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我就想做班主任》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就想做班主任》读后感 篇1
今天继续读于洁老师的《我就想做班主任》,其中一章叫作《做一个高效的教师》。于洁老师说她每天会在学校完成工作上的所有事情,包括每天撰写的一篇班级博客。我十分震惊于老师的效率,她教两个班的初中语文,还当一个班的班主任,同时还要负责学校的一些事务,竟然能够做到不带工作回家。
她是怎么做到的呢?她在书中毫无保留的分享了高效的奥秘:
一、狠狠地管好手机。工作的时候把手机调成静音,锁在柜子里,专注做手中的事情,绝不让手机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一点对我来说是需要着重注意的,平时我的大把时间就被流进了手机黑洞里。刷刷朋友圈,聊聊微信,逛逛购物平台。不知不觉大半个小时就过去了,等到想起要做的事,又该上课了或者放学了。产假结束后回到岗位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手机,参照于老师的做法,做事的时候锁住手机,专注做事。
二、马上就做,坚决不拖拉,不受环境的干扰,静心做事。我自认为自己还算做事积极的人,一般不会太拖拉。但是回想起自己以前的工作经历,也有很多时候没做到静心做事。比如每个月给家长写一封信,很多时候原本可以在学校利用上班时间完成,但是我常常由于周边环境不够安静,不能静心写信,每每坐在电脑前一两个小时却毫无成果。现在有了小孩,下班后要陪伴孩子,如果要继续坚持写信这项活动,我就只有练就自己不受干扰的心,静心做事。
三、与时俱进,学会各种做事的`技术。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想起上学期想要压缩一个视频,由于没有相关经验白白浪费两个多小时。要是学会了压缩软件使用,几分钟就能搞定。实在是不会的情况下早一点请教会的同事,也能节约时间,下次可不能再傻傻的消磨时间了。
四、熟知工作的流程。于老师谈到如果能熟悉学生问题处理,召开家长会流程等,工作起来也会事半功倍。的确如此,熟能生巧,因此平时工作当中就要多总结多思考,下次再遇到时就能驾轻就熟沉着应对了。
五、远离牢骚,保持好心情。以前看过王君老师的一篇文章牢骚太盛防断肠,说的也是发牢骚的副作用巨大。而我自己也有深刻感受,刚到西航港小学工作那半年,由于工作环境的巨大改变,我很不适应,加上一些现实因素,我几乎每天都生活在牢骚和抱怨当中。工作效率极低,经常下班后还要留下来加班做事,边做边抱怨,事情没做多少,心情也差,结果隔三差五生病,陷入了恶性循环当中。现在想来,当初的自己多么低效无能啊。
四月份就要再次踏上工作岗位,此番前往我又多了一重母亲的身份。在学校我是教师,回家后就是母亲。因此我必须要在学校高效完成工作,回家后才能好好陪伴孩子。
给自己立一个言,工作后做一名高效的教师!
《我就想做班主任》读后感 篇2
在知识和信息爆炸的9021年,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各类心灵鸡汤、干货,各种大神的推荐课程。各类培训手段日新月异:网络云课程、在线训练营、学习社群、碎片化学习。各类繁花似锦的知识和学习手段似乎都在预示着,只要你想,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知识,成为大师、大神。而实际情况是否这样呢?答案显然是否定!
我身边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似乎都陷入了一种知识焦虑状态,我们想学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想尝试各种新的方法,于是,我们报了各种各样的课程,有考资格证,有学习办公软件的,有学习思维导图的,有训练写作能力的每年我们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留恋各类培训班、训练营,但往往我们坚持不到最后,或者说坚持到了最后,却发现学习到内容不知如何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于是,知识仅仅是知识,技能也仅仅是技能,不能产生任何的实际效应。
在《这样读书就够了》的前言和引言部分,作者为我们详细分析了这些问题,为什么我们学不下去?为什么学习到知识、技能应用不了?为什么会有学习无用论?究其根本,在于我们缺乏使学习有用的能力。那么如何让自己具备使学习有用的能力呢?
首先,要对读书进行分类,明确自己的目的,然后选择不同的书,并使用不同的读法。
如致用类书籍不用在乎是否读完,而是要理清作者的逻辑、知识脉络,拆为己用,联系个人经验加以应用。关键在于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小说或诗集,正读、跳读无所谓,懂或不懂也无影响,主要在于沉浸其中,享受阅读的过程。
其次,不让自己掉入伪学习的坑中。
常见的4类伪学习有:1、追逐各类干货;2、追捧各类大神;3、崇拜各种新知;4、沉迷于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
最后,要深入学习拆书法,将学到的知识拆为己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就想做班主任》读后感 篇3
本周我读的是于洁老师主编的《我就想做班主任》一书,在谈到班级管理出现了一大堆问题该怎么办时,于老师说:每一个娇俏可爱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疲惫不堪的父母,喂饭洗衣,拉屎把尿,半夜急诊;每一个可爱的班级背后,都有一个殚精竭虑的班主任。班级问题层出不穷,有点像打地鼠的游戏,此起彼伏打不完的感觉。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真心待他们,不要觉得他们是你的'敌人。不要觉得他们给你添麻烦。他们总有一天会长大的,回头看这一段经历,他们自己也会觉得很可笑。你能做的就是把你能做的都做一遍,但是不要以为他们的改变是你的功劳。人只有自己要改变才真的能改变,我们只是催化剂,还不一定有效。
班级管理工作问题层出不穷,但基本都是这几种类型。我们能做的就是静下心来,不和学生生气,不和学生赌气,不和学生斗气,不拿学生出气。把能做的都做了,等到风景都看透,在慢慢感受细水长流。
《我就想做班主任》读后感 篇4
听了朱永新老师的讲座《在阅读与写作中成长》的讲座后,一扫以前对朱老师的一无所知,只知道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老师。听完讲座后,觉得全身上下的细胞都被调动的活跃了起来,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打鸡血?
