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翻译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翻译心得体会 篇1
我在XX独立地担任德国米巴赫焊机专家的专职翻译,仅应付他一个,我就明显地感到底气不足。第一天有翻译老师带着,没出什么问题,第二天我独自一人,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很多的专业词汇我一窍不通,我一个人在那里根本无法成为工人与老外沟通的桥梁。渐渐地,要翻译什么东西时,工人宁愿走很远去找我的翻译老师,也不理我了,我好伤心。两个星期的时间不算长,但我也不能浪费啊,何况还有这么好的机会能单独和老外交流,这可是锻炼口语的机会。当时我就拿出纸笔,把机器上所有的英文和工人说的中文都记了下来,休息时全部在字典中查了出来,并牢牢记住了它们的意思,再开始工作时,我就找机会问工人这些词对应的是机器的哪一部分,我也抽老外有空的时候向他请教各种专业知识。不到三天的时间,机器各部位的名称和工作原理我都了如指掌,再有工人问我时,我就不会不心慌气短,慢慢地也能应付自如了。
对于翻译,英译汉还基本可以,汉译英真是让人不知所措。一个中文词在英语中有很多表述法,选择适当的词义就成了令我头疼的一件事,这特别考验一个人的应变能力。
有一件让我特别难忘的事,就是我做了一次会议主翻译。那天一冷轧焊机出了故障,将我老外邀去商量解决方案,我也要跟着去。去后才发现不是直接维修,而是开会商谈。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一大群有身份的中国人围着我俩,我很紧张,因为这影响着少则几百万的钢铁产量,我对自己毫无半点信心,一直拉着我老外的衣服,他却劝我,让我别怕。会议刚开始时我还能应付,后来谈到些特别专业的词汇时我只能束手无策,急中生智的我找来纸笔,连画带写地将整个问题的大概翻译给他,他也顺利地找到了问题的所在。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碰到问题别紧张,别害怕,要及时想出解决的方案,只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什么样的手段都是次要的。
去了那里以后,才发现自己的水平是那么地有限,听力和口语都差得太原,很多时候,当自己正在庆幸听懂了老外说的话时,却无法对上他的话,一句很简单的话,都要在心里琢磨很久,就是我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这与我平时训练过少还是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处在中文的语境中,说英语的机会本来就不多,仅仅在课堂上,课下自己也很少找外交交流,很少用英语和大家对话,那英文想提高真的很困难。很多人认为学好英语词汇是关键,通过这两个星期的工作,我发现并不是这样。单词是要背,关键还是单词的用法,如果只知其意,不知搭配,背再多的单词也是枉然,说出口的句子不成句子,有时一词多意,别人甚至还会误解句子的`意思这样真是得不偿失。
这两个星期的工作,收获不仅是学习上的,在生活上,也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社会远比学校复杂得多。在工厂里,不仅要做好翻译工作,还要处理好与工人间的关系。老外说话很直接,做翻译的我就很为难了。有时老外不喜欢工人围观,影响工作,要我让他们都“goaway”,这时我讲话就要注意分寸,尽量转述他的意思而不伤害到工人,他们不像同学,都是要面子的人,如果伤害到他们,那以后恐怕就没有人合作了。在办公室里,翻译老师们对我们都很友好,但办公室大小有限,我们去工作已经很打扰人家,我们都很自觉地选择呆在户外,以免给人家造成更大的不便。我们争取让自己做到,要让人家觉得我们是帮手而不是负担。
如果时间允许我再从大一来开始一次,我一定每天早上早点起床,用更多的时间读英语,这会培养一个人的语感;我一定会多争取与外交交流,这会使自己更牢固地掌握各种单词的用法;我一定会多听磁带,这会使自己的语音语调更好;我还会多背单词,这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切都不可重来。工作结束了,但我的学习还在延续,我会从现在开始,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翻译心得体会 篇2
为了把我们所学的基本的英汉互译知识和方法全面地结合起来,院里给我们安排了翻译实习,使我们能相对忠实、准确、流畅地将各种文体进行英汉互译,以此提高自身翻译各种文本的实际能力。
在进行翻译实习的过程中,我充分调动了我大脑中的知识及老师教给我们的.基本翻译技巧,尽管如此,我在实际翻译时候还是碰到了很多问题。首先,词汇量的不充足使我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遇到阻碍,我不得不借助电脑,词典等工具查找出我所不能准确描述的关键词句。其次,是常用句型的缺乏也使得我在翻译过程中举步维艰。再次,就是对一些专有词汇的不熟悉还有一些国外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知识的`匮乏也使得我的翻译工作进展的不太顺利。总之,我是在经过艰苦的“奋战”后才最终完成了本次的翻译实习任务。
通过这次的翻译实习,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英语相关方面的知识还远远不足,也让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及语境英语句型的重要性,更让我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真理——没有理论知识肯定不行,但是光有理论知识而不通过实践来巩固旧知识和获得新知识更不行。任何事情和工作都不是夸夸其谈就能完成的和做好的。总之,在这次的翻译实习让我感触颇深也收获很大。我感受到了“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真理;我感受到了做人要做个有心人,时时留意身边的大事小事,并随时积累知识(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的重要性;我还感受到必须“学以致用”而不能只是“纸上谈兵”。
