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欢迎阅读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目标:

(1)初步知道磁铁有磁性,能吸住铁的东西。

(2)能围绕磁铁的问题积极地探索,培养对科学探索活动的浓厚兴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准备:

每人一盘物体:磁铁.铁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玻璃制品.布制品等

过程:

(1)了解磁铁可以吸住铁制的东西。

操作:幼儿自由玩盘中的东西,用磁铁吸住东西。

提问:磁铁能吸住什么东西?不能吸住什么东西?

小结:磁铁能吸住铁制的东西,吸不起来的就不是铁做的。

(2)探索:用磁铁吸非铁制的东西。

提问:磁铁能吸住不是铁制的东西吗?(不能)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并把自己的发现和方法告诉大家。

(3)自由操作:在班级周围寻找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玩具。

活动延伸:

(1)在科学角中提供磁铁和磁性玩具以及其他不同材料,让幼儿继续做实验。

(2)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磁性:磁铁能吸住水中的东西吗?磁铁能吸住埋在沙中的东西吗?

(3)幼儿可以利用磁铁特征来制作玩具。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乐于参与,积极发现。简单而有平常的活动准备,又为幼儿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机会。简单容易的记录过程更适合幼儿的操作能力。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依据幼儿的需求设计了置疑、猜测、验证、交流等各个环节,让孩子们在每个环节中对磁铁特性的了解层层深入,同时对记录单和实验的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从而培养孩子乐于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观察、比较、发现等科学探究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首先我引导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磁铁的特性,从而让孩子了解磁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特性。在科学活动中参插游戏,并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对活动的兴致加浓,而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从而使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得到了发展。我们认为,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将“尝试精神”渗透在了教育教学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练后讲”的尝试原则。让幼儿在不断尝试,不断探究,不断发现中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现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题目:

小小染衣坊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染料使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废弃物经过加工处理是可以再利用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洋葱皮、咖啡渣、红茶渣、绿茶渣各若干,锅、网勺、橡胶手套、敞口盘、明矾水、白色小手绢(幼儿人手一块)、白色T恤衫(幼儿人手一件)。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看一看:盘子里是什么东西?是从哪里来?

(1)是洋葱和茶叶渣。

(2)是咖啡渣、茶叶渣和洋葱皮。

(3)妈妈把这些东西都扔了。

做一做:制作染料。

自由选择实验物(咖啡渣、绿茶渣、红茶渣、洋葱皮),将其放人锅中煮沸。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现在锅里的水比刚才更深了。

(2)洋葱皮水煮成咖啡色。

(3)红茶渣煮的水颜色变成了黄绿色。

(4)水的颜色变黑了。

试一试:给手绢染色。

介绍染色材料:除自制的`染料外,还需要稀释过的明矾水。

(1)我们把锅里的染料水,过滤出来以后,再染手绢。

(2)先把手绢放进染料里浸湿,绞干水分后,浸入明矾水中。再从明矾水中捞出手绢绞干水分,泡人染料水中,反复三次。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我的手绢变红了。

(2)我的手绢颜色一次比一次深。

(3)我的手绢颜色变了一点点。

(4)我的手绢变成黄颜色了。

讨论分析。

在染手绢的过程中,哪种材料最容易着色?

(1)洋葱皮煮的染料,最容易着色。

(2)茶叶渣煮的染料,能让手绢变黄。

(3)咖啡渣煮的染料,几乎看不出来。

六、注意事项:

1.材料使用时需要煮沸,因此,适合小组进行,以保证活动安全进行。

2.教师在明矾水的配制时要注意,明矾重量约为织物重量的10%。

七、拓展性方案线索: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实用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锦集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题目

中班科学活动――我做的小秋千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制作小秋千,感知小秋千摆动的幅度大小与秋千绳子的长短有关,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绳子、支架、橡皮泥、秋千板、剪刀、笔、纸。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玩一玩:教师组织幼儿荡秋千。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要是没有小朋友推我,我就荡不高。

(2)我把秋千拉远一点,就荡起来了。

做一做:小秋千。

(1)将两根一次性筷子交叉绑紧,作为支架,在两个支架上架一根筷子。在筷子上系上绳子,在绳子上挂一块橡皮泥。将橡皮泥拉到支架的水平位置松开手。

(2)在支架上系上一根长绳子,在绳子上挂一块橡皮泥。将橡皮泥拉到支架的水平位置松开手。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1)绳子短的小球摆动得快。

(2)绳子长的小球摆动得慢。

(3)绳子长的小球摆得高。

试一试:怎样设计秋千,才能摆动得更高?

(1)推一下或者把秋千推到一定角度后放开手。

(2)秋千摆动时,顺着摆动方向推。

(3)把绳子加长一些。

画一画:我的实验过程。

玩一玩:自己制作的小秋千。

六、注意事项

1.幼儿制作秋千过程中,秋千中两根绳子的长短要一致,否则造成秋千摆动不平衡。

2.秋千上的橡皮泥要固定好,免得摆动时橡皮泥掉下来。

七、拓展思路

科学童话剧――荡秋千。

推一个长的空秋千:小鸟推、小猴推、大象推。

戴有头饰的小朋友扮演各种小动物,教师扮演动物王国的国王大象,设计了一个荡秋千比赛,这个活动要求用预定的材。

八、背景资料

秋千是利用力学上“摆”的原理。在重力的作用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秋千上的.物体重力势能和动能不断相互转化,秋千就不断地来回摆动。当摆动到最高点时,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秋千运动速度为零;当摆动到最低点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秋千运动速度最大。在秋千摆动过程中,顺着秋千运动的方向推,秋千获得更多的能量,摆动幅度就越大。秋千摆动的快慢(频率)――只和绳子的长短有关,绳子越长,摆动越慢;反之,摆动越快。

九、参考资料

《牛津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牛津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活动点评

秋千这个名词幼儿比较熟悉,从内容及题目都是符合幼儿的特点。

秋千是幼儿熟悉的运动玩具,利用幼儿身边的材料自制小秋千是完全可行的。在制作过程中涉及到两个方面的探究:一是绳子长度不同,推力相同的秋千;二是绳子长度一样而推力不同的两个对比实验,让幼儿感知秋千摆动的快慢与绳子的长短有关,绳子越长,摆动越慢,反之摆动越快。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