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画风》

欢迎阅读小学语文教案《画风》(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画风》 篇1

《画风》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本课要求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二个生字。通过学文朗读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留心观察,遇事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针对本课教学目标和我班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策略和教法。

一、以读为本,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二、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三、作业设计体现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

本着以上宗旨我设计本课第一课时教学环节如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来猜个谜语:看也看不见,摸也摸不着,能让树跳舞,能使土飞扬。(打一自然现象)。学生回答后,师评价: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就是[风][出示一幅学生画]请大家看画面:圆圆的荷叶、美丽的荷花,两个小青蛙正在打电话,画面充满了童真童趣,真是太美了!这时一阵风吹来,池塘里的景物就会动起来,想不想把它画下来?下来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画风。板书[画风]

可是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今天我们就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探讨。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六十六页。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听课文录音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多音字 ,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

三、学习课文。

1、这么一会儿功夫你们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给你们。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A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你喜欢文中的哪个小朋友?为什么?学生读后汇报

[喜欢宋涛,因为他爱思考 爱提问;喜欢陈丹,因为她善于向别人学习;喜欢赵小艺,因为她爱动脑筋,第一个画出了风。]师提问:“从文中哪里能看出赵小艺爱动脑筋?”学生在文中找、读抓住:“眨眨眼睛”“想了想”去体会。师追问:“经过思考赵小艺画出风了吗?”学生汇报,师板书[飘动的旗子]师追问:“旗子为什么会飘动?”学生汇报,师说:“原来风就在飘动的旗子上。”

师接着问:“看到赵小艺的画,宋涛是怎么说的?”学生汇报,师指导朗读宋涛说的话。师继续问:“受到赵小艺的启发宋涛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汇报,师板书[斜斜的雨丝]

师接着问:“看到赵小艺画的风陈丹是怎么说的?”学生汇报,师追问:“之前陈丹是怎么说的?”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体会陈丹善于向别人学习,知错就改的好品质。师继续问:“陈丹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汇报,师板书[弯弯的小树]这时赵小艺又想出了一种画风的方法,她是怎样画的?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体会赵小艺善于动脑的好习惯,相机板书[转动的风车]

2、师引导启发学生学习文中小朋友的好习惯。师说;“文中的小朋友都画出了风,解决了画风的难题。其实在生活中 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难题,当遇到难题时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汇报,师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文中小朋友的好习惯,并板书[勤于动脑 善于创新]

3、指导朗读。范读、分角色朗读。

4、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动脑、画风。

四、布置作业:一阵香味飘来,香味怎么画?

这节课,我根据二年级学生逻辑思维差,但天生爱画、爱说的特点,对课文的感知主要通过朗读理解。通过实践,我觉得我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小学语文教案《画风》 篇2

学习目标

1、会写涛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学习重难点

1、写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具准备

贴图、课件、生字卡。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位爱动脑筋的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是谁吗?(出示贴图,相机贴出)

2、指名三人贴名字。

3、复习生字:请大家叫出他们的名字,有礼貌地和他们打打招呼吧!(自由打招呼)

二、指导写字

1、过渡:

哎,他们的名字你们会写吗?(会)黄老师也相信你们会,会写这不难,但要写好就有点难了,你们能写好吗?(能)好,口说无凭,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吧。

2、那我们就先来写这个字吧:

(生字卡出示:涛)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要在田字格中写好涛字要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3、范写涛字。

4、下面,请小朋友们那出生字本,在田字格中练习写两个。(提示学生注意写字姿势,教师巡堂指导)

5、展示作业,进行评价。

三、朗读感悟

1、出示三幅画,指名三人上来给画找主人。

2、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这三幅画的语句。

3、你画了哪些句子,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引导读完这三幅画的内容为止)

4、过渡:

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句子找到了。(课件出示:4~8段)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些句子读好,对吗?(对)

⑴ 就请你们先自由地练练吧。

⑵ 指名读,学生评:你想对他的朗读说些什么?

⑶ 过各种方式的读,把读不好的部分练习读好。(如:挑战读,男女赛读,小组读等)

⑷ 齐读。

5、分角色朗读:

现在,你们想不想换一个方法来读一读?(想)这个部分有几个角色?(指名回答)

⑴ 下面,请你们在四人小组里面分工练习读一读吧。

⑵ 汇报:

哪个小组能勇敢地站到这里来读给大家听听?

⑶ 学生评价:

大家听了他们的朗读,感觉怎样?

⑷ 全班合作读:

刚才在四人小组里你是练习读哪个角色的,待会儿你就站起来读哪个角色。

6、赵小艺、宋涛、陈丹把无形的风,用有形的东西表现出来了,多能干呀,你们快想句话夸夸他们吧。(指名说)

三、拓展发散

你们很会欣赏别人,你们也很能干。那除了他们的方法,你还有别的方法表现风吗?好,你可以唱有关风的歌,背背有关风的诗句,也可以画画风,你想怎样表现风就怎样表现!好,你们可以自由地练习了。(教师巡堂指导,并参与学生活动。)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杰作?