翻译心得体会 篇3
英汉翻译是一门建立在综合能力基础之上的学科,囊括了全方位的知识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不管是对个人能力以及日常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前我一直有一种误区:认为只要掌握大量的词汇,翻译起来就会很容易,认为翻译只不过是把大量的词汇拼接连接在一起。
我很荣幸的进入了一家外企,成了一名翻译,虽然我是学的英语专业,但是翻译却给我带了不少的困难,所以我还要不停的学习新的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
说到技能,翻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笔译是锻炼一个人语言功底很好的方法,同时也是做好口译的重要基础。从口译的角度说,如果语言文字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认为表达和思维就至关重要。
练表达,一个好的方法就是视译。同事给了我一些材料,这些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材料,因此可以使得练习变得很有效率。在拿到材料以后应该调整好状态,想象自己就在翻译的现场,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压力。看到材料中的中文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果有哪些词或句说得不通顺或者结构不好,就可以记在笔记本上,之后可以向他人请教或者自己进行查找。通过反复的训练,在表达方面便有可能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
练思维,在英译中时,听力是基础,首先作为译员,自己必须明白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了这个前提,接下来便是思考如何用精练的句子传达出来,这对思维有着很高的要求。单单只是听懂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口译译员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所以译员的表达应该是工整的,让受众能够非常顺畅地理解对方的意思甚至是精髓。所以中文的功底在这时就显得至关重要。语言是不同的,但又是相通的'。因此,两种语言不应该有所偏颇。
还有,作为翻译,语言只是一个重要地前提,而博学则可以为翻译工作提供坚实的知识理论的保证。在进行翻译工作的过程中,一定会接触到各个领域,如果不去进行查找学习,那么在翻译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只翻出了表面,而没有把其中真正的内涵传达到。有时更有甚者,会闹出一些不应该有的笑话。所以在平时多涉猎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是对翻译工作的一种知识储备。因此可以说,一个好的译员应该是一个博学的人。
英语翻译的学习需要广泛的知识储备,所以平时的积累的也是很重要的,这就是我个人学习英语翻译的一些体会,当然我还有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就是这份翻译的工作,所以我一定会努力完成我的工作。
以上这篇是英语翻译心得体会。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翻译心得体会 篇4
今天是20xx年2月10日,我在以琳翻译公司实习的最后一天。一个多月的实习经历让我收获良多。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职场规范,都有在学校里无法得到的感悟。
我在大学里学的是翻译,到以琳之后的主要工作也是翻译和校对,在专业上完全对口。原本以为凭我的翻译水平这份工作应该很容易上手,但经过实际工作才发现自己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
首先是格式问题。在这方面,我不但所知极为有限,连意识也很欠缺。学校里从未学过,我也一直以为翻译仅限于两种语言之间的转化,但作为一种职业,这却远远不够。我们交给客户的应该是跟源文件各方面都一致的成品,而不是只转化了语言的半成品。比如一份幻灯片文件要我们翻译,那译稿应该是格式完全一致的幻灯片,而不是仅仅翻译了文字的`word文档。
然后是行文规范问题。即便是纯文本文件,也有其行文规范,如字体、字号、行距以及标点符号运用等。这些内容我们在学校里做翻译练习并不如何重视,但对于专业翻译公司,这类细节问题就像公司的门面,门面不好,公司实力再强形象也会受损。
就是对翻译本身,我也有了新的理解。我在学校里所学所练主要以文学为主,讲究翻译技巧,追求辞藻和句式变化等修辞手法。然而在公司,虽然也有文学方面的订单,但业务方面还是以科技和法律等专业性较强的内容为主。很多时候,客户需要的是一份表达清晰、行文简洁的译文,而非需要用心品味的文章。真正做翻译时,就需要以客户的要求为准,而不是信马游缰地行文。
以前我虽然有过一些兼职,但那些主要是课余时间赚取生活费,顺便了解社会的一种途径,工作本身对专业知识要求小,我也很少全心投入。但在以琳的实习不同,这家专业公司让我找到了真正步入社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