事情要遵循的规律。)
3、小组内讨论、交流各个成语的意思。
4、指名进行成语的朗读,注意每个字的发音。
5、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读出了平、翘舌、,是否读出了前后鼻音。
6、小组讲座各个成语的意思,在小组内交流。(这些成语只需要学生大致讲出它们的意思,教师不必强加)
7、出示: 临 坚 紧 帅 师 归
(1)学生读这组字,并开火车进行口头组词。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反馈:出示泡泡里的话,全班齐读。
(4)教师强调这两行字的注意点。
(5)学习做局面组词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二、积少成多
1、出示文中珍惜时间的格言。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这些珍惜时间的格言的理解。
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5、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收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
6、全班互相评价,看谁收集的资料最好,教师适时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热情,并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阅读平台----大器之材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要求读得通顺、连贯。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只要围绕“大器之材”进行讲解都可以)
2、作者在这篇短文里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A:写的是1956年我在学校图书馆里当管理员。
学生B:写了我教给那个小孩图书分类法。
学生C:写了这是一个非常负责的小男孩。
3、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写提1956年我在学校图书馆当管理员。
第二段:写了我教给那个小男孩图书分类法。
第三段:写了小男孩工作的效率很高。
第四段:写了小男孩成为正式的图书籁,但是他要搬家了。
第五段:写了小男孩为了担责任图书管理员,他又转学回来了。
第六段:写了这个有坚定决心的小男孩最后成了住处时代的天才。
4、你喜欢这个小男孩吗?
5、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来。
6、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比尔.盖茨)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我们从小要树立坚定的决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这样才会成功。)
四、作业布置
1、写一写你读完《大器之材》后里想说的话。
2、背诵珍惜时间的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会道----有趣的发现。
2.笔下生辉----我的发现。
教学《大自然的奥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并默写珍惜时间的格言。
2、同桌互相批改,教师反馈学生默写情况。
3、请你展示你收集的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
二、能说会道----有趣的发现
1、教师读题目的要求。
2、学生说说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3、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照片、图片、资料等,并先在本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各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各个小组进行评价:是否讲得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具体要求:
(1)说自己发现的时候,要把臬发现和发现了什么说清楚。
(2)别人说的时候要认真听,可以提出疑问,可以补充。
(3)大家评一评,看哪些同学发现趣,而且说得清楚明白。
三、笔下生辉----写自己的发现
1、指名读题,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1)把自己在大自然和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的事情,先讲给别人听,再写下来。
(2)仔细观察你感兴趣的情景。
(3)注意把发现了什么、怎样有趣和自己发现时想到了什么写清楚。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言。
5、播放《大自然的奥妙》的课件。
6、你今天看了课件,有什么新的发现?
四、总结
大家刚才进行了讨论交流,对自己身边的世界又有了深入的了解,大家一定会更加爱护大自然,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爱护地球上每一种动物、植物,让我们共同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五、作业布置
1、写一写你的新发现。
2、将自己写的新发现展示给同学看。
3、写一写你要为生态环境做的一件事情。
语文教案 篇4
在《四季歌》一课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用识字带动拼音,用拼音促进识字,有效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
一、利用旧知,拼读音节,读准字音。
在课的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1、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请用句式“一年有 、 、 、 四个季节。”说话。2、简单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请用句式:“我最喜欢 ,因为 。”3、将上述两个问题连起来说几句话:“一年有 、 、 、 四个季节。其中我最喜欢 ,因为 。”在有层次的说话训练中,出示本课要学的四个生字:春、夏、秋、冬,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拼音知识拼读“xià qiū”两个音节,这样一方面是对学生已有拼音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另一方面通过拼读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然后通过开小火车的形式大面积拼读,紧紧地将识字与拼音教学联系在了一起。
二、挖掘教材,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习了生字、儿歌、三个复韵母之后,我利用一年级学生喜好游戏的心理,创设了一个“躲猫猫”的游戏,要求学生边打节奏读生字,边找出其中含有“ie üe er”发音的生字。这样的设计既是对生字教学的巩固,同时又能通过拍拍手,动一动,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唤醒他们的有意注意。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兴趣盎然地找到了“叶、雪”含有上述复韵母的发音。于是,我利用板书引导学生比较复韵母“ie”和整体认读音节“ye”的异同,从而自然地将教学引入了整体认读音节“ye”的学习。同样的,在解决“ü”与“j q x”相拼要去两点这一教学难点时,我要求学生通过拼读音节“xuě”,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同时,利用学生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同学复习儿歌“j q x小淘气,见了鱼眼就挖去”,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进一步掌握“ü”去两点的规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识字与拼音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还有许多。相信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今后的教学中肯定会涌现出更多的适合学生识字学拼音的好办法,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