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农业培训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培训心得体会 篇1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有幸参加由xx县委组织部和xx县农委在xx共同举办的现代农业发展知识培训班。通过为期x天的培训学习,倾听了相关领域专家领导的精彩授课,实地参观了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使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对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业经营管理模式,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一、注重品牌包装,开发农产品附加值
农产品应发挥品牌效应,才能促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着眼市场、立足市场、找准项目、寻求突破。利用大山区、大库区丰富的资源和物产,我县农业完全可以创造条件打造自己的品牌。我县茶叶、土鸡、黑毛猪等种养植业已有一定的规模,政府要加以扶持,形成规模、成行成势,打造几项特色产业的品牌,才能真正实现助农增收。同时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做好一条龙服务,使之网链逐渐伸延。
农产品深加工既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又可以帮助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切实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我们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包装、储藏保鲜,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延长产业链,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二、变革经营模式,发展专业合作社
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我县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形成一定规模,在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创收增收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农户分散生产、规模小、科技推广难、标准统一难等问题,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现代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主要模式,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经营的发展趋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是对“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是对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制度的一种创新。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有利于巩固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稳定农业生产关系,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的资源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能够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稳步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而且能够节约行政资源,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时也可以使供销合作社的资源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所用。
发展专业合作社应注重发挥示范社的带动作用,加大对示范社的政策资金支持,加强市场信息引导,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对示范社的财务运行和日常管理应加强监督。借助三资代理模式,可以尝试对示范社资产的托管;在示范社的日常管理上,可以考虑建立党支部,通过社员大会、社员代表会、理事会、建设会的形式实现民主管理。
三、坚持服务理念,增强办实事能力
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群众,直接和群众打交道,如何搞好群众工作,只说不做不行,和群众没有感情更不行。从xx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只有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坎上,处处为老百姓着想,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各项政策措施才能很好地落实,进而发展更新。
基层干部要树立群众第一的观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时刻关心群众。基层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善于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要把群众当作是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广开言路、倾听民意,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建立感情。基层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身心地深入到群众中去,体察民情、倾听呼声、了解民意、把握民心,千方百计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唯有如此,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办到群众心坎上。
四、在实践中创新,做好创意农业大文章
感受xx现代农业经验,处处是创新,处处是创意。这种创新不应该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根植于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摸爬滚打得来的。利用我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加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农业创新推动创意农业,必将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也必将反过来促进旅游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创意农业把人们对传统农业的基本温饱需求,提升到了对现代农业的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等多种附加值高的复合型需求,实现了农业的增值与增效。而农业的农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加工和流通,乃至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于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都极具开发价值,从而能更快更好地创造出更加新颖和更加引人入胜的创意产品,进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深切的认识到了自身不足,缺少发现分析问题能力,缺乏创新精神,这是一次全新的洗礼;通过这次培训,体会到了与现代农业发达地区的差距,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和后发优势,实现跨越赶超。
