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欢迎阅读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冯婉贞的勇敢机智。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特点。

2.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感受冯婉贞的勇敢、机智,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了解时代背景

播放有关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电影片段。

二、学习课文,认识冯婉贞

1.教师导读:冯婉贞到底是什么人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指名反馈,介绍冯婉贞。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理解词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体会英法联军的穷凶极恶。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导言:课文主要写了冯婉贞的一件什么事呢?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3.分段指名读文。

4.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冯婉贞的一件什么事? (主要写了冯婉贞制定作战计划,组织乡亲们打败敌人的故事。)

5.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1.教师导言:文中几次提到敌人被打败?(两次)第一次是被谁打败的?

2.文中第几自然段写冯三保副食乡亲们打败敌人的?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指名介绍:冯三保是怎样组织乡亲们打败敌人的`?

5.引导想象:冯三保回村是怎么布置大家迎敌的?

6.理解文中词语“喊声震天、纷纷倒下、连滚带爬、狼狈逃跑”,体会乡亲们的勇猛以及敌人的惨败。

7.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8. 教师导言:冯婉贞是如何按照作战计划组织乡亲们又一次打败敌人的?(引入学习课文4—6自然段)

(1)学生大声读课文4—6自然段。

(2)指名说说冯婉贞是怎样组织大家打败前来报仇的敌人的?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4—6自然段。

(4)引导联想:你现在知道冯婉贞制定的作战计划是什么吗?

(5)启发感悟:从这个故事中,你感觉到冯婉贞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找出文中具体语句来说明。

A、学生自由发言。

B、教师引导体会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的特点。

冯婉贞带着勇士埋伏。冯婉贞他们一动不动。冯婉贞大喊一声:“冲啊!”,举刀就砍,拿剑就刺。 冯婉贞看出敌人的花招,大声喊…… 学生反馈、朗读以上句子,体会冯婉贞的聪明、机智、勇敢。敌人根本没有防备,只得……敌人一枪也放不了,有的……有的……有的…… 引导读以上描写敌人的句子,体会敌人的惨败,感悟冯婉贞的聪明、机智,制定的作战计划十分周密。

五、作业

学习本课生字词。

1.教师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认读。

2.从文中抽出生字,读读记记。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冯婉贞

烧杀抢掠 无恶不作

连滚带爬 武艺高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①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②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重难点

课前准备

①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②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①从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②听写词语。

③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①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②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③组内交流。

④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⑤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①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②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③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④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 展示台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①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②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①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②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③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了解未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激发学生憧憬未来、创造未来的信心。

2.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学读,交流共享。培养阅读能力、想象能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可利用光盘或软盘存储内容与学生的书籍相比较,引导学生体会高科技的神奇。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自主阅读作铺垫。)

2.用过渡语言揭示学习内容。

二、引导自学,切块拼接。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组织选择内容相同的同学在一起研究学习。

读书提示:这段内容使你知道了什么?关于未来社会生活你还知道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

(尊重自主地位,便于理解操作和共同促进。)

教师在学生结组学习过程中,深入学生中间,及时吸收反馈,给予点拨、指导和评价。

2.学懂后,回到原组,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讲给组内成员听、交流共享。

3.读书汇报,解答疑难。

三、激发想象,创造谈话。

教师结合书中的'内容和学生知道的事例,启发学生想象,未来社会生活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进行创造性的想象、谈话。

(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造兴趣,锻炼口语表达。)

四、课堂练习。

选择喜欢的内容练习复述,课后讲给家人听。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依据

语文s版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小猫刮胡子》

二、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主要讲的是一只小花猫学着主人的样子,把自己的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结果,晚上在追捕老鼠时撞得鼻青脸肿的,猫妈妈的一席话使小花猫再也不刮胡子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一定的用处,不同的角度起着不同的作用,处理事情时一定要开动脑筋,千万不能盲目地模拟和跟从别人的道理。为了较好地实践课标精神,在教学中我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处理好自己的角色,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空间,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求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放在巩固生字的理解和精读课文上,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的同时,倡导合作、对话、共享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明白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一定的用处,处理事情时一定要开动脑筋,千万不能盲目地模拟和跟从别人的道理,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积累词语,在文中、图中理解“狡猾、耐心、头破血流、鼻青脸肿”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理解重点句:“你的胡子好比一把尺子。”让学生知道猫胡子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自制卡片搞小竞赛学习生字词。

2、利用课件片段与插图学文明理。

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采用设疑、自读、讨论、释疑的办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明白“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一定的用处,处理事情时一定要开动脑筋,千万不能盲目地模拟和跟从别人”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

1、理解:“你的胡子好比一把尺子。”并明白课文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以物喻人,以事喻理。

六、教具预备

课件、自制小动物图片、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指导复述。

师:(出示小花猫图片)“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了关于一只小花猫的什么故事吗?”(讲了小花猫学着主人的样子刮了胡子,晚上去捉老鼠撞得鼻青脸肿,以后就再也不刮胡子了。)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导复述。(要求学生说出完整的一句话)

师:“说得真好,表示你们都很认真听课了。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第11课《小猫刮胡子》。”(板贴小花猫图片,并板书课题)

(二)在寓教于乐中积累和运用词语。(复习生字词)

师:(出示小花猫图片)“听,小花猫说,要大家跟他一起去捉老鼠。”(出示老鼠词卡)“比一比,谁是捉老鼠的高手,好不好?”

