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农场大班教案

欢迎阅读快乐农场大班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快乐农场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按照颜色、种类等特征进行6以内对应计数,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发展幼儿观察的能力,知道对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检查验证。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毛虫及蚊子图片幼儿人手一份(卡片上的蚊虫数量在6以内),数字卡片3-6(幼儿人手一份)2.水果图片若干(共32个,和幼儿人数相等),分别是苹果(红色6个,黄色5个,绿色4个);桔子(橙色6个);葡萄(紫色5颗);梨子(绿色5个);香蕉(黄色3根);7辆小汽车,车子上标注颜色、水果的形状。

3.幼儿分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开心农场":"今天开心农场邀请我们去做客,听说这是个神奇的农场,里边种满了各种各样神奇又好吃的水果和蔬菜!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跟随音乐进入教室。

二、游戏:消灭害虫。(复习认识6以内数字和点数)

1.教师:"听开心农场的老板说,农场里草丛很茂密,里边有许多蚊子和毛毛虫,老板想请你们帮忙把这些害虫消灭掉!"玩"发现毛虫图片后玩消灭害虫"的游戏,要求:图片上有1只毛毛虫,就拍一下,有2只蚊虫就拍两下,以此类推,图片上有几只蚊虫就做几次相应的拍打动作。

2.6以内点数、认识6以内数字教师:"害虫消灭掉了,大家都是灭虫小能手,咱们一起数数看到底消灭了几只害虫吧!"请幼儿每人拿一张害虫卡,自由去点数分别消灭了多少只害虫,有几只就放在相应的数字卡片下面,最后幼儿和老师共同点数检查。

三、摘苹果(学习6以内对应计数,进行颜色、种类两项特征的对应活动情境。

1、请幼儿观察水果教师:"害虫被我们消灭掉了,老板把水果都从树上摘下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些什么水果?"幼儿每人拿一个水果,请幼儿互相说说自己手里拿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颜色的水果。

2,请幼儿按颜色给小汽车送水果。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些水果送到今明幼儿园去吧!

教师提出送水果的规则:"每位小朋友只能送一个水果,要根据汽车上的水果种类和颜色来送水果哦!"3.共同点数,学习颜色、数量两项特征对应计数。

(1)教师同幼儿观察、点数第一辆小汽车上的水果的颜色和数量,并从黑板上取相应的数字卡,贴到小汽车的'下方进行表示。请一名幼儿上前操作,其他小朋友一起检查操作结果。

(2)请幼儿观察、点数其他小汽车上的水果的颜色和数量,然后请全体幼儿上前摆放相应的数字。

(3)师生一起检查操作结果。

四、制作午餐(进行正确的形状和数量两项特征的对应。)

(1)教师:"开心农场里还种了好多好多好吃的蔬菜,待会咱们再去摘一些回来作出美味的餐点吧。不过要做出美味的午餐,可必须得认真地看清楚菜谱,不然做出来的菜味道就不好吃了。"(培养儿童认真观察的能力。)

(2)幼儿一张操作练习纸,仔细观察上边的提示,按照标记给相应的蔬菜数量涂上的颜色。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五、教师评价,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之前和孩子们去农场秋游,他们对农场里的事情充满兴趣,我便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了本次活动。因为熟悉并喜欢情境,幼儿全程非常积极,以一种轻松、自由、自然的状态愉快操作、投入学习。在活动中的每个环节,我都给幼儿多一点挑战,既保证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也让他们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活动第一个环节我提供了数量在1~7以内的蚊虫图片和数字卡,在一个开放性的花园情境中,让幼儿通过消灭蚊虫这个游戏来复习7以内的点数及数量间的对应。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从一开始就将自己融入到游戏情境中,非常投入,也非常开心。大多数幼儿都能够认真点数图片上的蚊虫数量并取出相应的卡片,但也有少部分幼儿在放卡片时发生了错误。基于我对孩子的了解和观察,放错的幼儿事实上也已经具备了数字符号与量之间的对应,他们的失误应该是因为没有听清要求或看清图片造成的。于是我没有直接指出,而是通过集体检查的环节让幼儿能够马上调整失误,同时这也让孩子知道听清要求和检查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强化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在送苹果的环节,苹果树和小动物是平行摆放的,这样的放置更利于幼儿直观地观察与思考。在这个环节,情境向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找出颜色与数量两项条件下对应的物品。这个挑战对幼儿来说并不难,但在规则理解、操作方式以及常规方面可能会出现混乱。因此,我在设计活动时通过层次性的活动让幼儿注意到操作规则与常规:开始由我来示范送色卡和数字卡,让幼儿集体检查;接着我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其他幼儿集体检查。此时我通过观察,确认大部分幼儿已经了解了活动规则并能基本完成,就在给后面两个小动物送苹果时使用了新的方式——让幼儿在四种颜色和四个数字里圈出正确的答案。这一操作要求幼儿从多项条件中选出正确的内容,既是新挑战,又为后面的个体操作提供了铺垫。正是通过这几个不同层次的活动,我逐渐退出对幼儿活动的介入,将操作还给孩子。

