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美术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处于小肌肉动作发展的敏感时期,而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我们总局限于以绘画、添画、涂色这些形式上,其实泥工活动更有助于孩子们动手能力的发展,其次,孩子们也非常喜欢玩橡皮泥。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饼干》这个活动,让幼儿在捏一捏、搓一搓、压一压、印一印的过程中,感受到泥工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再通过自制饼干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泥工活动的快乐。
2、能力目标:能运用捏、搓等技巧,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3、知识目标:学习使用印花工具辅助材料做出各种形状的饼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捏、搓等技巧,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学习使用印花工具辅助材料做出各种形状的饼干。
活动准备
1、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份操作材料:橡皮泥、印花工具。
2、兔妈妈、羊妈妈的头饰、音乐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情景表演导入活动。
请另外一个老师扮演兔妈妈,我扮演羊妈妈,小朋友扮演兔宝宝。
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到羊妈妈家做客,羊妈妈用好吃的饼干招待了兔宝宝。在吃饼干过程中,羊妈妈引导宝宝观察饼干上有什么?饼干好不好吃?激发兔宝宝要学习做饼干的兴趣。
(引导幼儿去别人家做客要有礼貌,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第二部分:羊妈妈示范如何使用工具制作饼干,兔宝宝观察并模仿做动作。
首先我介绍了做饼干的材料。接着我示范了如何制作饼干并让孩子们跟我一起边说边做捏、搓的动作。接着我引导幼儿观察,用什么将橡皮泥压平?怎么使用辅佐材料做出各种各样印有花纹的饼干?又是用什么东西给饼干印上花纹的?在这个环节里,我重点讲解了如何使用模具做出不同的饼干。
第三部分:兔宝宝自己学做饼干,羊妈妈和兔妈妈一起指导。(放音乐)
在指导的过程中引导兔宝宝还可以做各种颜色的饼干,印花的.时候不要太用力,注意桌面卫生。兔宝宝帮羊妈妈收拾好做饼干用的材料。洗手,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我觉得自己用情境表演导入活动是非常成功的,这种角色游戏让孩子们很快就投入到活动了活动中,孩子们对活动非常感兴趣。另外,我精心准备的操作材料深深地吸引了孩子,让他们乐在泥工活动中,做出了很多有趣的饼干,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美术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08课 光影变幻绘画表示事物的基础是光,假如没有光,我们就无法看到客观世界,更别提作画了,(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08课 光影变幻)光使物体出现在我们面前,发生强烈的明暗对比,展示物体明确的轮廓线,使人们见到了变幻的光影现象。而这些正是我们在绘画中所要捕获的东西。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08课 光影变幻
本教材在内容的选择组织方面,关注六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和生长需要,关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形和色。用铅笔皴线,尝试通过用笔的轻重变化与线条的组织变化来表示由强到弱、由淡到浓的明暗效果和立体层次感。本课并非专业的素描课,而是让学生体验到在丰富的明暗变化中特有的艺术魅力。
本课属于“造型·表示”学习领域,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示能力,传送自身的思想和情感。在编排上从欣赏画家的作品进入,创设了光影变幻美丽的情境。为便于学生理解光影变幻,教材引导学生把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看成一个由各种微妙影调和各种形状组成的单色体,让学生自主发现在平面上存在着的明显的明暗变化。然后使学生了解用笔的轻重、疏密会影响到物体的明暗变化。在教学中可将以上基本原理、知识浅显地渗透到学生的游戏练习中,更强调造型的层次性和创意设计。
“活动一”:学习内容是画一组几何图形。
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图形的明暗效果,表示层次感。教材的左上角有几幅范画作品,是用心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边形、圆形以和不规则形重叠并皴上深浅变化的线来表示物体的前后层次关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充沛挖掘学生的创作思维,展示学生个性,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争取作业百花齐放。
“活动二”:画一组立方体构成的建筑物,表示出建筑物的立体感。
教材从欣赏画家作品入手,让学生看到《沙漠之鸽》作品正是通过不同明暗的交替反衬表示出了物体强烈、清晰的立体感,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然后通过在建筑物每一块面上运用由强到弱、由淡到浓的明暗画法进行涂画,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体验到明暗、光影的.变化所带来的奇妙变幻。
教材力求出现学习活动的难易层次,从对平面几何图形的感知、创作,直至立方体的形体组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发明美的能力。
三、教学思路
本课学习内容和任务相对独立、复杂,应以探索体验为重点,注重快乐教学。在欣赏、游戏、观察中学习绘制明暗效果。掌握一般方法后,让学生自主拓展,开发求异思维,发明性绘制有意味的素描作业。在教学中要将技术意识和人文意识尽可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教学过程可做如下布置。
“活动一”:欣赏感受——交流探索——绘画体验——巧妙联想——设计制作——欣赏研讨。
在教学实施中先欣赏教材的图片,了解光线的变化使物体发生不同的明暗,然后引导学生讲讲生活中你见到的光影变幻的情景。有了感性认识后,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自由探究皴线的方法以和轻重变化。最后由学生个体自主创作表示。教师应加强个别辅导和经验提示。
“活动二”:玩一玩——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美术活动与游戏有着内在联系,想像和自由发明是美术活动与游戏的一起特征,作为美术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开创自由、活泼、生动的绘画气氛,有效地培育兴趣的幼苗。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从玩积木导入,为学生的体验创设一定的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体验建筑物造型。知识的探索可让学生看一看石膏立方体,把师生的交流活动当做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结成“一起体”。
接着让学生画一画,鼓励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发明力的发挥。在评价过程中不局限于学习结果,其内容可多样化。最后提出问题,升华感受。良好而活跃的课堂气氛不是一日可成绩的,教师要俯下“身”来,以心灵贴近小朋友的心灵,心灵的互动才可能使创作的火花得到激发,教师既要明确本课整体的美术课程目标,又要明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既要有空虚的教学内容,又要有活泼、新颖的教学方式,在良好的绘画氛围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健康活泼地发展。
