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优秀语文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三年级优秀语文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优秀语文教学反思 篇1

《饭钱》是一篇智慧故事,情节生动,语言跌荡起伏,富有哲理,赞赏阿凡提足智多谋,善于思考的良好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多思考,多用智慧。

在本课中,我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交流体会,领悟文章中心。在教学中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开放。

一、开放性导入。

许多孩子都看过或听过阿凡提的故事,让他们谈谈心目中的阿凡提是怎样的,孩子们纷纷发言,有的说:“阿凡提是充满智慧的人。”有的说:“阿凡提是勇敢的人。”还有的说:阿凡提是乐于助人的人。”……把生活与课本有机联系起来,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阿凡提的了解,为学习下文做好准备。

二、开放性理解词语。

进入三年级,我们开始培养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了根据字面意思简单理解词语的意识,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受知识经验的制约,学生的理解杂而多,且分散,在上个单元中,已初步学会了:查字典,找近义词,反义词,联系上下文,拆字法,本单元继续培养理解词语的方法,在本课中,生字新词的中心放在:“恳求、迫不及待、大摇大摆”三个词上,让学生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就是最合适的方法,对“迫不及待”这个词,学生心里明白,可无法用语言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给予指导,这时,我适时“抓关键字”的方法,使学生有学会一种新的理解方法。

三、开放性朗读,交流感悟。

每一个孩子从自己的角度读,那每个孩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感受。让孩子从自己独特的`经验出发去朗读。

1、读穷人的话,理解公道话,研读:什么是公道话。

2、多种形式朗读阿凡提言行的句子。从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了解阿凡提用巧计帮穷人付饭钱,体会阿凡提的足智多谋,感受他火热的心和智慧的魅力!

3、读巴依、卡子言行的句子,谈感受。识破像巴依、卡子一样的坏人,情感上体会并在朗读中有声有色地表达出来,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

四、开放性换位思考,想象说话。

1、讨论交流,尝试想象和表达。如果说公道话应该怎么说?

2、“什么,啊,听到了,听到了。”巴依当时在想什么?脸上表情如何?

总之,我在全文抓住阿凡提这个主要人物进行开放教学,并通过反面人物的衬托,让学生们反复朗读,交流体会,体会阿凡提的乐于助人和足智多谋,感受他火热的心和智慧的魅力!

三年级优秀语文教学反思 篇2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纵观整堂课,有收获亦有遗憾,现反思如下:

重朗读、抓对话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这篇文章。教学时,分角色朗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师生分角色朗读。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真诚。

不完美的地方

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可能由于自己有些紧张,从而影响了学生,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我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改进方法

1、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2、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课文,查找、圈画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的句子。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体会文中揭示的道理。

4、用好评价语。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做适时点拨。

三年级优秀语文教学反思 篇3

《狮子和鹿》是一个寓言故事,通过一只鹿在遇狮前和遇狮后对自己的角和腿的截然不同的态度,阐明了一个道理: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通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各有存在的价值。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脚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难点是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为了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寓意,我先有意识地让学生找出鹿对它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安排了两次“阅读”。第一次阅读,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和借助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让学生能够读准生字,理解新词。然后我通过课件,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反馈交流,对学生在自学中有困难的地方帮助解决和指导。第二次阅读,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揭示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当学生读到美丽的角差点让鹿送了命,而难看的腿却让它狮口逃生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此时此刻,狮子会对它的'角和腿说什么呢?学生踊跃发言。他们的发言告诉我孩子们已经能比较鹿的角和腿的优点和缺点,对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觉得时机成熟,于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课文中引发的道理。通过读说到感悟,深化道理,让学生明白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的的想法和行为顺应这样的变化,启发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总体感觉还不错,做得好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都能够突出,基本上能够完成教学目标,能够呈现1个完整的课堂;其次,授课思路比较清晰,条理分明,整节课能够比较流畅地完成,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也比较自然。特别在安排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时,我通过课件出示了一个填空题,这样既降低了难度,让学生能完整而准确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节省了时间。当然,本课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检查生字词语的自学情况时,我安排的三个“门”——“智慧门”、“快乐门”、“趣味门”,都是让学生读词语,没有对应的变化和梯度,不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和热情。另外,在指导感情朗读方面,我觉得还不够到位,不能够很好地通过朗读体会态度的变化。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仔细琢磨和推敲。

语文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折射出新的知识经验,因此,语文要教学生是把学到的方法迁移到实际生活中“纵横”交错,相互通融,形成互通的一种能力。

三年级优秀语文教学反思 篇4

这篇寓言的教学我主要是围绕着读来进行的,请生站起来读,同桌读,分组读,与教师合作读,然后自己找同伴读,一圈读下来,这些小家伙们读的异常的起劲,课堂气氛异常的活跃。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真是道理十足的'。读了很多遍后,我问孩子们:“你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那个去楚国的人说些什么呢?”他们纷纷答道:“这个人真笨,楚国在南边,往北走,这样怎么到得了楚国呀?”“这个人真愚蠢,不听好心的劝告要吃亏的。”“唉,就算你的马好,时间长了它也跑不动了,这样你还到得了楚国吗?”……孩子们的回答已经能够说明他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了。我总结到:“是呀,行为和目的背道而驰,目的怎么能达得到呢?”

为了让他们结合生活理解的更深刻,我问大家:“我们生活中你觉得你有过南辕北辙的经历吗?”他们纷纷举起手来:“比如说老师要我们认真写字,有些同学就是不认真,这样怎么写得好字呢?”“老师要我们好好学习,有些同学不好好学习,这样是学不好的。”“有的同学说要专心听讲,可是一上课却又开小差,这样也是学不好的。”就在孩子们的一片回答声中我结束了课堂。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