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 篇1
用现代人的口吻来说:这是一部神作,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自己也无法超越的神作。魔幻现实主义这个原本不存在于文学术语中的词汇在这样的一部神作之后才尘埃落定。拉丁美洲和西班牙语也因为这样的一部神作而更加具有一种夺人心魄的神秘美感。
对于常年居住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的亚洲人或者欧洲人来说,去思考那样一片广袤土地上的寥寥人群过着怎样的日子是不太实际的探究。但《百年孤独》却给予我们一个入口,从那些奇幻莫测的巫术,印第安文化,神迹,古老习俗的藤蔓枝桠间领略一下南美人的风情和生活哲学,去了解一个存活百年的莫须有的世家在时间轮回中无法跨越的命中注定。阅读的每一个瞬间都感到心中有风吹拂草呼啸而过的响声,足以遮蔽双耳,让你沉入到那个不大不小的马孔多镇。在几代人不断重合略有改动的姓名里努力了解他们爱憎分明的一生。这个家族里,连绵不断地是爱情的殇,出生的痛,疾病的阴影,仇恨的延续,乱来的'宿命,鬼魂的萦绕以及死亡的哀鸣。这个家族的背后是国家的动荡,政局的不安,人民的血和统治阶级的冷漠无情。而将家与国编织为一体的是无数的假说和臆想,是那些难以解释的神秘现象和梅尔基亚德斯的羊皮手卷。
故事开头那一段影响无数后人的未来过去现在的时间描述无疑已经深入人心,但结尾那冰冷而又安静的表述让读者领悟到时间终将摧毁记忆的悲哀也是那般淋漓。读完全作我们竟然无法去憎恨或者敬爱某一个角色,因我们深切感受到与他们之间的隔阂,就好像在博物馆里看那些被陈列的文物或者千年的古尸,你不会无动于衷,可是你无法切身懂得他们身上故事。每一代的奥雷里亚诺都能看见鬼魂和制作小金鱼,乌尔苏拉挺过了那么多世纪也记得那坛埋在地下的陌生人的金子,姑姑和侄子总是纠缠不清,丽贝卡到死都不愿意走出那间屋子而阿妈兰妲手缠黑纱终生未嫁,何塞们去远航引来现代文明的侵略,那场被政府抹灭痕迹的屠杀终于没有任何的目击者和传诵者。每一个人物的登场都显得突兀的自然,每一个事件的结束又是迅疾的缓慢。虽然他们的感情在书页中浩气磅礴,可他们的命运如河流经过,绵柔无声,转瞬即逝。
这样一种矛盾的张力让我看不清也记不清故事的所有细节,但能闭着眼闻到那股甜腥味,能感受蝎子爬过屋顶,蚂蚁溜进饭堂,游泳池里浸泡着牲畜的肉,长长的落地窗被晚风一再吹起。
这个家族的孤独也是人类的孤独,因为不管如何爱过恨过哭过笑过,最后不过是一堆灰烬,轻易地遗失掉。没有人可以懊恼或者挽救这种遗失。你无法与时间抗衡,你更无法与自身的记忆抗衡。
一百年的孤独,是无法解开的圆,周而复始,生生灭灭。
还是不要有那么一卷羊皮吧。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 篇2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部作品。作者在小说中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而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与贫困。
这本书以马孔多这样一个曾经安静而又单纯的小村落为端点,讲述了生活于其中的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历史。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是村落组建人之一阿尔卡蒂亚的儿子。父亲老布恩迪亚曾是一位极富进取心,勇于开拓的有志青年,直到吉卜赛人踏入了这个与世隔绝的村落,并带来了外面的世界不可思议的发明。他与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成为密友,将一腔热忱在磁石、天文、炼金几件事世界奇观上消耗殆尽,这或许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百年孤独的先兆。此后相同的命运又一次次地在布恩迪亚家族人身上不断重演,他们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命运轮回之中,直到一个世纪后家族最后一个孩子死去,奥雷里亚诺·巴比伦翻译出了梅尔基亚德斯在一百多年前所写的关于家族历史的预言。
看似只是一个设计精密、情节波澜的悬疑神秘故事,实际映射了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
例如在阿玛兰妲·布恩迪亚的命运之中,毫无理由的'恐惧已占据了她全部的内心,全部的生命。她对亲人的怨恨使她丧失了“爱”,缺乏了爱使她不相信任何人,甚至是亲人,也不相信世界上所有的爱,从而使她永远活在在怨恨中,为自己造了一个牢不可破的牢笼。一个无力去爱的人,又怎么可能被爱?
