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产品营销心得(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产品营销心得 篇1
大行长头疼,小行长头疼,我自己也头疼,月月从头愁到尾。
我是绝对认可并关注保险产品的,只是,不太认可银保产品。
原因有三:作为保险,它的保障不够;作为理财,它的收益不大;作为中间业务,挣的是小利,流失的是大益。
但是,从4月份开始,我的保险业绩一路飙升,堪比小宇宙爆发。二季度,销售上了百万。
改变的原因也有三:
一,因为工作,换位思考。
为什么总行一直把银保产品的销售作为重点项目来抓?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产品?我应该相信有它的生存理由。总行一定谋的是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谋的是公司长远的竞争力和市场的吸引力。所以,我应该助力,尽力,出力,及早地看到这个三方共赢的蛋糕有多大多好吃。换言之,服从命令,是职场的天职。
二,因为环境,顺势而为。
我一直以为凭自己的敬业奉献进取就能给客户带来好的收益。但,市场不给面子,股市很打脸,基金很卑鄙,倾泻而下的指数每个月都给我几个当头之棒,巨受伤,进而深刻反思:不是每一只早起的鸟儿都有虫子吃,不是每一头勤劳的蜜蜂都可以采到蜜。逆流而上,船翻人亡。
一个客户亲口给我说:这一年,我看了,在你给我配置的这些产品中,只有保险没有赔钱。
三,因为观念,规范振业。
我不卖银保产品,不代表这些客户就没有地方买。
经常有我的`客户拿着从别家银行购买的保单找我解释,一问,怎么想起买这个?不清楚,不明白,不知道!销售人员说“好的很”“收益高”“时间短”“保本”“比存款划算”,糊里糊涂就买上了。为什么投?用来做什么?你需要吗?一问三不知!
其实产品本身没错,有它适合的人群,这些客户的资产状况也不是不能接受,或许能放够规定的时间得到超过银行的收益。就是这种销售的手段太龌龊太具有欺骗性,长此以往会毁了保险业和银行业的声誉。
我就想,既然有那么多的人还在购买,那说明它还是有它的市场,有存在的合理性。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去指责不规范销售的人有昧良心,能不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营销,讲透讲细这个产品,让买的人觉得真正物有所值,是自己需要的?让保险真正能起到保险的作用而不是骗人的工具?
于是我开口讲了。
讲的原则还是有三:
一,不夸大其词。
任何一款产品,不会十全十美。有它立足的优点,就一定也有弊处。给客户讲解的时候,不能避短就长,捡好听的说。一定先告诉他,这就是一款保险,不叫存款,不叫银行理财产品,也不叫基金,它的功能自然不能和别的产品重合。做这个产品的钱,一忌老想着快速致富,二忌是最近五年要用的钱,三忌不能持之以恒。
二,因人而异。
我们网点代理的是太平公司两款产品,一款期缴,缴费十年,满期十五年;一款趸缴,一万起保,满期十年。个人认为,期缴产品适合三岁到十岁的孩子或者三十八岁到五十岁的中年人,前者可以做教育金规划,后者可做养老规划。趸缴的,适合中年有钱的,家里没负担的,夫妻感情不是特别好女方对家里付出多的,自己有实体经营良好每年能沉淀盈余留给家里的,等等。
不建议五十五岁以上的老人买,他们的不确定性太大,买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就很好了。
还有,保险产品的年限都很长,要提醒客户购买前跟家里人商量商量,毕竟钱是共有财产,不好一个人做主。别怕他回家后杳无音信,只要配置对了,他会回来的。
三,维护银行的利益。
时刻不忘,这只是我们的代理产品,客户是我们工行的客户,客户的利益是要靠我们维护的,而不是保险公司。
所以,不必海量开口,先了解客户家庭资产状况,心中有数,合适的,再开口。
收益都是不确定的,因此,一定不能误导客户,断章取义地报收益。比如期缴产品每年有个10%的数字,有些人销售的时候就会给客户说:“这个产品每年给你返10%的红利”。可天上哪有随便掉馅饼的事?真的10%,那全国的基金公司现在都可以改成保险公司了。要给客户说明:“这个10%,只是你第一次交的保费的10%,不是全部保费的,你最重要的收益,是十五年的累积分红可以翻十倍。”
说实话一点都不可怕,有需求的客户他自然会权衡利弊,怕的就是不讲真话地瞎说,骗得了一时骗不了明年,少不得让人戳脊梁骨毁了名声。
我们银行现在是代理保险,不代表我们今后就没有自己的保险公司,所以销售中,我都是在办公室里面谈,保护好客户信息。说了产品,成不成没关系,不死缠烂打讨人嫌,让他对银行有厌恶之心。
购买了的,算作重点客户,做重点维护。提醒他续期缴费,中途有事请拨打客服或我的手机,满期后先来银行咨询,别流失成别人的vip。
对做期缴的客户,我都在手机上做了
提示,如果他姓黄,5月18号保的,就在名片夹上注明:黄先生518。每年的518,我会准时提醒他交续期保费。
就这样边学习边摸索边总结做到了今天的业绩。
产品营销心得 篇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但是,农产品市场供求的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一些农产品局部供求失衡现象时有发生,在短时间内造成区域性过剩,产品找不到销路,农民利益遭受严重损失。
一、农产品卖难的表现形式
根据对部分省市调查,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农产品卖难现象,涉及大豆、棉花、生猪、鸡蛋、西瓜、柑桔、冬瓜等数十个品种。总体上看,农产品卖难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1、市场没有需求,产品没有销路。有的地区农民在安排农业生产时带有很大盲目性和趋同性,造成供给过剩,产品生产出来后根本卖不出去。今年夏天,大连市普兰店的大白菜上市后,价格从5分钱降为3分钱仍然没人购买,不得不将大白菜直接翻耕,农民损失达75万元。陕西西安、山西运城等地的西瓜价格跌到每斤2分钱,仍然找不到销路,大量西瓜烂在地里。广西一些地区近年来也频发芒果烂市、西瓜烂市、柑橘烂市、龙眼烂市等问题。
2、供求矛盾突出,压低价格促销。有的农产品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集中上市期间市场供应量突然增加,价格大幅度下降,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增产不增收”。今年7月,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大白菜上市后严重滞销,价格每斤仅1角左右,只相当于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近日大连市元台镇、莲山镇4000吨西红柿集中上市,但价格每斤低至0.25元,而去年同期每斤0.7元。