第三个情境是做大餐,这个环节涉及了按照形状、颜色和数量三项条件进行正确对应,幼儿需要完全自主操作并尝试自己检查,这对他们来说是更大的挑战。由于是个体的操作,所以场景设置更为开放,便于幼儿独立思考和自主操作。考虑到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我将菜谱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难度供他们自主选择。在活动中看到孩子们能全情投入,真正感受到了在玩中学的快乐。

整个活动,我一直充分尊重幼儿的主动性,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自主参与、主动学习的心理氛围,让幼儿自主地参与游戏,并在活动中形成和谐的师幼、幼幼、幼儿个体与教育中介之间的互动,幼儿在主动操作中,经历认知结构的变化,自主建构知识、自己发展。

快乐农场大班教案 篇2

快乐农场大班教案(通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快乐农场大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快乐农场大班教案 篇3

设计背景

针对小小班的幼儿,幼儿对音乐具有很强的敏感些,特别是动物的叫声,幼儿比较喜欢去模仿这些声音。本节课是“吴老太太的农场”故事为主题,开展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听懂指令「踏脚」、「拍肩」。

2、能随着音乐摆动身体。

3、能模仿动物的叫声。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听懂指令「踏脚」、「拍肩」,并感知音乐的旋律摇摆身体,模仿动物的叫声。

难点:幼儿会音乐问好,从未接触过奥尔夫音乐课。

活动准备

1、教材:MusicActivities2

2、教具:小狗、狗、小鸭、鸭子、小鸡、公鸡、母鸡的真实图片

3、音乐:上课律动、小狗的叫声、小鸡的叫声、鸭子的叫声、吴老太太的农场(附:CD2、CD3、CD4、CD5、CD1)

4、老师必须要有的背景知识与经验:

①农场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语调高低变化对比强烈、动作夸张形象

②熟悉小狗、鸭子、小鸡、公鸡、母鸡的叫声,会模仿它们的叫声

③肢体动作:小狗(双手五指伸开置于太阳穴处学小狗在地上跑跳)、母鸡(手肘放在胸部两侧做开合动作)、鸭子(双手置于腰两侧做小鸭子走路)

④故事儿谣律动:

A:手指张开置于胸前双侧做左右摆动状,再双手打开画个大圆圈。

B:学动物叫

C:双手举高挥舞,自转一圈间奏:双手插腰左右摇摆。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Warm-up(5minutes)

音乐问好:1234|5-小朋友们好5432|1-孙老师你好

音乐热身律动

上课律动(CD2)

111353|5353|

我们现在拍手(拍手)(拍手)

111321|2121|

我们现在拍肩(拍肩)(拍肩)

111353|5353|

我们现在踏脚(踏脚)(踏脚)

222532|111-‖

我们现在拍手要上课

2.教学呈现Presentation(5minutes)

导入:教师手拿照相机夸张的说:“小朋友,老师周末的时候去吴老太太农场参观了,还拍了好多的照片,小朋友们看--”

在电视上呈现照片:第一张(吴老太太的农场全景照片)、第二张(小鸡、母鸡、公鸡的照片)、第三张(小狗的照片)、第四张(鸭子的照片)

3.教学活动Practice+Activity(10minutes)

讲故事吴老太太的农场

师:它们都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认真的听故事吴老太太的农场。

吴老太太有一座很大的农场,她养了好多的动物,每天和她作伴,有小狗、鸭子、母鸡和小鸡等等。

老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请一面翻开习作本的'图案,让学生认识动物。老师先介绍,再让学生指图,最后再以CD4~6之动物叫声,让学生模仿动物叫声及模仿动物肢体动作。讲述过程中,力求语调高低变化对比强烈,好让孩子以您的声音来感受故事的情境。

故事儿谣

师:让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跳舞吧。

(播放CD1吴老太太的农场)