四、自然结课

同学们的节目都很精彩,由于时间的原因,就到这里吧!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15、画风

赵小艺头像 宋 涛头像 陈 丹头像

赵小艺 宋 涛 陈 丹

赵小艺的画 宋 涛的画 陈 丹的画

特色说明

本教案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色: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趣巩固

本教案一开课,就利用课文中的三个主角人物创设了和朋友打招呼这么一个识字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巩固第一节课时中所学的生字。

二、以读为本,学习扎实有效

本教案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思想,做到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种多样,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力求做到不花俏但学习扎实有效。

三、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本教案设计了表现风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风,从课文回到生活,联系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小学语文教案《画风》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本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还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身边人的姓名及已掌握的识字方法,会认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抓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探究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从而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创作画风。

3. 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感受大自然中事物随风而动的特点,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同时提高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大自然中风动的现象,做小风车,收集几张画出风的图片。

老师:小黑板或幻灯片,生字卡片,一幅画有房子、太阳、大树、鸟的画(参照课本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 学 调 整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阅读第一段,引出画风。

1.出示一幅画有太阳、房子、树、鸟的图画(参看课本插图)。

同学们,这幅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个别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指导:加上合适的词语说得更具体一些;按照一定的顺序说。

2.这画呀,是三个小朋友画的。(出示课文第一段)

自由朗读,抽读。

是哪三个小朋友在画画呢,你能响亮地喊出他们的名字吗?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小艺”,贴在黑板上(或教师直接在黑板上端正书写这三个人名)。

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宋、陈、赵”人的姓。耳东陈、走肖赵。

我们再热情地给他们打声招呼。

4.这三个小朋友不但能画红红的太阳、漂亮的房子、绿油油的大树、可爱的小鸟,他们还会画风呢!(板书课题)

5.质疑:风是怎么样的?(看不见、摸不着、没颜色、没气味)

怎么画出风来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2.交流:出示词语,抽读,正音。

洁白 乌云 眨眨眼睛

忽然 景物 斜斜的雨丝

旗杆 呼呼地转 显得更美了

3.出示多音字:

ɡǎn一杆秤 一杆枪 一杆笔 秤杆 枪杆 笔杆

ɡān旗杆 电线杆 栏杆儿

zhuǎn转身 转变 转达 转送

zhuàn旋转 转动

教师指导:“杆”是多音字。读ɡǎn时,往往形容较小的木条,可以做量词;读ɡān时用做较长的木棍。“转”也是多音字,做改换方向或不是直接的意思时读zhuǎn;绕着圈儿动的意思时读zhuàn。在课文中找出有这两个字的句子读一读。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深读课文,合作解疑。

1.风是怎么画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书中的小朋友都用了什么好办法。找出句子,画上波浪线。

2.讨论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幻灯片或小黑板上):

①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②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③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④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3.自由读、抽读。句子中的“她”、“他”分别用文中的姓名代进去,幻灯片或小黑板上改好:

①只见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②说着,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③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④赵小艺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4.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为什么都画出了风呢?你从哪些词里感受到风?自由朗读四个句子,有关的词下加小三角形。

5.逐句讨论,交流,朗读,改编成小诗。

A“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①抽读,我们感受到风了吗?你从哪些词感受到?

②板书“雨丝斜”。简笔画。看来我们可不能小看了这个“斜”字,风啊,就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③宋涛真能干。如果你是宋涛,画出了风,高兴吗?高兴地齐读句子。

④我们也很能干,谁能用“风来了,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里。”这样的句式编一句诗歌。

B“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①抽读句子,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风。

②板书“小树弯”。男女生比赛读这句话。现在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有风吹过的感受,请你和小树一样弯弯树枝、树干(手臂和腰)。

③风藏在哪里?能再编一句诗吗?(“风来了,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里。”)

C“只见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①哪些词让你感受到风?

②板书“旗子飘”、“风车转”。 简笔画:没有风时垂下的旗子和有风时飘动的旗子。玩一玩自制的风车,板画转动的风车(风车转动,三片风叶看不清了)。

③编成小诗:风来了,风来了,风把旗子吹动了,风藏在飘扬(舒展)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来了,风把风车吹动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D小结:瞧瞧我们多能干,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有表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吗?

6.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课文4~8段体会)

四、巩固生字,写字指导。

1.填空总结并朗读下面一段话,复现再记生字。

赵小艺画了在旗杆上飘动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陈丹画了弯弯的小树;宋涛画了几片乌云和斜斜的雨丝。他们都画出了风。

2.抽读生字卡片。交流记字的好方法。

3.比较记忆:乌――鸟 丹――舟 涛――寿 陈――阵

4.指导书写:艺、丹、涛、陈、丝。

艺:草字头的横宜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尽量向左边斜,弯处较圆,向右稍平,钩往上。

涛:右边三横一长撇,右下的“寸”不要写得太偏右下。

丝:上面两个绞丝没有提,没有点,下面长横托住上面的两个绞丝。

丹:第一笔竖撇,整个字稍瘦长,只有一点。

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

五、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1、2、3、4题。

六、板书:

15 画风

宋涛 赵小艺 陈丹

雨丝斜 旗子飘 小树弯

风车转

(上课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及时恰当的评价和鼓励,能够适时地进行这样评价:“你真是一个自信的孩子”,“你善于向别人学习”,“你像书中的小朋友一样,真会动脑筋”,“你能主动修正自己的意见”……这样不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为第二课时评价人物做准备。)

小学语文教案《画风》 篇4

一、检查复习

1.指名四个同学在黑板上画风。

2.同时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然后请四名同学说说自己的画。

二、识字、写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重点分析“

擦”的字形。

擦:左边是提手旁,右边的笔顺是:。

3.出示小黑板,读一读下面的词浯,再说一说带点的字怎样记。

李卫

丹丹

小艺

旗杆

斜斜的

小男孩

显得

提示学生注意:

旗:左边是“方”字旁,右上是“”,右下是“其”。不要丢掉右上的“”。

斜:左边是“余”,右边是“斗”。

男:上边是“田”,下边是“力”。

显:上边是“口”,下边是“业”。或去掉“湿”的“

氵”。

4.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擦、斜、拽”。

其他生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田格中的范字,照范字临写。

三、巩固练习

1.填写适当的量词。

两 ( ) 小鸟 一 ( ) 旗杆 三 ( ) 小树 一 ( ) 乌云

一 ( ) 风车 一 ( ) 风 三 ( ) 小朋友

2.听写本课生字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