3、市场流通不畅,产销难以对接。由于信息不通畅,交通运输成本高等原因,无法及时将产品运往外地,导致区域性过剩、滞销。最近,河南临颖县等地冬瓜价格跌到每斤1.5分钱,依然滞销,一些瓜农直接将瓜地翻耕。但商务部监测数据表明,目前冬瓜的全国平均价格为每斤0.31元,是河南一些地区市场价格的20多倍。
二、原因分析
造成农产品卖难的原因很多,既有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及突发性市场波动等方面的'原因,也有生产、流通、管理等方面的深层次体制原因。
1、生产主体规模小、经营分散,不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的要求
我国一些农产品生产具有明显的周期波动特征,而“卖难”常常作为波动周期的一个阶段出现。生猪市场的最近一轮波动周期始于20xx年6月,当时生猪价格上涨较快,提高了农民的养猪积极性,生猪产量大幅增长。随后,仔猪、活猪和猪肉价格保持了16个月的快速上涨,至20xx年10月达到历史最高位后逐步回落,今年前两个季度生猪存栏、出栏增长幅度为近5年来之最,导致市场供过于求,猪价随之下跌。食糖市场近年来也出现了大幅波动,20xx年8月食糖价格1950元/吨,今年2月则升至5500元/吨。
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模式是造成农产品生产周期波动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这种模式有利于形成激励机制,有利于为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应该长期坚持。但是也要看到,农业生产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市场、大流通的要求。特别是农民整体上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弱,对市场变化趋势缺乏准确的判断力,生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扩种-过剩-卖难-减收”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2、流通渠道组织化程度低,阻碍了农产品正常流通
近年来,一些地区对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建设不够重视,市场流通体系功能弱、流通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产品的正常流通。一是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二是市场布局不合理,没有形成覆盖全国的流通网络;三是农产品交易方式落后,特别是农产品收集、中转、运输、一次分配等流通环节没有分离,交易分散,无法形成能够反映整体交易情况的市场信号,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四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突出表现在硬件设施落后,信息服务条件差,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冷链运输系统不发达。另外,农产品在跨地区流通和市场秩序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据调查,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60%左右,水果蔬菜等副产品在采摘、储藏、运输等环节的损失率高达25-30%。从各流通环节的价格变动情况来看,农产品的采购价与批发价、零售价之比约为1:2.1:4.2。因此,流通效率低也成为农产品卖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3、产品结构调整慢,不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城市居民对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已由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提高,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口味、营养和安全。但是,分散经营的粗放式农业生产方式,在产品改良、技术推广、规范化生产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难以及时生产市场需要的高质量农产品,造成供需矛盾。另外,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在质量方面达不到出口要求,特别是难以逾越一些国家的技术壁垒,导致农产品出口不畅。据调查,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
4、信息传导不通畅,增大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
近年来,一些地区和部门组织建立了针对农民、农业的信息网络,但缺少能够把政府导向、市场行情、农业生产、批发零售、居民消费联接起来的综合网络和信息,特别是信息传导在乡、村一级容易出现断层,农民获取有关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加工的信息仍然存在困难。另外,大多数农民因自身素质原因缺乏对信息的分析、选择能力,因而造成农民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
产品营销心得 篇3