A:吴老太太有座很大的农场,养了许多动物,「小狗—汪汪」

B:「鸭子—呱呱」(每次可替换不同的动物名称加叫声)

C:每天一起嘻嘻哈哈,快乐又逍遥。

律动:

A:手指张开置于胸前双侧做左右摆动状,再双手打开画个大圆圈。

B:学动物叫

C:双手举高挥舞,自转一圈。

间奏:双手插腰左右摇摆。

4.复习Review(5minutes)

故事儿谣律动

师:让我们围个圆圈一起游戏吧,老师在中间扮作吴老太太,唱到小动物时,小朋友都向老师围过来,唱到快乐又逍遥时恢复到圆圈形状。

(故事儿谣律动CD1)

说再见:bye-bye小狗!bye-bye小鸡!bye-bye小鸭!bye-bye孙老师

活动反思

在上本节课的过程中,幼儿基本上能够把握重点,感知音乐的旋律,热与参与本次教学活动中。另外,本节课在于应该让幼儿提前熟悉《吴老太太的农场》的音乐,音乐角应提前投放小鸡、小狗、小鸭的头饰。让幼儿在上课之前初步了解这些动物的叫声,并能够模仿。再上课是幼儿就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快乐农场大班教案 篇4

游戏玩法建议

第一段音乐:农夫动作:翻土、浇水。

小苗苗动作:摆好造型静静等待,一点一点长大。

第二段音乐:农夫动作:看、逗小苗、想办法、喷杀虫剂。

小苗苗动作:蔫、互逗、抖虫子、摆出水果蔬菜造型。

第三段音乐:收菜特效音“呦”出现时,扮演小苗苗的幼儿迅速摆出蔫、生病了的动作及痛苦的表情。

农夫喷杀虫剂时小苗苗要使劲抖动身体并摆出最漂亮的造型。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表演农夫和小种子的动作感知和表现音乐AB段和尾段的结构。

2、与老师同伴一起游戏,能在乐曲的伴奏下做出各种农作物逐渐成长的动作造型,并根据音乐按角色完成农夫和小种子互斗的游戏,尝试多人,台作进行游戏。

3、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教师引导循序渐进的`学习,大胆表现农夫,小种子的动作及表情,体验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活动,进行农夫动作练习。

1、教师示范A段音乐动作(翻土、浇水看一看),幼儿跟音乐进行模仿学习。

2、教师示范B段音乐动作(农夫观察小苗苗的动作、想办法、喷农药),幼儿进行模仿学习。

3、师幼一起在座位旁完整模仿农夫动作。

4、幼儿自由散点进行农夫动作练习。

(二)师幼学习模仿创编小种子逐渐长大的动作。

1、教师请配课教师做小苗苗,自己做农夫进行游戏展示,并提问:小种子有什么变化?他是怎么长的?在什么时候长的?

2、小种子逐渐长大动作及创编动作练习。

(1)幼儿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师幼跟节奏进行模仿练习。

(2)教师给出指令,这一次我种的是大南瓜,想一想南瓜它会怎么长呢?动作该怎么做?教师做农夫浇水,幼儿创编动作进行展示。

3、小苗苗生病枯萎,农夫进行观察救治环节练习。

(1)师:正在小苗苗长大的时候,忽然发生了什么事?农夫这时候要干什么?幼儿探讨随音乐进行练习。

(2)当农夫喷洒农药的时候小苗苗又有了什么样的反应?教师做农夫喷农药,幼儿抖动并作出最终农作物造型。

(三)农夫与小苗互动完整游戏。

1、教师做农夫,幼儿自由做农作物进行完整游戏。

2、请男孩做农夫,女孩做小苗苗分组进行游戏。

3、请女孩做农夫,男孩做小苗苗,各自管理好自己的责任田地,并相互进行评比,谁的责任田长的最美最好。

4、师幼讨论收菜动作并进行模仿。

5、请二名幼儿和教师随音乐进行完整游戏,活动结束。

三、友情提示

1、小苗苗成长时,教师—定提醒幼儿浇完四下水后小苗苗才能长一次。

2、可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各种农作物的动作,并用肢体表现出来。

3、活动延伸:为了更好地体现每位幼儿的表现欲在活动中以分田地的形式将幼儿分组,各组做各组农作物的造型,互相评比促进游戏趣味性,让幼儿在快乐中相互合作相互学习。

4、可以配合主题活动,引发幼儿种植乐趣,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