四、教学选择
本课学习内容要准备的学习用具比较简单,主要是铅笔和素描纸。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彩色铅笔和彩色卡纸。考虑到本课教学活动的单一性和知识性,各个环节设置的条理性和层次性,可以在如下方式中完成教学任务:观察欣赏&x;——讨论构想——绘画表示——相互评议——探索发明——交流评价。也可是“玩一玩—看——看——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课堂可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可安排一个光影场景,让学生观察,交流,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沛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学习多样的表示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创新精神是现代化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而不能简单地以“立方体”作为唯一的作画对象,要让学生大胆实践各种其他方式的造型表示活动。
五、教学建议
1.课堂是丰富多彩的,并不局限于窄小的教室,我们可以让生活走进课堂,也应让课堂走近生活,把课堂搬出教室,搬出学校,在自然界中感受光影变幻。
2.上课之前可让学生在网上查找一些大师的作品,用于观摩学习并交流心得体会。
3.针对对立方体等透视缺乏必要认识的学生,可进行个别辅导。
4.教师的观念要适应时代需要,不应以“^***化”的规范来衡量学生,要鼓励学生自由表示,大胆发明,勇于尝试
美术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动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
2、对人类与动物的亲近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绘画表达自己与动物之间有趣的经历或想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教学重点表现人与动物相处时的情景。
难点:
①人与动物在画面上的位置及如何在简单的构图中体现两者和谐亲密的关系。
②能通过对动物神态的描绘提高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图片、资料、电影《宠物侦探》片段、多媒体课件《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剪纸小红马。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手工工具、各类材料。
四、教学过程:
1、欣赏激趣:
让学生观看欣赏多媒体课件《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个落入凡间的小精灵一一法国小女孩蒂皮,用她那些匪夷所思的经历,把我们带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她从小跟拍摄野生动物的父母在广袤的非洲野生丛林长大,与野象为伴,同鸵鸟共舞,变色龙、牛蛙、豹子、狮子、狒狒……—个个动物给她带来奇趣、欢乐、惊险、幻想,最终都成为她最好的朋友。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捕捉人和动物相处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老师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类和动物相处的趣味图片,引导学生观看,根据现有的图片进行联想,拓宽学生的思路。
2、游戏导入:
学生分组活动接龙,开小火车讲述大自然界中的食物链。有的动物是朋友,有的动物是敌人。
草一兔子——狼——狮子——大象……:
激发学生对本课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活动的延伸可促
进学生感情交流,为后面的创作奠定基础。
3、模仿感受:
①师生按照一定的节奏拍掌,共同完成“对口令”游戏。教师问前半部分,同学迅速接后半部分,如:
(师)呱呱呱呱——(生)青蛙叫——
②师生共同完成“模仿秀”游戏。选出表演的同学上台,根据教师逐一出示的挂图,模仿图中的动物,全班同学根据表演者的动作猜测是哪种动物。
③4~6人分组讨论,向同伴介绍与动物有关的人、事、物。
④教师点击课件中的“动物”字样,学生观看由基本形演化而出的各种动物造型。
4、讨论探究:
动物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可以讲解一些动物的逸闻趣事,讲
述自己和动物交往的经历中最深刻的事情。学生欣赏有关图片,讨论如何绘画表现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人和动物的场景。
5、欣赏交流:
欣赏的主要是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人和动物的构图,抓住人和动物相处 中最具有表现力的情节。人物和动物动态及活动场景的整体表现。
交流主要是绘画和制作的交流,看了前面的图片,受到启发后学生根据现 有的材料进行联想,分组研究讨论怎样利用自己的材料制作,用什么样的材料、 什么样的方法制作。(剪、贴、折、撕、粘、挖……).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鼓励在方法与材料选择上有创意的学生。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板书设计:
动物朋友
动物
朋友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有表情的面具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面具文化、娱乐方式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眼光,从认识面具的演变、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面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从祖国和世界多元美术文化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有表情的面具从而进一步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苏教版美术教案
2、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了解、分析面具的设计方法、造型特点、色彩内涵和制作技法,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表情特征和性格特点上常用的夸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美术文化的感知能力。
3、了解和掌握纸和废旧材料制作面具的方法。选用恰当的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技法,设计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可以单独完成作品,也可以与同学进行合作,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审美眼光,培养互助精神。苏教版美术教案
教学重点:
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3、了解古代和现代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难点:
巧妙利用材料设计出具有新意、有艺术效果的、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图片,范作苏教版美术教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绝技变脸图片导入
二、新授
1、构思脸型并剪好外形;
2、量出眼孔的位置,并剪出来;
3、选择适合的材料表现表情;
4、如何使各部位立体;
5、注意色彩的搭配;
6、制作头箍,粘贴要牢靠;
7、将面具加在头箍上。
三、指导学生练习:
作业基本要求:
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一个有表情的面具,要求面具的表情生动夸张、色彩搭配合理、眼睛位置正确、各部件粘贴牢固。
作业提高要求:
1. 尝试用不同的手法去装饰面具。
2. 运用废旧的礼品盒、衬衫盒、手提袋等制作面具。
四、展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