过去的这段岁月里,有辛酸也有欢笑,有汗水更有收获。回首我一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公司的领导和店里众姐妹们给予了我足够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充分的感受到了领导们“海纳百川”的胸襟,感受到了公司员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豪气。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部门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各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为以下几项:
一、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工作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二、工作中的经验
作为珠宝销售员,讲求语言的.技巧,让顾客买到满意的珠宝是应该时刻考虑的,下面是在销售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1、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准备迎接顾客的到来,当顾客进入或准备进入店内时立即礼貌地站起,并用微笑的眼光迎接顾客,亦可给予一定的问候,如“您好”、“欢迎光临”。
2、适时地接待顾客,当顾客走向你的柜台,你就应以微笑的目光看着顾客,应尽可能的给顾客营造一个轻松购物的环境。
3、充分展示珠宝饰品,由于多数顾客对于珠宝知识缺乏了解,因此,营业员对珠宝首饰的展示十分重要。
4、利用顾客所提出的质疑,尽可能抓机会介绍珠宝知识,顾客所了解的珠宝知识越多,其买后感受就会得到更多的满足。常言道;“满意的顾客是最好的广告”,“影响力最强的广告是其周围的人”。因此时机很重要,在销售的整个过程中抓住机会,利用顾客所提出的质疑,尽可能抓机会介绍珠宝知识。
5、促进成交,由于珠宝首饰价值相对较高,对于顾客来讲是一项较大的开支,因此,往往在最后的成交前压力重重,忧郁不决,甚至会暂时放置,一句“再转转看看”而可能一去不回。这就需要营业员采取分心的方法减轻顾客的压力,比如给自己的同事或顾客的同行者谈一下有关首饰流行的话,也可拿出几种档次的首饰盒让顾客挑选。
三、工作中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新的一年里,我将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和业务知识,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业绩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祝愿本公司越走越好!
产品营销心得 篇4
1、全国布局,建立省级农产品生产基地
继续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区域规划,发挥区位优势,以省区、市为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专业性蔬菜、瓜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例如,可考虑建立山东蔬菜基地、广西蔗糖基地、广东水果基地等。同时,要根据专业生产基地的特点,完善鲜活农产品加工储藏的配套设施,建立一定量的国家级储藏冷库,建立农产品的深加工基地,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以生产基地为核心建立全国性的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发挥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2、培育品牌,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和竞争力
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含量,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努力形成有较大影响的`品牌。严把产品质量关,通过扶植壮大农产品龙头企业,实现生产的规模化、基地的标准化、产品的品牌化。实施品牌化营销,大力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辐射力,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3、政府推动,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首先,要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方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其次,要统筹规划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优化布局,改造升级传统批发市场,完善制度和功能,同时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发挥其公益性功能。其三,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拍卖等现代交易方式,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另外,加强部门协调、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基础调入,充分发挥其公益性功能。
4、开发平台,为农产品产销提供信息服务
继续深入开展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直接面对农民的统一网络办公平台,提供便捷式的市场信息服务,引导农业生产,促进产销衔接。同时,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推动农业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5、设立基金,维护农产品市场稳定
设立“国家鲜活农产品风险基金”,当市场供求严重失衡,出现行业性亏损时,国家对受灾农户和企业给予补贴,减轻农民损失,维护正常的产销秩序。同时,设立“国家促进农产品出口基金”,支持出口企业信贷,支持出口项目建设和技改,补贴出口信用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