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1
一个穆斯林家族,两段发生在不同时代的爱情,三代人命运的沉浮,六十年间的兴衰……这就是霍达震撼人心的作品——《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用穿插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玉的世界,一个月的世界。
“玉王”韩子奇,天生聪颖,为报师恩娶梁君璧为妻,有子天星,夫勤妻贤,事业之路蓬勃发展,一家人生活平和而温馨。
抗战爆发了,他与妻妹梁冰玉携带珍宝远赴英国发展。在伦敦,深深迷恋冰玉的亨特之子奥立弗在大轰炸中不幸丧生,那一刻,病重的梁冰玉在孤独、思乡的情况下与韩子奇萌发了爱情,此时那个以前只知道事业只知道报师恩却不懂什么是爱的韩子奇,心境也仿佛一下子被唤醒,两颗心紧紧地相贴,眷恋的眼神里透露着缠绵。而新月便是他们爱情的结晶。
这是一段惊心动魄又顺其自然的爱情,但又是一段不该有的遗憾的爱情,它为封建思想不容,为伊斯兰宗教规不许,也许只是因为韩子奇早有妻室,总之他们的爱情注定了是一场悲剧:韩子奇回国后两人永远的分离,从此女儿新月生活在一个死气沉沉的家庭里,一直到生命的结束。
如果说这段爱情的悲剧应归罪于时代落后思想的禁锢,刻板教规的严酷,那另一段爱情我们应如何评价呢?
韩新月,一个善良、纯洁、开朗的女孩,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在家里,她虽然如春天的阳光温暖着每一个人,可她从心底里深深渴望的母爱只能从那张照片中隐约感受,却永远得不到。
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如愿考上北大。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两人相识相知相爱,美好却又短暂、坎坷。
因宗教信仰楚燕潮得不到新月家里的接纳,尤其是母亲,百般阻挠。但什么都阻挡不住两人那纯而又纯的爱情:没有任何企图、任何奢望的爱情,他们只追求两心相融、两情相悦,志同道合。正当他们都为之努力时,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
有时候真的不明白这到底是病还是命,爱情应该背负着什么?为什么这个本就残酷的世界就不能容下这样一个美好的生命?一段美好的爱情?
正如作者所言,她是为人心作传,无论是优美的还是残酷的,人的心灵,压倒一切,镇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绝。新月之死,是祝英台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血。人们的心志正是从这悲剧之美中得到净化的。
暮色悄悄的降临,婆娑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淡淡的,朦胧的,若有如无。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2
这本书总共写了三场葬礼和一场婚礼,第一场是梁亦清的葬礼,这个一生都献给了玉的手艺人,临终也还没有完成他最后的作品,或者也可以说就是这件为期三年的作品把他最后的精力给打磨掉了。
葬礼的描写在下一章出现,非常详细的向读者介绍了穆斯林的葬礼。从这部小说里,我了解到了许许多多关于穆斯林这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葬礼是在高中时听同桌马勋旺说过,我这个高中同学就是一个地道的穆斯林兄弟,记得当时从他哪儿也简单的了解到了一些关于他们民族的知识。梁亦清带着毕生的遗憾和操劳走了,留下孤儿寡母和一个小徒弟-韩子奇,这本书的重要角色之一,开始了另外一段充满辛酸,幸福,甚至有些传奇味道的故事。读后感·接着到了一场婚礼,一场隆重的韩子奇的儿子天星的婚礼,这场婚礼在60-70年代办得相当的“体面”,沉寂多年的韩家再次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向他们证明玉器世家的家底殷实。而就在韩家的长子新婚大喜之际,他们家的女儿新月的病情却加重了。
自始至终,新月都是一个悲剧的角色,这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承受了太多的不幸,自小亲生母亲的离去(而对此她却毫不知情,直到最后的那些日子),考上了北京大学却由于父亲的意外而发现了她更严重的心脏病,与她的老师楚雁潮没有结果的爱情等等等等...这个纯洁善良的女孩做错了什么,上天要这样对待她,要给她安排这样的命运,而对于她来讲,她做出的想要改变她自己命运的努力都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
只有楚雁潮,这个以老师身份出现的学者在她最后的日子让她感受了爱情的甜蜜,让她在漫长的冬季看到了丝丝绿意,诚然,他们的爱情是没有结果的,但正是这段没有结果的爱情让我们为之动容,为之黯然泪下。接着写了姑妈的葬礼和新月的葬礼。我觉得全书的精华所在就是新月的葬礼,对于这个承受了太多不幸的女孩,也许魂归天国是她最好的解脱,但这个世界上从此也多了一个孤单的灵魂......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3
孤冷寂静的夜空,冷艳刺眼的杂星,无力垂挂的残月,碧绿如水的玉片闪耀着攫人心魄的幽光,只是,一块碎了的美玉。朴素神圣的葬礼,将那一段缠绵凄婉的爱情永远地埋在了幽幽松林下那片黄土之中,只留下一个凄凉的身影。那《梁祝》的娓娓笛声是在倾诉心中的思念,还是在无力地痛哭?
