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学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诗是儿童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形象,旋律欢快、活泼,多年来一直是孩子们爱唱的歌曲之一。诗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时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后决心报效祖国的志向。全诗以“乐”为线,心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儿童欢庆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欢乐热闹的情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意思,会用“培养”写一句话。
b、正确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的意思。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的节日时所流露的喜悦、幸福和自豪的心情,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激发兴趣
1、播放《快乐的节日》,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感受课文内容。
2、揭题导课。
二、自读课文
1、自主读书
2、自主发现
a、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b、读了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
3、自主感悟
学生学习反馈:
三、启发想象,学习第1节
1、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春风和熙,小鸟欢唱,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舒服,这时我们
欢度节日的心情是怎样的?
2、朗读体会欢快的句子。
3、理解比喻句。
4、听录音读第1节
5、指名读,说说节日的快乐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学习第2节
1、用学习第1节的方法说说第1、2句
这两句的写法跟第1节的哪句写法相似?为什么说它们在向我们祝贺,
向我们歌唱?
2、创设情境,学第3句。
A、情境一:有我们就更美丽
我们到山上去春游,田野里到处百花齐放,彩蝶飞舞,当鲜艳的红领巾随风飘扬,美丽的衣裳翩翩起舞,你有什么感觉?
B、情境二:有我们就充满希望
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万物生长的美好季节,她象征着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而少年儿童也是朝气蓬勃、天天向上。祖国把重担托付给我们所以有我们就充满希望。
3、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五、自主作业
1、用自己的方法巧记生字新词。
2、摘录课文中反映少先队员快乐心情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展竞赛,激发兴趣
让学生带着欢乐的心情,开展第一、二小节的.朗诵比赛,可采用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实际,畅谈理想
1、自由朗读第3小节。
2、理解诗句。
3、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思想,畅谈自己的理想。
4、朗读体会第4小节。
5、带着欢乐的心情朗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升华感情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课文。
2、采取朗读表演、背诵比赛或学唱歌曲等方法,以渲染欢乐的气氛升华情感。
3、边听歌曲,边想象画面。
四、课外延伸,指导写作
1、导语
刚才,小朋友一边欣赏歌曲,一边想象着热闹欢快的画面。现在,请大家结合在快乐周自己欢度六一节的情景,也可结合课文中的诗歌,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
2、学生独立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了解色彩色相知识的课程,属于“造型表示”学习领域。通过欣赏生活中色相的出现以和各类艺术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同学能科学地认识、理解色彩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丰富对色彩的感受,提高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示能力。
书中通过多幅摄影、设计、绘画作品,向同学传达色相给人的视觉带来的美感。
教学目标:
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感受色彩中不同色相的美感,培养对色彩知识的探究欲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
利用色彩的知识进行绘画创作,使画面变得更美观、漂亮。
教学难点:
如何更好地运用色相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
讨论、练习
教具:
色相环、美术书、水粉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提问:同学们看,这些图美在哪里?
同学讨论。
师:美丽的色彩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人们为了区别不同的颜色所以给它们起了个名字,这就是色彩的色相。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色相知识。
二、讲授新课
1、认识色相
出示色相环
提问:色相环包括了许多颜色,你能认一认这些颜色吗?
同学讨论。
出示色卡
提问:你能说一说这些颜色的色相叫什么吗?
同学讨论。
师:原来世界上的色彩很多很多,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好的感受。
2、分析考虑
(1)彩色与黑白的比较
出示一幅彩色画,一幅黑白画,内容相同。
提问:这两幅画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哦?说说你的感受。
(2)色彩单一的与色彩丰富的`绘画作品进行对比。
出示一幅色彩单调的画和一幅色彩丰富的画。
师:同学们,这两张画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同学讨论。
师小结:不同的色彩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也是不同的?
3、欣赏同学的色彩作品
提问:在同学们的作品中都表示了什么内容?使用了哪些颜色?
说一说美术书中你最喜欢的作品。
同学分组讨论。
4、比较观察
师:丰富的色彩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各不相同。
出示图《哭泣的大树》《好斗的公鸡》
提问:两幅画在色彩的运用上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同学分组讨论。
5、同学创作
提问:老师这儿有张画,可是用哪些颜色能使它的颜色对比强烈呢?
同学讨论。
提出作业要求:
运用色彩的色相知识创作一幅色彩丰富的画。
同学创作,老师指导。
6、作业讲评
师:你能介绍一下自身的画中运用了哪些色彩,你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同学展示自身的画,小组评议。
三、小结
色彩可以使生活亮起来,课后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用来丰富的色彩。
板书设计:
色彩的色相
色相——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篇幅较长,以优美的语句描写,通过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渎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力求达到学习成果最优化。
2、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合作、探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上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演,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要点,感受语言文字美,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2、透过重点句段的品味,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各抒己见。预测学生心理:希望能亲眼见到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
现在,让我带领你们去欣赏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吧!
二、 自主、合作、探究、感悟
1、 接上级通知,分别成立研究西沙群岛海水、海底、海滩和海岛的四所研究所,并聘请所长,举行授旗仪式,宣布所的成立。各所长带回老师交给的研究任务,组内合作学习。
2、 提出研究要求:注意自主、合作、探究完成研究任务,听从所长指挥,研究中如有需要可派所长到老师这来咨询。
3、 研究完了,现在咱们就开一个研究成果展示会,各所派代表上台来汇报。
4、 水文研究所(海水)汇报:用优美的朗读和五彩的粉笔表现海水的美丽。
[充分让学生自渎自悟,即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老师范读描写海水的自然段,谁有信心比老师读得更好!