为了更好的跟随大师的脚步,我便在kindle上搜索“朱永新”,但是未能搜到朱永新老师自己写的书,但是却搜到了一本“朱永新力荐的书”,也就是于洁老师的这本《我就想做班主任》。
我带着好奇走进书本,想去一探究竟,这老师为何就想当班主任?这不是人人闻风丧胆的岗位吗?走进她的书里,我看到了于洁老师教育方法,教育智慧以及教育幸福。沉浸在她文字的美中,无法自拔,动情之处,还骗我几滴眼泪。
有一种教育方法叫坚持
于洁老师17年坚持做家校联系单,10年坚持更新教育博客,坚持给学生写书信四十多万字,坚持在学校里完成所有的分内事。
正如她在书中所说:“走到今天,我只相信这几个字:长期坚持。”“我不想欺骗你,不想迷惑你,我想直白地告诉你:没有20多年的积累,你不可能像我一样。不要羡慕我现时的明艳,它的背后浸透了奋斗的汗水。”
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认为不想当好老师的老师也不是好老师。
也许每个老师都渴望成为好老师,优秀的老师。于洁老师成长为优秀的老师,因为她坚持的做了这么多事,并且坚持了这么多年,用实际行动展示“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读到她的坚持,让我坚持的心也蠢蠢欲动,同时也对自己其中的一个教育行为的不作为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省。那便是督促作业。
从网络上看到众多老师关于作业的吐槽,我便知道我不是一个人,许多老师和我有一样的困惑和烦恼。而我发现,我每次都提醒这些没有做作业的孩子,但是提醒之后,我并不会去穷追猛打,直到学生做了为止。
我觉得就是因为自己的不坚持和不较真,导致了个别同学交作业存在侥幸的现象发生。通过于洁老师的坚持,让我警醒自己:坚持到底,让学生知道关于做作业,除了做,别无他法,无论什么时候做,我都会联系他做了为止。如果我有了这样的决心和坚持,是不是就会让部分学生不敢怠慢呢?
教育界之所以流行“静待花开”,可能正是因为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诸多不易,聊以慰藉教师的急切的心。对一个人产生坏的影响比好的影响容易得多,如果在教育的道路上不坚持,多少希望都会胎死腹中,多少美好的希望就会葬送不作为中。
对教育既要有美好的念想,更要有坚持不懈的行动。
有一种教育智慧叫从容
“山穷处,云起;水尽头,风来。班主任工作是什么?有时就是先平静了自己的内心,再平和地教育学生。平静平和,才能跳出愤怒与焦虑,看到教育的一点点有趣与诗意。”
透过文字便能感受到于洁老师的淡定从容,也让自己惭愧不已。
想起面对学生调皮,作业不做的现象,我怒不可遏的样子,便觉得丑陋至极。尽管有时会在心里不断地告诉自己:别发火,除了伤身并无其他用处。
当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愈发火,便想起于洁老师写的:
“有时候也许是一场单相思的苦恋。费力耕耘却颗粒无收,焦虑过,绝望过,也因为已经尽力而为而在时间的流逝中不再耿耿于怀;有时候是美妙的心有灵犀,看一眼,就彼此懂得。在很多年后下着小雨的午后,在淡淡茶香里想起,嘴角笑意盈盈,那是一辈子的美好记忆;有时候平淡如水,却在细水长流中收获心灵的宁静与恬淡。”其实从容淡定又不失理智,多么好的教育状态。
我面对的不仅是学生,更是学生背后一个个各种各样的家庭。而我要做的便是与家长们共同携手,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享受教育的美好,也正视教育的艰难,在这条道路上淡定并智慧的行走!
有一种教育幸福叫认可
于洁老师书写程宏衍老师的教育情怀时,写到:“一个教师最大的幸福是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并且建议老师们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文字记录,将来退休了,也是一个很好的回忆,要做一个有痕迹的老师。
她认为只有让学生感觉到的好才是真正的好。关于“好”,首先让我联想到的便出自于家长口中的`“还不是为了你好”。而我通过一次调查,向学生了解到,他们排斥家长打着为他们好的旗号强迫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反观成人自身,别人强迫所做的事情会尽心尽力地做吗?
站在教师的角度,我们也何尝不是为了学生好?如果对学生的付出没有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是不是顿觉心塞?
可是关于感觉好不好,这本身就是感受者的直接体验,究竟好不好,本身也是他们最有发言权。所以当学生觉得我对他不好时,那就是不好。只有我对他的好,的确让他感受到了,那才是真的好!如果家长没有认可我的好,说明我做的还不够好。
就像我们去店里购物,店员说好,我们不觉得好,那便是不好。
教育这个职业让人爱的痴迷,可能正是因为它可以带来的幸福感。人与人心灵的碰撞,精神与精神的交流,在彼此相处中,各自的精神都得到丰盈和充实,也见证着彼此的成长!
教育幸福,应像阳光一样倾泻在我们的教育之路!
像于洁老师一样,做一个坚持、淡定并幸福的教育人!让自己这束微光,传递更多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