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囚歌》有感

多美网

2025-09-02读后感

欢迎阅读读《囚歌》有感(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囚歌》有感 篇1

《囚歌》这篇诗,是我最喜欢读的,因为诗的每一句,甚至每一个字,都能表现出革命先烈那气壮山河的革命气慨。是的,人岂能为求利求生而钻狗洞,当叛徒呢?革命者虽然“渴望自由”,但他们更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这一句,表现了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精神,他们虽然再也不能得到自由,但他们为人民大众的'幸福自由,抛头颅、撒热血的精神,必将世世代代永存。

诗的前四句写道:为人进出的大门紫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前两句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指出被关押的革命者只有两条路,坚持革命和背叛革命。前者是死路,后者是一条无耻的“活”路。后两句诗,作者用了一个“高”字,刻画出了声嘶力竭,招降内叛的无耻之徒的导致丑恶面目。自由,谁不向往?谁不渴望?但面对敌人的诱惑,革命主义说:“我们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当我读到这里时,不禁对革命者在敌人威逼利诱前坚贞不屈的气节感到十分敬佩,同时也憎恨那些高叫“给你自由”的敌人。

读完囚歌后我想,我们少年儿童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党和国家把振新中华――实现四化的希望继托在我们新一代的身上。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为共产主义的事业而奋斗。

读《囚歌》有感 篇2

我很喜欢《囚歌》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一名共产党员兼“铁军”军长——叶挺在被关押时,在牢中写下的豪言壮语。

在那豪言壮语中,我感受了人民军队的斗志,感受了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受了宁死不屈、斗争到底的决心;感受了他们坚强的、奋不顾身的革命意志。但是我更加寻找到了那种为法西斯而死轻于鸿毛,为反法西斯而死重于泰山的精神。有一句话我很喜欢,“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的指导,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叶挺的这种不怕任何威胁、不怕牺牲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一句“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作者与革命共存亡的信念和决心!学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可以用我们的本领强大我们的祖国,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读《囚歌》有感 篇3

每天上学系红领巾时,我都会想起老师说过,它是国旗的一角,是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胸前的红领巾在风中飘扬,像一团燃烧的火苗在跳跃。烈士们的遗志和精神也燃烧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熄灭。

有一天,我读到叶挺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叶挺是新四军军长,他被反动派抓了起来,失去了自由,正当叶挺极其痛苦的时候,有人对他说,只要他投降,不仅能重获自由,还能当上高官!

叶挺此时很清楚地知道,这不是一个为人进出的门,而是一个让狗爬出的洞,他说:“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有两条路摆在他的面前,一是不自由、痛苦地活着,二是“自由”而屈辱地活着,这些都不是他所想要的。

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做出了第三种选择:不自由,毋宁死!他大声地呐喊: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时间如流水一般快速地流淌,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都被叶挺军长的这种精神感染着、激励着。自由,从哪里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无数的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争取来的!当有人将自由赏赐给你的时候,你要小心了,你是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去做一条可耻的狗!

这不是自由,是屈辱!人不能低下他高贵的头!重读那些红色经典,激情总在我的心中澎湃。我们要牢牢地记住先烈们的诗、先烈们的志,让这自由的'声音永远在心中激荡,并永远去追求真正的自由与幸福。这不正是那些先烈所希望的真正的永生吗?

再次系上鲜艳的红领巾,我的心中有歌声在响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读《囚歌》有感 篇4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首诗是叶挺在身囚牢狱中写的。虽然诗简短,但所体现的精神却深深感动了我,留给我极为深刻的印象。每每遇到困难,它就给了我无穷的勇气,给了我无尽的力量,使我有信心、能力去战胜困难!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这句诗充分体现了一个坚贞不屈的革命者,不,应该是所有顽强奋斗的革命者对真正自由的无限向往!但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决不会为了充当叛徒后获得的'所谓的"自由"而向狡猾可恨的敌人投降的坚定决心,从而也让我们看到革命者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我反复读着,细细地体会着,全身心地投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了。我仿佛看到了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集中营里,凶神恶煞的敌人用武力威胁不成,又用"自由"来作为诱饵利诱革命者,在利益面前,革命者们丝毫不为所动,他们高声朗诵着叶挺所写的《囚歌》。这雄壮的声音好像锋利无比的剑直刺那些刽子手们。宏壮的声音在敌人耳边时时回想,反动派害怕了,革命巨大的力量,使他们畏缩了!

难道说,我们坚强的革命者是囚犯吗?不,他们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审判台上公正、严厉的法官。他们威严地站在审判台上,审判那些真正的囚犯–国民党反动派。如果说他们是囚犯!那么他们就是为了革命而当囚犯,他们是光荣的、伟大的。他们为革命而坐牢,是甘心情愿的。正如革命烈士们所说:"为革命坐牢,我们愿把牢底坐穿!"

金钱、"自由"、皮鞭、威胁,敌人用尽了一切的利诱、暴刑都动摇不了那些真正革命者对革命的忠诚;牢门、铁窗,关不住革命者对自由、对光明、对真理的向往。然而那些所谓的"革命者",在敌人鞭子的抽打下,在种种酷刑的折磨下,他们害怕了、懦弱了,最终投降了。有的"革命者"为了一点点的利益,为了那所谓的自由(而实际是苟且偷生),屈服了,但到头来也没有落下什么好下场,被后人唾骂千年。只有这些为革命、真理而决心坚持将牢底坐穿的"囚犯",他们坚定不移,他们继续战斗着,把监狱当成了另一个为真理而奋斗的战场。《囚歌》这首诗就是他们射向敌人的一颗重型炮弹,它就是刺向敌人的一把利剑。 这首诗是成千上万革命者的心声,是叶挺同志冒着生命危险,用鲜血谱写的气壮山河的凯歌!它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战斗激情,充满了对残暴的敌人的憎恨,它不断鼓励人们为革命继续奋斗。我喜欢它,也正因为每每我受到了挫折、遇到困难,它就激励、鞭策我奋勇向前。我喜欢《囚歌》。

读《囚歌》有感 篇5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度,在历史的岁月中涌出了千千万万的爱国英雄,他们的爱国世纪让我们深深的感动。

在小学课本里有一篇诗歌让我印象深刻——《囚歌》,读后让我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激动。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遭到国民党当局长期的无理拘押。写作此诗时,他被囚禁于重庆郊区的红炉厂,此处专门关押高级政治犯,是臭名昭着的中美技术合作所的“禁地”。皖南事变后,叶挺即被反动派囚禁在上饶集中营。关他的那间囚室既黑暗,又潮湿,冰凉的.地上,铺着几把发霉的稻草,上面尽是臭虫和跳蚤,让他受尽了折磨。为了诱骗叶挺投降,国民党反动派挖空心思,请叶挺将军参加宴会,劝叶挺将军只要在宴会声明新四军违反了军令,就就会放他出狱。可是叶挺将军却勃然大怒道:"无耻,你们这样陷害新四军,破坏我们抗日,该认罪的是你们。"随后面对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叶挺将军仍不屈服,就此写下《囚歌》以明志。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郭沫若曾说:“他的诗是用生命和热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

叶挺将军为人一生凛然大义,光明正大,从不屈服恶势力。叶挺将军逝世后,他的英名彪炳史册,永垂不朽。

叶挺这个名字以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里,他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他的这首《囚歌》也像他的名字一样烙印在我的心里,让我不难忘却。他的浩然正气也同时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怀。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