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班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名称:滚滚和蹦蹦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滚滚和蹦蹦》,并根据对故事的理解回答问题。
2、认识到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谁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大家需要团结友爱。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需要团结友爱。
活动难点:根据对故事的理解简单的讲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滚滚和蹦蹦》、故事《滚滚和蹦蹦》光碟。
2、将两颗乒乓球分别包入白纸中,画上五官,做成滚滚和蹦蹦的玩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滚滚和蹦蹦》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个关于黄豆的故事。教师播放故事《滚滚和蹦蹦》光碟请幼儿欣赏。
2、幼儿一边翻看幼儿用书听教师讲故事。
二、分段理解故事《滚滚和蹦蹦》
1、教师从开始读到"蹦蹦更加神气"。
教师:有两颗豆子,他们叫什么?他们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滚滚是怎么滚的?蹦蹦是怎么蹦的?(滚滚是"轱辘辘"地滚,蹦蹦是"蹦达蹦达"地蹦)
2、教师从"滚起来有趣"读到"吵到脸红脖子粗'/教师:他们为什么吵架?
1、教师从"滚滚望着天上的月亮"读到"吵了起来"。
教师:滚滚是怎么说蹦蹦的?蹦蹦是怎么说滚滚的?
2、教师从"一阵风吹过来"读到"我要蹦到天上去………"教师:滚滚要滚到哪里?蹦蹦要蹦到哪里?滚滚是怎么滚起来的?蹦蹦是怎么蹦起来的'?
3、教师从"风停下来"读到"你才滚不动呢"。
教师:滚滚滚到大海边了吗?蹦蹦有没有蹦到月亮上?滚滚为什么躺在那里不动了,怎么样才能滚?蹦蹦为什么掉下来蹦不起来了,怎样才能蹦?
4、教师朗诵最后一段。
教师:最后滚滚和蹦蹦还吵架吗?他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讨论
1、教师:在生活中我们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完成的?
2、教师小结:我们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四、表演
1、教师出示乒乓球做的小豆子玩偶,边讲故事边用玩偶来表演。
2、师讲故事请幼儿扮演滚滚和蹦蹦。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会在圆形基础上表现太阳,乐意展示自己作品。
2、能与同伴一起参加建构活动,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录音机、天空场景、电脑、课件、玩具小兔子、雪花片
2、经验准备:小朋友观察过太阳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晒太阳,交流有关太阳的经验。
教师:“宝宝们,我们找一个地方晒太阳,太阳晒在身上什么感觉?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2、讲述故事“小兔子找太阳”,观看幻灯片放映。
(1)教师:“小朋友们好,谁来了?”
“谁来告诉小兔子太阳是什么样的?太阳是什么形状的?太阳是什么颜色?”
(2)讲述故事,观看幻灯片放映。
小兔子找太阳——找到萝卜——找到气球——找到灯笼——没找到——请小朋友帮助
(3)教师分别问:
“小兔子找的红红的是太阳吗?”
“小白兔在天上找到红红的是太阳吗?”
“小白兔找到的'红红的、在天上、会发光的是太阳吗?
“我们准备怎么帮助小兔子呢?”
3、幼儿建构圆形的太阳。
教师观察幼儿的建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接插牢固。
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用多种方法想象建构太阳。
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接插牢固。
4、小朋友给小兔子送太阳。
(1)幼儿将自己插好的太阳送给小兔子。
教师:“小朋友插的太阳真好,你们送给小兔子,想对小兔子说些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表达对小兔子的关心之情。
(2)幼儿介绍自己的建构方法。
教师:“谁告诉小兔子你是怎么插的太阳的?”
5、小兔子邀请小朋友跳舞,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
6、小朋友和小兔子一起找太阳。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倾听故事,体验故事的趣味性。
2、通过观察图片,尝试猜测故事内容。
3、能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老鼠、鸭子、猴子、海狮、狮子、马和大象有初步的认识。
2、物质准备:绘本《鼠小弟的背心》,幼儿操作游戏卡,小老鼠手偶,律动音乐,胶棒若干
活动过程
1、律动导入老师带着幼儿做小老鼠的律动入场。
2、观察手偶,引起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他是谁?(小老鼠)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鼠小弟,它和其他的小老鼠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穿了一件红色的小背心)这个小背心可是妈妈送给它的呦!鼠小弟可喜欢了。
3、观察图片内容表情和服装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请小朋友站起来充分表达?)究竟小老鼠遇到了什么,让我一起来听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鼠小弟的小背心》
4、第一遍讲故事。
鼠小弟穿上妈妈送的小背心,觉得真神气!这个时候来了一只小鸭子,小鸭子看到鼠小弟的小背心觉得真漂亮,也很喜欢。
于是小鸭子说:鼠小弟,能把你的小背心借我穿穿吗?
鼠小弟:让我想想,那好吧,那就借给你吧!
小鸭子可开心了穿上了漂亮了小背心说:有点紧,但是还挺好看的。
这个时候,刚好被小猴子看到了,看小猴子在干嘛?小猴子看到了小鸭子的小背心,它也很喜欢,你们猜猜它说什么?小鸭子会同意吗?小鸭子说:借给你穿穿吧!咦,小猴子这是怎么了呀?(幼儿随意回答)原来小猴子因为背心太小太紧了它的毛都竖起来了,但是小猴子觉得还是很漂亮。它说:有点紧,但是还挺好看的。接下来谁来了?
海狮出来:(它做了什么?它怎么说?小猴子答应了吗?小猴子也愿意跟大家分享,我们看看它穿上了吗?你们发现了什么?背心对他来说?但是还是?)狮子想干嘛:(谁来了,它看了看海狮的背心,它怎么样了?它觉得也很漂亮,于是它对海狮说?我们来看看海狮借给她了吗?狮子穿起了背心,是什么表情呢?