[努力创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挑战,培养学生自信心,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同学们对海水这部分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向我们所提出,共同讨论。
[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核心。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空间,其他组员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回答,一改过去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同时交给学生主动向他人请教的学习方法。]
5、海底探宝队(海底)汇报:你最喜欢这一段中描写什么的`句子,为什么?(研究所组员分别有感情读喜欢的句子,并邀请其他组员根据所读内容模仿海底生物的动作。)
[声形并茂,由单一的组内合作变为全班互动参与学习。]
课文中同时用四个有的向我们介绍了四种特别的鱼,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句话?
[重视在语境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
西沙群岛的鱼真多啊。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真是这样吗?是为了形容什么?
教师画一个海水的图画,请学生上来画上鱼。(画得越多越好)
问:大家的画画得怎么样?这么一点海水,居然画了这么多鱼呀!奇怪奇怪!
因为:西沙群岛里的鱼太多太多了!好像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呀!
6、 海滩游乐场(海滩)汇报:向大家讲解有关贝壳和海龟的知识。
[大量资料的接触,既填补了课外知识的空白,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为多媒体电子读物,使阅读和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效率。]
7、海岛观察站(海岛)汇报:鸟是人类的朋友,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为保护鸟类发出倡议。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总结激情
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真是个可爱的地方。它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真为祖国拥有这样富饶的宝岛而自豪,你们自豪吗?让我们饱含激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作业设计
1、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熟2、3、4自然段。
地球,只有一个
[活动目的]
通过展示有关地球环境和面貌,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
[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环保知识。了解环境恶化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2、歌曲《装扮蓝色的地球》、《明天会更美好》、《祈祷》。
3、挂图《假如多几棵树》。
4、黑板中间写地球只有一个的标题。准备地球仪、若干树枝、两块蓝色的布。
[活动过程]
一、宣布主题:
主持人甲:主题中队活动开始。
主持人乙:地球,只有一个,请对这颗小行星表示关怀和爱护。这是1972年斯德歌尔摩世界环境会议提出的口号,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主甲:地球它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宇宙中唯一能够让人类生存的星球。
主乙: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主甲:一则法国儿童谜语说,池塘里有一朵百合花它每天按两倍速度生长,如果不受限制,30天内它会覆盖整个池塘,闷死水中的其它生命,人们直到第29天才意识到这个危险因为百合花已覆盖了半个池塘,你还有几天来挽救池塘呢?
全班答:只有一天。
二、小品《地球的自述》
由8位同学胸前挂着标语围成一个圆圈。用第一人称陈述地球的苦恼:①温室效应,②土地资源危机,③森林资源减少,④淡水供应不足,⑤臭氧层被破坏,⑥生物物种灭绝,⑦人口的爆炸,⑧沙漠化日益严重。
三、小品《小鸟的对话》
通过小鸟的对话,展现几百年前安然和谐、充满生机活力的大自然世界。
四、歌伴舞《明天会更好》
通过歌曲反映同学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希望地球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更希望人类的明天会更好。
五、警世篇
主乙: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人类,是否知道,她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也在残害自然,请听《大自然的哭泣》。
学生A:人类只顾到自己的利益,滥砍乱伐森林,使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学生B:人类乱捕杀野生动物,致使许多动物濒临灭绝,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学生C:人类进行生产和消费时,肆意排放大量的废气,使空气受到极大的污染,雾都伦敦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此外,还有海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元素污染等由学生分别陈述,以此让人们明白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危害。
六、小品《长江洪灾》,配散文朗诵《咆哮的长江》。
道具:鸟声、洪水声、砍伐声、雷声的录音,《假如多种几棵树》作为背景挂图,树枝代表森林、小树、洪水用蓝色的布舞动。
通过展现长江洪灾的情形,唤起人们保护大自然、建设美好家园,把主题班会推向高潮。
全体学生齐声轻唱《祈祷》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交流自身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空虚。
2、写一写自身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相互的优点,互相修改习作。
3、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课时布置】
4课时。
【教学教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身喜欢的动物吗 ?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一起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全班交流
说出自身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分组交流
1、分组: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要求:
⑴ 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⑵ 表达真情实感。
⑶ 认真听,进行评议。
3、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1、汇报提示:
⑴ 形式:
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扮演,进行发言。
⑵ 内容:
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2、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同学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身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资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身最喜欢的动物。
第二、三课时
一、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二、明确习作要求
同学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三、精彩回放
1、回忆自身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
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四、习作与评议
1、同学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出示同学习作片段:
引导评议,进行修改。
3、四人小组轮流读自身的习作,一起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和时点拨。
4、每组推选一个精彩片断,交流赏析。
五、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六、展示优秀习作
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观赏评议。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
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3、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4、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⑴ 自主发现。
⑵ 组内交流。
5、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
6、联系自身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
要求读的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
4、游戏:
成语接龙。
5、竞赛:
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看看谁是胜者:
九( )一毛 对( )弹琴 如( )得水 ( )死狐悲
杯弓( )影 ( )毛蒜皮 ( )立鸡群 指( )为马
为( )作伥 车水( )龙 万( )更新 门可罗( )
( )( )点水 顺手牵( ) 哀( )遍野 抱头( )窜
三、课外延伸
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