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四年级《猫》评课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猫》评课稿 篇1
《我们家的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把猫小时候的淘气可爱和长大后的古怪性格表现地淋漓尽致,字里行间流露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我觉得这节课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切入点很好。我让孩子们欣赏可爱的小猫来导入新课,通过观看形态各异的小猫,唤起孩子们对猫的兴趣,激起孩子们学习本课的兴趣。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孩子们理清思路,把握大意,为品文悟情做好铺垫。
2、重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本课教学时,我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小时候的猫很可爱?又从哪些方面写了大花猫的古怪呢?要求学生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达到了共识。
3、重视朗读指导。朗读教学能较好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体现语文课堂具有“语文味”的重要载体。本课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多次让学生品读,并能通过学生间比较,指导朗读的语气与语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起到较好的指导引领作用。朗读与品味语言结合起来,是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我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丰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听名师、专家的课,学习他们课堂评价的语言。
2、对教学中的生成资源利用地不够好,经验不足,我还要多看书,多学习,多积累。
3、虽然我饱含激情,重视和孩子们的交流,但我想如果我在上课的过程中能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也许教学效果会更好的。
四年级《猫》评课稿 篇2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本文层次清晰,作者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采用总分段式。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表现猫的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老舍先生在语言的运用上是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
林老师关注文本写作特色,层层深入,步步激趣,教学目标表述清晰明了,一看目标我们也猜出这堂课将怎么完成她的教学。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她这节课紧扣目标,有效实施,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突出言语实践,积淀言语能力。
一、目标聚焦,做到心中有数
林老师课上紧扣目标,实施有效教学。
1.通过查字典,学习掌握多音字的辨别。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能通过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猫的性格古怪。
4.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用具体事实描写的方法写小动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林老师心中的目标,教案的目标,最后我们看到实施出来,学生达到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中,她层次清晰,忙而不乱,实施的三维目标也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根据了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所侧重,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以知识与能力的落脚点、过程与方法的展开点,步步为营,践行言语,让学生积淀言语能力,融情、融理解、融表达,多方位、多角度地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度。真正使课堂高效、灵动。
二、步骤细化,做到实施有效
林老师教学第一自然段,先利用划总起句,接着讨论交流、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古怪特点:老实、贪玩、尽职等看似矛盾体的特点表现,然后有感情朗读指导,最后填空指导背诵,层层推进,步步落实。步骤细化,一层层教师引导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有效。
三、细节学习,提高准确度
课上,把握细节教学,提高准确度。林老师为了让学生正确区分学习掌握多音字的辨别。特意利用PPT出示“屏”的.几种意思和不同读音。Píng:1遮挡;2字画的条幅。Bǐng:1除去,排除;2抑止(呼吸)。做动作理解“屏息凝视”、“蹭”等词语。细节决定成败。课堂上教师看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坐下想想,进行深度思考引导,林老师关注细节,我们通过她的教学细节,可以见理念、见功力、见智慧。
建议就是希望她今后准备更充分些、多解读文本、深挖特色、把文本资源充分利用。如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用具体事实描写的方法写小动物某一方面的特点。这一环节是否改为浏览猫的“淘气”部分,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初步尝试用具体事实描写的方法写猫淘气的特点,以此降低学习难度,也进行了言语实践。利用没学“淘气”部分,利用好该资源,提高文本整体的密度,这是对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极大激发课堂教学的张力,也是语文教育生命力的表现。还希望抓住每次展现的机会,尽力去做好一件事,如果准备不充分,先不上,因为大家也期待你展示最好的一面!
四年级《猫》评课稿 篇3
今天听了王xx老师上老舍先生的《猫》这一课,感觉收获不小!
王老师执教《猫》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读文,思考课文写了猫哪两个不同的生长时期,很快学生就通过读文归纳出“大猫”“小猫”这两部分内容。一个问题让学生归纳了两个部分的内容,又极好地理清了文章的线索!紧接老师又问了:文章中有一句话就好像一座桥,巧妙地连接了这两部分的内容,谁能找到这个句子?很快的,学生又找出了“小猫满月时更可爱”这一个过渡句!这个句子在我们平常老师的眼里中,它无非就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顶多读两遍,然后草草打发!然而,杨老师却在这句子上“久久”停留,挖掘出许多我们之前始料未及的'“精彩”。
首先第一个问题:如果你想读出小猫的“小”,哪个词?(满月)如果你想读出小猫的“可爱”,你认为应该把重音落在哪个词?(更)紧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一句简单的句子,孩子们读得可谓“有滋有味”,这就是朗读指导的高效体现!接着老师又紧扣一个“更”为训练点,发问:从一个更字,我们知道前面应该有个前提,谁来为这个句子加上前半句话?(学生纷纷举手:大猫可爱、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那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从中我们还可以知道大猫、小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可爱)看!就一个简单的过渡句,既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情朗读,又开拓学生的思维,进行句式训练,最后进行文本内容的整合归纳“可爱”!这一环节设计可谓整密无缝,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老师在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的同时,十分关注“字词句”的品味与体会。例如:
(1)猫的性格古怪。
(2)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老师通过这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句子该怎样准确又有所强调地去表达!还有在学生划出体现猫性格特点的重点句时,老师总是由“字词”入手,紧扣关键词进行一系列的追问,在追问中完成了学生对字词的深层宽度上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读“它会不时蹭你的腿——”这个句子时,老师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它会怎么“蹭”?它还会怎么蹭“(学生的回答:温柔、轻轻、撒娇、快乐……)
如果你是老舍先生,当猫就这么温柔、轻轻、撒娇、快乐地蹭你的腿,你的心情会怎样?来,就读出你的这种心情!就这么一个“蹭”字就把作者内心许多细腻的,丰富的情感牵引出来了,又如在引导学生对“小梅花”与“小脚印”的对比品味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这就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语文敏感,教师就是运用这种“敏感”引领学生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四年级《猫》评课稿 篇4
吕老师讲的《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吕老师在教学中以主要问题为切入口,抓住了三个主要问题来引导:
1、课文除了写波斯猫,还写了哪些动物?
2、燕子、蜜蜂、青蛙的快乐各是什么?
3、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画出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燕子造窝、蜜蜂酿蜜、青蛙捉害虫的辛苦,体会他们的快乐,体会波斯猫为什么不快乐?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尤其是吕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波斯猫为什么不快乐时设计得非常好,和其他小动物进行对比,学生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对全文小结后齐唱儿童歌曲《劳动最光荣》来进一步体会“劳动创造快乐”,深华了文章的主题。吕老师在课后的拓展训练“我们来帮帮波斯猫怎样才能找到快乐?”设计得非常好,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到怎样才能感受到快乐。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在读中自己感悟出“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非常了不起。
不足之处是:大屏幕上《劳动最光荣》的歌词字太小看不清,如果在教学中能将写的环节安排一点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