农业现代化事关四化同步,事关美丽中国建设。身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时刻牢记肩负自身的使命,一定将所学到的知识贯彻到今后的工作当中,从中不断总结提高,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自己的力量。
农业培训心得体会 篇2
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乡村农业发展的关键。以前,高科技的新型农业中在我看来,就像天空中的星星,知道其能量无穷却觉得遥不可及。因为在我成长的农村,大家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模式。经过这次培训,发现农村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充满潜力,值得我们去探索。传统农业的耕作都需要遵循着季节的周期性,这也是一个需要人为长时间护理植物的过程。但现代新型农业,应用现代的物质装备,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的经营方式,让农业更高效。
我会把这次培训的内容落实到实践当中。深入调研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情况,成立一个我们大学生村官和农民的合作社,寻找适合的品种进行高效农业种植项目,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引导,可以带领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路。总之,通过此次培训,我们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更拓宽了带领农户致富的新思路。使我们更有信心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创造新的辉煌。
农业培训心得体会 篇3
我还没接触新型职业农民时,觉得在农村种地也就那么回事:祖辈们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在土里刨食,我在农村种地也好开店也好,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但是通过这几天的培训学习,我觉得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变化:
一、种植不是简单的“播种施肥收割”
科学种田,也不是遥不可及的“高大上”的事情。尽管种植技术里面的门道很多,我不懂,但是没关系,我照样能享受到高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实惠——有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提倡,有那么多优秀涉农企业的真诚帮助,我们是能学会利用新技术的呀。
先前我父亲那一辈人种地,还主要靠人力,水牛是极为重要的生产资料。那时候,一个农村家庭如果能有一头健壮强劲的水牛,那在整个村子里都是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再后来,拖拉机出现了。拖拉机耕地耙田不嫌累碾滚在拖拉机的轰鸣中平稻场、碾谷子,水牛逐渐从农村的生产阵营隐退。最近十年,拖拉机的“工作”又逐步被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所取代。所以,时代在进步,我们农民种地也应该与时俱进,主动接纳新思想改变旧观念——争做新型职业农民。
二、自古以来,农民靠天吃饭
这话不假,但放在今天,就不那么绝对了。我们有了温室大棚,冬天都能吃到西瓜草莓,还需要昂着脑袋指望老天爷吃饭么?不懂技术,有专家!没有资金,有政府、有银行!现在农村道路国家帮我们修得那么好,农村好多家庭电脑和网线也都安装了,我们镇这边土地水源也不比别处差,形势大好,为什么不试一下呢?通过参加这几天的培训,我感觉,要做新型职业农民,要学习的东西还蛮多。一说学习,估计很多人在想,我文化程度低,我年纪大,学不会呀。我在培训刚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现在我的认识就不是这样的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举个例子,十几年以前,我们在座的可能有手机的并不多,手机刚拿到手,我们还不是担心自己玩不转。仔细想想,大家学会用手机,又花了多长的时间和精力呢?
培训讲计算机时提到过电子商务,我觉得只要用心,了解门道学会使用,并不难。一句话,政策资源条件都蛮好,就看我们的行动了。
三、农产品的销路问题
我们这一批学员,有的是经销农资的,有的是一边经销农资还一边在种地。老百姓种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卖出去并且卖个好价钱,对我们的收入来说,是直接相关的。很长一段时间来,老百姓是等着商贩上门收购的——价格行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不及时等问题。作为距离农民最近和最重要的“商业点”,我们其实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比如,引导和帮助老百姓科学化、规模化种田;提供农业政策、新闻、知识、经验等资讯;主动成为各大电商在农村的触角,在网上销售特色农产品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如果自己也种地,刚好可以带个头。
我自身能力眼界有限,暂时只想到这些。目前一些想法还不成熟,还需要向专家向领导寻求帮助。通过参加培训以及参观,我清醒地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将在农村涌现,这个趋势很明显。无论是去当新型职业农民,还是为他们提供农业服务,都是靠谱的,是大有可为的!
最后,我想感谢市农业局、市农广校、镇政府、镇农技服务中心对这次培训的大力支持和辛勤付出。
农业培训心得体会 篇4
近日,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班(第一阶段)暨首届农业创业致富大赛活动在泰州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开班,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样的培训班,和全省众多优秀的农场主进行交流学习。经过短短两天的培训,受益良多。
农户、种植大户和农场主的区别在哪里呢?农户往往把生产与生活混为一谈。种植大户重在生产,而农场主则要学会经营。家庭农产的出现让农场主要从户主转变业主。农民在目前是一个身份,而不是职业的标志。
粮食目前依然是我国第一产业,无法取代的产业。但是第一产业的重视程度和发展水平是与其地位是不相匹配的。不得不承认目前农业的基础依然薄弱,传统农业没有根本转型,传统农业根本没有转变;农民的增收仍然困难,没有全面富起来;农村的发展依然落后,没有像期望那样得到改变;农技推广依然故我,没有走出新路子。
可以说农业现代的路还要有2万5千里的路要走,目前的现状是:1、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2、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3、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程度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不能被边缘化,目前进入过往政策负作用的消化时间。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试点一定成功,2年的事情1年就能完成,但是问题往往被忽视。
关于农业问题,今天是永远的现代,现代农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农业现代化只有转型没有定型。新型的农业模式应该是:新型经营主体+新型服务组织+新型职业农民。
一些发到国家农场主是这样经营的,首先到信贷公司去申请一个ID,然后用此ID到良种公司购买种子,再联系植保公司进行植保,最后通知收购企业到田间收购,返回信贷公司进行结算。整个过程农场主几乎不用怎么麻烦,起到中间人的作用。但是这种模式在我国估计发展起来不那么容易,但是现在很多农业从业者在尝试,比如成立专业农机合作社,植保公司,收购企业。现在怎么样让金融公司参与进来,形成一个闭环的`产业链是值得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