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大班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草地里的昆虫。
2、通过印手印的活动锻炼孩子们手部的肌肉。
3、通过表达各种事物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通过各种划割的活动提高孩子们的握力以及力量的调节能力。
【活动准备】
昆虫照片,放大镜,彩色印泥(丙烯酰胺颜料,非织造布),签字笔或彩色铅笔,湿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一边看图片一边讨论。
①准备好昆虫图片。
-老师准备好在树林里可以看到的昆虫图片。
②研究图片。
③研究昆虫图片,了解昆虫的特征。一边看图片一边讨论。
-我红色的背上有黑色的斑点,我是谁呢?我是瓢虫。
-我有薄薄的透明的翅膀,我是谁呢?我是蜻蜓。
二、展开
1、一边看活动纸一边讨论。
-这是哪儿呢?
-这里有哪些昆虫?
-数一数这里有几只蝴蝶。
2、在活动纸上印出各种昆虫。
①用印手印来表现出来。
-大家想印出什么昆虫?
②帮助孩子们印出自己想印的昆虫。
③印完后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完成剩余的部分。
④使孩子们做出自己想印的动物图案。
三、结尾
1、印完手印后用湿巾把手擦干净。
2、让孩子们介绍一下自己印的昆虫。(幼儿教育)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习涂色的能力,加强手腕的灵活性。
2、宝乐意参与绘画活动。
3、体验亲子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油画棒、大树图片、已经画好的树叶。
2、欢快的音乐、呼啦圈与宝宝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问候时光:
1、接待。教师与宝宝及爸爸妈妈交流问候,表示欢迎。
2、问候歌《老师,您好!》。
3、点名游戏:朋友在哪里。
玩法:当老师点到宝宝的名字时,请这个宝宝去摸另一个宝宝,可以摸摸他的衣服、小手等。比如:请你摸摸妞妞的鞋子跑回来。(老师最好请这个宝宝去摸比较大方的宝宝。)
二、运动时光:身体找找家
活动目标:
1.熟悉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名称,丰富宝宝对身体的已有经验。
2.能大胆进行游戏,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A.教师向宝宝和家长介绍游戏的`名称,并启发孩子学说。
B.教师介绍玩法。
C.家长与宝宝一起玩游戏。鼓励宝宝和家长一起玩。
活动指导:
1.家长在参与游戏时动作要轻,态度要温和,用自己的良好情绪感染宝宝,鼓励宝宝。
2.如果宝宝有紧张、害羞的感觉,家长要给予宝宝鼓励或停止游戏。
玩法: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自选),带着宝宝和家长一起模仿不同小动物的动作,边做边围着呼啦圈走,当音乐停的时候,请宝宝和家长按照教师的指令给自己的身体部位找家(家即是呼啦圈)。比如:教师可以说当音乐停的时候,请宝宝和家长的小手回家。
三、欢乐时光:音乐蹦擦擦:小鼓手
活动目标:引导宝宝大胆地走到前面,培养宝宝对节奏的兴趣。
活动准备:一面小鼓、鼓锤。
活动过程:
A.教师出示小鼓,激发宝宝兴趣。
B.宝宝跟着儿歌的节奏进行敲打。
活动指导:
1.家长鼓励宝宝勇敢地走到前面去敲鼓。
2.家长可以用拥抱、亲吻、鼓励性语言的方式鼓励宝宝。
(下面的宝宝可以和台上的宝宝一起做动作,形成互动。)
敲小鼓时的儿歌:敲小鼓,敲小鼓,我的小鼓会说话,上敲敲,下敲敲,左敲敲,右敲敲,咦!我的小鼓不说话了。
3..聪明转转转:树爷爷穿新衣
活动过程:
A.出示大树,激发兴趣。
B.宝宝取用具,并用语言表达“我想要树叶”。
C.宝宝为树叶涂色,家长鼓励宝宝大胆涂色,尽量涂满。
D.展示作品,家长和宝宝一起欣赏,增加宝宝的成功感。
活动指导:教师可以发给宝宝小贴纸以示鼓励。
四、温馨时光:《好玩的浴巾》
爸爸妈妈与宝宝在家一起游戏“好玩的浴巾”(或结实的床单),与宝宝一同体验游戏的快乐。
家庭延伸:家长可以将报纸挖洞将身体某一部位隐藏,和宝宝一起玩“什么不见了”的游戏,巩固幼儿对身体部位名称的认识。
大班教案 篇3
大班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积极动脑,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观察过各种树,测量幼儿园里的树。
2、毛线、回形针、纸条、彩带等;记录单、铅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 看看亭子是什么样的?柱子是什么样的?数数有几根柱子?
二、引导幼儿运用不同材料,进行测量。
1、提问:你刚刚是用什么量的?是怎么量的呢?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2、讨论:你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小结:找到起点做好标记,从起点开始测量,如果长度不够,做好标记,再从标记处接着往下量。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并记录测量结果。
1、幼儿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2、你是用什么量的?怎么量的?你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3、为什么同一根柱子,你们量了之后记录下来的结果不一样呢?
4、教师小结:虽然量的工具不同,但是量出来的柱的长度还是一样。
四、拓展思维。
1、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等,引导幼儿尝试使用标准的测量工具。
活动反思:
围绕原本生态教育,利用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开展本次活动。《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生活中,可以用来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在幼儿测量树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使用多种材料测量柱子。
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发现、操作,从而获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与经验,从中体验经过他们自己探索发现而获得的成功,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做法,教师始终支持孩子的活动,只作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做法是孩子智慧的碰撞,最终孩子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找到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这样的过程让幼儿感到是他们自己在获得经验,获得知识,而不是老师说教、灌输给他们的。真正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