马出来:小马也看到狮子的小背心,也很喜欢,于是它说?狮子会答应吗?于是小马也穿上了小背心,看看小马怎么啦?但是它依然很开心。
大象也看上了小马的背心,你们觉得大象穿的进去吗?你们看看它难受吗?为什么?因为背心太小了,身体太大了。
引出提问
(1)都有谁穿了它的背心?
(2)为什么他们穿了小老鼠的背心,小背心就坏了呢?
(3)那有什么办法能让小老鼠高兴起来呢?
(4)我们来看看大象怎么做的?
总结:小老鼠将自己喜欢的小背心借给了同伴,在你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做的?
6、第二遍讲故事刚才我们一起探索了故事中小动物,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一起再将故事回顾一遍吧!
7、操作活动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鼠小弟的小背心",请幼儿根据故事内容操作材料,给各种不同的小动物"穿"上合适的.背心。
老师:我们给小动物们也准备了小背心,大家一起来帮助小动物们找到合适的下背心吧!
(2)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幼儿根据动物体型大小,配套"穿"上合适的小背心。
幼儿分享作品,体验成功的的快乐。活动自然结束。
上述教案见《幼儿学习与发展课程》小班下学期教师指导用书P166面。
活动反思:
“鼠小弟的背心怎么了?”这个被我认为十分开放的问题,其实质并不开放,仔细想想,这更象一个概括性的问题,如果孩子要问答这个问题,他们必须已经完全理解了这个故事的内容,然后用提炼过的语言来概括这个故事,这样才算真正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果孩子们像我一开始设想的那样回答问题,不就“偏题 ”了吗?也就是说,那些不知道如何回答问题的孩子反而说明了他们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同时也理解了问题,所以面对这样一个超出他们表达能力范围的问题,当然不知从何下手了。
我们没想到的细节孩子们却想到了,而孩子们的想法却总是被我们在不经意间忽略。在设计活动时,我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时常将自己的主观猜测替代孩子的实际需求与想法。人们常说“教学互助”,我想这不仅指教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将她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观念中去,“教”和“学”是一个双边的活动过程,老师将自己认为有益于幼儿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时,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能力与学习水平,为他们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思考,而不是让他们一味地迁就教师的想法和思路,这样才能使每一次活动充满快乐自主的氛围。
小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听听、念念、做做的过程中,了解穿衣服的基本方法。
2、尝试用正确的方法穿衣服,有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熟悉儿歌,了解穿衣服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正确的方法穿衣服
教学准备:
1、幼儿已掌握领子、袖子、拉链等各部分的名称。
2、每位幼儿都穿均前襟对开、有拉链有领子的衣服,事先请大班的两个孩子幼儿作好准备
3、穿衣的'步骤图片4张(分别为儿歌中穿衣服的4个动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发兴趣
1、观看大班和小班幼儿穿衣比赛
师:今天请来了大班的小朋友,他要和我们小(1)班的弟弟妹妹进行穿衣服的比赛,我们小朋友来当裁判员,看看谁得第一名
2、讨论:为什么他穿衣服的动作这么快?(方法不一样)
3、请大班的幼儿再次演示,边穿衣服边念儿歌
师:我们请大班的姐姐再给我们表演一遍(边穿边念)原来他是按照儿歌里的顺序穿衣服的,所以这么快。
二、感受交流
1、集体欣赏儿歌(出示图片)
师:刚刚姐姐穿衣服的时候还配上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叫《穿衣服》那我们再来听听《穿衣服》的儿歌是怎么样的?
2、变念儿歌变根据儿歌内容出现相应的图片(出示图片: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
3、讨论交流
师:一共有几张图片呢?那我们一张一张看,到底怎么穿呢?谢老师也想学,你们一起帮我看看到底怎样穿衣服?
4、重点交流:
(1)第一张图片捉领子,师:怎么捉领子,领子朝上,两只小手抓住领子,我们一起来捉领子
(2)第二张图片盖房子,师:盖房子,怎么盖呢?盖那里?(肩膀上),我来试试翻个跟头盖在头上,就像盖房子一样
(3)第三张图片小老鼠出洞子,师:小老鼠在哪儿呢?(小朋友的小手就是小老鼠)手伸进袖洞,这个动作象什么呀?(小手象小老鼠,袖洞象老鼠洞)
(4)第三张图片吱扭吱扭上房子,师:怎么上呢?(让小嘴巴闭紧,鼻子往下拉;做朋友,抱一抱,抱得紧紧的,就做了好朋友,这样就吱扭吱扭上房子)
5、鼓励幼儿根据图片内容一起变做动作边念儿歌(重复几次)
三、游戏体验
1、鼓励幼儿看步骤边念儿歌边穿衣服,比比谁穿的又快又好
重点引导
2、个别指导 教师及时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孩子
四、延伸活动
午睡起床幼儿穿衣服时引导他们要按照儿歌里的穿衣顺序进行
教学评析:
教学方法使用得当,将枯燥的穿衣方法通过儿歌的形式,借助穿衣的四个步骤图片,将孩子推在前面,通过图片引导幼儿自主发现穿衣的方法,教师形象化地语言激起幼儿主动学习穿衣服的欲望,如“拉拉链”这一步的儿歌“吱扭吱扭上房子”拉拉链是四个步骤中最难的,幼儿很难掌握这个动作,通过形象化的语言使幼儿积极尝试拉拉链的动作,如“耳朵竖起嘴巴闭紧,听见了没有?”幼儿边说边积极尝试拉拉链的动作。幼儿在边念儿歌边操作,了解了穿衣服的正确方法,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尝试,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穿衣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