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熊过桥》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熊过桥》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想象和讲述富有情趣的内容。
2、激发幼儿创编诗歌的兴趣,尝试创编诗歌活动,体验创编诗歌的快乐。
3、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
活动准备:
小熊、乌鸦、鲤鱼、河水头饰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有秩序的依次走过"小桥"进入活动室入座,提示幼儿讲一讲自己过桥有什么感觉?自己还知道什么样的桥?
1、逐幅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并创造性的讲述诗歌内容:
引导语:
(1)小朋友看这条河上架着一座什么桥?
(2)小朋友想一想小竹桥走上去会有什么感觉?
(3)大家猜一猜谁会来过桥?
(4)原来是小熊来了,小朋友看小熊过桥害不害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看见小熊走在桥上摇摇晃晃, 谁看见了?他们会怎样笑话小熊呢?
(6)这时,要是有人来帮帮小熊就好了,大家猜一猜谁会来呢?
(7)啊,原来是鲤鱼,鲤鱼有什么办法来帮小熊过桥呢?
(8)鲤鱼不能来扶小熊,只能鼓励小熊勇敢些,不要怕,眼睛看着前方,你们看,小熊是怎样向前走的?
(9)小熊过了桥心里高不高兴?小朋友是怎样看出来的?鲤鱼高不高兴?鲤鱼高兴是什么样子?(在此过程中让幼儿尝试学小动物们的表情、动作)
2、逐次展示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图意,尝试用规范的句子来编诗歌:
引导语:
(1)刚才,我们一起编了一个很好玩的故事,我们给这个故事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幼儿讨论)
(2)我们还可以把"小熊过桥"的.故事编成一首儿歌,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3)(提出要求)小朋友编的时候,要把这个故事内容说清楚,语言要简练,每一句的字数要一样多或差不多,读起来还要非常顺口。(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编前半部分,引导幼儿掌握创编儿歌的方法)
3、让幼儿分成两组看桌子上的图片,一名幼儿到前面来做排图游戏,
集体创编诗歌的后半部分:
(1)提示幼儿按小熊表情样子的不同,看看哪张图片应该放在前面编?
(2)师生共同讨论幼儿自己创编的诗歌,纠正不顺口的地方。
(3)幼儿集体朗读编好的诗歌,体验成功的快乐。
表演游戏:
引导幼儿尝试表演诗歌内容,分组表演诗歌中人物。
《小熊过桥》教案 篇2
《小熊过桥》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熊过桥》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熊过桥》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体验歌曲中2/4拍和3/4拍不同的节拍感觉。
喜欢表演,感受在歌表演中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与他人交往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学习与歌词内容相同的儿歌《小熊过桥》
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小熊过桥》,导入活动
二、学唱歌曲
1.听歌曲,熟悉旋律。
2.教师弹奏歌曲,引导幼儿拍出每个小节的强拍,重点启发幼儿体验2/4拍和3/4拍不同的节奏感觉。
3.引导幼儿将儿歌与旋律相匹配,尝试跟随歌曲旋律有节奏地念儿歌。
4.跟着音乐学唱整首歌曲。
三、学习歌表演
1.引导幼儿思考:小熊刚开始过桥心里害怕,脸部表情是怎样的',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小熊经过妈妈的鼓励勇敢地过桥,心情怎样,可以用什么表情和动作来表现?
2.幼儿边唱边做动作自由表演,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编的动作,提醒幼儿相互学习。
3.角色表演。
(1)教师在地上画两条直线表示小木桥,请两名幼儿分别表演小熊和熊妈妈,小熊在桥上走动,表示正要过桥,熊妈妈在桥的另一端表演,歌曲结束,教师弹奏舞曲,小熊和熊妈妈手拉手一起跳舞。
(2)全班幼儿按意愿自选舞伴,两两组合,协商分配角色进行歌表演。
四、结束活动
《小熊过桥》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童谣内容,学习有节奏的念童谣,感受童谣的节律美。
2、通过学念童谣,感受小熊在过桥过程情感变化过程,教育幼儿生活中要有乐于助人和勇敢独立的`性格。
活动准备:
幼儿有走独木桥的经历、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师幼互动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走过独木桥吗?走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你们猜在过桥时小熊会遇到什么事情呢?
2、出示ppt,初步了解童谣内容。
(1)小竹桥,摇摇摇,你们说小熊走到桥上怎么样了?他心里有什么感觉?
(2)当小熊准备过桥时头上的乌鸦在干什么?桥下的流水怎么样了?小熊在听到乌鸦和流水的嘲笑后心里感觉怎么样了?他害怕的怎么说啊?
(3)小熊在喊妈妈的时候谁听见了?他又是怎么说的?谁来学一学。
(4)那小熊过桥了吗?小熊过桥后是怎么做的?鲤鱼乐的怎么样?
3、请幼儿跟教师一起完整观看ppt画面,边学习朗诵童谣。
4、集体念童谣,并感知童谣的韵律美。
二、延伸——小朋友,现在你们想到怎么过桥了,现在我们再一起去玩过桥的游戏吧。
《小熊过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14个生字,并掌握其中6个生字。
2、教育学生遇事不慌,勇敢向前。
重点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
2、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读文,画出生字反复拼读。
三、教学生字。
1、灯片出示生字,学生认真拼读。
不心叫笑出巴
桥竹乱跳乌流怕尾
指名读,分组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心:
笑:
(注意中间是一撇)
出:
中间是一长竖。
学生进行笔顺描红练习。
3、在书本上画出生词反复读。
教学反思:
8、小熊过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象声词不达意“哇哇、哗哗”的意思。
2、培养学生遇事不慌、勇敢向前的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象声词的.意思。
2、从故事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并指名口头组词。
2、听写、指名板写生字。
3、指名读文。
二、指导朗读。
1、通过读,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开火车读,指名轮读。
了解课文共有几句,每句写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通过读,理解词句。
灯片出示句子:“头上乌鸦叫”(生读)再出现句子:“头上乌鸦哇哇叫”(读)
比较一下哪句好一些,为什么突出乌鸦对熊的嘲笑把自己的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再读句子。
同样理解“桥下流水哗哗笑”。
三、拓展延伸。
1、想像:“走进桥上人乱跳”小熊心里会想到什么,
2、用讲故事的方法复述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