教师逐一出示老鼠词卡:狡猾、耐心、头破血流、刮胡子、鼻青脸肿、干干净净、追捕、肥皂、脑袋、镜子。指名比赛读,读对的全班跟着齐读,并把老鼠词卡奖给读对的同学。

(在复习生字词的同时,让学生学习积累词语。)

(三)复习课文内容,指导看图说话。(复习课文1-3自然段)

1、复习前3自然段的内容:(出示课文第一张图片)“同学们,还记得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吗?”(画的是小花猫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人刮胡子。)

板书:一眨不眨地看着

2、你觉得图片中的这只小猫是只怎样的小猫呢?(好奇、可爱、调皮、爱美……)

3、用你喜欢的语气朗读课文1---3自然段。

(四)营造和谐气氛,引导学生读、说、感悟。(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

1、设疑:“这只可爱的小花猫等主人刮完胡子走了后,他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一起去瞧一瞧吧!”(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8自然段)

2、(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文字)“谁能在这个自然段中用“———”划出小花猫怎么想的句子,用“~~~”划出小花猫怎么做的句子。”(边读边划)

3、检查汇报,指名划答案。

4、分组讨论并交流。(教师提示:讨论两字都是言字旁,一定要开口说话才叫讨论交流。)

(1)小花猫看了主人刮胡子后,想什么?做什么呢?

(2)理解“老长老长”,练习口头说话。(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话)

(3)细读细节描写,想象说话。

小花猫怎样刮胡子的,课文没有写出来,你能说一说吗?(动动手,模拟小猫刮胡子。)

(出示课文没胡子小猫图)胡

子刮干净了,小猫满足吗?照照镜子,它会说些什么呢?(作照镜子状想象说话)

板书:刮得干干净净

5、(课件出示第5、6自然段文字)“到了晚上,这只漂亮的小花猫要去捉老鼠了,去看看他捉到老鼠了吗?”

(1)找出小猫捉老鼠的句子。理解“狡猾”,指导读句子。

(2)老鼠没捉到,小猫又碰到什么事?找出句子自读一遍。理解“鼻青脸肿”,指导用“疼”的语气(板书:撞得鼻青脸肿)

(3)指名练读句子。

师:好可怜的小花猫哟,你们说要是***妈看见了,心里会是什么感觉?

(心疼、担心、生气……)

6、(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文字):那猫妈妈会说些什么呢?能找出猫妈妈说的话吗?(学生边读边划)

(1)找猫妈妈的话,用双横线划出来。

(2)指名学生选择多角度朗读:“能专心疼、或是担心、或是生气的语气读读猫妈妈说的话吗?”(教师随机指导,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指名汇报)

(4)讨论“小猫刮胡子对吗?他错在哪里?”

①借助“尺子”说明猫胡子的作用。

②假设:假如没了胡子怎么办?

③补充小知识:猫身体的器官与捉老鼠本领的联系。

(5)明理:猫的胡子作用可大呢!不应该学主人刮胡子,不能别人做什么就学什么。那么,生活、学习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呢?(学生举例汇报)

教师结合汇报并板书:做事要动脑,不要盲目学人

(学生齐读,默记板书道理)

(6)指导用“耐心”的语气齐读第7自然段。

7、猫妈妈的话我们是听明白了,小花猫听明白了吗?(齐读第8自然段)

小组内讨论、交流:那么小花猫该对妈妈说些什么,才能让妈妈放心呢?才会成为一只真正的捉老鼠高手呢?请用“我想对妈妈说……”开头,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指名汇报)

(五)、总结表扬,布置作业。

师:真是一群懂事的好孩子。这个有趣的.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在这节课中都表现得很好,给自己热烈的掌声表扬一下吧!(师生鼓掌)

师:课后回去把这有趣的故事多读几遍,再把他讲给家里人听,好吗?

(如有时间,要指名检查学生诵读喜欢的句子、段落,指导有感情朗读。)

八、板书:

小猫刮胡子

(有胡子的小猫图)(没胡子的小猫图)(受伤的小猫图)

一眨不眨地看着刮得干干净净撞得鼻青脸肿

“胡子好比一把尺子”

做事要动脑,不要盲目学人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巩固生字的理解和精读课文上,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的同时,倡导合作、对话、共享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明白“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一定的用处,处理事情一定要开动脑筋,千万不能盲目地模拟和跟从别人的道理”。

首先让学生进入游戏中,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读词语,然后在读词语中学会运用,并学会了积累词语。其次,我注重营造和谐气氛,引导学生去朗读,动手找划,讨论汇报,动手模拟,创设情境说话,最后把重点放在感悟猫妈妈那席话中,让学生从多角度朗读感悟,或心疼,或担心,或生气的语气读读猫妈妈的话。通过学生的多角度的朗读明白猫妈妈说的话。然后考虑到学生个体的理解、朗读和喜好的差异,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切入口,要求学生想想该对妈妈说些什么?才能让妈妈放心?才会成为一只真正的捉老鼠高手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诠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这一教学过程,我几乎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讲解,仅仅引导学生读懂猫妈妈的话为重点,真正的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由阅读、自我体验、自主创造,同时,很好地练习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这也是一种可贵的独特体验。

而且整节课中,我都用儿童化的语言,去亲近学生,鼓励学生,给予学生许多人文的关怀,使得课堂气氛更宽松,更和谐。读句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