穆斯林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读完,已无数次地泪眼婆娑,心中无数次地哀叹,无数次地质问,最终也只能跟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只有无奈地任凭心中潮起潮伏。也许,悲剧总是唯美动人的,尤其是爱情悲剧,总是能惹得人为之泪垂。
悲剧之一——现实的爱情不该幻想着浪漫
梁君璧,她与韩子奇之间是基于三年朝夕相处的亲情后,又经历了三年“背叛遗弃”,而又重聚的刹那产生的火山爆发式的爱情。她需要他,那个破碎得只剩下三个女人的家需要他。他韩子奇从流浪而来,为了报答师傅的收留、授艺和养育之恩而娶了她,她则视他为困苦时可以依靠的宽厚得肩膀,落魄时能够重振家业的脊梁。他与她结合了,现实的结合。她的决定没有错。虽然她是个穆斯林,虽然她有了坚强的依靠,但她的身上清晰地散发着作为长女——中国式长女的特有味道:成熟,稳重,能坚忍地撑起一个家庭。少年丧父让作为长女的她过早的成熟。她稳重,有魄力,和子奇一起重新高高挂起了奇珍斋的牌匾。她,是个贤良的妻子,同舟共济让他们的爱深厚、纯净,让这个穆斯林的琢玉世家由衰败而兴盛,让千千万万在水凳上琢了一辈子玉,也同时受了玉器商人一辈子剥削的民间的巧手艺人们重又获得世人的尊重。
如果她安于这种现实的爱情,亦或只是亲情的话,那么,即使是动荡的局势造成的亲人的离散,甚至是丈夫与妹妹的背叛,她也都是能够尊重和默认的。悲剧就在于她太爱子奇,这穆斯林最忠实的教徒,在这现实的爱情中做的却是浪漫的梦——梦想着自己的丈夫永远是她的奇哥哥”,心中永远只有她一个。却不知子奇从来对她只是兄长对妹妹的关爱,只是“长子为父”传统家庭观念下一个男人的责任。他们的结合,在她是一种爱情的发展,在他也许只是一种生活的怜悯与相互依靠。
丈夫漂泊海外十年,她在家里带着儿子支撑着,坚守着,期盼着。她以一个女人在最艰难的情况下激发的坚韧度过了那十年。因为,她心中有梦。然而,当日夜思念的“奇哥哥”与不懂事的妹妹玉儿携手站在她面前时,她慌了。更令她不可饶恕的是,一个是自己的丈夫,一个是自己的妹妹,他们竟背叛了自己,不仅心心相印,还有了骨肉——那个可怜的女孩新月。她怎甘心?女人哪,真是奇怪的动物。当她作为长女时,面对家破人亡的惨境是那么的沉着坚强;当她作为妻子时,在操持家务和协助丈夫创业中是那么贤良干练。可如今,作为一个女人,她却是再也不能忍了,是再也忍不住了。同为女人,我发自内心地同情着她,为她抱屈,替她悲痛。为了维护这个家,你咄咄逼人赶走了亲妹妹也就罢了,可为什么连个孩子都不放过!怨恨真是条毒蛇,它借这个原本善良的女人的手逼死了新月,那个亲妹妹所生的孩子,喊了她一辈子“妈”的那个纯洁美丽,刚刚尝到爱情的甜蜜却永远的失去了的孩子。怨恨真是条毒蛇,它竟让她亲手破坏了儿子天星的婚姻,毁了儿子一生的幸福,它也催促了她曾经深爱着又用一生愤恨着的韩子奇之死。
她的人生注定只能遵从现实的残酷,可她却偏偏执着地追求心中的浪漫。最终,只是演绎了一场悲剧,一个家庭,两代人的悲剧。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4