在这个家庭中,岁月的痕迹已经磨平了所有的回忆,将他们变成废料,垃圾和污物,让这个无数辛劳换来的家庭破碎,堕落。且造且毁,且毁且造,固执于自我,孤独的宿命不断重演。
奥雷里亚诺上校发动的几十次战争,不是为了理想,而只不过是为了他那纯粹的、罪恶的自大。他视高傲为力量,所有的成功或是失败都会让他迷失,他经逼近过权利的极致,为此他放弃了许多东西,而最终,他也像放弃那些一样,坚定的放弃了权利和荣耀,终其一生周而复始的在祖父的炼金房里铸造小金鱼。而最后才发现,战争已经将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永远的夺走了,在临终时,那些无法删除的百年记忆俨然成为了无法避免的折磨,就如同他将会无法避免的死去一样。
还记得马尔克斯上校“悲伤地敲击发报键”说“马孔多在下雨”,他俨然已经认识到了战争摧毁了太多,而换来的只是奥雷里亚诺的冷言冷语“别反混了,八月下雨很正常。”本性忧郁,生来孤独的上校对下雨毫无感触,绝对理性地劝说革命同僚别犯浑。权利、战争已经改变了他,没有“爱”,没有“回忆”。
人心如铁是否真的足以经受这样多的痛苦和折磨?对于命运,我们是否要逆来顺受?怨恨和迷失究竟摧毁了多少的生命?不,我们要有一颗平和慈悲的心,无畏的勇气始终坚定方向。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 篇3
这是拉丁美洲最有名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写的,也是在哥伦比亚战争的后期创作的,里面包含了自己的一些经历和创作,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其书可以称得上巨著了,因为它描写了拉丁美洲百年的历史和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兴衰和悲欢离合,外加魔幻变成现实的写实和对复杂人物关系和名称的一遍遍重复,着实让人惊叹,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初读此书,就一个感觉名字太多太像,记不清楚,而且老爹和儿子的儿子的名字基本都是一样,这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外加比较乱的结婚家谱,以及各式各样的突破传统认知的婚丧伦理,对当时拉丁美洲的文化,形成了鲜明的批判。
这本书最特别之处在于百年的孤独,并非年代的孤独,而是一代传一代的.孤独。从老布恩迪亚的遭遇开始,一代一代传下来。虽然没有明说,但其的遭遇和行为语言的刁钻刻画,已经在无声中给人留下了孤独之感。从第一代到第七代,是如此的让人心声悲悯之感。
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认识孤独,理解孤独,承担孤独,享受孤独,并从中悟出生活的真谛。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 篇4
《百年孤独》被称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这部小说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手法新颖。作者马尔克斯在书中溶汇了南美洲特有五彩缤纷文化。他通过描写小镇马孔多产生、兴盛到衰落、消亡表现了拉丁美洲令人惊异疯狂历史。小说以汇集了不可思议奇迹和最纯粹现实生活荣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
《百年孤独》叙事结构不同一般马尔克斯采用了连环、环环相套、循环往复叙事结构来展现小镇马孔多历史。仿佛一个循环向上气流。这种环环相套结构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一个主题:人孤独、封闭以及由孤独封闭而造成落后、消亡。作者对孤独这一具有民族特性问题作了深刻揭示。
小说描写布恩蒂亚家族一代一代他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从他们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那种这一家族特有、绝对不会弄错孤独眼神。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被孤独所折磨命运。乌苏娜在冗长雨季中漫漫腐烂。阿玛兰塔一刻不停地缝自己和自己仇视了一生女人雷贝卡裹尸布。雷贝卡足不出户疯疯癫癫地过了后半生。青年时激进热血奥雷良诺上校晚年开始在自己实验室里做起了金属金鱼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条就熔掉他们重做。这象征着他父亲所开创马贡多乃至整个拉美近代史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循环怪圈中。
让我印象很深还有霍布恩蒂亚第二和奥雷良诺第二这对孪生兄弟。继承了父辈名字却表现出了完全相反性格霍布恩蒂亚第二像奥雷良诺上校那样深沉而奥雷良诺第二则像霍布恩蒂亚那样不羁以至于乌苏娜常常怀疑他们是否是在幼年时交换了名字。难道名字一定要和性格一样吗?这是一个深深讽刺。而最后两兄弟死去时又搞错了墓穴仿佛这样才是正确归属。这个家族循环命运再一次显露了出来。
然而依然有人逃脱了这个命运那就是俏姑娘蕾麦戴丝。她长得漂亮但这漂亮并没有让她沦为男人玩物;她接受了所有命运因此命运没有愚弄她。她会满不在乎穿着宽大袍子在家里走来走去即使有男人在屋顶偷看她洗澡她态度也不卑不亢。最后作者给她安排了一个近乎神话结局她牵着白色床单飘向天空。白色床单也许象征着高尚灵魂。她摆脱了布恩蒂亚家族孤独而莫名其妙升天恐怕是寓意如此美丽而又纯洁圣女在现实世界尘世间是不存在。
这是一部描写家族小说和中国《红楼梦》有些相似。但这是形似而神不似。《红楼梦》矛盾来自于家族内部是封建等级制度毁了大观园;而《百年孤独》矛盾来自外部科技、政治、战争、商业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马贡多小镇。开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篇吉普塞人带来了科技令霍阿布恩蒂亚发现了地球是圆像橙子。然后随着政治介入。本来马贡多是个幸福村庄至今还没死过人是他们骄傲宣言。然后随着政治介入镇长出现两党派斗争都让这个和平小镇渐渐变质:士兵为非作歹学生向往战场。而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又让小镇得到了虚伪繁华并且迅速地在这泡沫经济中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