完完整整算是花了三天时间读完。记挂着那条玉的长河,爱的长河,生命的长河,我知道这条河将会流向所有心灵的干涸,温柔地填补所有空缺,滋润所有因为爱滋生的欲望和疼痛。我总是记着奥利佛那句“我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整部书仿佛也是因爱而生,各种自人性深处迸发出来的爱的光辉沿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时光的长河里折射成星光,永不退色。
看了刘白羽先生为这本书写的评,我虽不懂一些专业性评语,可是先生读书之细致之思考态度真正值得赞扬。并且因为有几点看法与先生一致感到自豪,不过仍然惭愧我学识浅薄不能对故事之外的含义有自己的阐发,对故事之内的看法又不能准确的表述出来。向刘白羽先生致敬。
我知道品论一本书不能以眼泪来评价,否则现在市面上的很多总裁小说岂不成了绝世经典。眼泪分为怜悯和感动两类,怜悯似乎只要有惨不忍睹的场面就可以,可是感动需要人的经历和感情产生共鸣,需要人深深体会到在某种特定场景里的感情才会有流泪的冲动。而读完《穆斯林的葬礼》,让我流泪的是三场死亡。
梁亦清之死,是干将莫邪之死。一声铸剑,终为剑亡。他拥有一双成就艺术的手,虽然一辈子窝藏在一个胆小怯懦的躯体里,可是如果像韩子奇那样也有春风得意的时候,就不得不让人想到因为不在清贫而走向与艺术越来越远的道路。作为回族,带着整个民族的少数的孤独感,梁亦清对于宝船的制作是怀着一种崇高的心情来制作的。负着对整个民族的热爱,他把全部心血浇铸在宝船上。他的死其实可以预见,因为这死是海子卧在铁轨上,这死是海明威对着太阳穴举起了枪,这死是荆轲壮士一去。这死是宏伟的,是如波涛一样狂奔着怒吼着走向生命的尽头。一口鲜血,吐尽怀中悠悠长叹。生而为玉,梁亦清死,是因那火一样的对玉的爱恋。
奥利佛之死,是荀奉倩之死。他就那样默默地等待,仿佛一片宁静的湖水,深沉,蔚蓝。他为梁冰玉每日带来的鲜花,绽放在她的窗台,香气像是一缕缕情思总是能投到人心深处。如果这时间有一个人会牺牲自己的时间来保护属于你的一方空气之洁净,我似乎找不出什么理由证明他的爱是是轻佻的。我们在这无常世间浮沉一生,往往就在金钱与名利中忘记了自我,为财色而死之人不在少数。而奥利佛的高贵之处就在于他,为爱而死。一个人,不管他活着的时候曾经多么卑微,多么狼狈,就算被爱抛弃过,最终能死在圣诞树下,死在玫瑰的芳香里,死在微笑与希望里,他就是幸福的。
终于,韩新月还是死了,如刘白羽先生所言,她的死,是祝英台之死。悲壮而宏大,在穆斯林古老的仪式里,新月带着对事业的向往对爱情的向往走了。新月站在梁君璧面前,是一个清澈而热情的生命;新月站在韩子奇面前,是一个勇敢而无畏的生命;新月站在楚燕潮面前,是一个坚强而不屈的生命,也是一个温柔却无法挽留的生命。新月的存在就是因为爱,不是天星,天星是因生活而存在。所以新月亡去的时候,才让人无故那么多心酸泪流。人类存在于世上,如果不能因为孤独而永恒,就只能因为爱让时间有停下来的可能,爱才是永恒并且容易让人们达到的境界。
如果这一生不知道我们是因何而出生,希望我们将死之际能笑着告诉上帝——此生为爱而活,为爱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